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二轮复习专题导学课件 第一编专题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线索】 一、梭伦改革 1.历史背景 (1)内因:自然条件方面,雅典位于阿提卡半岛,山 地环境对农业发展不利,但海洋环境却有利于工商业发 展。政治方面,公元前 8 世纪前后,雅典城邦形成,城 邦内部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尖锐,社会动荡。而大规模海 外殖民,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分化。经济方面,工商业的 发展,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反对贵族专权,要求改革的呼 声日益强烈(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3.认识 (1)性质:一次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全面 的封建化改革。 (2)意义:促进了经济的复苏和繁荣,推动社会生产 方式农耕化;有利于政权封建化的加速;推动了民族的 交流与融合,推动风俗习惯汉族化,为中国多民族共同 发展的历史作出贡献;为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奠定基础。
四、王安石变法 1.变法背景 (1)社会矛盾日益激化:①土地兼并严重,自耕农沦 落为佃农;②农民赋税沉重,起义频繁,封建统治不稳。 (2)积贫积弱局面形成 ①积贫:皇权强化,官员队伍庞大,军队数量激增, 对辽、夏“岁币”,财政开支巨大,出现“三冗”(冗官、 冗兵、冗费)局面。 ②积弱:征战胜少败多,战斗力弱;行政牵制,人 浮于事,效率低下;财权集中,地方财税缺乏。 (3)庆历新政昙花一现:1043 年,范仲淹以整顿吏治 为中心改革,触犯权贵利益。
专题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前 594 年,希腊梭伦当政,开始改革,推动雅典 工商业发展和政治民主化。
战国时期(前 475—前 221 年) 前 400 年左右,魏文侯改革,任用李悝变法。
前 382 年,楚国吴起变法。
前 361 年,秦孝公发出“求贤令”,商鞅来到秦 国。
前 356 年,秦孝公以商鞅为左庶长,变法革新。
1853 年,黑船事件,1854 年,《日美亲善条约》签
订,打开日本大门。
1860 年,日本尊王攘夷运动(1860—1863 年)风行。
1861 年,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二一九法令”(俄历 2 月 19 日),开始农奴制改革。
19 世纪 60—90 年代,中国 Nhomakorabea务运动,“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1865 年,倒幕运动(1865—1868 年)开始,历经大政 奉还、戊辰战争。
(2)外因:梅加腊等周边城邦的发展构成对雅典的威 胁,萨拉米斯岛被梅加腊夺取加剧了雅典的危机,也为 梭伦改革提供了历史机遇。
(3)个人因素:公元前 594 年,威望日高的梭伦当选
为首席执政官并被授予大权,为改革提供了可能性。
2.措施内容
(1)为平民减负: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取消债
务奴隶制度、废除“六一汉”制度;限制贵族兼并,规定 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制定“遗嘱法”;但也有安抚贵族 的措施,如保留祖传地产。
2.王安石变法 1068 年,宋神宗支持王安石主持改革。王安石以“天 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 精神改革,以实现发展生产,民富国强的目的。 (1)理财,富国之法(改变积贫):①青苗法;②农田 水利法;③方田均税法;④免役法;⑤市易法;⑥均输 法。 作用: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改变积贫局面;调整封 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限制高利贷剥削,打破大商人垄 断),发展生产。
3.评价 (1)积极意义:①消灭了债务奴隶制,确保了雅典公民 经济上的独立,为雅典民主政治提供了物质基础。②按财 产划分社会等级的措施扩大了享有政治权力者的范围。③ 促进了工商奴隶主阶层的崛起,巩固了贵族奴隶主、工商
奴隶主、平民三足鼎立的多元社会格局,为雅典民主政治 奠定社会基础。④梭伦的政治改革完善了雅典的国家制 度,为普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提供了制度保证,为民主政 治建立提供了制度保障。
前 355 年,韩昭侯任用申不害变法。
南北朝时期(420—589 年) 439 年,拓跋焘(太武帝)时期,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471 年,4 岁的拓跋宏(孝文帝)即位,冯太后临朝听 政,开始改革。 490 年,冯太后去世,孝文帝亲政,继续推行改革。 493—495 年,孝文帝迁都洛阳,龙门石窟开始凿刻。
1868 年,明治维新开始,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9 世纪 80 年代初,俄国基本完成工业革命。 1889 年,制定明治宪法,实行君主立宪。 1894 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1895 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洋务运动失败; 公车上书,维新运动开始。
19 世纪 90 年代后期,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强占“租 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1898 年,戊戌变法,戊戌政变。 1901—1911 年,清末新政,1906 年后开始预备立宪。
