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笛子的换气方法和技巧是什么
笛子的指法与技巧
笛子的指法与技巧首先我们来看看定义:用嘴里的余气挤出吹响笛子的同时用鼻子吸气!然后接上!挤气————吸气—————接上。
其实就三个步骤!看第一步挤气把笛子吹响,这可以说难也可以说简单,对于对口风有正确理解和一定气息功底的人来说几乎不用练习就可以做到。
关键在风门大小和角度不能变,可能有的人为了吹响,感觉余气压力不够大就用嘴唇帮着用劲(我犯过这样的错误,自学嘛,走误区是正常的),显然这会使口风发生变化(角度,力度),这样往往越吹越不响。
其实只要用口腔内任何一个部位稍微做挤压的动作,在口风不变的情况下都是能很顺利把笛子吹响的(鼓腮,舌头往前推,下巴后挤,喉结上提-----总之通通可以!试验过的!)一句话:口风不变就万事Okey!再看吸气!吹笛子的人自然知道该怎样吸气!我只提一个细节:呼吸同步的时候,当吸如入的气在进入口腔的那一刹那,口腔后部往往出现一声清晰的“啪”的一声。
或者叫做气疙瘩。
这是因为口腔此时处于一个相对的高气压状态,而鼻腔内的气压低一点,交和的瞬间会使交和处震动,于是就感觉到有个“疙瘩”。
问题的根源在于压强差,解决的办法自然也在于此!口腔压力大些,我们可以先挤气再吸气(当然我这里说的包括压强,挤气和吸气的时间差都是不可度量的而且因人而异,所以自己适量把握)这个时间差是很小的,几乎只要意念上是一先一后就可以了!这个第二步非常关键,我想所有自学没有成功的人恐怕都是因为这个问题而放弃的!最后就是接上气继续吹了!练习的时候以D,E,F调笛子为好。
全开孔,因为我发现,任何一根笛子最好发的音就是这个偏低的#4!事实上,这一切并不像有的书上说的要多久多久,两个小时足可学会吹长音循环!顺便说说运用。
目前流行的循环的曲子大概有以下几个:357,鹧鸪飞,秦川抒怀,西湖春晓,幽兰逢春等!我当时刚学会吹一个长音就迫不及待地想吹鹧鸪飞了,事实上吹出来的是一堆我自己都认不出是什么来的东西!因为在换气的时候我脑袋里想的不是曲谱也不是我的手指头该怎么动,而是在想我的嘴该怎么动,一心怎么能二用呢,所以就练把,练到不用脑袋想就能做循环的时候就可以吹鹧鸪飞了!还有,秦川抒怀里面那个循环换气我想是比较难的,嘴唇不能有一点紧张,挤气的时候还要借助腹部部的力量!或者干脆用长音吹算了!最近收获颇丰的,在学习循环换气的过程中,为了使音色量统一自然而然地放松口风和保持口风角度,一段时间下来,低音更厚实了高音的进步尤其大,面对面听我吹笛子的人也不觉得超高音躁,这些才是最大的收获,大家都来练把,肯定能学会的!我就曾经放弃过无数次,也许只要灵光一现就会了!练了就有收获地!笛子的发音、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刚柔都与吹奏时的“运气”有着密切的关系。
吹笛子应该如何循环换气呢
吹笛子应该如何循环换气呢循环换气是吹笛子的一个重要技巧,学会了对吹笛子有很大的帮助。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吹笛子循环换气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舌头笛子双吐技巧是舌头来回伸缩的连续运动,由于双吐循环换气延长了双吐吹奏的时间,所以,舌根极容易产生疲劳而僵硬;有的吹奏者为了想吐奏快些,将舌根及喉管收缩得过分紧张,这更增加了舌根的疲劳,便双吐循环换气无法继续进行下去。
它的解决的办法是:1、在练习时,努力使舌头、舌根及喉管放松,不要为了追求快而造成欲速则不达。
2、在舌头感到疲劳时,应停止练习,让舌头各部位休息一会儿再继续练,这样不敢使舌头的动作变形。
如此反复持之以恒的不断练习,不仅可以提高舌头的力度,速度也自然而然地会得到提高。
唾液在运用双吐循环换气技巧时,由于舌头长时间在口腔里来回不停地运动,使口腔内产生了许多唾液,给继续吐奏造成了困难。
根据每个人的生理条件不同,唾液产生的多少也有所不同。
而在刚学会这一技巧时,最容易产生唾液,随着不断的练习,吐奏时间虽然延长了,但唾液产生得并不多,这里有一个人的生理功能适应和习惯的过程,但这个适应和习惯的过程只能使唾液产生得少一些,而不能使唾液不产生。
碰到这种情况是将产生的唾液存放在腮两边,这样还可以继续吐奏一段时间。
通过不断地练习适应,这个问题是可以逐步得到改善,即使吐奏时间延长,所产生的唾液也不会成为继续吐奏的障碍。
另外,觉得唾液产生的多少与平时吃的食物及每个人胃的状况有很大关系。
一般说来,吃面食比吃其他食物所产生的唾液要少得多,这是因为唾液是酸性的,面食是碱性的,可以中和一部分唾液。
而胃酸多的人唾液极容易产生。
这要吹奏者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捉摸。
鼻子在进行双吐循环换气吹奏时,由于鼻子不断地较长时间的连续吸气,且吸进去的气速又很快,空气与鼻腔的磨擦力与自然吸气相比要大得多;而有时由于空气干躁或者身体与吸进去的空气之间温差较大,因此,很容易造成鼻腔发热、干燥,有时甚至会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吼痛而伤风感冒,这种情况天冷时较多。
吹笛子的基本技巧整理介绍
吹笛子的基本技巧整理介绍今天就与大家分享吹笛子的基本技巧,仅供大家参考!吹笛子的基本技巧首先我们来看看定义:用嘴里的余气挤出吹响笛子的同时用鼻子吸气!然后接上! 挤气————吸气—————接上。
其实就三个步骤!看第一步挤气把笛子吹响,这可以说难也可以说简单,对于对口风有正确理解和一定气息功底的人来说几乎不用练习就可以做到。
关键在风门大小和角度不能变,可能有的人为了吹响,感觉余气压力不够大就用嘴唇帮着用劲(我犯过这样的错误,自学嘛,走误区是正常的),显然这会使口风发生变化(角度,力度),这样往往越吹越不响。
其实只要用口腔内任何一个部位稍微做挤压的动作,在口风不变的情况下都是能很顺利把笛子吹响的(鼓腮,舌头往前推,下巴后挤,喉结上提-----总之通通可以!试验过的!)一句话:口风不变就万事Okey!再看吸气!吹笛子的人自然知道该怎样吸气!我只提一个细节:呼吸同步的时候,当吸如入的气在进入口腔的那一刹那,口腔后部往往出现一声清晰的“啪的一声。
或者叫做气疙瘩。
这是因为口腔此时处于一个相对的高气压状态,而鼻腔内的气压低一点,交和的瞬间会使交和处震动,于是就感觉到有个“疙瘩。
问题的根源在于压强差,解决的办法自然也在于此!口腔压力大些,我们可以先挤气再吸气(当然我这里说的包括压强,挤气和吸气的时间差都是不可度量的而且因人而异,所以自己适量把握)这个时间差是很小的,几乎只要意念上是一先一后就可以了!这个第二步非常关键,我想所有自学没有成功的人恐怕都是因为这个问题而放弃的!最后就是接上气继续吹了!练习的时候以D,E,F调笛子为好。
全开孔,因为我发现,任何一根笛子最好发的音就是这个偏低的#4!事实上,这一切并不像有的书上说的要多久多久,两个小时足可学会吹长音循环!顺便说说运用。
