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培训讲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培训讲义
主讲
:
熊立辉
第一学时
时间
:8.28
地点
:
中心校会议室
(
1
)、在什么背景下要开展在各学科中渗透法制教育?
政策背景:
1
、中小学法制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的法定责任。
2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
自由平等、
公平正义
理念”的明确要求。
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
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加快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基础工作。
3
、
胡锦涛总书记在
2010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
“要把育人为本
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培养学生团结互助、
诚实守信、
遵纪守法、
艰苦奋
斗的良好品质,
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
自由平等、
公平正义理念”;
“要把德
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
学生管理、
学生生活全过程,
创新德育观念、
目标、
内容、
方法,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实效性”。
4
、
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
司法部、
全国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印发的
《中
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
,
明确规定把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作为对学生实施法
制教育的主要途径,
要求“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
中”。
5
、从“一五”普法到今年启动的“六五”普法,都把中小学生作为普法工
作的重点之一。
现实背景:
1
、
2008
年,我省发生瓮安“6.28”事件,部分在校学生参与,涉嫌违法犯
罪,引起省委、省政府及教育部对中小学法制教育问题的高度重视。
2
、
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事件时有发生,
而且呈上升趋势及低龄化、
团伙化、
危害程度严重化趋势,形势比较严峻。
贵阳某中学“9.27”案件、贵定某中学“9.16”案件、
榕江某中学“4.01”案件便是其中的典型案件。
青少年学生走上
违法犯罪道路的内因或主观原因,
就是由于法治观念淡薄,
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
3
、由于受不良思想的侵袭,一些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没有正确的
是非观、荣辱观,缺乏分辨是非和守法用法的能力。
4
、加强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具有现实的必要性、紧迫性,是预防青少年学
生违法犯罪、引导其健康成长、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重要举措。
教育教学实际:
1
、素质教育在落实环节尚有差距,口头上说得多,行动上做得少;知道重
要性的多,知道怎样做的少;提出要求的多,解决资源、内容、方法等瓶颈问题的少。
2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以及渗透什么内容、渗透到什么程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会不会影响学科教学本身、会不会增加学生学业负担?对此,学校和教师普遍反映难以把握、无从着手。
第二学时
时间
:8.28
地点
:
中心校会议室
(
1
)、为什么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1
、是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必然要求。
2
、是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的具体要求。
3
、是教学体现教育性的客观要求。
4
、学科中客观存在法制教育内容、法制教育契机和法制教育便利。
5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具有人力、时间、载体上的优势。
学科教师是学
校最大的群体,
学科教学占据着最多的时间,
学科有教学内容作为依托。
这是其
他途径难以比拟的。
6
、符合学生的心理活动,方法上具有优势。
由于需要渗透的内容和学科知
识紧密关联,借助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内容上比较贴切,形式上比较自然,学生更加认同,更乐于接受。
7
、有利于丰富法制教育的内容。
学科知识的丰富性为拓展法制教育创造了
有利条件。
由于受时空限制,
学校不可能开展太多的法制教育专题活动和课外活
动,
只能择“重要的”进行,
范围受到制约。
而学科凭借自身优势,
完全可以把
一些平时不好讲或讲不到、学生又应该知道的法制内容,顺势介绍给学生。
(
2
)、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内涵是什么?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是以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为依托,
充分利用学科中
固有的法制内容、
教育契机和教学便利,
在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
有意识、
有计
划、
有机适度地渗透相关法制知识和法治理念的教育,
以增强学生法制意识,
激
发学生法制情感,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和能力。
例:
高中数学在讨论汽车车速与刹车后停车距离之间的函数关系时,
存在渗透
《道
路交通安全法》的契机,此时即可以结合超速、追尾等现实问题,介绍、讨论制定
《道路交通安全法》
有关条款的科学依据,
从科学的角度,
指导学生认识制定、
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条款的必要性、重要性,教育学生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
恰当地渗透法制教育,
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制素养,
还可以增强学科知识与社
会、
法制三者的联系,
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
掌握和应用。
这也是新课程
的要求。
第三学时
时间
:8.28
地点
:
中心校会议室
(
1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应当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应当遵循的原则是:
尊重教学、
科学导入,
分量适中、
目
标恰当,有机统一、一箭双雕。
1
、尊重教学:即尊重《课标》,尊重教材,尊重教学活动,不破坏教材原意、教材内容,
不破坏教学结构和教学程序,
不打乱学科教学秩序,
不占用过多教学
时间。
2
、科学导入:即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科学、巧妙地导入法制内容,使法制内容在教学中顺势而出、合情合理、贴切自然。
3
、分量适中:即法制教育内容的分量恰到好处,既满足法制教育的需要,又不形成教和学两方面的负担,冲淡教学主题。
4
、目标恰当: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尊重学生的生活、社会经验,既满足学生成长和走入社会的基本需要,又不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
5
、有机统一: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验、练习、活动、作业、辅导等教学环节中,
法制内容和学科内容都要相互融合,
有机地统一起来,
你中有我,
我中有
你。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不是“掺沙子”、
不是人为的简单拼盘。
同时,
学科
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提倡通过润物无声的手法,实现潜移默化的效果。
6
、一箭双雕:既完成法制教育任务、实现法制教育目标,又完成学科教学本身的任务,实现学科教学目标,最终实现学生法制素养和学科素养的双提升。
第四学时
时间
:8.28
地点
:
中心校会议室
(
1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会不会增加学生负担?
