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目前认识和建议修订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
Acc/AHA/HRs制定的适应证说明,心动过缓假 设产生症状即可考虑起搏器治疗,从这一点看出, 除预防死亡外,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起搏器治疗 的另一个重要目的。
心动过缓即便未引起症状但有猝死可能的也应该 列入起搏器治疗适应证。如出现较长的心脏停搏, 在患者睡眠时并不会产生症状,但因心脏停搏或 由此产生的快速率性心律失常可导致猝死。
对于房率传导正常的窦房结功能障碍者,优化起 搏参数以减少不必要的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有利于 患者的长期预后。
对于符合心脏再同步治疗的伴有QRS波增宽的中 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应当接受CRT(I类适应证)
神经介导性晕厥在2002年ACC/AHA/NASPE的 适应证指南中归为II a类适应证,但近年来起搏器 增加了专门治疗神经介导性晕厥的功能(频率骤降 反应),如患者有反复发作的由颈动脉窦刺激或压 迫导致的心室停搏>3 s所致的晕厥,2008年定为I 类适应证。
成人获得性完全性房室阻滞
房室阻滞患者是否需要心脏起搏器治疗,在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患者是否存在直接与心动过缓相关 的症状和阻滞位置。
只要电生理检查发现阻滞部位位于希氏束内或希 氏束以下,不管二度I型房室阻滞时QRS时限是窄 是宽,就应该考虑起搏治疗。
二度Ⅱ型房室阻滞多为结下阻滞(希氏束及以下部 位),特别是宽QRS时限者,易进展为三度房室阻 滞,预后较差,起搏治疗是必需的。
(2)因窦房结变时性不良而引起症状者(证据 水平:C)。
(3)由于某砦疾病必须使用某些类型和剂量 的药物治疗,而这些药物又可引起或加重 窦性心动过缓并产生症状者(证据水平:C)。
Ⅲ类适应证
(1)无症状的窦房结功能障碍者(证据水平:C)。 (2)虽有类似心动过缓的症状,但证实该症状 并非由窦性心动过缓引起(证据水平:C)。 (3)非必须应用的药物引起的症状性心动过缓 (证据水平:C)。
(3)不伴房室阻滞的新发束支阻滞或分支阻 滞(证据水平:B)。
(4)合并束支阻滞或分支阻滞的无症状性持 续一度房室阻滞(证据水平:B)。
颈动脉窦过敏综合征及神经介导性晕厥
颈动脉窦过敏综合征 定义:因颈动脉窦受刺激引起的心脏血管
反应导致晕厥或先兆晕厥者。 诊断标准:正常人颈动脉窦受到刺激时心
⑦清醒状态下无症状的房颤和心动过缓者,有1次 或更多至少5s的长间歇(证据水平:C)。
2、任何阻滞部位和类型的二度房室阻滞产生的症状 性心动过缓(证据水平:B)。
3、无心肌缺血情况下运动时的二度或三度房室阻滞 (证据水平:C)。
Ⅱ类适应证
II a类 (1)成人无症状的持续性三度房室阻滞,清醒时平均心室率
(3)交替性束支阻滞(证据水平:C)
Ⅱ类适应证
Ⅱa类 (1)虽未证实晕厥由房室阻滞引起,但可排除由于
其他原因(尤其是室速)引起的晕厥(证据水平:B)。 (2)虽无临床症状,但电生理检查发现HV间期≥100
ms(证据水平:B)。 (3)电生理检查时,由心房起搏诱发的希氏束以下
非生理性阻滞(证据水平:B)。 II b类
Ⅲ类适应证
(1)无症状的一度房室阻滞。 (2)发生于希氏束以上以及未确定阻滞部位
是在希氏束内或以下的二度I型房室阻滞(证 据水平:C)。 (3)预期可以恢复且不再复发的房室阻滞(证 据水平:B)。
慢性双分支和三分支阻滞
双分支阻滞 是指心电图上有房室结以 下,右束支和左束支传导障碍的证据。
因患者服用某些影响心率的药物导致症状性心动 过缓或心跳长间歇,而患者又因病情不能停用这 些药物时,也是起搏治疗的适应证。
窦房结功能障碍中心动过缓一过速综合征类型, 患者症状可能多由反复发作的心动过速(房性心动 过速、心房扑动及房颤)引起,药物治疗会加重心 动过缓,不利于心动过速的控制。因此即使患者 无严重的与心动过缓有关的症状,也应植入双腔 起搏器,并可试用带有预防房颤功能的起搏器。 强调这个适应证的目的是预防房颤转变为慢性。