目前流行的循环的曲子大概有以下几个:357,鹧鸪飞,秦川抒怀,西湖春晓,幽兰逢春等!我当时刚学会吹一个长音就迫不及待地想吹鹧鸪飞了,事实上吹出来的是一堆我自己都认不出是什么来的东西!因为在换气的时候我脑袋里想的不是曲谱也不是我的手指头该怎么动,而是在想我的嘴该怎么动,一心怎么能二用呢,所以就练把,练到不用脑袋想就能做循环的时候就可以吹鹧鸪飞了!还有,秦川抒怀里面那个循环换气我想是比较难的,嘴唇不能有一点紧张,挤气的时候还要借助腹部部的力量!或者干脆用长音吹算了!最近收获颇丰的,在学习循环换气的过程中,为了使音色量统一自然而然地放松口风和保持口风角度,一段时间下来,低音更厚实了高音的进步尤其大,面对面听我吹笛子的人也不觉得超高音躁,这些才是最大的收获,大家都来练把,肯定能学会的!我就曾经放弃过无数次,也许只要灵光一现就会了!练了就有收获地!笛子的发音、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刚柔都与吹奏时的“运气有着密切的关系。
竹笛循环换气的技巧介绍
竹笛循环换气的技巧介绍循环换气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所特有的一种具有较高难度的气息技巧。
对于这个技巧许多小伙伴不是很了解。
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竹笛循环换气的技巧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竹笛循环换气技巧介绍(1)含气。
主要依靠舌根收缩,喉咽腔打开使口腔、咽喉容积增大,含气量增多。
(2)挤音。
将口腔、咽腔里含的气通过舌根向前上方的推力以及下颌的上拉力使口腔容积减小,气压增大,口腔、咽腔里含的气就被挤出(这一环节是尤其重要,舌根前推与下颌上提的力是发音的关键)。
解剖学的常识告诉我们,颌舌肌、茎突肌的收缩使舌根向上方运动,颌舌肌收缩,使舌根向口腔前部运动。
这两组运动使口腔的容积积极迅速减小,从而口腔内气体压强增大,形成挤气的原动力。
当挤出的气经过有控制的风门时,倘若气的角度、风门、口劲协调得当,便可以获得类似于吹气的效果,使竹笛发音。
(3)吸气。
由于挤气与吸气的动作属于不同的肌肉群运动,这种互相独立的运动功能使我们完全可以在挤音的时候,让吸气肌肉群同时"开展工作"。
解剖学告诉我们:吸气肌肉群包括胸锁乳突肌、前斜角肌、后斜角肌、胸小肌、前锯肌、上后锯肌、胸大肌及提肋肌等几部分。
它们协调运动的作用是使肋骨分别提高或转动,以扩大胸腔的容积,肺叶得以扩张,肺部气压减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体外空气顺利地通过鼻吸入。
(4)续吹。
当相对软短暂的吸气动作结束后,下一个连续的动作便是打开会厌与软颚。
续吹的关键是减少挤音、吹音衔接时产生的不可避免的痕迹。
即尽可能地减少挤气与吹气时口风的角度、速度、口劲以及口形的变化。
续吹之后,便进入了下一次换气的准备。
准备、闭咽与挤音、吸气、续吹4个动作的连续进行,循环换气便得以不断延续。
注意事项①吸气、挤气不可有多余肌体或表情的动作。
②尽量使续吹的气完美地与挤气衔接起来,不留蛛丝马迹。
③从中音区开始练习,逐渐分别向高、低音区扩展。
循环换气的练习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气息的基本功基础上,在循序渐进的原则指导下进行。
笛子的指法与技巧
笛子的指法与技巧首先我们来看看定义:用嘴里的余气挤出吹响笛子的同时用鼻子吸气!然后接上!挤气————吸气—————接上。
其实就三个步骤!看第一步挤气把笛子吹响,这可以说难也可以说简单,对于对口风有正确理解和一定气息功底的人来说几乎不用练习就可以做到。
关键在风门大小和角度不能变,可能有的人为了吹响,感觉余气压力不够大就用嘴唇帮着用劲(我犯过这样的错误,自学嘛,走误区是正常的),显然这会使口风发生变化(角度,力度),这样往往越吹越不响。
其实只要用口腔内任何一个部位稍微做挤压的动作,在口风不变的情况下都是能很顺利把笛子吹响的(鼓腮,舌头往前推,下巴后挤,喉结上提-----总之通通可以!试验过的!)一句话:口风不变就万事Okey!再看吸气!吹笛子的人自然知道该怎样吸气!我只提一个细节:呼吸同步的时候,当吸如入的气在进入口腔的那一刹那,口腔后部往往出现一声清晰的“啪”的一声。
或者叫做气疙瘩。
这是因为口腔此时处于一个相对的高气压状态,而鼻腔内的气压低一点,交和的瞬间会使交和处震动,于是就感觉到有个“疙瘩”。
问题的根源在于压强差,解决的办法自然也在于此!口腔压力大些,我们可以先挤气再吸气(当然我这里说的包括压强,挤气和吸气的时间差都是不可度量的而且因人而异,所以自己适量把握)这个时间差是很小的,几乎只要意念上是一先一后就可以了!这个第二步非常关键,我想所有自学没有成功的人恐怕都是因为这个问题而放弃的!最后就是接上气继续吹了!练习的时候以D,E,F调笛子为好。
全开孔,因为我发现,任何一根笛子最好发的音就是这个偏低的#4!事实上,这一切并不像有的书上说的要多久多久,两个小时足可学会吹长音循环!顺便说说运用。
目前流行的循环的曲子大概有以下几个:357,鹧鸪飞,秦川抒怀,西湖春晓,幽兰逢春等!我当时刚学会吹一个长音就迫不及待地想吹鹧鸪飞了,事实上吹出来的是一堆我自己都认不出是什么来的东西!因为在换气的时候我脑袋里想的不是曲谱也不是我的手指头该怎么动,而是在想我的嘴该怎么动,一心怎么能二用呢,所以就练把,练到不用脑袋想就能做循环的时候就可以吹鹧鸪飞了!还有,秦川抒怀里面那个循环换气我想是比较难的,嘴唇不能有一点紧张,挤气的时候还要借助腹部部的力量!或者干脆用长音吹算了!最近收获颇丰的,在学习循环换气的过程中,为了使音色量统一自然而然地放松口风和保持口风角度,一段时间下来,低音更厚实了高音的进步尤其大,面对面听我吹笛子的人也不觉得超高音躁,这些才是最大的收获,大家都来练把,肯定能学会的!我就曾经放弃过无数次,也许只要灵光一现就会了!练了就有收获地!笛子的发音、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刚柔都与吹奏时的“运气”有着密切的关系。
笛子呼吸方法的正确介绍
笛子呼吸方法的正确介绍有些人吹箫,笛子,虽然可以吹一些曲子,但并没有掌握正确的用气方法,对水平的提高,就有很大的障碍,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笛子呼吸方法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笛子的呼吸方法1.吹不好,首先和没有正确的吸气有关,正确的吸气,简单的说,可以默念“O”,喉咙打开放松,口鼻一起吸,想象往脖后方吸,要有把气吞下去,沉下去的感觉,这时气要把后腰涨起!下肺叶充分涨起,这时腰要撑住,嘴张开气都在下面不出来!开始练习可以站立,尽可能把气吐净,然后用此方法快速吸气,感觉气下去了,后腰动一下就正确!连续练几次为一组,一天练几组,很快就可以掌握。
