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克拉玛依市第六中学高三高考复习学案实用文本阅读-探究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考点解说
2007年新课程考试大纲(广东卷)在“实用类文本阅读”部分提出: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了解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这里的“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是以前考纲所没有的要求,接下来对本考点提出具体要求: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⑵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⑶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从这单列的三条中我们可以看出,所谓“探究”,就是有“我”有“思”的解读。
探究,在词典里的解释是:探索追寻。
它作为一种专门的题型,出现的时间不长,我们对它的解题规律了解不够。
但相信只要我们掌握了它的一般出题规律,加以适当的训练,就一定能做好探究题。
二、考题剖析
高考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实际上在以往的一些试卷中,命题人已经悄悄地将一些新的观念和要求设置在试题里了,只不过没有明确地提出名称而已。
下面我们结合一些相关的高考试题,了解高考阅读探究题的命题方向。
2006年上海语文高考阅读题第5题“请对文章主要内容作100字左右的摘要。
”(5分)
【例题解析】:“城市色彩”研究在国内是新课题。
它试图以色彩为切入点,从宏观角度为建立良好的城市色彩景观提供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法。
应研究各功能区域所体现的特点,并对其色彩加以控制,最终使城市成为美观舒适的人居环境。
摘要应对以下要点的具体内容略作说明:(1)课题性质(1分)(2)研究内容(2分)(3)控制城市色彩的依据(2分)(4)研究目的(1分)(给足5分为止)
2006年重庆语文高考阅读题《说村落》第19题“文章中说:‘这是当今社会中村落的悲哀,而对于村落以外的人,是什么也谈不上的,或幸或悲。
’这蕴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你怎样看待村落的命运?”
【例题解析】:这是一道涉及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题目,文章内涵较深,对于理解没有太大的障碍,但是对于“融入”考生的“看法”这个问题,因其涉及表达,有一定的难度。
作者的情感态度归纳出来后,考生的观点就不能与之无关。
这个关联决定答题方向。
要答出深度,不能仅仅在“同情”“遗憾”“迷惑”“无奈”等观点上打转,有必要联系当前社会实际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这也是探究题的终极指向。
答案:(1)作者的情感态度:①对当今村落的处境表示同情与遗憾;对“村落以外的人”的态度感到迷惑与无奈。
②唤起人们对村落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2)提出自己的观点,符合社会发展实际即可,注意表述质量。
2006年山东语文高考阅读题:“联系本文,并结合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苏东坡的认识与评价。
100字左右。
”
【例题解析】:此题重在考查考生对具有多方面成就的苏轼了解的深度,广度.苏轼的文学成就斐然,考生在初高中阶段学过他的许多诗文,应该不陌生;但如果想对苏轼有更全面的了解,如他在政治,书法,绘画方面的成就和贡献,还必须有更广泛的课外阅读才。
2004年北京语文高考的第Ⅱ卷的社科文阅读题“试就本文所说的‘通才’问题,举例谈谈你个人的看法。
要求:联系本文之外的典型例子。
”
【例题解析】:从选文内容可知,作者对“通才”持肯定态度,即认为人的各项才能可互相促进;而题目要求谈谈“个人”的看法,而且要求联系文本之外的典型例子,这样,既能考查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又能考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预测命题方向
大纲规定的“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文体样式从未用来命制高考阅读题,有人或许会有这样的疑问:“没有可资借鉴的试题,可以去蠡测它的命题走向吗?”回答是:“当然可以。
”虽然上面列举的高考例题并不是完全的考题形式,但是从中我们还是可以窥见一斑。
而且大纲是命题的依据,我们完全可以在吃透大纲精神的前提下大胆蠡测命题的方向。
研读大纲,我们发现,同样是阅读、同样是选考内容,“实用类文本阅读”与“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探究题考查的侧重点和考察目的是不尽相同的:“文学类文本阅读”侧重于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侧重于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和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有鉴于此,“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探究题命题有可能在以下几方面做文章:
