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比较 刘镇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比较刘镇湘
发表时间:2019-05-14T17:59:27.907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2期作者:刘镇湘
[导读] 胃癌发病机制复杂且临床确诊难度较大,因此患者一旦被确诊,基本已处于进展期。

(攸县中医院外二科湖南攸县412300)
摘要:目的研究对胃癌患者实施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具体时段内的胃癌患者55例展开研究,照治疗术式不同分为对照(开腹)和观察组(腹腔镜)。

对比分析临床指标情况、治疗后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C反应蛋白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308.56±55.23)min,出血量(323.22±112.55)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56±1.56)d,首次进食时间(3.25±1.02)d,住院时间(7.85±2.88)d,临床各指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

观察组免疫功能和免疫球蛋白明显较对照组高,C反应蛋白明显较对照组低,观察组并发症7.6%,对照组31.0%;P<0.05。

结论对胃癌患者实施腹腔镜术式治疗疗效较高,可以推广借鉴。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手术;胃癌;临床疗效
胃癌发病机制复杂且临床确诊难度较大,因此患者一旦被确诊,基本已处于进展期。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有上腹部隐痛不适、体重减轻等症状[1],现阶段临床治疗胃癌,手术为根治措施,其中包括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根治术,为对比两种术式在疗效方面的差异,本文特选取我院55例患者展开研究,现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机抽取我院2015年1月-2019年1月内的胃癌患者55例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n=26):男/女(14:12),年龄29-58岁,平均
(43.58±10.23)岁。

对照组(n=29):男/女(15:14),年龄30-58岁,平均(43.88±10.12)岁。

对比分析55例患者基线资料,P>0.05。

1.2方法
对照组:开腹手术:取仰卧位,气管插管,全麻,常规消毒铺无菌单,于正中腹剑突下约20cm做切口,进腹,常规探查腹腔和盆腔,确定肿瘤,D2淋巴结清扫,清扫范围均按照第3版日本《胃癌处理规约》进行;游离胃,重建行消化道,采用Billrot I式、Billrot II式、Billrot II式++Braun式或Roux-en-Y式4种方式,移除标本,常规冲洗腹腔,逐层关闭切口。

观察组:腹腔镜术式:全麻,常规消毒铺巾,建CO2气腹,腹腔内压力维持在12-15mmHg,用3孔进行腹腔镜探查腹腔情况,确定无明显转移病灶及邻近脏器侵犯之后采用5孔进行操作,以胰腺为中心,自下而上,由右及左,先大弯后小弯进行淋巴清扫,最后切断十二指肠和食管的原则。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行胃全切或胃大切,取出切除组织,置引流管,常规缝合。

1.3观察指标
1.3.1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手术用时、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情况;
1.3.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IgG、IgA、IgM)、C反应蛋白情况[2];
1.3.3对比两组并发症(切口脂肪液化、肺部感染、腹腔感染、肠梗阻)发生率;
1.4统计学
此研究用SPSS系统,计量资料以(x±s)体现,采用“t”值统计分析并做检验;计数资料均以n(%)体现,采用“x2”统计分析并做检验;组间比值以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情况
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各指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1。

3、讨论
大量临床调研发现:地域环境、生活习惯、饮食因素、癌前病变、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均会引发胃癌,且受肿瘤分布、病理组织类型、生物学行为、手术方法等因素的影响,胃癌患者预后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对早期胃癌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均可获取显著的预后效果,术后仍有3-5年的生存率。

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根治术均为衔接性临床治疗胃癌的常用术式,但传统开腹手术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大,且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多,因此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切口脂肪液化、肺部感染、腹腔感染、肠梗阻等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整体预后情况[3]。

近年来随着我国临床医疗卫生事业和微创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致使腹腔镜手术应运而生并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其中腹腔镜胃癌根治
术源上世纪90年代,经长时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腹腔镜术式日益精良,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此研究旨在分析对胃癌患者实施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特选取我院55例胃癌患者展开研究,结果显示实施腹腔镜术式的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308.56±55.23)min,出血量(323.22±112.55)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56±1.56)d,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25±1.02)d,住院时间(7.85±2.88)d,免疫功能和免疫球蛋白明显较对照组高,C反应蛋白明显较对照组低,并发症7.6%,P<0.05。

发现腹腔镜术式同样遵循传统开腹手术的根治原则,可以整块切除肿瘤及周围组织,并且在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循无瘤原则,彻底清扫淋巴结的同时尽量不影响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可明显促进患者术后肛门排气和首次进食,加速胃肠功能恢复,从而积极促进患者下床活动时间、缩短住院时间[4]。

综上所述,在当前快速康复理论指导下对早期胃癌患者应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借鉴。

参考文献 [1]孙生安,韩保卫,董帅军.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比较[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6,9(5):406-409.
[2]智亮辉,甄四虎,侯会池,etal.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胃癌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5.26(11):77-80.
[3]贾凯,马晋峰,樊臣杰.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对远端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2015,10(6).851-853.
[4]程康文,王贵和,束宽山.腹腔镜辅助与开腹胃癌根治术临床效果及对肠道屏障功能影响的比较[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7.23(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