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历史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教案
2山川秀美(第二课时)季风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我们地形的多样性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形成我国气候的多样性;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形成,知道我们的季风气候的分布及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了解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2、能力目标
运用地图了解我们各地不同的气候类型及不同的自然景观。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及季风的分布;运用地图、降水柱状图说明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自己生活的家乡的气候及气候对周围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从自己家乡发展生产的得与失中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良好的读图和用图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1、季风气候及其影响;2、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难点:1、地图和气温降水柱状图的判读;2、培养
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正确的地理观念。
教学方法:图示法、分析法、案例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中国气候类型图、中国自然风光图片、中国地形图
学与教过程:
教学程序个性化补充
新课导入:展示反映中国各地的气候景观图片,让学生感受我国各地气候的差异。
教师引入: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我国各地不同的气候及由此产生的气候景观。
教师板书:二、季风的影响
1、多种多样的气候
学生活动:学生看图5—14中国的气候类型,分组讨论我国各地的气候类型及其各地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学生讲述:介绍各地的气候特点及其生产和生活方式。
师生归纳:我国各地不同的气候在各地形成了不同
的气候景观,并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影响。
教师设疑:我国各地什么气候影响最大?不同地区
的气候是怎样形成的呢?
学生回答:(季风气候影响最大,受季风的影响)
教学过渡:我国各地不同的气候主要是受季风的影
响形成的。
教师板书:2、我国的季风
学生活动:看图5—15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及季风的活动和图5—11中国的地形
思考活动:①我国的夏季风和冬季风的风向有什么不同?从什么地方来?
②季风主要影响到我国的什么地区?
③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师生归纳:①夏季风主要是从太平洋和印度洋吹来的偏南风(东南风和西南风),冬季风主要是从西伯利亚和蒙古吹来的偏北风(西北风和东北风)。
②季风主要影响我国东部广大地区。
③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
设疑过渡:那么季风对我国的气候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教师板书:3、季风的影响
学生活动:看图5—16季风的功劳和相关的文字。
分组讨论季风的功与过。
教师引导:要求学生先找到广州和利雅得这两个城市,比较它们在位置上的相同点——纬度大致相同。
然后介绍看气温降水量柱状图的方法——点红线为各月气
温曲线,蓝色柱状为各月降水量,一般以1月代表冬季,7月代表夏季,主要从图上读出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和降
水特点。
(如广州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学生回答:略
师生归纳:对比两个城市可以看出夏季风可以带来
丰沛的降水。
此时又正值我国气温较高的时候,形成雨
热同期的气候特点,有利于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
学生阅读:“阅读卡”,从文字上进一步感受雨热
同期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设问转折:季风给我国带来的都是好处吗?
学生回答:不是。
教学过渡: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季风的“过”。
学生活动:看图片5—17和图5—18,说说季风产生的不利影响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不利影响?(分组讨论)。
学生回答:略
师生归纳:受夏季风不稳定的影响,季风会引发涝
灾或旱,从而影响以我国人民的生活和生活。
学生讨论:请学生谈谈对季风带来的好处和引发的
灾害的感受。
学生活动:完成教材中的讨论填空题。
课堂小结、整理知识:
课题:5.2山川秀美(第三课时)母亲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长江和黄河的发源地、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景观特征;了解黄河和长江对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巨大影响;了解黄河和长江目前的开发利用现状及面临的生态危机。
2、能力目标
运用地图了解黄河和长江的发源地、上中下游分段及各段的自然景观。
运用地图说出黄河和长江流经的地形区和气候区及对河流的水文特征的影响;运用相关资料了解黄河和长江的利用现状及面临的生态危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母亲河对中华民族的巨大影响,母亲河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等重要价值;培养良好的读图和用图习惯,养成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黄河和长江的概况及其价值;
教学难点:利用地图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教与学方法:图示法、分析法、案例法、讨论法、比较法
教学准备:黄河流域图、长江流域图、黄河和长江
各段景观图、中国地形图
学与教过程:
教学程序个性化补充
导入新课: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代诗人赞美黄河
和长江的诗歌,让学生感受一下母
亲河的重要价值。
(也可以用多媒体放映黄河和长江的片段引入新课)。
教师讲述:古代有这么多著名的诗人用脍炙人口的
诗歌赞美黄河和长江,说明黄河和长江在中华民族历史
上的重要地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了解中国的母亲河——黄河和长江。