1、在理性认知上做文章。
“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等文本虽然在写法上可以综合多种表现手法,但它们的一大特点便是立足于事实,事情的叙写在文本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诸多事情的背后究竟隐含着哪些“深层意蕴”、“人生价值”、“时代精神”,命题者不会轻易放过。
因此,这里面就有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问题和蕴含着许多有待探究与阐发的问题,需要我们用理性的认知去加以判断。
例如《备考指南·系统复习用书》83页有道题“有人认为朱小坡没有遵守交通规则,随意翻越铁路线,有损于父亲形象的高大。
你是怎么看到这一行为的呢?”这里要求学生能透过现象理性地对出题者所持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2、在实践能力与实践体验上做文章。
“实用类文本”的应用性、实践性特点决定了高考命题不会回避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实践体验的考察。
“鉴赏评价”层级中的“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探究”层级中的“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等都有可能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实践体验去“思考”、“判断”、提出“见解”。
如一道选自《潘建伟和他的六个世界首次》的试题“潘建伟是爱因斯坦的崇拜者,在大学时就喜欢阅读《爱因斯坦文集》。
‘爱因斯坦的散文是最深刻、最美的,让我坚定了研究物理的决心。
让我感觉从简单的事实后面可以找到一个规律,现在、将来不会变。
’可见文学对人的生活和事业具有影响作用,你是否也读过一些让你坚定信念或改变观念的作品?请你谈谈感受并说明理由。
”这样的题目学生要答好,必须要平时有一定的阅读研究和实践能力。
3、在贴近文本、整体感知上做文章。
4、在文本的未定点或空白点上做文章。
任何一个文本(包括实用类文本)都有一些未定点或空白点,有的可能不是访谈双方讨论的中心话题,有的可能不是作者陈述的主要方面,有的可能是作者未作评判的事情主体间的意见分歧,还有的可能就是作者提出的疑点或难点,等等。
这些方面常常成为命题人用以考察学生的辨别能力强弱、思维品质高低的命题点。
比如《祝福》教学中设计的一道题“如果祥林嫂没有失去第一个丈夫,如果她逃到很远的地方,婆婆家的人找不到她,如果第二个丈夫没有死在伤寒上,如果阿毛没有被狼吃掉,如果那个‘吃素,不杀生的’‘善女人’柳妈不给她讲‘大道理’,如果上面的‘如果’其中一个成为真实,那么她的命运会怎样?”显然,这就是文本中的空白点,考生需要用自己的思考去填补这样的空白。
四、命题的设问方式与角度
1、对文本的社会价值提出自己的见解。
(选材角度)
例如:《手机消费调查:时尚的手机最受宠》:“这份报告选择社会上十分普遍的手机消费现象进行调查。
这样选材对你有什么启发?
又如:《大学生怎样离校》:“本文就大学生离校时出现的一系列不文明的举动的原因进行了深层次的调查,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但有人认为,不管是谁,只要是做出不文明的事,就应该受到惩罚,大学毕业生破坏公物也不能不追究责任;也有人认为,大学生毕业生离校时的不文明现象存在多年,这说明我国的高校在管理上还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
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
2、对文章的结构安排、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结构角度)
例如:《一个“兵”的军营》第3题:“报道最后三段的内容主要是交代郭孔孙管理军营的范围和日常事务。
这些内容如按通常的写法,是不会安排在文末的。
依你看,本报道的这种结构安排好不好?理由是什么?”(《广州市专题训练用书》88页)
又如:《奥斯卡决胜之前接受采访张艺谋:得失平常心》“张艺谋说完最后一段话后,记者没有作任何评论就结束了访谈,你认为有没有必要评论一下?如果不必要,请说明理由。
如果必要,请说明理由并说一说你准备如何评论。
”
3、对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探究(社会影响角度)
例如:《他打动了每个认识他的人——身边人眼中的洪战辉》第3题:“洪战辉一再强调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做的是一个普通人应该做的事’,并没有‘什么奇怪的’。
可是,社会却给予很高的评价,成为‘感动中国人物’。
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广州市专题训练用书》82页)
4、对标题成败的探究
例如:《昆山31万农民刷卡看病——每人每年缴纳50元,最多可得1100倍补偿》第3题:“有人认为,这则新闻的标题是个亮点,你是否同意?”(《广州市专题训练用书》76页)
5、探究文本中的疑点、难点和空白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例如:《知识与财富决定生活满意度与乐观度》:“本文在文末得出了调查的结论:知识与财富决定生活满意与乐观度。