1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在分量、难度上有严格界定。
例、
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
《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
在
35
个学科中共设计了
730
个渗透点。
12
年大致有
480
个教学周、
14000
个课时,平均每周只有
1.52
个渗
透点,也就是平均每
19
节课,法制内容才会在教学中出现一次,频率不高。
从
具体到一节课的时间占用来看,
最简单的,
只要求告知学生法律法规名称,
最复
杂的,占用时间也一般不会超过
5
分钟。
《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
安排渗透的法制内容,
都是普通的法制常识和比较容易
理解的法律法规,
不会超过学生的认知能力,
既有对象上的针对性,
又属于普法
范畴。
2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在方法上有明确的要求。
“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学生”是
《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
提出的明确
要求。
我们结合《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了科学融入、循循善诱、深入浅出、
生动活泼,
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实现潜移默化效果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并且在
《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
中作了相应设计。
只要坚持这些原则,
学生接受
法制教育的过程,
就是一个主动、
快乐的学习过程,
甚至于有时是在学生不知不
觉中,
即已完成法制教育的任务,
既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
也不会增加学生
的心理负担。
(
2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会不会伤害学科本身?
第一,
“尊重教学”是渗透法制教育的前提。
教学中不能因为法制内容的渗
透,破坏教材原意、教材内容、教学程序、教学结构,打乱学科教学秩序,更不能冲淡教学主题,喧宾夺主。
第二,“分量适中、目标恰当”的意思是既有渗透,又在量、度、时间上有
严格的界定,不能把教学课上成法制课。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不但不会伤害学科本身,有时还能促进学科教学,
或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或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或促进学科知识与社会、自然的联系。
试举一例:
九年级语文
《威尼斯商人》
一课,
如果仅从教学的一般层面理解,
学生可能
只停留在鄙视夏洛克的自以为是、
佩服鲍西娅的机灵智慧这个层次上,
但是从公
平正义原则
(此处涉及民法、
合同法)
去分析夏洛克的所作所为,
学生就能进一
步认识到夏洛克的阴险和不法,
更深刻地理解莎士比亚的创作意图;
同时,
学生
也会认识到,
如果事情发生在今天,
安东尼奥和鲍西娅根本没有必要那么绞尽脑
汁去“解套”,
因为事前的合约本身就是不合法的,
是无效合同
(
《威尼斯商人》
实际上涉及到比较复杂的法律问题,
教学上一般只宜讨论到此。
有兴趣的教师可
以查阅网上相关资料)。
(
3
)、理科渗透法制教育,优势在哪里?要注意些什么?
1
、法律法规中,涉及自然科学知识、体现自然之道的越来越多。
如有关环保、生态、卫生、计生、健康、建筑、测绘、统计、能源、资源、水利、交通安全、农林牧渔等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其相当多的条款,
都是以自然科学规律为依据的,
既是对自然之道的尊重,也体现了法律法规力图通过调整社会关系和人们的行为,维护自然法则、实现社会与自然和谐的立法意图。
如《婚姻法》禁止近亲结
依据的是生物学原理;
矿井禁止瓦斯超标,
依据的是化学原理;
交通安全法
禁止超速、
超载,
依据的是物理学原理,
等等。
这不但为理科渗透法制教育创造
了契机,
而且能让法制渗透更加顺理成章、
自然贴切、
富有趣味。
如交给文科来
完成,显然没有理科自然、便利。
2
、要发挥理科以理明法的优势。
一个掌握惯性、加速度等物理知识的人,开车时较少出现超速、
追尾、
强行超车、
弯道不减速的情况;
一个深知甲醇毒性的人,
一般不会去用工业酒精勾兑假酒。
有时,“法盲”只因是“科盲”。
3
、要发挥理科过程体验、情感体验机会较多的优势。
一个亲自做过爆鸣气爆炸实验的学生,由于有亲身体验,对加油站、矿井“严禁烟火”,认同感会更强,行为也会更加自觉。
第五学时
时间
地点
:
中心校会议室
(
1
)、在教学的哪些环节可以渗透法制教育?
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练习、课外辅导、考试考查、实践活动等环节,都蕴藏着法制教育契机,
都可以渗透法制教育,
就看善不善用,会不会用,
利用得是否
富有智慧。
如有的老师在布置作业时,
有意识地安排一些与法制教育有关的题目,
批改作业时,借作业(作文)中出现的法制教育契机,因势利导地进行点评,就做得很好。
当然也不要走极端,
处处和法制问题挂钩,
三句话不离法律,
招致学
生反感。
(
2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发现和创设法制教育渗透点?
第一,
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法制知识,
了解法律法规,
否则就可能对存在的契
机“视而不见”。
例如,如果教师本身不知道《计量法》,尽管教材中出现了诸如秦统一度量衡、测量、杠杆、公平秤、重量与质量等内容时,教师也不可能将其与《计量法》挂上钩。
第二,
要善于研究教学活动,
在相应的教学内容、
环节、
形式中去发现契机。
课标教材中大量存在法制教育契机。
除课堂教学外,
实验、
练习、
作业等教学形
式和环节中也大量存在法制教育契机。
例如一些教师借“抄袭作业”话题,
渗透
了《著作权法》的有关内容,严肃中有几分诙谐,关爱中有几分责备,不但有思想深度,学生也容易接受。
第三,
要关注社会与生活。
新课程与社会、
生活的联系比较紧密,
学生也比
较关心社会热点问题。
当教学内容涉及到社会、
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特别是热点问
题时,
就为法制教育埋下了伏笔,
此时借机渗透相关法制内容,
既显得自然,
学
生的兴趣也比较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