教师板书:三、母亲河
学生活动:看中国地形图,用笔在地图上描绘黄河
和长江,从总体上认识一下黄河和长江——黄河呈“几”字形,长江为“V+W”形。
教师讲述:首先我们来学习黄河,请同学们阅读黄
河流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教师板书:1、黄河
展示问题:①沿黄河干流描绘,找出黄河的发源地
和入海口,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
②找出黄河的分段点——河口和孟津;
③根据图片大致概括出黄河上、中、下游的特征;
并完成课本上的练习。
④思考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⑤讨论黄河目前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
学生活动:描绘黄河,找发源地和入海口,分段点等。
教师概括: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注
入渤海;全长5400千米,是中国第二长河,沿途流经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和山东省。
流经青藏高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师生共同:完成课本上的练习。
(通过练习减少教学难度)
教师概括:①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滋
养了两岸亿万儿女;②提供了丰富的水能。
学生回答:黄河目前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
师生概括:黄河目前面临的三个主要问题:①断流;
②水土流失和地上悬河;③凌汛。
解决的主要措施:①黄河全流域进行统一调节,
兴建水库;②植树造林,加固堤坝;③炸冰导流;
教学过渡:展示长江三峡工程图片,通过教师或者
学生的介绍过渡到长江的学习。
教师板书:2、长江
教师设疑:请同学们通过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①找出长江的发源地和入海口;
②用笔描绘长江,找出长江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和
地形区;
③找出长江上、中、下游的分段点——宜昌和湖
口及主要支流——汉江、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和赣江;
④结合课本中图片和图文对应内容,大致概括出
长江不同河段的水文特征;⑤讨论长江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现状,面临的种种危机及治理措施。
学生活动:读长江流域图,完成上面的问题。
生答师析:①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峰,注入东海,全长6300多千米,是中国第一大河。
②长江自西向东依次流经青海省、西藏、四川、
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共
11个省级行政区;流经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③教师点画分段点和主要支流。
④各段的水文特征可利用教材中的对应题降低教
学难度;答案见教师用书。
⑤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自由发言。
教学小结:可以利用表格的形式对黄河和长江进行
比较,以加深学生对长江和黄河的认识。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第三课地域差异显著
课题:5.3地域差异显著(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过读图了解中国的秦岭—淮河分解线,分析中国南北地区的气候差异。
2、能力目标
通过讨论分析中国南北的气候差异对南北方生产、生活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报效祖国,服务家乡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重点:秦岭—淮河地理分解线南北方气温和降水的特点。
难点: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教与学方法:分组合作学习探究、设置情景法。
学与教过程:
教学程序个性化补充
[引课]:请同学们来猜一猜下列图片反映的是我国
哪个地区的民居?再来猜一猜俗语(陕西四大怪:面条象腰带,国馈象锅盖,房子半边盖,辣子是道菜。
)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个地区的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学生回答:略。
过渡:是的,说明了不同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方
式是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而形成,验证了中国的一句俗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刚才我们同学提到了南方和北
方两个词,请问南方和北方分布在我国的哪个部位,他
们的分界线是哪一条呢?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图,把它找
出来。
学生讨论:略。
讲述:我们习惯上以秦岭—淮河为界,大体上将东
部季风区划分为北方和南方两大区域。
秦岭—淮河一线
以北为北方,以南为南方。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书本上的
两封邮件,请大家找一找南方和北方的差异在哪里。
学生回答:这两封邮件反映的是南方和北方在气候、景观、和生活上的不同。
提问:除了邮件反映的差异外,你还了解到北方和
南方哪些不同点呢?
学生回答:略。
总结:南北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差异:饮食、民居、交通、气候、服饰、语言等。
请同学们仔细的看下
面的图片,南北方的这些差异的形成跟什么因素有很大
的关系?
展示:南方和北方饮食、民居、交通的图片。
学生回答:南北方这些差异的形成主要是由自然环
境形成的,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气候中的两大因素气温和
降水决定的。
叙述:我国南方北方的气温差异很大,尤其是在冬季。
我们一起来看看一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就可以清楚
的知道。
展示: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展示:题目:读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
1、找一找哪条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2、找出1月均温最高点和最低点,计算南北的最大温差。
3、归纳1月平均气温分布的规律及其形成原因。
学生活动:看图,讨论。
回答。
教师:指图讲述。
对学生进行读图指导。
展示:1月我国南方北方的景观图片和1月漠河和三亚天气预报。
直观教学加深印象。
讲述: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南北的温差很大。
那么,夏季也就是7月份我国的平均气温又是如何呢?
