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复习卷(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谢中书书》复习试卷(答卷)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答谢中书书.( 书信) ②晓雾将歇.(消散 )
③夕日欲颓.(坠落)④四时
..俱备(四季)
⑤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⑥沉鳞
...竞跃(指水中潜游的鱼)
⑦实是欲界
..(交相辉映)..(指人间 ;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⑧五色交辉
..之仙都
二.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
②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林,四季都有。
③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竞相跃出水面
④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_山川景色的美丽,是自古至今人们都喜爱谈论的话题。
⑤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三.理解性默写.
1.文中总领全文的句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作者写晨昏多变化,动静相眏衬的语句: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作者从形态的角度,写动静相眏衬的语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4.作者从光色的角度,写动静相眏衬的语句: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5.文中前后呼应,上下贯通的句子:实是欲界之仙都。
6.文中以简短的议论,言简意赅,切中文义---寄情山水的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7.文中运用俯仰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8.作者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气象的对偶句: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9.文中视听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10.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四.内容理解题。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
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信_。
2.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对偶②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对偶 , 拟人
3.“沉鳞竞跃”的“跃”意思是跳,“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句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山川之美景。
4.“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即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它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跃的状态,争相跳跃,静中有动,写出热闹的气氛,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5.《答谢中书书》一文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志趣,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仙”字点明了全文中心。
6.《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
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这句子运用了议论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