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澳门硕士生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与教学论》
教学大纲
(澳门硕士研究生适用)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性质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硕士专业学位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它是一门通过阐述课程与教学基本概念、命题和理论,解释课堂教学现象,并运用课程与教学理论分析教学问题、指导中小学教学实践和改革的理论课程。

他们探讨课程与教学是如何相互影响的,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对什么样的学生更为有效,为什么学生学习经验仍然以高度的结构性课程为基础,我们怎样才能真正知道学校办学是否有成效?教育标准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本课程在指导学员形成正确的课程与教学观念,学习课程设置的原理,理解教学规律,分析课堂教学情境以及激发他们进行务实而有远见的教学改革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研究价值。

(二)课程目标
1.通过介绍国内外主要课程与教学理论及其发展的历史,使学员了解课程与教学理论发展的基本现状,理解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关系,形成正确的课程管、教学观、育人信念和观察教学问题的视角;
2.通过学习构建独特而又切合实际的课程与教学模式,使学员懂得根据课程标准和其他主要因素的变化分析教学情境,并适当地选用恰当的教学方略进行有效教学,逐步学会把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略与评价方式以及教学环境联系起来整体思考教学问题的方法;
3.通过介绍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案例,让学员共同交流、反思、讨论与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有关的一系列课程与教学问题,澄清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的、价值、主题、原则、方法和注意事项,使教师了解影响教学改革的因素,坚定教学改革的理念、立场,理解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的意义,学会分析教学改革的观念、操作思路与行动谋略的关系,并愿意在今后的工作中运用适当的教学理论
分析和解决课堂教学问题。

(三)课程内容
本课程教授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与教学概念的界定,课程与教学基本问题的提出与阐述,国内外主要课程原理和教学理论的简要介绍,影响教学实践的因素分析,教学模式的理论体系,教学原则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案例分析,教学反思与教学调适,中小学教学改革的问题与讨论等。

(四)教学方式、方法
本课程要求学员在倾听教师授课的基础上,积极思考有关问题,参与课堂讨论,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判断和评价有关课程与教学理论的现实价值,发表自己对有关主题的看法,整合自己的知识结构。

教学中注重教师主导与学员主体的互动,全班授课与小组讨论、学员自学相结合。

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和谈话法。

(五)学时与学分
60学时(3学分)
二、本文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课程与教学概述
一、课程与教学的语义分析
(一)汉语解释
(二)英语解释
二、关于课程与教学概念的争议
三、议论:我们心中的课程与教学概念
第二节课程与教学观念的变化
一、中国传统的课程与教学观——以《学记》为例
二、中国现代课程观与教学观简析
三、国外课程与教学观概览
四、如何反思自己的教学观
第二章课程问题的追问与言说
第一节教育宗旨与课程是什么关系
一、澄清中小学培养目的的重要性
二、教育宗旨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三、建构课程目标所要考虑的因素
第二节究竟应该如何设置课程
一、什么知识更有价值
二、知识形态及其转换对学习者的影响
三、如何设置培养目标与满足儿童发展需要的课程
第三节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应该注意什么
一、课程设计过程需要考虑什么
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三、中小学课程实施应注意什么问题
第三章教学问题的沉思与言说
第一节教学究竟为了什么
一、关于教学目的的历史言说
二、21世纪人才素质对教学目标的影响
三、教学目的和目标的提出
第二节中小学究竟应该教学什么
一、文化知识的课程
二、培养公民素养的课程
三、促进个体发展的课程
1、基本素养(学习力)
2、思维素质(思考力)
3、交往沟通素养(社交能力)
4、高成效学习工作素养(解决问题能力)
5、健康积极个性(表达力与表现力)
第三节如何教学
一、教学应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二、教学怎样才能做到富有成效?
三、怎样利用有价值的知识促进学习者的发展
第四章国内外主要教学思想和理论介绍第一节《学记》教学思想
一、《学记》的课程论
二、《学记》的教学论
第二节国外主要教学理论简介
一、暗示教学理论
二、范例教学理论
三、其他教学理论介绍
第三节国内主要教学模式简介
一、情境教学理论
二、韵语识字模式
三、精讲多练模式
第五章教学活动因素分析
第一节教学活动因素分析结构图
一、学生学习与发展
二、教学内容、方法与评价
三、教学主题、方式、结构与氛围
四、教师素养、学校环境及制度
第二节教学活动取向
一、教师中心教学
二、学生中心教学
三、学科中心教学
第六章教学模式的理论体系
第一节教学模式的基本认识
一、教学模式概述
二、教学模式结构与类型
第二节教学策略
一、直接教学
二、间接教学
三、体验学习
四、互动教学
第三节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二、讨论法
三、价值澄清法
第四节教学技巧与艺术
一、导课的技巧
二、提问的技巧
三、煽情引趣的艺术
四、启发的艺术
五、身体语言表达的艺术
六、有效沟通的技巧
七、暗示的艺术
八、激励的艺术
九、结课的技巧
第七章教学原则
第一节教学原则概述
一、教学原则的界定
二、教学原则的定位
三、教学原则的功能
第二节中小学基本教学原则一、发展性原则
二、教育性原则
三、适应性原则
四、互动性原则
五、致用性原则
六、趣味性原则
第八章教学设计
第一节备课与教学设计
一、备课与教案
二、教学设计的意义
第二节影响教学设计的主要因素
一、汉语教学目标
二、师生特点
三、课程内容
四、教学方略
五、教学条件(环境、技术、教具等)第三节教学设计的类型
一、顺向式设计
二、逆向式设计
三、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第九章课堂教学管理
第一节课堂教学管理的目的
一、形成积极的教学氛围
二、营造使学习者专注学习的环境
三、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第二节课堂教学管理的原则
一、问题防控原则
二、支持鼓励原则
三、集体管理原则
第三节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
一、建立班规,形成班风
二、营造积极课堂氛围
三、调节声音与利用身体语言
四、灵活应对突发事件
五、建立学习共同体
第四节课堂教学管理技巧
一、目光对视
二、一心两用
三、走动控制
四、任务聚焦
第十章教学过程案例分析第一节教学过程的案例观摩
一、教学过程观摩的基本要求
二、教学过程观摩的几个视角
三、教学过程观摩的一般方法
第二节教学过程的案例分析
一、类型分析
二、情境分析
三、问题分析
四、成效分析
五、角色分析
第三节教学过程的理论解读
一、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过程模式
二、以任务为重点的教学过程模式
三、以内容为焦点的教学过程模式第十一章教学反思与调适第一节教学反思
一、为何反思
二、反思什么
三、如何反思
第二节教学调适
一、教学调适的界定
二、教学调适的作用
三、教学调适的内容
四、教学调适的方法
第十二章中小学教学改革的问题与讨论
第一节中小学教学改革的领域与主题
一、中小学教学改革的领域
二、中小学教学改革的主题
第二节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背景分析
二、问题分析
三、目标分析
四、对策分析
第三节中小学教学改革的研究方法
一、传统理论研究
二、课堂教学研究
三、教师行动研究
第四节目前中国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困境与对策讨论
三、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结业考核方式以书面考查为主(以下三种方式选择其一):
(一)论文:围绕某个课程与教学理论或实际问题,进行理论阐释与分析;
(二)研究报告或论文:围绕某个课程或教学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或个案研究。

