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考试考点小抄--教育知识与能力.精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
理
1)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英国斯宾赛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提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简答:数学教育中应该进行德育吗?
(1)教书育人
(2)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等素质发展的活动就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或称教育影响),教育内容和手段)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教的载体,有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电视影像、报刊、广播;
教育手段包括教育方法,受教育者的学习方式以及物质器具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因素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
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
教育的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理起源说: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教育的发展阶段
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
(2)传递生产经验
(3)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
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
和封建社会教育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家
宋代以后,四书五经成为学校
教育的基本教材
四书:《论语》、《大学》、《中
庸》、《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特点有
(1)鲜明的阶级性
(2)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
(3)内容主要是人文科学和
统治阶级的治人之术,轻视生
产劳动
(4)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
是一种灌输和被动接受的过
程
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教育
和社会主义教育
社会主义学校培养的主要是
既能从事脑力劳动,又能从事
体力劳动,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有
(1)紧密联系社会生产生活
(2)走向大众化
(3)自然科学知识大大增加
(4)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为
班级授课制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
展的特点:
(1)终身化(2)全民化(3)
民主化(4)多元化(5)现代
化
孔子: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学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思结合)开而弗达则思,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原
则)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教学相
长
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大学精神就是“囊括大典,网
罗众家”
杨贤江:中国第一个马克思教
育家
《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用
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
题的著作
赫尔巴特为课程论建立心理
学基础
,其《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
独立的标志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
人,《教育心理学》
克鲁普斯卡娅是世界上第一
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
育问题的人
苏格拉底:问答法,产婆术,
美德即知识
产婆术:不断发问,从辩论中
弄清问题
柏拉图的《理想国》
亚里斯多德:第一次将心理学
引入教育领域
佩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
学心理化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教
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
芽,(泛智教育)把一切事物
教给一切人,
杜威: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
“以儿童为中心”“从做中
学”
《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
生活,教育即生长
梅伊曼和拉伊(两伊):反对
赫尔巴特的研究方法,提出实
验教育学
建立是心理学的标志1879年
冯特心理学实验室的
泰勒:课程编制模式,目标模
式,泰勒模式
布鲁姆:三层目标即知识、情
感、动作技能
知识分为六类:识记、理解、
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朗格朗:《终身教育导论》,现
代社会需要终身教育
(1)人凭借某种固定的知识
和技能度过一生,这种观念正
在迅速地消失,现代社会需要
终身教育
(2)学生的变化需要教师终
身学习
课程现代化的三大代表:布鲁
纳、赞科夫、根舍因
布鲁纳:发现式教学,提出学
科结构理论
赞科夫:发展性教学《教学与
发展》,三大原则:高难度、
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
根舍因:范例教学模式(对数
学教育影响很大)
布卢姆美掌握学习理论
苏联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
动作技能学习的心理过程
1,认知阶段
首先认知动作技能的结构,对
动作系统有初步认识,在头脑
中形成完整的动作表象,用表
象调节动作,掌握分解动作
2,联结阶段
把分解动作联结成程序动作,
通过不断的学习,逐渐熟练,
表象调节和有意识控制相应
减少、
3,自动化阶段
肌肉骨骼动作实现程序化、自
动化和完善化。
意识的参与减
少,只在出现动作偏差时才起
作用。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比较:
传统:夸美纽斯、赫尔巴特、
凯洛夫
现代:杜威、克伯屈
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书
本、课堂(班级授课制)
现代教育的三中心:学生、直
接经验(活动课程)、活动中
心(从做中学、探究法)
根本分歧:是否重视创新能力
的培养
活动课程的内涵及特征
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它以
学生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
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其目的
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
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
其主要特点有:
1,以学生的需要、兴趣和个
性出发设计课程
2,以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为
中心进程的编制
3,主张学生在活动中探索,
尝试错误,学到方法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
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
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2) 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不仅与生产力、政治经济
制度、文化等关系密切,而且
还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
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
重要手段
3)教育可以促进生产结构和
经济结构的改变
教育的政治功能:
(1)传播一定的政治意识形
态
(2)选拔和培养专门的政治
人才
(3)形成舆论、思潮
教育的文化功能:
(1)文化传承
(2)文化融合
(3)文化选择
(4)文化创新
教育与人口:
(1)人口的数量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
(2)人口质量影响着教育质量
(3)人口迁移和分布对教育结构规格,结构,层次的影响
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是确定该国教育规格的基础因素
▲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p19 1政治制度决定着领导权(法令/任免/经济)
2。
教育管理体制
3。
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4。
教育标准和教育内容
3) 教育与人的发展
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为政治服务是通过培养人表现的
人的发展包括个体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和不均衡性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
教育促进了个体的个性化和社会化