分类
I类适应证根据病情状况,有明确证据或专家们一 致认为起搏治疗对患者有益、有用或有效。相当 于绝对适应证。
Ⅱ类适应证根据病情状况,起搏治疗给患者带来 的益处和效果证据不足或专家们的意见有分歧。 Ⅱ类适应证中又进一步根据证据/观点的倾向性 分为II a(倾向于支持)和II b(意见有分歧)两个亚类。 相当于相对适应证。
交替性束支阻滞(也称为双侧束支阻滞) 是 指两侧的3个分支在连续记录的心电图上均 有阻滞的证据。
三分支阻滞
是指心电图记录到3个分
支均有阻滞的证据,如交替性束支阻滞或2
个分支阻滞合并一度房室阻滞。
I类适应证
(1)双分支或三分支阻滞伴高度房室阻滞或 间歇性三度房窜阻滞(证据水平B〕。
(2)双分支或三分支阻滞伴二度Ⅱ型房室阻 滞(证据水平:B)。
Ⅱb类
(1)神经肌源性疾病(肌发育不良、克塞氏综合征等) 伴发的任何程度的房室阻滞,无论是否有症状, 因为传导阻滞随时会加重(证据水平:B)。
(2)某种药物或药物中毒导致的房室阻滞,停药后 可改善者(证据水平:B)。
(3)清醒状态下无症状的房颤和心动过缓者,出现 多次3 S以上的长问歇(证据水平:C)
电生理检查(证据水平:B)。 (3)持续和有症状的二度或三度房室阻滞(证据水平:
C)。
Ⅱ类适应证
11 a类:无。 11 b类:房室结水平的持续性二度或三度房
室阻滞,无论有无症状(证据水平:B)
Ⅲ类适应证
(1)不伴室内传导障碍的一过性房室阻滞(证 据水平:B)。
(2)仅伴左前分支阻滞的一过性房室阻滞(证 据水平:B)。
跳可以减慢,但最长间歇应<3 S。假设患者 有晕厥或先兆晕厥症状,行颈动脉窦按压 出现窦性停搏和/或房室阻滞,长间歇>3 s。
神经介导性晕厥
定义:系指各种临床情况下触发神经反射 而导致的自限性体循环低血压发作,其特 征为心动过缓和血压下降。
血管迷走性晕厥 是这个综合征最常见的 一种临床类型。
11 b类
最正确药物治疗基础上LVEF≤0.35、心功能I或 Ⅱ级的心力衰竭患者,在植入永久起搏器或ICD
时假设预期需长期心室起搏可考虑植入CRT。
Ⅲ类适应证
心功能正常,不存在室内阻滞者。
儿童、青少年和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起搏治疗
起搏治疗预防和终止心律失常 起搏治疗长QT综合征 心脏移植起搏
搏心率≤40 次/min,或逸搏心律起搏点在房室结以下者 (证据水平:C〕 ④射频消融房室交界区导致的三度和高度房室阻滞(证据水平: C〕
⑤心脏外科手术后发生的不可逆性房室阻滞(证据 水平:C)
⑥神经肌源性疾病(肌发育不良、克塞综合征等)伴 发的房窒阻滞、无论是否有症状,因为传导阻滞 随时会加重
最近的研究还说明植入具有频率骤降反应 (rate—drop response)功能的双心腔起搏器其 疗效更为显著。
I类适应证
反复发作的由颈动脉窦刺激或压迫导致的 心室停搏>3 s所致的晕厥(证据水平:C)
Ⅱ类适应证
II a类 反复发作晕厥,虽诱因不明,但证实有
颈动脉窦高敏性心脏抑制反射引起心室停 搏>3 s(证据水平:C〕。 II b类 明显的有症状的神经-心源性晕厥,合并 自发或倾斜试验诱发的心动过缓(证据水平: B)
Ⅲ类适应证
(1)颈动脉窦刺激引起的高敏性心脏抑制反 应,但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迷走刺激症状(证 水平:C)。 (2)场景性血管迷走性晕厥,回避场景刺激 晕厥不再发生(证据水平:C)。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植入双腔起搏器使用短AV间期改变了左心室的激 动顺序,而导致收缩顺序异常,室问隔激动和收 缩延迟,在收缩期可以增加左心室流出道直径, 减少二尖瓣前向运动,左心室流出道梗阻随之得 以减轻。
t>40次/min,不伴有心脏增大(证据水平:C) (2)无症状的二度Ⅱ型房室阻滞,心电图表现为窄QRS波。
假设为宽QRS波包括右束支阻滞那么应列为I类适应证(证 据水平:B)。 (3)无症状性二度I型房室阻滞,因其他情况行电生理检查 发现阻滞部位在希氏束内或以下水平(证据水平B)。 (4)一度或二度房室阻滞伴有类似起搏器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证据水平:B)