有人认为这一结论是在对事实的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并根据大量的数据分析而得出的,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但也有人认为,对生活的满意与乐观度是一个社会综合问题,它应受到诸如经济情况,社会地位,人的心理心态,甚至是社会保障机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单从知识与财富入手不能说明问题。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分析。
”
五、答题要领
这个考点要求我们回答问题的时候要注意:1、有明确的观点。
2、分点列出事实依据。
3、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
4、语言通顺流畅,规范表述,书写工整。
例如:2007年广东高考语文调研题(B)实用类文本阅读通讯《银牌,重似金牌》是这样设题“通讯《银牌,重似金牌》浓墨描绘赵宏博转体三周跳的成功,更加浓墨描述张丹抛四周跳的失败,却没有详细描述张丹/张昊重新开始表演的完美。
因此,有人认为银牌是裁判给的人情分,有人认为那只是记者写作上的疏忽,还有人认为这样写正是详略得当地表现了主题。
对此,你是什么看法呢?”(12分)
答题要点:明确观点(2分);“浓墨描绘赵宏博成功”的目的(3分);“更浓墨描写张丹失败”的目的(3分);点明“突出、深化了一种怎样的精神和主题”(2分);语言表达(2分)。
答案示例:我认同第三种观点,这样写可以详略得当地表现主题(表明观点,2分)。
浓墨描绘赵宏博转体三周跳的成功,是为了赞扬赵宏博受伤半年后又站在冰面上的顽强拼搏的精神,使文章所要表现的永不放弃的主旨贯穿全文(分析“赵宏博”的细节,3分)。
更加浓墨描述张丹抛四周跳的失败是为了后文作铺垫,表现出她受伤的严重性,突出她后来选择重新开始表演的决心,永不放弃的精神(分析“张丹”的细节,3分)。
全文描述详略得当,将赞扬永不放弃精神的主旨贯穿全文,承上启下(提法不当),自然而有说服力(能联系主旨,1分)。
另外语言表达可得2分,总得分11分。
又如:2007年广东高考语文调研题(A)第18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居里夫人中断了伟大的镭的研究工作,而去做普及的战地救护工作;‘自传’顾名思义应当写自己,可传主却用了许多笔墨去写读者不一定想知道的医生、护士、学员、伤员和工作人员。
请你就此二事,谈谈居里夫人这样处理的得失。
”
【例题解析】
谈第一件事的处理得失主要是探讨文本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谈第二件事的处理得失主要是对作者的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答案示例:首先,国家危难当头,居里夫人把国家需要摆在第一位,义无反顾地参加了战地救护工作,充分体现了一名有良知的科学家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虽然因为战争推迟了对镭的研究,但保卫了国家就从根本上保住了镭的研
究。
其次,事实上,德国向法国宣战以后,居里夫人主持的镭研究所除了一个有病的技师,其他的职员和学生都参军去了。
现实不容许在那个时候继续进行镭的研究。
(6分)
居里夫人并没有游离于“自传”之外去写别的不相关的什么人物,而是在记叙与自己战时工作相关的医生、护士、学员、伤员和工作人员。
不写这些人物无法把事件的来龙去脉陈述清楚,而写了这些人物正是在真实地记录了自己一段生命过程,展示了一幅法国人民团结对敌的历史画面。
至于赞美“全国伤员救护会”的高效工作、各界人士的慷慨捐、医生护士的无私勇敢、伤员们坚忍不拔的顽强精神和妇女学员难能可贵的学习精神等,这也不是虚言赘笔,而是居里夫人开阔胸怀和谦虚品格的自然流露。
《居里夫人自传》是人类的教科书。
居里夫人经常赞扬普通人士并且从他们身上吸取精神力量,这是她的伟大之处,也是读者应该向她学习之处。
(8分)不同观点,言之成理可以得分。
再如:《袁隆平奇遇记》(节选)“有人说,文章最后一部分大谈特谈袁隆平夫妇对待钱的重视态度,这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传主的负面影响,不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8分)
答案示例:我认为这样的处理是妥当的。
(明确观点1分)写袁隆平夫妇对待钱的态度,更贴近当时中国普通人的生活,更真实可靠。
(传记的真实性角度1分)传记的选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本篇传记的写作意图是想塑造一个纯朴的袁隆平,还袁隆平以生活常态与真实人生。
(传记的主题2分)袁隆平“不好意思”是因为出国前向妻子许下的将成为万元户的诺言无法兑现,而“喜不自禁”是因为在共和国第一个科学技术特等发明奖授奖大会上,他凭科技成果争得了属于自己的一份荣誉和奖励。
这些都说明了袁隆平的淳朴和憨厚。
(结合文本分析2分)并没有给传主带来负面影响。
以上是笔者在研读大纲、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高考现代文选考“实用类阅读探究题”的考查所做的一些归纳。
当然,归纳难免粗浅,意只在抛砖引玉,以期促进高考命题研究的不断深入。
附件2:律师事务所反盗版维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