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资格证面试说课之心理学《知觉的特性》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觉的特性》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知觉的特性》。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首先,我对教材做简要说明。
《知觉的特性》是《普通心理学》第四章第二节内容,《普通心理学》是由彭聃龄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的一门入门课程,更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学好这门课,能够为后续心理学理论和实践课程奠定基础,因而学好这门课程至关重要。
知觉的特性在《普通心理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既是前面感觉、知觉的延续与深化,更是为后面记忆、思维等复杂心理过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在整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学好本节对于学生学好后续内容至关重要。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知觉的对象与背景、知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了解知觉理解性在生活中的作用;掌握知觉恒常性的含义、种类和影响条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及运用理论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能力的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心理学来源于生活,体会知觉的特性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以及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自觉性。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觉的对象与背景、知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觉恒常性的含义、种类和影响条件
教学难点:大小恒常性的理解(因涉及物体本身大小、知觉距离、网像大小三方面,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
二、说学情
学生经过前面三章的学习,对心理学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表现出对心理学的兴趣。
再加上授课对象是大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所以本节课内容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很难。
三、说教法
教学过程中,我将主要采用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演示法等,但以讲授法为主。
1.讲授法:有助于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帮助学生系统理解掌握知觉特性的理论知识。
2.小组讨论法:针对开放性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如影响知觉恒常性的因素及知觉恒常性的意义,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与学习兴趣。
3.演示法:在理解大小恒常性时,为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了此方法。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呈现图片,将抽象知识直观形象化,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说学法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从而能够独立学习,“教是为了不教”。
为此,我将作以下三个方面的指导:
1.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同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意识与能力。
2.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如“知觉的适应”这个问题可通过学生课外自学加深。
3.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地进行归纳总结,使之系统化。
(如,感觉知觉对比学习记忆)
五、教学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论以为,学生并不是被动的吸纳知识,而是以自己的知识经验主动构建知识;教学过程中应贯穿“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条主线。
(一)复习提问、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min)
复习上节课内容。
主要涉及知觉的概念;知觉的两种加工方式;知觉与感觉的区别与联系,为新知识的学习形成先行组织者。
问题式导入新课。
在教授新课之前,对学生提出问题,如一位同学从讲台走到教室后面,问其他同学,此同学身高有没有发生变化?为什么?引发学生讨论,继而引出课题,这其实就是我们知觉的特性之一——恒常性,那么知觉还有什么
其他特性?以此为问题,使学生对知识形成初步感知,产生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从而完成后续的教学进程。
(二)讲授新课(35min)
1.知觉的选择性
问题导入:周末逛街时,会关注哪些事物?为什么是这些事物呢?
主要通过实例与课件图片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理解:
(1)对象与背景的分离与注意的选择有关
(2)知觉的对象与背景可以相互转化。
(课件上的两歧图形)
(3)让学生自己举例。
一方面可能检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解释知觉定势的心理学现象。
(呈现几组图片)
2.知觉的整体性
通过呈现图片及实验举例,帮助学生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部分依赖于整体,整体知觉优于部分知觉。
这样的方式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现象解释(知识运用):当我们写完一篇作文,进行文字校对时,为何难以发现错别字?
3.知觉的理解性(略讲)
(1)知觉的过程:是不断提出假设,检验假设过程,最后作了合理的解释。
运用多媒体(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我们的知觉往往是以过去经验为依据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如,不可能图形、不完整图形。
(2)意义(略讲)
理解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出;理解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理解还能产生知觉期待
4.知觉的恒常性
(1)概念
通过生活实例:
如教室里的门无论从哪个角度上看,你认为其形状有何变化?
老师从教室前走到教室后,其高矮有何变化?(距离的变化)
家里的家具在不同色光下的照射下,其颜色有何变化?
让学生从上述例子的回答中归纳总结出知觉恒常性的概念。
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2)种类
a.形状恒常性——举不同角度观看门的例子
b.大小恒常性
难点:(1)通过生活实例进行感知;(2)大小恒常性的演示实验
大小常性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 把你的手臂伸直地抬起在你的面前,用眼睛盯着它,并把你的手靠近然后又离开你的脸,这样连续几次。
你就会突然发现,你的手大小发生了变化。
当你伸直手臂时,你会觉察出它变小了,而当你把手靠近脸时,它却变大了。
这简单的演示能帮助学生体会到视网膜成像的大小与距离的关系。
c.明度恒常性——举照明条件的例子(黑白两匹布,一半在亮处,一半在暗处,仍能知觉为一匹百布或一匹黑布)
d.颜色恒常性——举色光照明条件的例子。
(3)影响条件(小组讨论)
视觉线索的含义:参照物——距离、方位和照明条件;(熟悉性、图形对比、情绪与需要等)
5.知觉适应——举例
(三)回顾小结,布置作业。
(2min)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小结,小结后,特别强调在学习知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要能学以致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五、板书设计
在板书设计方面,我力求简洁明了,板书既要点明本节重要内容,又要方便学生形成知识框架进行识记,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努力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每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