做时要放松,开始练腰有点酸。
以后就好了。
2.吹的方法:吹时默念“呼”!这时喉咙也要打开放松,要找吹的感觉,笛子是叹气的感觉,箫要哈气的感觉,这就是“哈箫叹笛”!吹时,腰以上一定要放松!吹热气!开始可能吹不响,但很快你会发现,很轻松就可以吹的很响了,找吹的感觉很重要!吹时不要把气用尽。
不要挤气,顶气吹!那样往往是念“普”的感觉!是错的!3.气练好之后,放松吹奏,你会发现,吹笛,箫就像唱歌,气随音乐起伏,没有阻碍,非常流畅!吹的味道就容易出来了。
别的技巧也容易学了(比如吐音).自然的深呼吸法刚学笛子的时候,常听到说要用丹田呼吸,这对于完全没有学过音乐的人来说,实在是很难理解。
丹田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很少人真正了解丹田是什么部位。
查了中医学的书上,有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其实我也搞不清楚谁是谁。
后来慢慢的求教、学习、摸索、查资料,才稍微搞清楚,丹田呼吸就是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就是以横隔膜升降的力量来吸气与吐气。
我们看婴儿刚出生时,由于胸肌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婴儿呼吸时胸腔无法动作,只会看到腹部的起伏,这个就是横隔肌的作用。
运用横隔膜呼吸,呼吸的程度会比较深。
实务上,这也就是王次恒老师所说的深呼吸法。
以横隔膜深呼吸法来吹笛子,如果口风如针与边棱效应发音的要点做的确实,发出长音所需要的”能量”就很足够了。
笛子指法与技巧
笛子指法与技巧我最近才学会的,相信有很多的朋友都想学会这个技巧,我把我自学的经验分享出来,希望对各位想学会这个技巧的发烧友们有点帮助。
首先我们来看看定义:用嘴里的余气挤出吹响笛子的同时用鼻子吸气!然后接上! 挤气————吸气—————接上。
其实就三个步骤!看第一步挤气把笛子吹响,这可以说难也可以说简单,对于对口风有正确理解和一定气息功底的人来说几乎不用练习就可以做到。
关键在风门大小和角度不能变,可能有的人为了吹响,感觉余气压力不够大就用嘴唇帮着用劲(我犯过这样的错误,自学嘛,走误区是正常的),显然这会使口风发生变化(角度,力度),这样往往越吹越不响。
其实只要用口腔内任何一个部位稍微做挤压的动作,在口风不变的情况下都是能很顺利把笛子吹响的(鼓腮,舌头往前推,下巴后挤,喉结上提-----总之通通可以!试验过的!)一句话:口风不变就万事Okey!再看吸气!吹笛子的人自然知道该怎样吸气!我只提一个细节:呼吸同步的时候,当吸如入的气在进入口腔的那一刹那,口腔后部往往出现一声清晰的“啪”的一声。
或者叫做气疙瘩。
这是因为口腔此时处于一个相对的高气压状态,而鼻腔内的气压低一点,交和的瞬间会使交和处震动,于是就感觉到有个“疙瘩”。
问题的根源在于压强差,解决的办法自然也在于此!口腔压力大些,我们可以先挤气再吸气(当然我这里说的包括压强,挤气和吸气的时间差都是不可度量的而且因人而异,所以自己适量把握)这个时间差是很小的,几乎只要意念上是一先一后就可以了!这个第二步非常关键,我想所有自学没有成功的人恐怕都是因为这个问题而放弃的!最后就是接上气继续吹了!练习的时候以D,E,F调笛子为好。
全开孔,因为我发现,任何一根笛子最好发的音就是这个偏低的#4!事实上,这一切并不像有的书上说的要多久多久,两个小时足可学会吹长音循环!顺便说说运用。
目前流行的循环的曲子大概有以下几个:357,鹧鸪飞,秦川抒怀,西湖春晓,幽兰逢春等!我当时刚学会吹一个长音就迫不及待地想吹鹧鸪飞了,事实上吹出来的是一堆我自己都认不出是什么来的东西!因为在换气的时候我脑袋里想的不是曲谱也不是我的手指头该怎么动,而是在想我的嘴该怎么动,一心怎么能二用呢,所以就练把,练到不用脑袋想就能做循环的时候就可以吹鹧鸪飞了!还有,秦川抒怀里面那个循环换气我想是比较难的,嘴唇不能有一点紧张,挤气的时候还要借助腹部部的力量!或者干脆用长音吹算了!最近收获颇丰的,在学习循环换气的过程中,为了使音色量统一自然而然地放松口风和保持口风角度,一段时间下来,低音更厚实了高音的进步尤其大,面对面听我吹笛子的人也不觉得超高音躁,这些才是最大的收获,大家都来练把,肯定能学会的!我就曾经放弃过无数次,也许只要灵光一现就会了!练了就有收获地!笛子的发音、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刚柔都与吹奏时的“运气”有着密切的关系。
笛子循环换气法介绍讲解
通过循环换气,可以延长吹奏时间,减 少演奏者的疲劳感。
提高演奏的流畅性和表现力,使音乐更 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优点
保持吹奏的连续性,避免因换气造成的 音乐中断。
与其他换气法比较
与传统换气法比较
传统换气法是在吹奏过程中通过口腔自然呼吸,而循环换气 法则是通过鼻子和口腔的交替呼吸,实现气息的连续供应。
与腹式呼吸法比较
指法不熟练
指法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手指的配合度。解决方 法是加强指法的练习,逐渐提高指法的熟练程度 。
节奏感不强
节奏感不强也会导致手指配合不协调。解决方法 是加强节奏感的训练,如通过听音乐、打拍子等 方法提高节奏感。
06
笛子循环换气法在音乐教育中的推广价值
提高演奏技能水平
增强呼吸控制能力
通过循环换气法训练,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呼吸技巧,从而更自如 地控制演奏中的气息。
笛子循环换气法介绍 讲解
汇报人:XX 20XX-01-21
目录
• 笛子循环换气法基本概念 • 笛子循环换气法技巧指导 • 笛子循环换气法在演奏中的运用 • 笛子循环换气法练习方法与建议 • 笛子循环换气法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笛子循环换气法在音乐教育中的推广价值
01
笛子循环换气法基本概念
定义与原理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笛子作为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之一,通过循环 换气法的推广和教学,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 族传统文化。
THANKS
感谢观看
气息不足
在吹奏笛子时,如果气息不足,就会导致呼吸不顺畅。解决方法是加强气息训练,如通 过深呼吸、慢呼吸等方法提高肺活量。