【考情分析】 考题 2018·全国卷Ⅰ·45 2018·全国卷Ⅱ·45 2018·全国卷Ⅲ·45 2017·全国卷Ⅰ·45 2017·全国卷Ⅱ·45 2017·全国卷Ⅲ·44 2016·全国卷Ⅰ·45 2016·全国卷Ⅱ·45 2016·全国卷Ⅲ·45
后期:汉化政策——孝文帝主持 (1)迁都洛阳:从偏僻落后的平城(大同)迁都到先进 的洛阳。有利于洛阳的发展,影响了后世城市建设;保 障了改革的深入;有利于胡汉民族融合;中华文明得到 进一步发展。
(2)实行汉制,移风易俗:①易服装;②讲汉话;③
改汉姓,定门第等级;④通婚姻;⑤改籍贯。——促进 鲜卑族和汉族文化的融合;得到了汉族地主对北魏朝廷 的支持;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的转化。
近现代 1805—1849 年,穆罕默德·阿里统治埃及,在军事、
经济、文化方面进行改革,引进西方技术、设备和人才, 推动埃及近代化。
1825 年,一些青年军官发动“十二月党人起义”, 试图推翻沙皇专制。
1840—1842 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南京条约》 签订。
1853—1856 年,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时代特征: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长
期分裂割据的时期和民族大融合时期,北方相对动乱,
南方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较快。 (1)改革前提: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拓跋部由
游牧民族转向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 (2)有利条件:北魏早期(拓跋珪)汉化改革。 (3)必要性:政治制度的欠缺造成阶级矛盾尖锐;实
(3)社会风尚习俗改革:①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 室;②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为自给自足的小 农经济创造条件,也有利于保障国家税收。
4.对变法的评价 (1)积极性:战国时代最彻底的变法。政治上,中央集权 制度开始建立;经济上,确立土地私有制,促进农业生产发 展,实力增强;军事上,大大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司 法上,改变“刑不上大夫”的传统,严惩守旧势力。为秦统 一奠定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 (2)局限性: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加重剥削压迫(重农 抑商,阻碍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文化高压政策摧残 了文化,窒息民族创新意识);变法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 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导致民族矛盾激化;人民起义,
社会动荡,威胁统治。
(4)个人因素:冯太后精通汉文化,积极推动汉化;
孝文帝深受其影响,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
2.改革内容 前期:建立新制,取代旧制——冯太后主持 (1)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俸禄由国家统一筹 集,不许官吏自筹;惩治贪污。——吏治好转,农民安 心农业生产,北方农业得到迅速发展。矛盾缓和,政局 安定,为各项改革创造了有利的政治局面。 (2)推行均田制:按一定标准将土地平均分给农民耕 种,不得买卖。不种则政府收回。——实质是封建土地 国有制,北魏政权的经济基础。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 性;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赋役征收; 经济恢复发展。
(1)经济: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封建土
地私有制确立,奴隶制经济逐渐被封建经济所取代。 (2)政治:各诸侯国都希望通过变法改革实现富国强
兵,出现变法改革的潮流。
①春秋时期:以赋税制度肯定土地制度的变革,承 认土地私有——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公元前 594 年鲁国“初税亩”。
②战国时期:全面变革,实现社会转型——魏国李 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等。
(3)设立三长制:废除宗主督护制,改设三长制(邻、
里、党),直属州郡,负责清理户口田亩,征发徭役兵役 ——实质是北魏基层行政组织。健全了从中央到地方的 行政体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有效地控制;有利于推行 均田制。
(4)推行租调制:规定每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 数量的租(缴纳粮食)调(缴纳绢帛)。——农户负担大为减 轻,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增加了政府赋税收入。
