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第一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历史 含解析 byli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阳一高13-14学年第二学期月考高二文综历史试卷
命题人:马仲宏
27.近年来,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学者张传玺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若以此为论文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论点是
A.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总趋势
B.中国长期停滞于封建社会的重要政治原因
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
D.明朝设立内阁是封建主义君主专制的产物
【答案】C
考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中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等词语凸显了作者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优点的重视和关注;而ABD三项则是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缺点来说的。

所以答案选C。

28。

明清两代的皇室宗亲触犯国法,有宗人府按皇室家法处置.宗人府一度成为连皇帝也要礼敬三分的超然机构.它既管皇室人丁户籍,也管皇室祭祀礼仪,还包揽皇室的教育后勤,俨然一个独立的小政府。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明清时期的皇族犯法与民同罪 B.宗人府是权力很大的政府机关
C.宗人府负责主持皇室的家族活动 D.宗人府的法律地位一度高于皇帝
【答案】C
考点: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明清时期的宗人府是专门负责处理皇室内部事务的皇帝私属机关,不参与皇宫之外的国家大事,所以其不是国家政府机构,其职责仅是处理皇帝的家事,故C项符合题意。

29.某一本历史著作有如下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

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他大学士的任命则处于他的推荐。

”该段文字叙述的内容特征符合
A.汉代内外朝 B.唐代三省六部制 C.明代内阁制 D.清代八旗制度
【答案】C
考点:内阁的出现。

由材料关键信息“张居正”、“大学士"、“首辅"可知该制度是明朝的内阁制。

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后政务繁忙,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但很少参决政事;明成祖朱棣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决策,内阁制度正式确立;明宣宗时期,内阁大学士被授予替皇帝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明朝后期,内阁的地位日益提高,主持阁务的首辅更是权压众臣.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

本题选C。

30.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
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

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

”这说明军机处
①防止了大臣专权②强化了君主专制③削弱了内阁的权力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A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分析题干所给材料,其主旨是军机处无权,权力属于皇帝,这防止了大臣专权,①②对。

军机处人员精干,所以④不对.清朝没有正式设过内阁,它是明朝的一个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的机构,排除③,答案为A。

31.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

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

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监察权力 D。

对农民的控制【答案】A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从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中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内部相权在不断削弱,皇权在不断加强,以军机处的设立为标志,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B不对,中央集权主要表现为地方行政制度的实行;C不对,上述机构并非都是专职监察机构;D与题干无关,对农民的控制属于统治者的目的之一而非趋势。

32。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

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
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答案】C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对比分析能力,材料问题强调的是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点,结合所学不判断,从机构属性而言二者性质相同,即都是皇权的秘书侍从机构,他们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所以C项符合题意,A D两项是清代军机处的重要功能,B项只符合明代内阁的职能,故答案选C项。

33.“君设其本,臣操其末;君治其要,臣行其详;君操其柄,臣常其事”(《申子·大体篇》)。

这实质上反映了
A.君主专制集权 B.君臣共理国政
C.君权兼并相权 D.君臣分工明确
【答案】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君主专制的特点。

根据材料信息,君“设其本”、“治其要”、“操其柄”,而臣只能是“操其末”、“行其详"、“常其事”,强调了君主的专制集权。

34.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A.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 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答案】D
考点:明朝加强君主专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说明明清时期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室,这是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的结果,军机处的设立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故答案选D,A B C三项与题意不符。

35。

春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朱元璋始令春联用朱砂纸作底,
用黑墨写字,取名为“万年红”,因“红”与“朱”义同。

朱元璋此举用意在于
A.强调“朱”姓的尊贵显赫 B。

营造红红火火的新年气氛
C.祈盼专制政权的长治久安 D。

改革节日的风俗习惯【答案】C
考点:明朝加强君主专制.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理解分析的能力,由已学及所积累知识可知统治者的所作所为是为统治者自身利益的,国家的对外行为也是为本国利益的。

