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犯罪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
第一章测试
1.犯罪学是专门研究犯罪原因的学科。

( )
A:对 B:错
答案:B
2.犯罪学作为独立的学科是出现于20世纪后半期。

()
A:错 B:对
答案:A
3.龙勃罗梭率先将实证研究方法引入到了犯罪学的研究领域。

()
A:对 B:错
答案:A
4.犯罪学实证研究的基本步骤首先是应当产生研究假设。

()
A:对 B:错
答案:B
5.犯罪是可以预测的。

()
A:对 B:错
答案:A
6.在激情性的暴力犯罪者中,胆汁质气质类型的居多。

()
A:对 B:错
答案:A
7.被害预防的三个层次有社会被害预防、群体被害预防、个体被害预防。

()
A:错 B:对
答案:B
8.具有变态人格的人一般没有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所以不用负相应的
刑事责任。

()
A:错 B:对
答案:A
9.犯罪条件是产生犯罪的根据。

()
A:对 B:错
答案:B
10.人口流动的无序状态,使犯罪的条件和机遇大增,并且成为侵犯财产犯罪的
主要原因之一。

()
A:对 B:错
答案:A
第二章测试
1.龙勃罗梭对于犯罪学的贡献在于研究视角和方法论的变革。

()
A:错 B:对
答案:B
2.菲利是犯罪学研究史上第一个提出社会因素是导致犯罪的最重要的因素的人。

()
A:对 B:错
答案:A
3.加罗法洛认为法定犯罪是不理性的,是不应该存在的。

()
A:对 B:错
答案:B
4.李斯特提出的犯罪二元论也承认天生犯罪人,只是不承认自然因素对犯罪的
影响。

()
A:对 B:错
答案:B
5.萨瑟兰主张犯罪是模仿产生的。

()
A:错 B:对
答案:A
6.根据被害预防不同措施可划分为传媒防范、法律防范、人防、物防、技防。

()
A:错 B:对
答案:B
7.犯罪条件包括时空条件、工具条件和侵害对象。

()
A:对 B:错
答案:A
8.对罪犯予以惩罚的目的是把罪犯改造成为新人。

()
A:错 B:对
答案:B
9.柏拉图提出“犯罪不外是一一种疾病,故刑罚不应是对既往的,而应是对将
来的”。

()
A:对 B:错
答案:B
10.针对犯罪分子和有前科劣迹、露出犯罪形迹的人所采取的刑罚或其他惩戒性
措施的预防是惩戒性预防。

()
A:错 B:对
答案:B
第三章测试
1.根据犯罪人的性别,可以分为男性、女性和双性犯罪人。

()
A:对 B:错
答案:B
2.犯罪人就是我们生活中所说的坏人。

()
A:对 B:错
答案:B
3.犯罪被害人都是非常无辜的人,他们在犯罪行为的发生过程中是消极被动的。

()
A:对 B:错
答案:B
4.犯罪人的分类是为了便于研究,并不是泾渭分明的。

()
A:对 B:错
答案:A
5.龙勃罗梭将犯罪人区分为天生犯罪人,精神病犯罪人,习惯犯,偶发犯和激
情犯。

()
A:对 B:错
答案:A
6.公安保卫机关依法采取的各种预防、减少犯罪发生的专业性防范措施,被称
为社会预防。

()
A:错 B:对
答案:A
7.弗洛伊德提出了关于犯罪原因的理论精神分析理论。

()
A:错 B:对
答案:B
8.18-25岁是我国犯罪人居多的年龄段。

()
A:对 B:错
答案:A
9.在我国,公安机关的立案数约占全部立案数的90%。

()
A:错 B:对
答案:B
10.在我国犯罪数量统计一般以实际发生案件为主。

()
A:错 B:对
答案:A
第四章测试
1.犯罪率便于国家间治安状况的比较。

()
A:错 B:对
答案:B
2.犯罪高峰期是综合原因的结果。

()
A:对 B:错
答案:A
3.犯罪黑数是指虽已发生,但是所有的人都不知道的犯罪数量。

()
A:错 B:对
答案:A
4.所有犯罪的犯罪黑数都是恒定的,与犯罪率成正比例关系。

()
A:对 B:错
答案:B
5.犯罪黑数在犯罪存在的阶段是不可能消除的。

()
A:错 B:对
答案:B
6.阿道夫·雅克.科特勒提出了“恒比定律”。

()
A:对 B:错
答案:A
7.问卷法属于收集犯罪资料的常用方法。

()
A:对 B:错
答案:B
8.犯罪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问世的标志是实证派犯罪学的诞生。

()
A:对 B:错
答案:A
9.推导出著名的“犯罪饱和法则”的犯罪学家是菲力。

()
A:错 B:对
答案:B
10.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犯罪地域分布出现了向西北倾斜现象。

()
A:对 B:错
答案:B
第五章测试
1.大众传媒对于犯罪既有诱发作用又有阻碍作用。

()
A:对 B:错
答案:A
2.家庭关系不和谐更容易出现犯罪人。

()
A:对 B:错
答案:A
3.问题家庭比残缺家庭更容易出现犯罪人。

()
A:错 B:对
答案:A
4.学历水平越高,越不容易出现暴力犯罪。

()
A:对 B:错
答案:B
5.学历越高的人,越不愿意报案。

()
A:错 B:对
答案:B
6.犯罪动态一般是指犯罪数量、犯罪率、犯罪结构。

()
A:错 B:对
答案:B
7.犯罪率是指一定时空内人口总数与犯罪案件或经刑事诉讼程序的犯罪人数之
比。

()
A:错 B:对
答案:A
8.贝卡利亚认为刑罚的目的是对犯罪的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

()
A:对 B:错
答案:A
9.犯罪诱发因素的强化是我国现阶段犯罪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
A:错 B:对
答案:B
10.犯罪的社会原因是犯罪行为产生的主导因素。

()
A:错 B:对
答案:B
第六章测试
1.目前学界越来越支持广义的犯罪预防概念。

()
A:错 B:对
答案:A
2.狭义的犯罪预防概念更有助于指导犯罪预防的研究方向。

()
A:错 B:对
答案:B
3.社会预防的基础是认为犯罪是一种社会疾病。

()
A:错 B:对
答案:B
4.情境预防最早是由我国学者提出的。

()
A:错 B:对
答案:A
5.情境预防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主流趋势。

()
A:对 B:错
答案:A
6.犯罪起伏潜代周期和时间上的持续性。

()
A:错 B:对
答案:B
7.犯罪大幅度起伏是犯罪对社会大变革、大动荡依存性的反映。

()
A:错 B:对
答案:B
8.犯罪特点是指特定时空条件下犯罪对象的特殊性。

()
A:错 B:对
答案:B
9.广义的犯罪原因包括犯罪的直接原因、犯罪条件和与犯罪相关的因素。

()
A:对 B:错
答案:A
10.把犯罪资料中不同单位的同类因素或同一单位不同时期的同类因素进行对比,
以发现它们之间异同的方法叫作比较分析法。

()
A:错 B:对
答案: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