仍在Ⅲ级或不必卧床的Ⅳ级。 (3)窦性心律。 wk.baidu.com4)LVEF≤0.35。 (5)QRS时限≥120 ms。
Ⅱ类适应证
1I a类 (1)慢性房颤患者,满足I类适应证的其他条件,可行
有/无ICD功能的CRT治疗(多数患者需结合房室 结射频消融以保证有效夺获双心室)。 (2)LVEF。<0.35,符合常规心脏起搏适应证并预期 心室起搏依赖的患者,心功能Ⅲ级及以上。 (3)LVEF。<0.35,已植入心脏起搏器并心室起搏依 赖者,心脏扩大及心功能Ⅲ级及以上。 (4)充分药物治疗后心功能分级Ⅱ级,LVEF≤0.35, QRS时限≥120 ms。
I类适应证
1、任何阻滞部位的三度和高度房室阻滞伴以下情况之一者: ①有房室阻滞所致的症状性心动过缓(包括心力衰竭)或继发
于房室阻滞的室性心律失常(证据水平:C) ②需要药物治疗其他心律失常或其他疾病,而所用药物可导
致症状性心动过缓(证据水平:C) ③虽无临床症状,但业已证实心室停搏I>3 s或清醒状态时逸
急性心肌梗死伴发室内阻滞,除单纯性左 前分支阻滞外,近期及远期预后多数不佳, 且猝死发生率增加。
I类适应证
(1)急性心肌梗死后持续存在的希氏一浦肯野系统 内的二度房室阻滞伴交替性束支阻滞,或希 氏.浦肯野系统内或其远端的三度房室阻滞(证据 水平:B)。
(2)房室结以下的一过性高二度或三度房室阻滞, 伴束支阻滞者。如果阻滞部位不明确那么应进行
规范随访:。建议患者应在植入起搏器后l~3个 月内随访1次,然后每6—12个月随访1次。接近担 保期时,每3~6个月随访1次。
永久起搏适应症
窦房结功能障碍
窦房结功能障碍是指窦房结和心房冲动形 成和传导异常的症候群(sick sinusyndrome, SSS)。
1、不明原因的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 2、变时性功能不良 3、阵发性或持续性窦性停搏伴有房性、房窒
交界区或室性逸搏心律 4、慢一快综合征
I类适应证
(1)窦房结功能障碍表现为症状性心动过缓, 包括频繁的有症状的窦性停搏(证据水平: C)。
疗效与选择合适的AV间期有关,即应保证完全起 搏心室而不是AV间期越短越好,以保证左心房对 左心室允盈的辅助作用,达到最正确的血流动力 学效果。
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
I类适应证
同时满足以下条件者可植入有/无ICD功能的CRT:
(1)缺血性或非缺血性心肌病。 (2)充分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后,心功能(NYHA分级)
神经肌源性疾病(肌发育不良、克塞综合征等) 伴发的任何程度的分支阻滞,无论是否有症状, 因为传导阻滞随时会加重(证据水平:C)
Ⅲ类适应证
(1)分支阻滞无症状或不伴有房室阻滞(证据 水平:B)。
(2)分支阻滞伴有一度房室阻滞,但无临床 症状(证据水平:B)。
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的房室阻滞
急性心肌梗死伴房室阻滞的患者,心脏起 搏器的适应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存 在室内阻滞。
Ⅲ类适应证根据病情状况,专家们一致认为起搏 治疗无效,甚至某些情况下对患者有害,因此不 需要/不应该植入心脏起搏器。亦即非适应证。
证据等级
A级:数据来源于多个随机临床试验或荟萃 分析;
B级:数据来源于一个随机临床试验或非随 机研究;
C级:专家一致意见和/或小规模研究、回 顾性研究和登记注册研究。
适应证
植人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的适应证主要是 “症状性心动过缓(symptomatic bradycardia) 〞。
“症状性心动过缓〞是指直接由于心率过 于缓慢导致心排出量下降,重要脏器及组 织尤其大脑供血不足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 如一过性晕厥、近似晕厥、头晕、黑喙等; 长期的心动过缓也可引起全身性症状,如 疲乏、运动耐量下降以及慢性心力衰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