从材料中“万年红”,“红”与“朱”义同等方面分析,朱元璋此举用意在于祈盼专制政权的长治久安,因此C符合题意。

解此类题目只要把题目所述人物的身份确定,便可得出其目的.故选C。

36.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

它的原则是恐怖。

在最
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A.明朝废除宰相制度B。

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C。

清朝设置军机处 D.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
【答案】C
考点:军机处。

从材料“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并结合孟德斯鸠的生活时代,材料中“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是指专制的空前强化.清朝设置军机处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

故选C.
37。

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丞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A.唐朝设政事堂 B.元朝设中书省 C.明朝废除丞相制 D.清朝设军机处
【答案】C
考点:明朝内阁制。

“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

"可联系明朝内阁制的建立,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忙,需要辅臣帮助处理国家事务,内阁制形成,但内阁是明代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只是对皇帝决策和处理国家政务起辅助作用,不可能对皇权起到限制的作用。

因此选C。

38.“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此令出自
A.汉武帝 B.宋太祖 C.明太祖 D.清雍正帝
【答案】C
考点:宰相制度的废除。

本题较为简单.“以后嗣君并不许
立丞相",废除丞相制度,并诏令以后子孙后代不许设立丞相,此令出自明太祖。

故选C。

39.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
这样的文字“军机处—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意)……"。

这说明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 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答案】D
考点:清代军机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接折—见面-述旨—过朱—交发”说明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为皇帝直接处理政务提供服务,本身不具有决策权,负责在皇帝和地方之间传递重要信息,所以答案选D,A B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C项显然与其题中职能不符.
40.“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这种个性愈是高度发展,愈是强
烈地被意识到,就愈不愿意哪怕是部分地牺牲它……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

”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A.小国寡民B.轮番而治C.人民主权D.独立自治
【答案】D
考点: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从材料“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
务”可以判断材料强调的是希腊城邦的独立自治;故选D。

小国寡民指的是国家面积小、人少;轮番而治指的是直接民主的轮流上台执政;人民主权指的是人民当家做主,因此ABC项错误.
41.下图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
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
A.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B.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
C.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
【答案】B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本题以图片形式考查了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旨在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雅典的民主是本城邦男性公民的民主,并非贵族独享民主权利,故排除C、D 两项;由题干中的图片可知当时雅典人口约有40 万,享有民主的自由民只有16.8 万,故A项中“超半数”的说法与其不符。

故选B,雅典民主的基础是拥有一定财产的成年男性公民。

42.伯利克里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根据这项规定,
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

这表明
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
C.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D.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见解者”
【答案】C
考点:伯里克利时代民主制。

这一题考查对材料的阅读解析能力,遭治罪的是对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对一切神明不同见解者,不是和伯利克里持不同见解者,排除D。

材料没有涉及雅典公民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排除A;材料强调对不尊神明和宗教的进行治罪并没有表明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排除B。

在雅典的民主制度下,公民的言论自由也不能得到保证.选C。

43.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

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

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答案】A
考点:雅典民主制度。

解题关键在于“辩护人打动陪审团”,这说明辩护人得到了多数票支持。

有关常识是雅典陪审法庭中的陪
审团投票,以多数原则决定罪责及惩罚:第一轮对被告有无罪责进行投票,如有罪则就进行第二轮投票,以确定如何惩罚。

44.清政府大臣载泽等人考察西洋法制的报告《考察情形折》中称:“大抵欧洲各国政治,悉根源于罗马旧制,言政法者必先言罗马……”从中国第一所大学——京师大学堂开始,到现在,罗马法都被作为一门大学课程开设.这则材料说明:
①罗马法是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②罗马法是后来欧洲许多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
③在今天罗马法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④罗马法对《临时约法》的制定产生的直接影响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
【答案】B
考点:罗马法的作用和影响。

本题通过中国清末新政中关于罗马法的记载、认识来考查学生对罗马法作用及影响的理解.解题时注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悉根源于罗马旧制”、“必先言罗马"等,可以看出①②③均正确,④项材料并不能直接的体现。

故选B. 45.《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
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