姿势不正确
吹奏笛子时,身体姿势不正确也会影响呼吸的顺畅。解决方法是调整身体姿势,保持身 体自然、放松的状态。
竹笛循环换气的技巧介绍
竹笛循环换气的技巧介绍竹笛是一种古老的民间乐器,具有悠远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竹笛以其独特的音色和简单的制作工艺,受到许多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在竹笛演奏中,循环换气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巧,它可以让演奏者在演奏时保持音乐旋律的连贯性和稳定性,同时减少演奏疲劳和呼吸不畅的问题。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将介绍竹笛循环换气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一、什么是竹笛循环换气竹笛循环换气是指在演奏过程中,通过循环换气的技巧来保持笛音的稳定和连贯。
循环换气的基本原理是将一口气分成许多短呼吸(即吸息和呼息),在演奏过程中交替使用两个以上的不同气流,使演奏者能够在不间断地吹气的情况下保持长时间的演奏持续时间,并减少演奏时的疲劳和呼吸不畅的问题。
二、竹笛循环换气的技巧竹笛循环换气的技巧对演奏者的呼吸控制和气息管理能力要求很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下面是竹笛循环换气的技巧介绍:1、吸气:当演奏者吹完一个音符后,在呼息结束前迅速吸入一口气,并将气体储存在口腔中,同时舌头贴紧笛孔底部,用力压住口腔顶部,保持气道畅通。
2、呼气:当演奏者需要继续演奏下一个音符时,将舌头松开笛孔,同时用口腔内的气吹奏出下一个音符。
3、抖音:为了保持笛音稳定和连贯性,演奏者在吐气的同时需要通过用喉咙发出咳嗽般的声音来控制空气流速和量。
4、口形控制:竹笛循环换气需要演奏者根据所需要的音高来调整口形和口腔的大小,以保持音质清晰和准确。
5、循环换气:通过以上吸气、呼气、抖音和口形控制的技巧,演奏者可以循环换气,将口腔储存的气体不断用于演奏笛音,以保持演奏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三、竹笛循环换气的注意事项在练习竹笛循环换气的过程中,演奏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深呼吸:在开始演奏前,演奏者需要做好充分的深呼吸,以增加体内氧气的储备量,减少演奏期间的呼吸不畅。
2、练习时间:练习竹笛循环换气需要面对很高的技巧要求,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才能逐渐提高演奏者的呼吸控制和气息管理能力。
笛子循环换气练习方法
笛子循环换气练习方法循环换气的具体训练,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
在进行竹笛上的练习之前,我们有必要做一些准备练习。
首先,可将循环换气的动作分解练习。
1、保持吹奏时的口形,口腔打开,舌头先放在口腔的后部,然后舌头向前推,面部颊肌、下颌肌及舌骨肌同时收缩,将口腔中的空气挤出。
注意这个动作的练习时,腹部处于自然状态。
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使面部、口腔的肌肉互相配合,习惯这种运动。
2、练习挤气与吸气的同时进行,在舌头向前推,肌肉收缩使空挤出的一瞬间,用鼻子快速地把空气吸入体内。
此时应保持鼻腔到肺部的畅通,吸气量越多越好。
在练了上面的两个水解动作之后,就可以步入至吹起塑料管的阶段了,这就是一种民间的练方法,即为:用一根喷饮料的塑料液体,一头不含在嘴里,一头挂在水里,根据水解动作中的诀窍,吹起出来气泡,并且并使气泡大小光滑,连续不断。
通常的练习者在搞水解动作的练时,可以将它顺利完成得较好,而在练吹起气泡时,却很难维持气泡的连续不断。
这时因为口腔的空气抽走之后,肺部的空气接上来除了一个时间差,必须想要延长这个时间差,须要对口腔中软颚展开训练,并使它在挤到气后能够快速的将气管至口腔的地下通道关上,使口腔能够在挤到气后又快速地充满著空气。
对软颚的训练就是吹起气泡连续不断的关键,也就是循环换气练中间的重点练。
当完成吹气泡的练习之后,就可以在竹笛上练习了。
竹笛上的练习会使练习者发现:练习前准备练习在此时显得非常重要。
要想使气流保持连续不断,鼻子与口腔就得不停地做“吸”与“挤”这两个动作,而口腔和鼻子在运动的同时,还要保持正确的口形,并且身体各部及面部的表情都要处于自然状态,不给人换气的感觉,这需要一定时间的练习才能做到。
在刚开始上笛子练时,可以使用单音练,这样可以并使练习者的思维分散在肌肉与气流的协调上。
练习者还可以辨认出:用大曲笛的中音区练较为难。
这是因为,小曲笛的口径比较僵硬,不易维持口形;中音区气流陡峭,比较不好发音。
笛子气息的训练方法
笛子气息的训练方法笛子是一种传统的民族乐器,在中国的音乐历史长河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然而对于初学者而言,真正能够演绎出一曲优美的笛子曲仍有一定的困难。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掌握笛子的气息。
笛子音色中最关键的,就是气息。
这涉及到吹出的音符的音高、音量、音态等等方面的因素。
笛子音品好坏,关键看气息。
像大气呼出、一气呵成,这都是笛子演奏中气息的表现。
那么,对于一个初学者而言,如何训练笛子气息呢?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笛子气息的训练方法。
第一步:自我掌控呼吸气息是笛子演奏的关键,而呼吸是产生气息的前提。
因此,我们应该自我掌控呼吸,尤其是腹式呼吸,以便能够更好的呼出气息。
在训练初期,可以采用坐姿的方式进行练习,这样能够更好地掌握呼吸的力度和节奏。
首先,我们需要松一下自己的肚皮,放松呼吸器官。
然后,深吸一口气,让气息自然流出。
接着,我们通过肚子的上下颠簸来控制气息的流速和流量。
这个过程需要不断地练习和调整,以便能够熟练地控制自己的呼吸。
第二步:练习吐气在掌控好呼吸后,我们需要开始练习吐气。
这是演奏笛子的重要技巧之一。
在吐气时,我们可以采用口哨的方式进行练习。
首先,深吸一口气,然后通过轻微的唇部收缩,将气息通过瘦小的口唇喷出。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气息的流动,通过不断地练习,熟练掌握吐气的技能。
第三步:训练气息持续时间在掌握了呼吸和吐气的技巧后,我们需要着重训练气息的持续时间。
这是演奏笛子的难点之一。
在练习中,我们可以先吸气,然后慢慢地吐出气息。
