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评论员的高考作文(上海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过很多道理,才能过好这一生(上海卷)
韩寒电影里有一句台词,“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这句似是而非的话,曾经引发很多共鸣。
可如果仔细推敲,会发现这句话充满迷惑性。
过不好这一生,是要怪很多道理没用,还是怪自己根本不会听?
有一段谈音乐的感悟是这样的: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去寻找“中国味”。
对一位音乐人来讲,不同国家的音乐、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就是音乐世界里的“很多道理”。
可是听过,不代表懂得,不代表能内化成自己的音乐才能。
一个不善听、不会听的人,听完之后还是可能感慨,“听过那么多音乐,依然无法找到感觉”。
可显然,这不是异域音乐的错,是自身耳朵没有真正张开,是自身心灵的世界依旧封闭。
不妨换个视角,如果没有听过异域音乐世界的很多“道理”,不把自己放在更广阔的坐标下,一个人有可能真正懂得什么是“中国味”,什么是独特而优质的音乐吗?很难。
没有广博的见闻、平等的交流,很多时候只会走向狭隘和自以为是。
沟通和交流永远重要,努力去听很多道理永远重要,但广闻博见、万流归宗,最终能否滋养自身成长,还是取决于如何善待这些道理、如何汲取营养。
如果听过看过之后,或者匍匐于别人的优秀,或者傲视于别人的欠缺,那都无助于自我成长。
尤为有害的是,如果听过很多道理,依旧导向盲目、封闭,比如因为理解力的贫乏,视天下音乐不过如此,反为“中国味”的优越性沾沾自喜,那结局当然是“过不好这一生”。
人总是活在种种道理中,正如“中国味”的音乐总是鸣响在世界音乐的谱系中。
过好这一生的人,定然听过、总结过很多道理;把“中国味”音乐做的很好的人,定然倾听过种种异域曲调而善于融会贯通。
不要再盲目感慨“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如果关上耳朵封闭心灵,这一生很可能更为不堪。
那些喜欢“中国味”音乐的人,也不要以为关起门来搞音乐,就能让“中国味”更纯正强烈。
如果不持续地听很多道理、听世界曲调,人会连自己这一生过得好不好,都失去了理性的判断。
点评:作者有些先入为主,开篇就戴了一顶不合适的帽子:分析懂得道理与过好一生的关系。
接着以材料里的音乐为例,来论述“会听”需要广博的见闻、平等的交流,而“中国味”的找寻与确立,离不开沟通交流。
这一部分是扣题分析比较到位的。
可惜的是作者结尾两段,又回到的“道理”上,有些似是而非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