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探究
• 诗人拈出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 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抒写诗人在门 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所激发起的愤 慨不平之情。
合作探究
• 重点突破 • 一、“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 用了 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 提示 比兴手法。作者运用的是以 “ 水 ” 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 “ 东西南北 ” 不同 方位的 “ 水 ” ,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 贵贱不同处境的人。 “ 水 ” 的流向,是地势 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因此说, 这起首两句,通过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 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 理性。
合作探究 • 不过实际上愁是消除不了的。诗的第五、六 句,诗人就借酒浇愁,用唱歌断绝忧愁。然 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于是,诗的第七句:“心非木石岂无感?” 用反问句式,直说“人心有感”,发出了抗 争。诗的前四句不言愁,第五、六句借酒浇 愁、用歌断愁,第七句是一个大转折,把全 诗的感情推向高潮。紧接着第八句,又是一 个急转,“不敢言”。第七句那么慷慨激昂, 第八句却如此无可奈何,在对比中表现出诗 人精神上极度的矛盾、痛苦和忍辱负重。
自主学习 • 孝武帝即位后,为大学博士兼中书舍人,出
任魏陵( 今南京市 ) 令,转永嘉( 今温州市) 令,
后任临海王刘子顼的前军参军、迁军刑狱参
军,人称鲍参军。宋文帝元嘉十六年 (439) ,
鲍照 26 岁,据史载,曾谒见临川王刘义庆,
毛遂自荐,终得赏识,获封临川国侍郎,后
来也做过太学博士、中书舍人之类的官。临 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 作乱,鲍照为乱兵所杀。
温馨晨读
• 黄昏在江边漫步,秋水盈盈,一弯新月,像
金钩斜挂半空。微风不动,水波不兴,天上
一牙,看自然盈虚,察世态升沉,这又是一
景。
• 下弦月冉冉升起,远处更鼓初传,已是夜静
时分。万里长空,天云一碧,皎皎明月光, 给整个天地镀上了银,又像把偌大的人装进 了水晶瓶里。月光洒遍粼粼的江面,闪闪烁
温馨晨读
自主学习
• 知识卡片 • 1.作家作品 • 鲍 照 ( 约 415—470) , 南 朝 宋文学家。字明远,东晋义熙 元年出生于北海郡 ( 今连云港市 云台区 ) ,东海 ( 今属江苏 ) 人。 鲍照家世寒微,但很有志气, 有一妹鲍令晖,也善文学。元 嘉期间(424—453)被宋文帝刘义 隆聘为国侍郎。
合作探究
• • • •
指津:炼字题的一般呈现形式及解答要领。 (1)常见提问方式 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有什么作用? • ③某字与其他某字比较,孰优孰劣?
合作探究
• (2)解答分析 • 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 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他的诗也绝不逊色,更何况他是李白的前人
自主学习
预习作业 1.字音识记
zhuó ) ①酌 酒 ( . bà o) ③鲍 照 ( . 2.辨形组词
泻泻水 ① 泄泄露
zhí zhú ) ②踯躅 ( .. nǐ ) ④拟 行路难 ( .
酌 酌酒 ② 趵突泉 趵 躅踯躅 ③ 踌踌躇
温馨晨读 • 2.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 无礼,则不宁。 • ——《荀子· 修身》 • 赏读: 做人不讲礼,就不能生存;做事不 讲礼,就没有成就;国家不讲礼,就不得安 宁。 • 3.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 —《诗经· 大雅》 • 赏读:别人送我个桃子,我报答他个李子, 对方给我多大好处,我也应该以相应的好处
合作探究
• 比兴手法 • 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对于诗 歌表现方法的归纳。它是根据《诗经》的创 作经验总结出来的。 • (1) 比就是比方,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 最为普遍。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 感,借一个事物作比喻。
合作探究
• (一般说,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总比被比的本 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 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形象生动、鲜明 地突出事物(事情)的特征。如《卫风· 硕人》, 描绘庄姜之美,用了一连串的比“手如柔荑, 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自主学习
• 4.名句默写 各自东西南北流 • ①泻水置平地, __________________。 安能行叹复坐愁 • ②人生亦有命, __________________? 吞声踯躅不敢言 • ③心非木石岂无感? __________________ 。 酌酒以自宽 • ④____________,举杯断绝歌路难。
• 这是神奇的宇宙的净化,心灵的净化。 • 我是物质和精神的窭人子,却是大自然的宠 儿。大自然是我的母亲,正是她养育了我孱 弱的灵魂,使我懂得爱美好的生活、美好的 世界。
温馨晨读
• 尚 礼 • 1.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 亦非礼也。 • ——《礼记· 曲礼上》 • 赏读: 礼所崇尚的是有施有报。只讲施而 不讲报,这不合乎礼的要求;相反,只讲报 而不讲施,也不合乎礼的者愁,酌酒为 消愁,悲歌为断愁,不敢言者更添愁。正如 沈德潜所说,此诗“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 然生愁”(《古诗源》)。
合作探究
• 古典诗歌之炼字 • 解读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 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 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 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 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在古典诗 歌中,这些 “诗眼 ”一般是动词、修饰语 ( 形 容词、副词、颜色词)、特殊词(叠词、数量词) 等。
审美写作
• 1.文本审美
• 这首诗在音节上有独到之处。它采用长短
相间的杂言体。杂言诗有个好处,就是能灵
活组织句子,便于选择合适的声腔,以配合
文情的传递。本诗开头六句正是巧妙地运用
了五七言句式的交错,建构起一短一长、一
张一弛的节奏形式,给人以半吐半吞、欲说
还休的语感。而到了结尾处,则又改为连用
审美写作
自主学习
• 2.背景简介 • 南北朝时期,群雄割据,社会动荡。当时 实行的是士族门阀制度,而鲍照出身寒微, 他虽然渴望能以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 但却受到社会现实的压制和世俗偏见的阻碍。 于是常借诗歌来抒发他建功立业的愿望,表 现寒门志士备遭压抑的痛苦,传达出寒士们 慷慨不平的呼声,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 情绪和抗争精神。这种忧愤的情感发于作品 之中,形成他诗歌的独特风格。
审美写作
• 在那里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 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 灸治病,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1983年,海 迪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的毅力 克服疾病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 着地为文学而战。
再见