在木料和建筑物已分离,或作葡萄架的柱子已从地中拔出后,则原所有人有权取回.”上述规定体现了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买卖双方关系紧张D.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激烈
【答案】B
考点:罗马法的特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说明罗马法强调物权所有者对物品在不同情形下的所有权,这体现了罗马法的核心是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所以答案选B,A C D三项材料中无法体现.
46.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环顾我们国家中的其他部分,你会发现一切都依照规则和法律的规定而运转。

”这句话反映出当时罗马社会
A.人人精通法律B.法律适用于所有人
C.法律至上原则D.统治阶级没有特权
【答案】C
考点:罗马法。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认识能力。

上述言论明确表达了在古罗马法律至上,法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重要地位。

任何国家的法律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西塞罗的话虽然强调了法律至上的原则,但并不表明人人精通法律,并不是法律适用于所有人以及统治阶级没有特权。

故选C项。

4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司制度是我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在某些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它渊源很早,唐代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羁靡州就有土司制度的刍型,但通常认为这种制度始于宋元,而完成于明代,清代因袭沿用。

元、明推行土司制度主要在西南各省民族地区,其中又以云南设置的土司、土官最多,职官种类也最为完备。

土司制度的内容,主要是暂时不触动各民族固有的生产方式,利用原来的统治机构对当地统治者加封一些不同于内地的职名封号,使之“谨守
疆土,修职贡,供征调”。

——吴永章《中国土司制度渊源与发展史》
材料二为翦除夷官、清查田土,以增租赋,以靖地方事。

窃以苗猓逞凶,皆由土司,土司肆虐,并无官法,恃有土官土目之名,行其相杀相之计。

汉民被其摧残,夷人受其荼毒,此边疆大害,必当翦除者也。

……故以臣愚昧,统计滇黔,必以此为第一要务。

然改归之法(改土司制为流官制),计擒为上策,兵剿为下策;令自投献为上策,勒令投献为下策。

—-(清)鄂尔泰《改土归流疏》
(1)根据材料一,概括土司制度的特点。

(8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改土归流的积极作用。

(12分)
【答案】
(1)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历史悠久,世代沿袭;保留原有秩序。

(6分)
(2)加强了政府对边疆的统治,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稳定当地秩序,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9分)
考点:土司制度的特点及改革.(1)依据材料中“土司制度是我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在某些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

它渊源很早,”、“通常认为这种制度始于宋元,而完成于明代,
清代因袭沿用”、“土司制度的内容,主要是暂时不触动各民族固有的生产方式,”,由此可以总结出土司制度的特点有: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历史悠久;世代沿用;保留当地的原有秩序。

(2)依据材料二中“为翦除夷官、清查田土,以增租赋,以靖地方事"、“,由此可以总结改土归流有利于加强政府对边疆的统治,巩固国家统一;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稳定当地社会秩序,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4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在此基础上,实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

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

“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

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

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

结果“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
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
编《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12分)
【答案】
(1)土地兼并严重,户口不实,贫富两极分化,国家财政紧张。

(2)简化了税制,扩大纳税面;朝廷收入增加;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从以人丁为主到以财产为主,税赋负担相对公平.
考点:唐朝税制改革。

本题以唐朝后期实行的两税法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分析材料、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第(1)问,抓住材料中的“土地兼并加剧”“租庸调制难以维持"“累千金”“身居穷约”等有效信息概括出相应答案。

第(2)问,抓住设问中的限制语“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可以联系唐朝的“均田制”与“租庸调制”分析,再抓住材料中的“民户在现居地登记”“夏秋两季征收”“财政总收入增加”等来概括出答案。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高二历史月考参考答案
CCCAA CADCC CCDDB CABBC(每题3分,共60分)
21.(1)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历史悠久,世代沿袭;保留原有秩序. (8分,打出任意一点得3分,全对得8分)
(2)加强了政府对边疆的统治,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稳定当地秩序,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12分)
22。

(1)土地兼并严重,户口不实,贫富两极分化,国家财政紧张。

(8分)
(2)简化了税制,扩大了纳税面;朝廷收入增加;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从以人丁为
主到以财产为主,税赋负担相对公平。

(1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