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面具下的冷漠人性——评《白夜照相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面具下的冷漠人性——评《白夜照相馆》
侯越琪
【摘要】白夜照相馆是由青年小说家王苏辛创造的短篇小说,小说魔幻而黑色,从用虚拟和现实的结合展现荒诞的人生和冷漠的人性,魔幻又贴近现实,正是这本小说的后现代价值。
【期刊名称】《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00)004
【总页数】1页(P70-70)
【关键词】白夜照相馆;荒诞;人性
【作者】侯越琪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6
白夜照相馆是一个为满足人们欲望,帮助人们虚拟身份的灰色产业。
这种产业的兴起源于城市中新移民的大量涌入,人们用照相的方式造假过去的场景塑造满足于自己要求的假背景。
小说中的城市背景是架空的,以主人公赵铭和余声经营的“白夜照相馆”为主线展开故事。
这所照相馆的特殊之处在于用“老”相片的形式证明人们的过去经历以及身份,为城市里的“外来者”塑造了可以满足他们的目的的身份以至于更好地在这个新城市里生存。
这部小说中一共有两类人:一种是经营“白夜照相馆”的主人公余声和赵铭。
他们
是这些有着虚假身份人们之中的一部分。
他们一边为别人隐瞒过去,一边为自己隐瞒;另一种是城市的“外来者”。
他们抛弃了旧的身份,又无法获得新的身份,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期待。
他们的处境是相同的。
像别人隐瞒自己,通过照相虚拟自己的过去,塑造不是自己的过去来满足自己。
这样充满虚伪的现象充斥着整个城市,住在同一街道的人们不了解彼此的过去,冷漠而没有情感。
例如在这里生活许久的余声和赵铭,他们共同生活了很多年,但彼此却很少交谈,各自工作着分配好的任务,他们帮着新移民们塑造着一个又一个过去,除了照相之外客人们的任何疑问都不予理睬,余声和赵铭在生活中常常张冠李戴的行为,也表明着他们生活的单调无趣,对生活的漠不关心。
无论眼前发生了什么,他们都能毫无情感地冷漠无视甚至不去揣测。
他们成为了与其他与世界“毫无关系”的人,成为了完完全全的个体。
小说的荒诞之处也是对于戴着面具的人性的考量。
例如伪造身份的新移民们对自己的过去不满,却对未来怀抱希望制作身份企图能够隐藏过去;李琅琅和刘一鸣的第一次见面互问背景后便草草订婚让人觉得可笑,情侣的选择并不投入情感,而是以过去证明的良好身世为标准,似乎他们找的不是相偎相依的精神伴侣,而仅仅是共同生活的伙伴,也许他们只是想借用另一半的良好身份遮盖自己的过去,为自己未来更好的在新城市里生存而提供便利。
如果说小说的冷漠之中存在的最后一丝良知,那是来自于余声。
起初,余声对待拍摄者的询问还怀有愧疚,但逐渐冷漠。
看似适应了冷漠生活的余声却在重新审视着自己的生活,在受到客人家属们的强烈谴责之后,她对赵铭提出想要不干了的想法,而赵铭坚定的回绝认为无论他们是否继续下去,人们还会有同样的结局的冷酷想法也可以很好地衬托余声的良知未泯。
而小说开始便给读者埋下的“一男一女的余声和赵铭九年不谈恋爱”以及周边人常常误以为他们是夫妻的疑问也在余声的情感里有了答案。
余声的内心其实对赵铭怀有情感,俩人无法在一起是因为无法忘怀合伙
谋杀师傅的罪恶。
当余声问赵铭是否爱她时,说明余声对新生活的向往,而赵铭的回避与安于现状让余声感到失望。
而余声对生活的重新审视与失望为故事后面的大火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这种看似平静的虚伪生活实则时刻像是绷紧的弦,人们极力隐藏着自己的真实身份,努力让别人相信自己的新身份的同时又要提防着假象的败露,终于这种平静被城市里发生的两件事情所打破。
李琅琅事件揭露了新移民的假身份,使其想竭力隐藏的真实身份暴露在了人们面前,这也昭示提醒着那些伪造身份的外来者,真相总有一天是会浮出水面的。
一天傍晚赵铭发现屋内起火想叫醒睡觉的余声时,发现余声已经不知所踪,将余声的失踪与余声之前的表现迹象使她成为了最有可能的纵火者。
余声在背负了太多前来照相客人的秘密和过去使她再也承受不住这种压迫感,在对赵铭感到失望之后,最终下定决心新放弃现在的生活重新开始,于是她要销毁掉她的过去与知情者“赵铭”,这场大火也烧掉了余声最后的一丝良知。
小说的“黑色”也体现于此,两人最初来到照相馆拜师,塑造新的身份在城市里生存却不得不向师傅袒露过去,为了抹掉过去而合谋杀掉师傅,继承了白夜照相馆。
最后也是同样的原因,余声想要杀掉赵铭重新开始。
终究人是自私的,在欲望与利益面前人性变得无比丑陋。
经历了这些事的赵铭最后也和余声的选择一样去寻找新的生活。
读者对最后余声与赵铭没有在一起不必感到遗憾,因为经历了谋杀师傅的事件的同时他们也失去了对彼此之间的信任,没有信任的两个人最终是没有结果的。
余声选择用“放火”的方式逃离显然不是很好的办法,但对于他们的处境来说或许需要这一场大火来烧毁过去,烧掉自己与客人们那些沉重的秘密,这是与过去挥手告别的最好仪式。
故事最后对余声与赵铭去向如何的开放式的结局也引发了读者的深思,他们是像从前一样伪造身份戴上新的面具到新的城市生活还是能够坦然面自己的过去,真诚的生活下去。
这种思考还是将读者带回了文章的主题:当进入新环境时,该如何不断
与自己的新面目纠缠,适应变化中的自己。
逃离现实,完成“新”“旧”自我的转换成为外来者最为迷茫的事情,无论人们隐藏了什么,更改了什么,最后还都是为了生活,这就是这部小说魔幻而又贴近现实之处。
虽然这部小说充满魔幻色彩,但又贴近现实,挖掘一种未来新群体可能面临的困境,剖析人性的本真,这也是这部后现代小说的价值所在。
【相关文献】
[1]王苏辛.那里飘着名叫“过去”的雾霾[J].小说月报,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