3.变法措施 (1)经济以农求富:①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买卖;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③统一度量衡。—— 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 展。 (2)军事政治“强兵集权”:①奖励军功,实行二十 等爵制;②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 功;③严格什伍户籍制,实行连坐法;④普遍推行县制; ⑤制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军事实力, 瓦解血缘宗法制,强化中央集权,加强严密统治,巩固 改革成果。
命题视角 汉武帝时期纪年方法的改革 1977—1981 年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 湖南保卫局的创建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工资制度改革 清末北京街道管理的改革 隋代法律制度改革 唐太宗时期的谱牒改革 清末军事改革 孝文帝庙号改革
【要点】 中国古代变法: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实现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北魏孝文帝改革,是 统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从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的适应 性转型。王安石变法是封建王朝中期困境中的自我改善。 近代资产阶级性质改革:19 世纪中后期,在工业革命 的浪潮下,为顺应资本主义发展潮流,开辟资本主义发展 的道路,更多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改良道路。1861 年俄国 “解放”农奴,但保留沙皇专制;1868 年日本开始明治维 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全面改革,实现近代化。两 国先后完成工业革命,但日俄战争中,立宪的日本战胜专 制的俄国。1898 年,中国推行维新变法,昙花一现,但推 动社会风气进步。
(3)军事:诸侯争霸与兼并,战争频繁。
(4)文化:私学兴盛、“百家争鸣”,法家思想成为 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2.秦国商鞅变法的条件和机遇 (1)有利条件:前代改革的基础;君权集中;法家学 说兴盛;尚武精神。 (2)历史机遇:三家分晋,导致阻止秦国向外扩张的 力量大大削弱;“士人游说”。 (3)主观因素:诸侯卑秦,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富 国强兵;商鞅入秦。
(2)局限性:①其中庸原则决定了改革的不彻底性。 ②按财产划分等级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以 基于财产的不公平取代基于出身的不公平。③保留了氏 族制度残余,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没有根本解决。④实质 上是少数人的民主。
二、商鞅变法 1.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大动荡、大变
革的重要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 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北宋(960—1127 年) 960 年,陈桥兵变。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宋朝。 1043 年,庆历新政。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等推 行新政。 1069 年,王安石变法开始。宋神宗熙宁二年,王安 石开始全面改革。 1085 年,“元祐更化”。宋神宗去世,高氏听政, 起用司马光,罢黜新党,尽废新法。
1093 年,宋哲宗亲政,部分恢复新法,但党争纷起。 1127 年,“靖康之耻”,北宋灭亡。
(2)提高工商业者地位: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将公民按
财产多寡划分为四个等级,并规定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3)建立民主政治基础:恢复公民大会的最高权力;设
立两个新机构,即“四百人会议”和公民陪审法庭。 (4)促进雅典经济繁荣:发展农工商业;改革币制与度
量衡;确立私有制,承认财产继承自由的原则。 (5)改良社会习俗:倡导节俭、惩罚游手好闲等。
(2)整军,强兵之法(改变积弱): ①保甲法;②保马法;③将兵法;④设军器监。 作用:节省了政府开支,巩固了统治秩序,增加了
武器装备,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改变了积弱局面。
(3)改革科举,取士之法(人才保障):①改革科举内 容;②整顿太学;③惟才用人。
作用:发展了教育,培养了人才;壮大了改革力量。
3.认识变法 (1)性质:地主阶级为挽救统治危机,在不触动封建土 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的一次改革 运动。 (2)积极作用: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军事 力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促进了经 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3)局限性:改革意在抑制兼并,遭到官僚地主激烈反 对;扩大税源,执行不善,增加人民负担,引起民间不满。 改革没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4)结果:①“元祐更化”,1085 年,反对派司马光逐 步废除新法。②哲宗亲政后,又逐步恢复新法,但朝堂党 争纷起;宋徽宗时,新法成为宰相蔡京的聚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