在持续时间上,可以采用逐渐增加的方式来进行练习,从最开始的10秒,逐渐增加到30秒、60秒。
第四步:练习换气在演奏笛子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换气才能保持气息的流畅。
因此,我们需要着重练习换气的技巧。
在练习中,可以轻轻地吹奏几个音符,然后迅速地换气。
在换气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快速而均匀地吸入气息,以便能够在下一次演奏中保持气息的流畅。
总结笛子气息的训练是演奏笛子的重要基础,需要进行长期而持续的训练。
吹笛子时如何换气_吹笛子时换气方法
吹笛子时如何换气_吹笛子时换气方法笛子初学者首选注意的就是换气的问题,那么吹笛子时要如何换气?吹笛子时换气方法有哪些?下面店铺整理了吹笛子时换气方法,供你阅读参考。
吹笛子时换气方法一:自然换气自然换气是指人们通常的呼吸换气,一般不需经过更多的训练就可本能地做到和完成。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等一切活动中,无时无刻地都在不知不觉中运用着。
若从吹奏笛子的角度来讲,这种换气一般有以下几种模式:1、缓吹与缓吸“吹”与”吸”在交替转换过程中,必然有一个换气动作,这个动作的优劣会对吹奏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这个动作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缓慢,另一种是急切。
在慢速乐曲中,或者是在有八分、四分休止符以下的,有充足时间吸气的情况下,我们称之为缓吹或缓吸。
这种换气较易,但一定要注意掌握运用好正确的呼吸方法。
全身肌体应放松,气息应均匀平稳。
吸气的动作要快,尽量少用或不用嘴吸气,每当换气之后吹出第一个音时,要注意发音的力度平衡,不能虎头蛇尾。
2、急吸与急吹在快速乐曲中,或者在连续的音符排列和没有休止符换气的情况下,就要采取此种急吸、急吹的办法来完成演奏。
急吸、急吹一般多用于欢快、火热、奔放、激情等乐曲中。
在这种情况下的换气,吸气时可用口鼻共同吸气,以便能充分供氧和减少疲劳。
在急吸气时,要特别注意胸部的起伏晃动不可太大,嘴巴也不要张开的很大,要有控制地,轻松而敏捷地微张双唇即可。
3、停而不吸与停而不吹在日常演奏中,各种意想不到的节奏变化都会时常遇到,有一句话说:“此处无声胜有声”,这种无声就是停止演奏。
然而,这种停止却不是休息或意识上退出演奏,而是一种乐曲情绪发展的需要。
要求音停而不能吸(换)气。
音停、气收,而也不能换气,意识、心态也不可放松下来。
这种停而不吸和停而不吹,虽说只是一字之别,然而,在实际演奏中却有着明显的不同。
停而不吸,是说在某一个乐句乐段并未完全结束之际,一种情绪还在延续并将转换的瞬间,突然收住气,使情绪在这一个突然静止之中,给听众一个预感和回味。
吹笛子怎么循环换气
吹笛子怎么循环换气笛子是我国古老的民族管乐器。
它不但有独特的风格和极强的表现力,而且在演奏的技术、技巧上也有着深奥的学问和发挥余地。
那么吹笛子怎么循环换气?吹笛子循环换气的方法有哪些?下面店铺整理了吹笛子循环换气的方法,供你阅读参考。
吹笛子循环换气的方法一、面部动作首先练习面部颊肌、下颌肌及舌骨肌的收缩,挤出口腔中的气体,并使其吹出时具有一定的力量。
先按吹奏口形,尽量扩张口腔,然后可用手在下颚加一点压力,帮助气流挤(吹)出(这就是循环换气时口腔内动作的基本方法和道理所在)。
经过一定时间的这样练习,使口腔各部肌肉能互相配合,逐渐习惯于这种动作。
吹笛子循环换气的方法二、练习呼与吸同时进行。
在口腔肌肉收缩使空气迫出的一瞬间,同时用鼻把空气吸入肺内。
这时一般人口腔中所储藏的空气大约不到半秒钟就用完了(熟练掌握后可以坚持到一秒钟),所以吹奏者要善于掌握这个时机,急速用鼻稍猛吸气。
如此反复练习,便能达到同时进行吹和吸的目的。
吹奏者可以学习民间的练习方法:用一根吃饮料的塑料吸管,一头衔在嘴里,一头插在水里,根据上述方法练习保持吹笛时的口形,使气泡源源不断地冒出,持之以久。
也可以用嘴对着自己的手来吹气练习,使手上皮肤感到气流不断。
吹笛子循环换气的方法三、在笛子上练习。
能使塑料管吹水泡不断,或能在唢呐上循环换气后,并不见得能在笛子上循环换气。
笛子循环换气要比唢呐循环换气难得多。
吹奏唢呐时气流全部进入乐器内,同时唢呐有气盘将嘴唇托住,不存在保持风门形状的要求。
因此在换气时可以采用颊肌隆起,使口腔中储存的空气多一些;而笛子的吹奏者则必须尽量将呼出的气流送到吹孔内,与吹口的锐边相碰后气流散开而发生涡旋式的运动,产生了音波源,通过笛管腔共振而发声.因此,笛子循环换气除了要求保持气流强度外,还须保持口形和唇紧张度(否则产生断音或变音),其循环换气就增加了困难。
笛子的循环换气,一般不是采用面颊肌隆起的方法,因为控制口形的笑肌一旦被鼓起便会破坏正确的口形,影响发音,同时也影响了演奏者的仪表.故而一般应采用扩张口腔内部容积的办法来储气。
吹笛子如何换气
吹笛子如何换气要把笛子吹好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呼吸、运气等方法,那么吹笛子要如何换气?吹笛子换气的方法有哪些?下面店铺整理了吹笛子换气的方法,供你阅读参考。
吹笛子换气的方法:呼吸法则在笛子演奏中,呼吸和换气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呼吸,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把呼吸分为“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结合呼吸”。
在初级学习中,我们建议大家不要过多考虑呼吸方式,如果一开始就陷入概念的旋涡中,反而会使我们的练习更加困惑。
科学实用的呼吸方法其实就是最自然的呼吸方法。
吹笛子的呼吸状态和平时说话时的状态相差并不大。
呼吸也并非是一项高不可攀的技术,只要运用合理,都可以掌握。
理想的呼吸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两点:1.吸气时不可提肩。
无论吸气多少肩膀坚决不可以动,不可上提。
2.口鼻同时吸气。
开始时最好照镜子练习。
吹笛子换气的方法:换气引导1.提高呼吸肌的力量和耐力人的呼吸肌(呼吸肌包括肋间外肌和膈肌,肋间肌又包括肋间外肌和肋间内肌。
平静呼吸时只需肋间外肌和膈肌的参与,深呼吸时需肋间内肌的参与)如同一个压力泵,通过收缩扩张使气流吸收、释放。
呼吸肌越有力,对气息的控制力越强、气息力量越足、换气速度越快。
在平时基本功练习时,呼吸要做到全吸全放,通过大强度的收缩呼吸肌提高呼吸肌肉群的力量与耐力。
2.演奏时的呼吸在正常演奏演奏时换气前一定要留有余气,不可等到气息全部用光时再换气。
演奏中长此以往全吸全放的话势必会破坏旋律节奏,气息上上气不接下气。