▲为何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p27
(1)目的性明确
(2)专业性和系统性
(3)基础性
(4)较强的选择性
▲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它不决定人的发展
(2)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3)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阶段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的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人的社会实践是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在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成就主要取决于他自身的态度,决定于他在学习、劳动和科研活动中所付出的精力4) 学校教育制度
欧美现代学制的类型
(1)西欧双轨制,英法德
一轨属学术性,一轨属生产性
(2)美国单轨制,学术性的
一轨没有充分的发展,群众性
新学校迅速发展起来
(3)苏联型学制
1912年,蔡元培壬子癸丑学
制
1922 参照美国“六三三”制
壬戌学制
我国现行的学校系统
(1)幼儿教育:招收3-6岁
(2)初等教育:招收7岁儿
童入学,学制为5年(有的地
区为6年)
(3)中等教育:一方面为国
家培养劳动后备力量,另一方
面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
新生
义务教育起源于德国
《义务教育法》1986年
义务教育:小学/初中教育
基础教育:幼儿园,小学,初中,
高中
5) 教育目的
教育的组成:德育、智育、体
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智育就是指科学文化知识的
传授
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
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
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
因素的教育;智育并不单纯指
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更要注
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和非认知
因素的能力
教育目的层次结构:国家的教
育目的、学校的培养目标、教
师的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之间的
关系
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
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
教
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
本政策和指导思想。
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
组成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
关系: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教
育者提出的,培养目标是对特
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
教学目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
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
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
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
标之间的关系:
具体与抽象的关系,目标是可
以测量的,目的是不能测量
1978年,“我国的教育方针是
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
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
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
体育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
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
动者”(两个必须)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
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10)》“促进德育、
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
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
主义建设者和接班者”
不是平均发展,是全面协调发
展
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观
个人本位论/社会/文化/生活/
无目的(假定目的在于使个人
能继续他们的教育)
▲确定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
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主要内容。
1,人的全面发展,精神和身
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充分而自
由的发展
2,社会条件决定了人朝什么
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
什么程度
3,社会分工制约人的发展
3,现在大工业生产的发展要
求类全面发展的,并提供可能
性
4,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
现人的全面发展
5,教育与生产劳动想结合是
实现X的唯一方法
它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
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必然规律,
并为我们制定教育目的提供
了理论依据。
我们只有正确地
理解它,并结合当前社会的实
际情况,才能制定出科学的教
育目的。
▲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
的指导意义
1)导向作用。
教育目的一经
确立就成为教育行动的指南。
它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
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并
且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
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因此,教
育目的无论是对教育者还是
对受教育者来说都具有目标
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
教育目的是对
受教育者未来发展的期望,具
有目标导向性和一定的理想
性,它对教育行为具有一定的
激励作用。
它一方面激励教育者通过各
种方式把教育目的转化为学
生的学习目的;另一方面也激
励受教育者积极参加教育活
动,为了自己的未来而不懈努
力。
3)评价作用。
教育目的不仅
是教育活动应遵行的根本指
导原则,而且也是衡量和评价
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
标准。
教育目的的评价功能可
集中体现在现代教育评估或
教育督导行为中。
6) 其他
白板说属于外铄论
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
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
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
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我国古代
的苟子、英国哲学家洛克、美
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都
是外铄论的代表人物。
外铄论
者一般都注重教育的价值,关
注的重点是人的学习。
辨析题:
一方面,教育与社会其他因素
的关系密切;另一方面,教育
具有相对独立性
答:教育不仅与生产力,经济,
文化,政治制度,等关系密切,
而且还具有相对独立性。
新课程强调内容要密切关注
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并不
意味着可以忽略间接经验的
学习
新课程下,教学要从学生的兴
趣和需要出发,老师要为促进
学生理解而教,学生的学习并
不能忽略间接经验的学习。
2. 中学课程
1) 课程概述
英斯宾塞把课程作专门术语
课程:广义的课程指学生在校
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
安排;
狭义:特指某一门学科。
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
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
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
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
作出改进课程的决策。
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的活动。
教学计划是指导与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材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
▲教学大纲也叫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
▲课程标准的构成
1)说明部分
扼要说明本学科开设的意义、教材选编原则,规定教学的目的、任务和指导思想,提出教材体系的特点和具体要求,以及教学法的原则性建议等。
2)文本部分
这是对一门学科讲授的基本内容所作的规定。
