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晨读材料:晨读24.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晨读材料:晨读24.1
24.1编辑:靳保华
文言积累
76、属shǔ/zhǔ
【本义】动物的尾巴和毛皮连在一起——连接、连字成文(此义项读音为zhǔ)。
【成语例释】属辞比事:原指连缀文辞,排比事实,记载历史。
后泛称作文纪事。
【经典文言】屈平属草稿未定,……(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引申义】(一)(此义项读音为shǔ)1.相连接的事物属于同一个整体——隶属、归属于。
【经典文言】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自居易《琵琶行》)
2.古代许多人经常归属于一个大家族——亲属。
【成语例释】一家眷属:眷属:家属,亲属。
比喻出于同一流派。
【经典文言】遘者虽戚属,不敢同卧起。
(方苞《狱中杂记》)
3.一个家族的人常被归为一类——类、种(或用作人称代词词尾,表复数,相当于“们”)。
【经典文言】吾属今为之虏焉。
(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
4.在一个群体中有上级就有——下属。
【经典文言】徒属皆曰:“敬受命。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引申义】(二)(以下义项读音为zhǔ)
1.用话语连接某种信息——嘱托、叮嘱。
【成语例释】千叮万嘱:再三再四地嘱咐。
表示对嘱咐的事情极重视。
【经典文言】属予作文以记之。
(范仲淹《岳阳楼记》) 2.嘱托别人做好某事——交付、委托。
【经典文言】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班固《汉书·张良传》)
77、率shuài/lǜ
【本义】上下为木柄,中间为丝网——捕鸟用具。
【引申义】(一)(此义项读shuài)1.在网中洒上米粒引诱乌儿进来——诱导(引导)、带领、率领。
第 2 页
第 3 页
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在被贬南行途中的孤寂之感和对前途难卜的忧惧之情。
诗歌赏析:
上片专说“泊吴江夜见孤雁”之事。
前两句点明题中“泊吴江夜”四字,交待“见孤雁”的环境、背景:明月在天,把高远的夜空装点得分外美丽,月光下是一江澄净的秋水。
词人感到时间过得很慢,秋夜显得格外漫长。
“秋宵永”的“永”字,浸润着词人主观的感情色彩。
他夜不成眠,才感到秋夜格外漫长,因而才伫立船头,放眼夜空。
后两句点明题中“见孤雁”三字,这是词人伫立船头时的进一步的发现。
在这浩瀚的夜空中,词人说见不到南飞的乌鹊的踪影,所能见到的只有孤飞的鸿雁的影子。
表面上看来,引用曹操的诗句,只是出于写景的需要,因为同样是月明之夜,很容易产生有无乌鹊南飞的联想。
而在思想深处,则是基于对曹操诗的感情上的共鸣。
清人沈德潜在评论曹操《短歌行》时就说过,此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古诗源》)。
正是这种“无所依托”的失落之情,使萨都刺联想起了曹操笔下的有关描写。
“但见孤鸿影”句,直接着题,“见孤鸿”即“见孤雁”。
至此,题中所叙的内容都已有所交待。
在作者所展示的情景中,长空的空阔高远与孤雁的形单影只形成强烈的反差,不难令人想见此时独立船头的词人孤寂落寞的情怀。
下片传说孤雁,从过去说到未来。
前两句说孤雁的过去——它从北方边塞飞来,在江河上孤独地飞,忍受着难耐的寂寞。
“偏耐”句,纯出于词人的想象。
所谓“偏耐”,是说异乎寻常地能忍受。
其实,孤雁无所谓寂寞,谈不上“偏耐”与否;这里是亦雁亦人,借雁说人,抒写的是词人离开北方南下过程中的切身体会。
后二句收束全篇,继续写雁,从眼前说到将来:秋风呜呜,夜里做梦,梦魂深感孤单;到下霜时分,孤雁栖息的芦苇荡将愈加寒冷。
“霜落蒹葭冷”,从时间(霜秋)、地点(江滩)两面言孤雁于深夜栖止于蒹葭丛中之困境。
从中透出词人对自己前途难卜的忧虑。
从“偏耐江波静”到“宿梦魂单”,是从意识控制到潜意识的发展。
“偏耐”是意识控制,“宿梦魂单”是意识的失控,是不自觉的潜意识的表现。
这样,下
第 4 页
片既从过去写到未来,又从意识控制写到潜意识的表现,相当全面地写出了孤雁的处境及其心态。
而与此同时,也就较为全面地表现了词人自己南行途中的孤寂之感以及对前途的忧惧之情。
萨都刺此词的词调、用韵以及个别重要的词语如“孤鸿影”,都与苏轼的名篇《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相同,都是借写孤雁以寄一己之情怀;所写孤雁,实际上是词作者思想感情的化身。
在篇章结构上,二词也是大体相同的:上片在写环境、氛围、时间的基础上引出孤雁之事,下片集中写所见之孤雁。
但由于写作背景、具体环境的不同以及作者个性、风格的差异,这两首词的具体写法与总体风貌又是各有特色的:苏轼此词境幽,萨都刺此词境阔;苏轼用笔轻灵,萨都刺则相对较为质实。
即使同是写到月亮,一为疏桐缺月,一为高天朗月,也都各具风貌,毫不雷同。
在以小令写雁的词作中,萨都刺此词是继苏轼《卜算子》之后的又一成功的作品。
第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