3.自然吸气由于气压和人自身本能因素,在正常演奏换气时只要我们把嘴张开,气体自然而然就可以吸进身体。
对于乐句较短,较为平缓的曲子,完全可以通过张嘴自然进气的过程完成吸气。
而对于张力较大,乐句较长的乐曲,则需要加力吸气。
4.明确换气位置往往初学者演奏时节奏、换气把握不好都与这一因素有直接关系。
建议大家在演奏任何曲目时都先把换气的位置标明,且演奏时统一执行。
固定的换气位置可使换气更加从容,有规律,也可有效的降低乐曲演奏的错误率。
吹笛子的时候怎么换气
吹笛子的时候怎么换气推荐文章吹笛子怎么样才能够控制好气息热度:吹笛子怎么循环换气有哪些技巧热度:吹笛子怎么练气息的技巧分析热度:吹笛子怎么才能控制不漏气热度:吹笛子的时候气不够怎么办热度:笛子的发音、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刚柔都与吹奏时的“运气”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种运气上的功夫,我们叫它“气功”,意思就是说,要吹好笛子必须在“运气”方面下一番功夫。
下面店铺整理了吹笛子换气的方法,供你阅读参考。
吹笛子换气的方法:掌握的换气技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呼气和吸气的时间大致相等,吹笛子则要用深呼吸,就是用横隔膜(位于肺部和腹部之间)着力,即胸腹联合呼吸法。
换气时最好用口、鼻相结合的方法。
以口为主,就是将嘴的两角稍稍放开吸气,这样吸气较快。
吐气时,应利用胸肌、腹肌和横隔膜的控制能力,使气息能够均匀、有节奏地逐渐吐出。
初学者一开始就要有意识地注意呼吸方法,不要违反正常呼吸的运动规律,否则会影响演奏,也不利于身体健康。
一般初学者一口气能吐10―15秒钟就不错了。
运气对于吹奏者来说非常重要。
它是美化音色和控制音的强、弱、长、短以及各种感情变化的基础。
为了掌握正确的“运气“方法,可以结合吹奏长音,作以下两种练习:1慢吸慢呼――深深地吸一口气,吹一个长音。
吸气时要求吸足而不出声,呼气时要求均匀、平稳,时间长而不费力。
所以,当你呼出一口气时,在这口气还未呼完之际(约留五分之一左右,这时小腹横隔膜还处在控制之中)。
即应吸入第二口气。
一定要使胸部的活动与横隔膜腹部的运动始终保持连贯,否则,进入吹口的气流就一定不流畅,而且容易出现嘴角漏气、出音尖叫、音色难听的现象。
2快吸慢呼――这是吹奏竹笛时运用最多的呼吸方法。
吸气时间越短越好,因为在乐曲进行中允许吸气的时间是很短的。
运气对于吹奏者来说非常重要。
它是美化音色和控制音的强、弱、长、短以及各种感情变化的基础。
呼吸运气要注意避免耸肩、收腹、挺肚等错误,还要注意弱音的控制。
关于呼吸运气要注意避免的几个错误:①耸肩。
笛子干货丨如何在吹奏中行云流水的换气
笛子干货丨如何在吹奏中行云流水的换气
在之前的干货教学中,我有讲到过吹奏长音的时候我们需要使用鼻子换气来练习长音,但是有些笛友错误的理解为我们在吹奏笛子的时候就只能使用鼻子呼吸,这是错误的。
我们只在练习长音的时候使用鼻子来进行换气,但是在日常吹奏曲子的时候,我们吸气的时候嘴巴和鼻子同时进行吸气,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吸更多的气。
今天我们来讲解一下换气,如何在不被听者发现的情况下换气。
1:一句换一口气(普普通通,一句一口气)
首先最普遍的换气方法就是一歌词为主,一句话换一口气,但是有些人的气息比较短,吹不满一句就停下来了,这是我们便需要有用巧妙的方式来进行换气了。
2:附点换气法(点后能换气)
比如我们可以在有附点的地方就可以在附点的后头换一口气,同时我们在遇到切分节奏的时候,可以在第二,三两个音之间进行换气。
3:三吐换气法(下加一横的音符后面可换气)
我们在遇到后十六分音符和=的时候我们便可以在第一个音和第二个音之间进行换气,我们在遇到前十六分音符的时候,在吹完三个音的时候便可以换一口气,还有当我们遇到一个音有两拍级以上的时候,我们便可以通过少一拍得方式,空这一拍的时候我们便可以进行换气。
4:空隙抢气法(稍有停顿的地方,快速吸气,能吸多少是多少)
当我们在吹奏遇到快节奏的时候只有之间有一些间隙我们就可以快速的张嘴来进行少量的吸气,就像被吓了一跳的时候这样进行吸气。
笛子演奏呼吸技巧有哪些?教你如何呼吸更顺畅
笛子演奏呼吸技巧有哪些?教你如何呼吸更顺畅笛子吹奏的呼吸是指吹奏中气息的运用,正确运用呼吸对于吹奏管乐器十分重要。
如果方法不当,不但不可能学好吹奏,还会影响身体的建康。
呼吸方法得当(合乎生理要求),除了吹奏上的需要,还能使吹奏者肺活量增大,从而扩大血液与气体的交投,促进血液循环,旺盛代谢作用。
横隔膜的运动也能促使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
这样反能促进人的身体健康。
1、笛子演奏最好选用“腹式呼吸法”而不是“胸式”或“胸腹式”的原因?第一、胸式呼吸法中起作用的肋骨、胸骨本身没有弹性,不可能像腹式呼吸法那样利用横隔,通过隔肌的收缩自如的弹性,以腹为支点达到控制气息的目的。
第二、胸式呼吸法把气吸在肺的上部,易使气滞于胸口,造成紧张压迫状态,把气憋得难受。
使用不当时,更易得内伤。
第三、腹式呼吸法如同中国气功里所讲“上虚下实”一般,演奏时力发自两脚,就像丹田发力一般,重心在下不会有头重脚轻之感,利用腹部作为支点,全身力量都有了支撑。
第四、腹式呼吸可帮助按摩内脏,达到延年益寿的健康目的。
第五、胸式呼吸时肺泡是前后左右扩张,不仅费力且气息无深度可言,反观腹式呼吸,它是采用上下扩张,不只运气自如且较具深度。
2、何谓“循环呼吸”?循环呼吸又称吞气,原是唢呐的吹奏技巧。
方法是当一口气将尽时,迅速把舌头向后收缩,同时使下颚扩张,把气存入口腔,然后通过上、下颚及两腮肌肉的收缩,将口腔中的气挤压出去,同时用鼻吸入新的一口气,而后巧妙地吹出使笛音绵绵不绝,这便是“循环换气”。
3、何谓“胸式呼吸法”?胸式呼吸法指的是通过肋间肌的收缩与放松,牵动肋骨、胸骨一起一伏,使胸腔扩大或缩小,使肺部达到呼吸的目的。
4、何谓“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胸腹式呼吸法指的是由隔肌收缩使得横隔膜下降,肺泡向下伸展挤压腹腔,腹肌放松向前下方自然扩张,同时腰肌、肋间肌自然外扩,达到扩大胸腔以进行呼吸的目的。
5、何谓“腹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主要只借隔肌、腹肌等柔软的弹性肌肉进行收缩与放松的动作,协助肺叶作向下扩张的呼吸动作,并借腹压的反作用力,达到呼吸的目的。
长笛入门:笛子双吐循环换气
长笛入门:笛子双吐循环换气双吐循环换气,是近十几年来一些演奏家发展使用的,它难于长音特环换气。
但又不及长音与旋律循环换气使用广泛。
在吹奏单吐、三吐时,因为能够采用抢气的方法,使吹奏不间断地实行,而在吹奏双吐时,是不能抢气的。
