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衣食住行的变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谈“食”的变迁。30年前,“吃” 只求饱。那时候我在家里,妈妈给我烧的 菜,大多是自家咸制或是自留地里种的各 种时令蔬菜,因季节不同,品种也不一样。 有青菜、白菜、卷心菜、丝瓜、萝卜等。 后来,我去单位的食堂用餐,每月交6元 伙食费,吃得够“奢侈”的,有红烧肉, 也有猪蹄炖黄花菜,还有其它蔬菜,各式 各样,吃得饱饱的。一年下来,长了十来 斤肉。现在我用餐,不能再大口大口吃肉 了。因为去医院检查,各项化验指标有点 1980年4月10日,北京航空食品公司被 高,得的是富贵病,要讲究吃“好”。这 批准成立,5月1日公司在北京正式挂牌。 个“好”,不是吃“贵”的就是好,而是 这是改革开放后全残留,甚至 图为北京航空食品公司厨师长、法国人 越素越好。现在食品要讲究生态的,无污 孟培沙(左二)和助理厨师长、香港同 染的,营养搭配合理的。在温饱无忧的今 胞邓耀全(右二)等在一起研究航空菜 天,吃的要求相对要“好”些,要吃出健 肴的配制(1986年5月摄)。 康。
再也说“住”的变迁。我的“住”,应 该说曾经“差”过,现在算是“好”的。30 年前,我是住在祖传的老房子里,也算是个 楼房,但不足10平方米,低矮潮湿,与父母 同住,十分拥挤,这算差的。我上学回来后, 分配在一所中学教书,此时也到了谈婚论娶 的年龄。于是,把老房子拆掉,与邻居一起 盖了一间“大寨屋”,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 初的事。从祖业的老房子到我自己盖的“大 寨屋”,这是一次飞跃。此后,我的住房条 件不断改善,实现了数次再飞跃。1983年, 我结婚了,由于城里无房,在岳父家住了3 年。后来又有了约30平方的单位宿舍。1988 年,我花了2万多元,买下了120平方的住房。 我国推行住房制度改革20年来,人均 住房面积由7平方米提高到20多平方米, 自此,我在城里有了自己的房。在孩子上高 三那年,我又搬家了,拥有一间六层楼房, 城镇居民已告别住房严重短缺时代,居 同时将坐落在山脚下的120平方的老房子卖 住质量也得到了较大改善。 了。至此,我的住房越住面积越大。30年前 在老家住10平方米,如今我家有200多平方 米,虽比不上人家住别墅的,可我也十分知 足。接下来,我的奋斗目标是要在孩子供职 的城市拥有一栋自己的房子。
这是1986年,北京街头几位穿着裙装的 姑娘在聊天
先说“衣”的变迁。30年前,我在人 民公社当放映员,有份工作也有了几元薪 金。但对于衣着不太讲究,只求整洁、暖 和。改革开放初期,商品还比较短缺,买 一件“的确凉”要托人到城市去买。记得 我自己就托邻居的女婿——在广州当兵的 小李,买过一回“的卡”。买来的“的卡” 花了大约12元钱,请当地的裁缝师傅做了 一件军装式样的衣服。这件衣服很“珍 贵”,我只有会友走亲戚时才舍得穿,平 时舍不得穿,而且左邻右舍的同龄人去相 亲都向我借衣服。这件衣服让我穿了十几 年才“退休”。而今,我穿的衣服不仅要 求整洁,更要求款式和品牌。虽还未进入 穿国际知名品牌的群体,却也要求国内驰 名。出席公务活动时,着上正装,戴个领 带,平时的穿着也要求合身舒适,尽管还 不精于此道,但已经开始在学、在注意这 些细节。我的穿着开始有点讲究了,并越 穿越好。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这30年,不仅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黄金时期,更是每个中国人的家庭生活和个人命运发生转折的黄 金时期。每个家庭30年来的变化,最能生动地折射出改革开放给整 个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对于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作为参与者、创 造者、见证者和受益者的中国老百姓,可以说感受最真,情意最切, 体会最深。 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新华社区策划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 年征文活动。网友“草根郑颜”的一篇博文 《“衣”“食”“住”“行”的变迁——纪念改革开放30年》,唤 起了我们对改革开放进程的记忆。30年衣食住行的变迁,彰显了家 庭的兴旺,折射了社会的进步,揭示出国家的发展,预示着民族的 未来。 。
说说“行”的变迁。“行”,一是脚下 的路,二是代步的车。脚下的路,在生我养 我的老家,从前是泥泞小道,弯弯曲曲,石 板铺就;而今的路,水泥浇注,平整宽畅, 是一条康庄大道;村里通往村外的路更宽、 更亮、更平整。不仅有了一级公路、高速公 路,而且火车铁轨已在家门口修建了,明年 元旦就可通车。脚下的路真是越走越宽广。 而代步的车,也越用越时尚。记得当时在人 民公社当放映员时,单位借给我们每人一辆 旧自行车,经常要推到车行去修,才可骑出 门。即便如此,那时已经不错了。后来,自 己到了城里工作,亲戚帮忙买了一辆“永久” 据北京市交管局提供的信息,北京机动 牌自行车,这在当地已经相当风光了。几年 车保有量预计将于2007年5月26日达到 后,我又买了一辆摩托车,以此代步便捷多 300万辆。这是北京西二环路上密集的 了。骑着摩托,带着孩子去老家走走,感觉 真不错。随着年龄的增大,我谋生的地点离 车流(5月25日摄)。 家越来越远了,于是我也买了一辆四个轮的。 开着自己的轿车上班,也加入了有车一族。 代步的车,从旧自行车到小轿车,我连做梦 都想不到,可这却是活生生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