展示: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看图请说出七月平均
气温南北方差异情况。
总结: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夏季南北气温有差异,
但差异比冬季小。
转承:我们的生产、生活不仅受气温变化的影响,
受降水的影响也很大。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
A、秦岭—淮河分界线比较接近哪条等降水量线?
B、中国的降水量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看图、讨论、回答。
总结:我国降水量南方多于北方,东部多于西部。
影响降水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季风影响的强弱。
提问:通过对气温和降水的分析,请同学们说一说
南北方的这样的气候对农业生产和内河航运(交通)有什么影响?
学生活动:自由讨论发言。
转承:请同学们结合我国南北方气温和降水的特点
分析南北方生产和生活的差异,认真讨论并填写下表。
讲述: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各地的人们由于当地的
自然环境的特定性决定了该地特定的生产生活方式,我
们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进行不同是生产和生活
方式。
这些方式各有各的特长和优点,我们应该对不同
地区的人们的风俗习惯、生产生活方式给予认同和尊重。
生产生活方式如此我们对待我们的同学也应该如此,尊重个性发展,只有如此我们校园才会给同学们一个展示自己特长的舞台,同学们才能更好成长。
课堂小结:
气候的差异导致民居、饮食、交通等等的不同。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5.3地域差异显著(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东部与西部自然环境方面的差异,认识它们对经济发展,人们生活的影响。
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我国各地区间交流的重要意义和现状。
进一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力目标
学会分类比较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辩证地看待区域差异,初步形成因地制宜的观点。
恰当地展示自己,关爱他人,与人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祖国,培养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情怀。
增强社会责任感,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东西部地区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
的差异。
难点:认识东西部地区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
的差异,体会我国各地区间交流的重要意义。
教与学方法:分组合作学习探究、设置情景法。
学与教过程:
教学程序个性化补充
师(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秦岭—淮河分南北,从中了解到我国的南方和北方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也体会到中国幅员辽阔,山川秀美,不同的地方有其独
有的特色。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些图片,猜一猜它们分别
属于中国的东部还是西部?
多媒体展示图片:西藏布达拉宫、上海东方明珠、
杭州三潭印月、草原景观、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新疆油
气资源开发(在上课的开始用猜猜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展示图片的同时,利用东
部和西部的对比照片,可以使学生在感性上有一个认识,东部和西部有一定的差异,从而为这节课的内容做一个
铺垫。
)
生:猜(说明理由)
师:看了这些图片,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吗?
生:观察、思考并回答。
师(过渡):那么有什么差异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书中西部范围示意图,并请学生上台点击。
(在这个环节当中,要求学生识记西部十二个省自治区及两个自治州。
在这里利用多媒体以游戏的形式出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
多媒体展示:西部范围示意图。
师:从刚才同学的出色表现中,我们已经清楚地知道东西部的范围,接下来我们来一个东西大比拼,拼什么呢?拼它们之间的差异、拼它们的优劣势。
(1)比拼东西部的差异。
*学生分两组,一组代表东部,一组代表西部
多媒体展示,东西部差异表
方面东部地区西部地区
地形
气候
资源
人口、民族
教育、科技
经济发展水平
师(提问):地形、气候、资源、人口民族、教育科技、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差异。
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形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西部主要资源占全国比重表,中国人口与民族分布图,
东西部在教育、科技、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资料。
生:通过观察以上具体的地图与资料分别回答差异。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具体的地图与资料主动探究,让学生在观察并回答中提高利用地图进行提取信息,分析问题
的能力)。
师:这些差异使得它们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具
优势和不足。
请同学们看62页最后一段和63页第一段,结合四幅图,来一个优劣势的大比拼。
(2)比拼东西部的优劣势。
生:分两组分别代表东部与西部,并在看书过程中
进行小组讨论(在这个环节当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小组合作,认识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这样,在小组合作
中既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对于问
题的比较,分析能力。
)
生:代表东西部的学生分别阐述各自的优劣势。
师:引导学生从这张东西部优势图中发现了差异?
并探究解决方法。
师:请学生为东西部的交流互补出谋划策。
生:讨论并回答。
师(概括):由于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差异,需要区
域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以达到互通有无、优势互补,
共同发展的目的。
国家和政府为了调配地区间的资源与
能源正在规划和实施一些重大工程,有哪些?
生:思考回答。
多媒体展示:三大工程线路。
师(概括):此外,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有关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多方面的交流活动也在蓬勃发展。
师:引导学生思考书中例子,并回答它们分别属于
哪方面的交流。
生:思考并回答。
(小结):引导学生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