(三)改革方案设计:围绕某个课程或教学改革的领域或主题进行方案的设计,如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校本教材编写、教学方略变革、学校评价方案撰写等,并进行可行性论证(选择其中一种改革领域进行理论阐释、思路分析和内容陈述
以及操作性的预想)
注:不参与本课程学习、无故旷课超过一定学时(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本课程不记分。

四、主要参考书目
1. 黄甫全王本陆主编. 现代教学论学程[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 李定仁主编. 教学思想发展史略[M],兰州: 甘肃教育出版社,2004.
3. 施良方等. 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 李定仁、徐继存主编. 教学论研究二十年[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 (日) 佐藤正夫著. 钟启泉译. 教学原理[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 (加)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7. 高文主编,《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8. Bruce Joyce等著,荆建华等译,《教学模式》,(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9. 约翰·D·布兰斯福特著,程可拉等译,《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 施良方著,《学习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11. 李志厚主编,《学习论与新课程学习理念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2. 高文. 教学模式论[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13. 李如密. 现代教学理论研究[M].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3.
14. 高慎英, 刘良华. 有效教学论[M]. 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15. 徐天中编著. 小学发展性教学模式研究[M]. 2003.
16. 柳思俭等. 实用小学学科课堂教学模式[M]. 2001.
17. 李如密. 教学风格论[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18. 钟启泉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9. L. Campbell.等著. 王成全译. 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
20. 商继宗. 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1. (美) 丹尼斯. 沃克拉迪. 美国教学创意手册[M].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2. 姜兆臣, 戴汝潜, 张国祥. 姜兆臣小学教学”科学. 高效”探索[M].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8.
21. 李吉林,田本娜, 张定璋. 李吉林情境教学-----情境教育[M].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1.
22. 马芯兰, 温寒江等. 马芯兰小学数学能力的培养与实践[M].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1.
23. 乐连珠, 郝家杰. 乐连珠小学快速阅读教学[M].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
24. 纪晓村,曹裕添. 纪晓村小学数学兴趣教学[M].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0.
25. 余文森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四大支柱[M].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2.
26. 余文森, 吴刚平, 刘良华主编. 解读教与学的意义[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27.Arthar,J.M.等著,黄宇等译. 教师行动研究-----教师发现之旅[M]. 上海: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28. 施良方. 学习论[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9. 邹有华. 教育科学论丛[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30. 李志厚等著. 小学“发展为本”教学模式研究[M].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
31. 李志厚著. 教师校本学习论[M]. 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2.李志厚主编. 学习论与新课程学习理念研究[M]. 广州: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 .
33.李志厚主编. 新课程教学方略[M]. 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34. 王金战, 隋永双.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M]. 重庆: 重庆出版社, 2007.
35. (意) 亚米契斯著, 田雅青译. 爱的教育[M]. 北京: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1980.
36. 李茂编译. 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8位美国当代名师的精神档案[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37. Omstein, A. C.等. 当代课程问题[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38. Fielstein, L. 等教学导论[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
39. Borich, G. D.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sixth edition)[M]. PEARSON Press, 2007.
40. Jarolimek, J.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M].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1989.
(李志厚撰写)
2010-03-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