19、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纯洁。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1、理想是反映美的心灵的眼睛。 22、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 便有了文明。 24、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25、有理想的、充满社会利益的、具有明确目的生活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和最有意义的生活。 26、人需要理想,但是需要人的符合自然的理想,而不是超自然的理想。 27、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 28、在理想的最美好的世界中,一切都是为美好的目的而设的。 29、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 30、生活不能没有理想。应当有健康的理想,发自内心的理想,来自本国人民的理想。 31、理想是美好的,但没有意志,理想不过是瞬间即逝的彩虹。 3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 33、伟大的理想只有经过忘我的斗争和牺牲才能胜利实现。 34、为了将来的美好而牺牲了的人都是尊石质的雕像。 35、理想对我来说,具有一种非凡的魅力。 36、扼杀了理想的人才是最恶的凶手。 37、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人生的旅途,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 鲁 迅 2 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寻出路,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当在这过程中,学习稳定、冷静,学习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 —— 席慕蓉 3 做人也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 萧楚女 4 所谓天才,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鲁 迅 5 人类的希望像是一颗永恒的星,乌云掩不住它的光芒。特别是在今天,和平不是一个理想,一个梦,它是万人的愿望。—— 巴 金 6 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雷 锋 7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周恩来 8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吴玉章 9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毛泽东 10 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我们的情就办得好一些。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犯得少一点。 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 毛泽东 38、理想犹如太阳,吸引地上所有的泥水。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觉得面试时没话说,于是找了一些名言,可以在答题的时候将其穿插其中,按照当场的需要或简要或详细解释一番,也算是一种应对的方法吧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
自主学习
• 他的诗老少传诵,千古不衰。杜甫虽一生困
顿,但也被称为“诗圣 ” ,与李白齐名。但
是对后代的诗歌繁荣做出极大贡献的鲍照却
籍籍无名。或者也有名,只是我孤陋寡闻吧! 说出一两首他们的诗,应该不算难为人吧,
但除去李、杜不说,上到屈原,下到龚自珍, 但是鲍照呢,不一定有这么高的知名度吧!
• 细细读他的诗,即使是他生活在李白之后,
合作探究
• (2)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 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 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 使用兴的手法,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意 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合作探究
• 二、“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 ,你 认为诗句中哪一个字突出了全诗主旨?试结 合诗的内容加以分析。 • 提示 “ 愁 ” 字突出了全诗主旨。这首诗 的开头以常见的自然现象作为起兴,用平地 上的水向四面八方流,比喻人生因门第不同, 命运也不同。这两句中,隐含诗人的不平之 气。但是这种现象,像大自然一样,很难改 变。诗的第三、四句,诗人以 “ 命 ” 来自我 安慰,声称不要“行叹复坐愁”。
合作探究
• 诗人借水“泻”和“流”的动态描绘,造成 了一种令人惊疑的气势,引出对社会人生的 无限感慨。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 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 的高低贵贱决定的。正如沈德潜所说:“起 手万端下,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也。”这正曲 折地表达了诗人由于激愤不平而一泻无余的 心情。
合作探究
• 三、“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 一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 提示 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 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 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 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 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表达了诗人的抗争。
自主学习
3.词语解释
倾、倒 ①泻 水置平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停止 ②举杯断 绝歌路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声将发又止 ③吞声 踯躅不敢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徘徊不前 ④吞声踯躅 不敢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自主学习
• 3.审美视窗 • 无法尘封的诗人——“俊逸鲍参军” • 鲍照生前的遭遇让人扼腕叹息,过人才华 给他带来的却是苦难,他只有在诗里和血呐 喊。鲍照的身后的冷寂更让人不胜感慨,他 的诗文当时已与谢灵运齐名,但正史中却无 记载,仅在《宋书》、《南史》中附带几句。 想想,世人谁不知李白?当时就名满天下, 被誉为“谪仙人”,后世更奉为诗仙。
• 2.写作迁移 • 【角度】 “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 愁? ” 这句话的 “ 命 ” 指门第决定人生,有 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 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这里只是表面上 认命了,实是对不公平社会发出愤怒的控诉。 • 你也认为这样吗?请你写一段文字表达你 的见解。
审美写作
• 【写作示例】 • 人生亦有命,如何不拼搏! • 被誉为 “中国的保尔 ”的张海迪 5岁时因 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她因此没有进 过学校,童年时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 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 课程。张海迪 15 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的 一个贫穷的小山村,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 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
合作探究 • 第八句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感” 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 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 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心非木石岂无感”一句,是诗人感情的大 转折。上文中,以“人生亦有命”来宽慰, 以不言愁来消愁,感情还能克制。到借酒浇 愁,其结果是愁更愁,情感之流开始奔涌。 到“心非木石岂无感”,感情沸腾,达到高 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