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效果
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依据护理方法的差异性,将2019年3月~2020年1月入院行静脉输液治疗的88例患儿分为参照组(n=44)与研究组(n=44)。
前组选择常规护理干预,后组应用针对性静脉留置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家属护理满意度。
结果: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小儿护理过程中实施针对性静脉留置针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患儿静脉输液期间的不良反应,大大提升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小儿护理;静脉留置针;应用效果;不良反应率
Discussion on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intra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in nursing children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tra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in nursing children.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nursing methods, 88 children admitted to hospital from March 2019 to January 2020 for intravenous infusion treatment were pided into the reference group (n=44) and the study group (n=44).Convent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used in the former group, and targeted intravenous indwser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used in the latter group to compar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family members i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atisfaction with family car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0.05).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argeted intra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nursing in the nursing process
of childre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children, greatly improving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family members.
【Key words 】child care;Intravenous indwelling needle;Application effect;Adverse reaction rate
在临床上,小儿本身就具备爱哭闹,容易情绪焦躁,不积极配合治疗的特征,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小儿临床护理的难度。
而静脉输液作为小儿临床治疗中一种重要的内容,主要是通过钢针穿刺的方法来对患儿实施药液输注治疗,这一操作虽然可以有效治愈疾病,但由于穿刺操作会给患儿带来一定的疼痛,这就会导致患儿产生较为严重抵触情绪,极易诱发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
基于此,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小儿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效果,选取了88例行静脉输液治疗患儿展开了相关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依据护理方法的差异性,将2019年3月~2020年1月入院行静脉输液治疗的88例患儿分为参照组(n=44)与研究组(n=44)。
参照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3.46±1.03)岁;研究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3.02±1.04)岁。
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给予参照组常规护理,主要为基础的用药管理、常规的留置针管理。
同时也要根据严格医嘱来对患儿实施系列的护理干预。
研究组选择针对性静脉留置针护理干预:(1)健康教育:在穿刺前,护理人员要对患儿及家属展开相关的健康教育。
让家属明确静脉留置针的目的与优势,同时也要为患儿家属详细讲解放置静脉留置针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生活事项,强化患儿的日常管理。
另外,护理人员在与家属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态度一定要和蔼,保持足够的耐心来解答家属的担忧与疑虑,以此来有效消除患儿家属的焦虑与不
安情绪,减少对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1]。
(2)针对性静脉留置针护理:在穿刺时,护理人员要根据患儿血管调价与皮肤状态来选择恰当的穿刺部位,并主要以头皮穿刺为主。
这主要是因为患儿头皮血管较为丰富,皮肤层相对较薄,因此穿刺的安全性更高。
同时,护理人员在穿刺操作中要严格遵守留置针穿刺规则,结合患儿皮肤的实际状态来选择恰当的贴膜,以防出现不良反应。
在穿刺前,护理人员要对患儿的皮肤进行消毒,待消毒液干透后再实施穿刺,以防刺激患儿娇嫩的皮肤,并要保证敷贴的干燥性与平整性。
另外,护理人员要每日对放置的留置针实施常规冲管2次,以此来确保留置针的通畅,并在每晚加封管一次。
待患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达到3~5天后,护理人员要每日对患儿穿刺部位实施消毒[2]。
同时,针对留置针穿刺部位位于四肢的患儿,可以利用硬纸板或者是夹板对其穿刺肢体进行固定,防止其乱动。
最后,在患儿输液期间,若护理人员发现其出现渗液与皮下血肿等症状,要及时进行有效的处理,并针对留置针留置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常见不良反应为感染、渗液、皮下血肿。
(2)护理满意度数据通过填写问卷与数据统计进行整理,满意程度划分为三个等级,>90分为满意、60~90分为一般满意、<60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的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均借助SPSS20.0软件完成统计,分别用“X2”
与“t”检验,检验值P<0.05表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组
别
n感染渗液皮下血肿总发生率
研究组
4
4
(0.00)
1
(2.27)
1
(2.27)
2
(4.55)
参照组
4
4
3
(6.82)
2
(4.55)
2
(4.55)
7
(15.91)
X2- 6.438 P-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
组别n满意一般满
意不满意总满意
度
研究组
4
4
38
(86.36)
5
(11.37)
1
(2.27)
43
(97.73)
参照组
4
4
28
(63.63)
11
(25.00)
5
(11.37)
39
(88.63)
X2- 6.664
P-P<0.05 3讨论
目前,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护理中的应用率较高,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因多次、反复穿刺而给患儿皮肤造成的不必要刺激,同时也能够明显减少患儿的疼痛感,大大提升患儿静脉输液的依从性。
但由于静脉留置针在留置与穿刺的过程中也存在较大的风险,因此就要充分重视其穿刺与留置期间的护理管理工作[3]。
而针对性静脉留置针护理干预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除了可以加强患儿与家属的管理,同时还能够正确指导家属高效的照顾患儿,让家属明确静脉留置针放置的目的与价值,进一步提升家属的配合度,确保患儿静脉留置的安全性。
此次研究中,选择针对性静脉留置针护理干预的患儿,其静脉输液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选择常规护理的患儿,且家属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选择常规护理干预的静脉输液患儿(P<0.05)。
这一结果提示,在临床护理中,对静脉输液患儿实施针对性静脉留置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患儿输液期间的不良反应,大大提升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为此,该种小儿护理模式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红妍,刘燕,刘卉娟.静脉留置针致小儿皮肤炎症的护理观察[J].皮肤病
与性病,2020,42(03):453-454.
[2]赵丽卓,胡天其.小儿静脉留置针维护在儿童重症监护室使用中的常见问
题及护理[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0,31(05):611-613.
[3]高亚萍,罗莎.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究[J].心理月刊,2020,15(1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