过去往往都是利用半拍或四分之一拍的空隙时间来换气,这就使连续的十六分音符的双吐不得不中途停断。
双吐循环换气的发展就解决了这个难题。
双吐循环换气有两种吹奏方法,吹奏者能够选练其一,或两者全学。
现分述如下:第一种是前音换气法。
所谓前音换气法,就是在“吐库”的第一个吐字的位置上换气。
在换气时那个吐字发音,应变成“普”字发音。
“普”音是利用下颌的蓄存气,压冲而出,使双唇碰开之音。
在此普字冲发的同时,鼻子吸气并很快转换,接上正常的吹奏,使笛音不停持续。
第二种是后音换气法。
所谓后音换气法,就是在“吐库”的“库”字音的位置上来换气。
其方法同第一种一样,只不过库字音要变成由下颌压冲而出的“虎”字音形。
它们的练习方法如下:(1)循环换气的基本方法,同前面所介绍的相同,这里不再述。
(2)用下颌(喉腔)处的储存气先吹响笛音,它于吹奏长音换气不同之处是,气流从下颚处压时要短、猛而有力,气速要快,使之能有力地冲响一个吐奏音。
口形发音的“普”或“虎”要首先实行单吹练习,能把音吹响,吹结实。
这里要注意“普”“虎”两音不是从丹田冲出的气,而是胸腹都处在有控制的止气状气,只由下颚的蓄气冲压而得。
(3)当“普”或“虎”能把笛音吹出吐奏音的效果时,接着就练习舌头的连贯动作,把“普”或“虎”与“库”连结起来练习。
前音换气是,当舌头随着下颚压出的气流伸向前发出吐音,立即利用舌的惯性力,从根部急发出“库”字音。
这样就把“普”与“库”连起来形成双吐。
而后音换气则是当“吐”字音发出之后,用下颚所存之气,迅速冲压出“虎”音的同时抢吸,并准确无误地再接发“吐库”演奏下去。
(4)特别注意的是,在练习过程中,每发“普”或“虎”音的同时,一定要用鼻急速而灵巧地抢吸一口气。
笛子怎么循环换气
笛子怎么循环换气笛子循环换气的方法一先决条件呼气循环通气技术的灵感来自长声循环通气技术。
两者的原理是一样的。
要学习呼气循环通风技术,首先必须掌握长声循环通风技术。
这是学习呼气、循环和通气技能的先决条件。
笛子循环换气的方法二要有扎实的吐音基本功一些球员可以自由使用长声循环通气技能,但吐痰的基本技能较差,因此吐痰循环通气很难学习。
因此,有必要加强吐痰基本功的练习,使吐痰的力量、速度和清晰度达到相对较高的水平,为学习和掌握吐痰循环和通气技巧奠定必要的基础。
笛子循环换气的方法三掌握要领学习呼气循环通气技术的关键在于,呼吸节拍的位置只能是“吐、补、吐痛”的“补”音,而不是其他任何声音。
这是掌握这项技能并使其应用达到理想水平的关键。
笛子循环换气的方法四要有很足的口劲及风门大小变化的控制能力知道了要领,我们还应该注意,在实际演奏中,“不”这个词不能发声,只能用这个词的虚拟声音形成的口形来收缩和按压嘴唇和脸颊,缩小阻尼器。
此时,风门比在气管中吹气小。
为什么在循环通风中吹相同的声音时,会有不同尺寸的挡板?这是因为要发出笛声,呼吸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有一定的冲击力;二是实现一定的流量。
通常,吹奏长笛时,要利用肺部的空气。
通过腹部的收缩和压缩,吹出的气流具有一定的冲击力和流动性,从而发出笛声。
此时,阻尼器相对较大。
在实施循环通风时,由于使用了口中的空气,因此压力和呼吸量受到限制。
因此,吹笛子所需的最小冲击强度和流量只能通过减少风门来实现,以使空气束变小和集中,并加快流速。
然而,要想取得实际效果,还必须具有很足的口劲。
有的初学者在练习吐音循环换气时,往往会发出“补”的声音来。
究其原因,就是口劲不足。
这不但影响了演奏效果,而且想提高速度也很困难。
因为,发出了声音,风门就不是缩小了,而是无规则扩大,气流束也就分散、不集中。
这样,用气管里来的气所吐奏的音与换气所吐奏的音之间,就会出现轻重、强弱、高低的差别,从而使整个吐音循环换气的过程显得不圆满,有痕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步:在第一步完成的基础上,加用鼻子吸气。这里要注意:
1、吸气要快,先一口气一口气的分解练习,不要急于去连续进行。
2、一定要在呼(吹)气的同时用鼻吸气(即口呼鼻吸同时进行),这一步比较困难,但只要第一步打好了基础,也是容易掌握的。
吹笛子最重要的就是换气,在学习的时候,要掌握好换气的方法和技巧。下面小编整理了吹笛子换气方法,供你阅读参考。
吹笛子换气方法一:长音与旋律循环换气
此种循环换气是所有循环换气的基础和前提,不掌握这种换气法,其它两种循环换气就无法学会。
循环换气法比较难学,在初练时,除刻苦学练之外,还要细心寻找规律和突破点,循环换气究竟难在何处?
2、唢呐上大多还有一个档片,这个档片可以帮助嘴的控制,在鼓腮之后,双唇有力地顶住档片,这就大大增加了两腮的压缩(控制)力量。也就有力地增大了气的储存和排气时的压力。而笛子上却不能装置和使用这个档片。
五十年代末,演奏家们在原鼓腮换气(特长音演奏)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琢磨,练习和演奏实践,使这一技巧更加充实、完整和规范并把这一技巧定名为-----“循环换气”法和从理论上作了文字总结,于1962、1963年,先后两次在《解放军歌曲》上发表。
约在1957年间,笛子演奏家赵松庭先生,把唢呐这一“鼓腮换气”法运用在笛子上,定名曰“特长音演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它的方法是:在吹奏中,当第一口气即将吹完之际(约留三分之一左右),将余气存入两腮,使两腮鼓起(比吹唢呐时鼓得小些),然后用鼻吸气,与此同时,将两腮渐渐收缩,用储存在两腮的气吹奏笛子,直到接上第二口气时,又继续吹奏。这样一反一复,使笛音保持延续不断。这种鼓腮换气法,虽可解决笛子上的特长音演奏,但却因在以下缺点,所以效果不很理想:
第二种是后音换气法。所谓后音换气法,就是在“吐库”的“库”字音的位置上来换气。其方法同第一种一样,只不过库字音要变成由下颌压冲而出的“虎”字音形。
它们的练习方法如下:
(1)循环换气的基本方法,同前面所介绍的相同,这里不再述。
(2)用下颌(喉腔)处的储存气先吹响笛音,它于吹奏长音换气不同之处是,气流从下颚处压时要短、猛而有力,气速要快,使之能有力地冲响一个吐奏音。口形发音的“普”或“虎”要首先进行单吹练习,能把音吹响,吹结实。这里要注意“普”“虎”两音不是从丹田冲出的气,而是胸腹都处在有控制的止气状气,只由下颚的蓄气冲压而得。
长音循环换气在练习时,首先将舌头(舌根)往内(后)收缩,使喉腔形成发“欧”音时的形态。当你发出这个音后,下颚必然会向外(下)扩张,喉腔也随之扩大,口腔内的空间圆而大。在呼吸的运用上,和“鼓腮换气法”差不多,每当你即将吹完一口气时(约留三分之一左右),就将舌头(舌根)往后收,把气存入喉腔(下颚)处,要尽量增大气在喉腔的储存量,然后用鼻迅速吸气(吸气时小腹往里收,把气往上提)。记住,在与鼻吸气的同时,下颚往上收缩(舌头自然向前伸去),使储存的气根据乐曲的需要用颚收缩的不同压力将气压出,吹响笛子,保持笛音的不断。当第二口气吸进之后,应迅速接上去,这样反复循环就可使笛音不断。