规定教材编写顺序,章,节,日,标题,内容要点,授课时数;作业、考试、测验的要求和时数;3)其他部分
有些课程标准还列出老师的参考用书,学生的课外活动,教学仪器、直观教具和视听教材以及规定学生的试验、实习作业,参观等内容
课程的分类:
(1)按任务)基础(培养基础学力)/拓展/研究
(2)按属性)学科/经验
学科课程强调学科本位,缺点是不利于学生联系社会实践、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3)按组织方式)分科(高中)/综合
(4)按开发主体)国家/地方/校本
(5)按实施要求)必修/选修(6)显性/隐性课程
影响课程开发因素,社会/知识/儿童/
▲基础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
2) 课程理论流派
课程理论流派学科中心、活动中心
课程的主要流派:
(1)活动中心课程论:以经
验为中心
(2)要素课程论:课程应当
以文化要素为基础、而不是以
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基础
(3)结构课程论:布鲁纳是
结构主义课程创始人,让学生
掌握科学知识的基本结构,即
基本原理或基本概念体系
简述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
论的学习观
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
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
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
脑中的认知结构。
因此,他的
理论常被称为“认知—结构
论”或“认知发现说”。
(一)学习观:1、学习
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
构。
2、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
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总之,
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
科的最终目的在于构建学生
良好的认知结构。
因此,教师
首先应明确所要建构的学生
的认知结构包含哪些组成要
素,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采取
有效措施来帮助学生获得、转
化和评价知识,使学科的知识
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使书本的死知识变为学生自
己的活知识。
(二)教学观: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
学科的基本结构:教学不能只
着眼于一门学科的事实和技
巧的掌握,学习一门学科的关
键是理解、掌握哪些核心的、
基本的概念、原理、态度和方
法,抓住它们之间的意义联
系,并将其它知识点与这些基
本结构逻辑的联系起来,形成
一个有联系的整体。
3) 课程改革
国外课程改革的趋势
1.重视课程内容的综合化
2.强调知识的结构化
3.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
培养的个性发展
4.重视个别差异
5.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生产
实际的联系,实施综合技术教
育
6.重视课程的文化内涵,本民
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加强对国
际化的了解与交流
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以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作
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
2.课程设计与编制结构化
3.课程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
和综合化
4.课程内容上科学教育和人
文教育的结合
2001.2 基础(素质)教育改
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指导思想:邓小平关于“教育
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
向未来”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
推进素质教育
我国教育目的的内容:《中共
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
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
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
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
中
新课改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
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新课程结构小学-综合课程,
初中-分科综合结合,高中-分
科
▲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
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
务者:
错,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动
发展,学生是主体与客体统一
的人,是具有自主发展意识的
人
老师是教育实践的主体,在教
育实践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
发展中的人,是教育实践活动
中的客体,是学习与发展的主
体,教师首先是知识的传播
者,其次才是学生的合作者,
帮助者和合作者
考试不是学习的目的,它作为
评价手段,是衡量学生发展的
标准之一,也是激励学生发展
的手段之一
▲辨析:素质教育就是什么都
学,什么都学好
这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
发展”的误解。
素质教育为学
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发展
学生的个性,因而对学生的要
求是合格加特长
▲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
考试本身没错,但不能把考试
当成学习的目的,考试作为评
价的手段,是衡量学生发展的
标准之一,也是激励学生发展
的手段之一。
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强化了教
育评价的甄别与评价功能
错,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
功能。
教育评价的功能有导
向,鉴定,监督,调节,诊断
功能
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关系的特
点
1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互
相尊重的关系
我认为老师与学生的人格是
完全平等的,师生是“同一个
战壕里的战友”,教师不应该
以“教师爷身份居高临下地去
教导学生,而是以一个引路人
的角色来帮助点播学生。
教师
尽量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
问题。
如当学生不好意思与老
师打招呼时,老师应主动与学
生打招呼。
这体现出师生之间
的民主平等关系。
如我需要占
用学生时间时我首先与学生
商量,得到他们的同意后我
才占用,这体现了师生之间的
互相尊重。
2建立和谐融洽、充满浓郁感
情色彩的关系
当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当人的
心情处于愉快轻松状态时学
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
可以得到更大发挥。
我国古代
哲人对此早有深刻认识:“亲
其师,信其道”,即是对师生
关系巨大作用的高度概括。
同
时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可以减
少学生心理疾患,减轻学生各
种心理负担。
由此可见,情感
不但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也
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助推剂,更
是学生心灵世界的支撑点
3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
应当是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
关系。
教师应该抱有谦虚的态
度,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
进者,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
教师可以凭借自己的传统经
验引导学生,学生也可以凭借
自己的敏锐、朝气影响教师;
教学不再是教师生硬的灌输,
而是师生之间智慧与智慧的
启迪,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是
师生之间共同探讨、共同成
长、共同走过的一段美好历程
3. 中学教学
1) 教学概述
中学教学的意义:
(1) 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教学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与其它途径相比,教学具有鲜明的目的性、严密的组织性、极强的系统性(2)中学的中心工作
教学是中学的基本实践活动,学校培养人的目的只有通过教学活动才能实现,促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获得全面的发展。
教学为主,全面安排,这才是办法学校、办好教育的一条客观规律。
▲教学的基本任务、教学的一般任务
⑴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知识是形成技能技巧的基础,而技能技巧的形成又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为他们学习新知识提供条件。
⑵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现代教学要自觉发展学生的智能,创造才能和体力,发展智能是核心,发展体力是保证.