(7)以上练习达到要求时,即可进行同音的双吐换气练习。
笛子运用双吐循环换气的代表曲目有《绿洲》、《无穷动》等。
吹笛子换气方法三:循环换气法
中国笛子开孔贴膜,使之脆亮的音色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种笛子,这是在我国有许多唢呐吹奏家,都能使气息不间断地进行吹奏,获得了广大听众的赞赏。他们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换气方法------“鼓腮换气法”。
1、因要鼓起两腮,就会引起口形的变化,进而影响笛子的音色和音量。
2、鼓起两腮,不但吹起来很费劲,同时也不雅观,容易引起观众为吹奏者担心,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影响乐曲的演奏效果。
3、气的储存量小,强度较差,往往不能吹奏高强的特长音和大段乐曲,易使笛音中断。
这种“鼓腮换气法”使用在唢呐上效果不错,而照搬在笛子演奏中就不很理想呢,通过研究和实践找到了如下原因:
2、加强小腹(丹田)的控制,以减轻口腔的控制力和紧张感。
3、初练时,每到口吹鼻吸两动作转换这际,可将气息缩小,使音弱下来,慢慢地去完成转换过程。
4、在两动作(吸与呼)转换过程中,头部和上体尽量不要幌动,应保持平稳。
只要注意到这几方面,细心摸索练习,就可以很快突破这一关的。平日最好在笛子上练习,但在没有笛子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练习。方法是:
这种“循环换气”法,解放了鼓腮换气法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1、可以使吹奏中的口形不产生任何变化;
2、不致使观众因鼓腮而分散注意力,不但可以吹奏特长音,而且也可以吹奏高音和整段乐曲。
3、扩大了气的储存量,不但可以吹奏特长音,而且也可以吹奏高音和整段乐曲。循环换气法有三种,第一种为长音循环换气,第二种为旋律循环换气,第三种为双吐循环换气。
表面上看好像是换气二字,其实是难在换气时“循环”上。而使气息循环不断的突破点又是在“呼”与“吸”上。呼、吸二项对比,主要又难在呼气同时的吸上。也可以反过来讲,它难在吸气同时的呼上。再进一步分析,与吸气的同时的呼气,气又是从何而来?是来自胸、腹还是口腔?当然是口腔(下颌部),所以在吸气时的同时,下颚蓄气的呼出是循环换气法的最关健之处。
1、因为唢呐是双簧管乐器,它是用嘴包住扁圆形的哨子,用气息去吹,使哨子振动发音。也就是说,只要有气基本上就可以吹响。所以当你鼓腮之后口形外表虽已变化,但并不影响嘴里(口腔内)的吹奏形态。笛子是吹孔乐器,它是靠“风门”,将气息恰当地送入吹孔而发音。所以当两腮鼓起之后,口形就不能保持原样。风门就要引起变化,故笛子也就不能正常发音。
1、把某一只手(左右都可以)抬起,手心对着风门(嘴)练习换气,依靠手心的感觉,来测量你我气是否集中,有无中断。
2、用循环换气方法来练习吹灯(蜡烛)要使灯火摆动,但不能使它熄灭,来测量你的运气是否连贯、均匀。
3、民间艺人过去练习唢呐的鼓腮换气法时,常用一节空心小棒,插入水中练吹,使水泡不停断地翻滚来练习吹、吸两动作的连续转换。这一方法虽不太适用于笛子,(因为在吹笛子时,要时常改变用气的力度、角度和口形),但用来练习呼吸动作也还是可取的。
双吐循环换气有两种吹奏方法,吹奏者可以选练其一,或两者全学。现分述如下:
第一种是前音换气法。所谓前音换气法,就是在“吐库”的第一个吐字的位置上换气。在换气时那个吐字发音,应变成“普”字发音。“普”音是利用下颌的蓄存气,压冲而出,使双唇碰开之音。在此普字冲发的同时,鼻子吸气并很快转换,接上正常的吹奏,使笛音不停不断。
在练习过程中,可逐步将嘴与目的物(灯或手)的距离由近渐远地拉开,以测量你的气量是否增加。在练习和运用这一技巧时,总括起来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吸气的动作要迅速。
2、第二口气接上去时,一定要连贯均匀,不可时多时少,时缓时急。
3、在吹奏时,光可稍下俯一些,不可直硬挺仰。这样可使喉腔有力地扩大,以增加口腔和喉腔的控制力。
第三步循环不断地连续练习,练习这一步时的关键在于从鼻子吸进气之后又要转送到肺部,然后呼出去。这时,鼻子和嘴需要一个连接转换过程。变在这个转换之中,往往易有一个断续的痕迹,这是初学者普遍遇到的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在日常练习时一定要注意:
1、全身不要过于紧张,特别是口腔、鼻腔要有意识地放松弛一些。
(3)当“普”或“虎”能把笛音吹出吐奏音的效果时,接着就练习舌头的连贯动作,把“普”或“虎”与“库”连结起来练习。前音换气是,当舌头随着下颚压出的气流伸向前发出吐音,立即利用舌的惯性力,从根部急发出“库”字音。这样就把“普”与“库”连起来形成双吐。而后音换气则是当“吐”字音发出之后,用下颚所存之气,迅速冲压出“虎”音的同时抢吸,并准确无误地再接发“吐库”演奏下去。
吹笛子换气方法二:双吐循环换气
双吐循环换气,一说为是四十多年前的1966年,由当时的内蒙古艺术学校学生马世新开始练习,1971年在其笛子独奏曲中使用的技法。近十几年来一些演奏家发展运用的,它难于长音特环换气。但又不及长音与旋律循环换气使用广泛。
在吹奏单吐、三吐时,由于可以采用抢气的方法,使吹奏不间断地进行,而在吹奏双吐时,是不能抢气的。过去往往都是利用半拍或四分之一拍的空隙时间来换气,这就使连续的十六分音符的双吐不得不中途停断。双吐循环换气的发展就解决了这一难题。
(4)特别注意的是,在练习过程中,每发“普”或“虎”音的同时,一定要用鼻急速而灵巧地抢吸一口气。双吐循环换气的难练之处,也就难在这里。它比长音循环换气时,要求吸气与呼气(下颚压出的气)动作更快而敏捷。
(5)由慢练开始,找到正确方法后,渐次加速为宜。
(6)先从第三、四两孔的中音区练起,逐渐扩大音区。
开始练习时,可先用曲笛练吹低八度“1”、“2”、“3”三个音(即平吹),待掌握到一定程度习可分以下三步:
第一步:先练习储气和呼气。先用下颚储存气的呼出,把笛子吹响。方法是:
1、舌根往内(后)收缩,形成发“欧”字音的形态,把气储满下颚部。
4、在换气的过程中,小腹要始终保持控制状态,不可松软,以免失去控制。
5、身体要平稳,不可上下前后倒斜抖动。
6、为使笛音柔细动听,而且便于换气,遇到长音时,可加用本位或下位虚颤音(即指震音)相助。
笛子运用循环换气的代表曲目有《鹧鸪飞》(赵松庭作曲,记住不是陆春龄老师的那个版本,陆老属于南派笛风,不用循环换气的)、《三五七》(赵松庭改编)、《幽兰逢春》(赵松庭、曹星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