⑶培养审美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
2) 教学过程
中心环节是上课
教学过程的结构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
是知、行、情、意相结合的过程。
基本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特点:58 (1)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
(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3)教学与思想教育相
统一
(4)掌握知识与发展能
力相统一
▲简答: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
量的基本因素有哪些?/教学
工作基本环节
(1)备课:备好课是上好
课的前提,
三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
选择教法
三种计划:学期、单元、教案
(2)上课:整个教学工作
的中心环节,要提高教学质
量,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
量
一堂好课的标准:
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
当;结构紧凑;基本功扎实;
效果好
(3)课外作业布置与批
改
作业布置要遵循的要求:内容
符合新课标和教科书要求;分
量适当,难度适中;形式多元
化,有趣味性;明确要求,规
定完成时间;认真及时批改作
业(强化)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
评定学业成绩评价的方法
观察/测验/调查/自我评价
教师如何写好教案
进一步研究教材,确定教学重
点和要注意解决的难点;确定
本课时教学目的;考虑进行的
步骤,确定课的结构,分配教
学进程中各个步骤的时间;考
虑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具的准
备和使用方法及板书设计;最
后写出课时计划
3)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教学原则:
(1)目的性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来构
建学科知识
书本的知识教学注重联系实
际;善于把生活的经验上升为
理论
(3)直观性与发展理论
思维结合原则:
要恰当选用直观(根据学生的
情况、教学目标、学科特点)
标,要根据教学目标恰当选用
直观
防止直观带来的消极影响,
直观时应用变式方法,区分本
质与非本质
(4)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
其基本要求。
关键是学生积极性和主动的
调动
基本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
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让
学生动手,培养解决问题能
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充分调动;
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与知识的
灌输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
位统一起来
《学记》“开而弗达”体现了
启发性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序有两次含义:知识的逻辑顺
序;学生心理发展顺序
《学记》
“不凌节而施”,“学
不躐等”
序
(6)巩固性原则:学而时
习之,温故而知新
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加工,
不能死记硬背
(7)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最早有朱熹提
出,他称孔子是因材施教的典
范
教学方法:
(1)讲授法:最常用
要求:要注意逻辑性和系统
性;科学性和思想性;启发学
生独立思考;注意语言的艺术
(书面语和口头语相结合,语
速适当);讲授要和板书相结
合
(2)谈话法(问答法)
(3)读书指导法
(4)演示法
(5)练习法
▲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
本依据是什么?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3.学生特点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
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
个性特点
4) 教学组织形式
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
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
的结构.
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班
级教学
近代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
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
授课制(捷克夸美纽斯)
▲班级授课制优点:P83
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
培养人才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
用.
缺点:不利与照顾学生的个别
差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特长和发展个性.
贝尔-兰卡斯特制(以教年龄
大的学生为主,而后由他们中
的佼佼者-“导生”去教别人
道尔顿制
学生自学,独立完成作业
文纳特卡制
一部分按学科进行,一部分按
音乐艺术运动等进行
国外教学组织形式
分组教学,按能力成绩分组
内分组-先按年龄分组再能力
外分组,完全打乱
特普朗制-灵活的课程表大
小班个别作业
小队教学多个老师合作施教
合作学习,学生积极相互作用
5) 教学理论及其运用
范例教学论-德施普兰格
掌握学习论美布卢姆
最优教学论-苏巴班斯基
发展教学论-苏赞科夫
6) 了解我国当前教学改革主
要观点
(1)实施素质教育(主题)
面向结果的教学与面向过程
的教学并重;智力因素与非智
力因素并重;教师指导与学会
学习并重;一般能力培养与创
造品质形成并重;科学文化基
础形成与品德培养并重;接受
学习与探究学习并重;理论学
习与实践活动并重;课内与课
外并重
(2)坚持整体教学改革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