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铀运输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36
ENERGY 2012.06
天然铀运输难题
中国核电发展需要海外铀资源的保障,印度洋战略格局下的铀资源安全运输问题,将成为继石油之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又一突出问题。
印度洋作为亚洲相关国家与非洲、欧洲进行贸易运输的重要海上通道,其经济及军事战略价值重大。
近期(2012年4月6日)发生在伊朗南部海域的中国“祥华号”货轮被海盗劫持事件,更是凸显了印度洋航路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亚洲相关国家核电发展需要海外铀资源的保障,印度洋格局下的海洋运输安全问题,对于保障相关国家的能源安全、特别是核能安全意义非凡。
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位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是沟通太平洋、大西洋和地中海的战略要冲。
据统计,全球50%以上的集装箱、70%以上的石油制品均通过印度洋运输。
印度洋已成为支撑本世纪多个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输送必经之地和重要国际政治合作伙伴国的主要聚集区。
当前,发展核电担负着多个国家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和减轻环境压力的重要使命。
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再次强调要“安全高效发展核电”,阐述了中国政府对待核能利用的立场;3月26日,在首尔第二届核安全峰会上,胡锦涛主席表示要“增强核能发展信心”、“推动核能安全、可持续发展”,再次阐明了中国核能要“可持续发展”。
而对于各个核电国家而言,发展核能,就需要充足、经济和稳定的铀资源作为保障。
铀资源运输瓶颈
按照中国、韩国及东南亚相关国家发布的国家核
电发展规划或计划,到2020年,相关国家在运、在建核电装机容量将逐年上升。
据此估算,未来相关国家的天然铀需求量将必然增长。
为满足国家核电发展的天然铀需要,扩大进口规模将是重要选择。
以我国为例,为了保障天然铀的安全、稳定供应,避免重蹈“铁矿石贸易受制于人”之覆辙,近年来,作为
我国核电发展主力军的中广核集团,积极开拓国外天然铀资源。
目前,已成功推进哈萨克斯坦铀资源开发项目,合资组建乌兹别克斯坦铀资源勘探公司、并购澳大利亚EME勘探公司等。
近期,中广核集团又成功收购了纳米比亚湖山(Husab)铀矿项目。
此外,中国核工业集团、中钢集团等企业也已成功并购非洲和澳大利亚有关铀矿企业。
我国的铀资源年产量已不能满足当前我国发展核电的需要。
未来随着在建机组的陆续投产,需求缺口将更趋扩大,天然铀进口量将逐年增加。
随着中方控制的境外铀矿项目的陆续投产,可以极大缓解对其他天然铀供货方的依赖,增强议价能力。
然而,如何将海外铀资源产品安全运回国内,是拥有海外铀资源开发业务的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而在非洲、澳洲的铀资源项目所生产的天然铀产品运输都必须经过印度洋。
因此,印度洋战略格局下的铀资源安全运输问题,将成为继石油之后,保障相关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输挑战
与运输一般商品相比,天然铀在加工成燃料组件装入核反应堆前,虽然其放射性甚微,但其涉核的特点使其具有特殊的舆论敏感性,更容易成为国际舆论关注、操纵政治影响的工具,这导致其运输具有特别的复杂性。
冷战结束后,
美国对印度洋的战略地位格外重视,
意见领袖 OPINION LEADER
据统计,全球50%以上的集装箱、70%以上的石油制品均通过印度洋运输。
70%
谭建生
中广核集团副总经理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并通过其强大的军事力量获得了在印度洋上的优势地位。
2003年5月,美国总统布什提出了“防扩散安全倡议”,允许各参与国拦截和扣留被怀疑运载非法武器的轮船,以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相关设备和原料通过海运扩散。
天然铀是核电发电所需的唯一燃料原料,但同时又是战略核威慑力量的主要原料,因此在各国均被视为重要战略资源而有各种成文与不成文的管制,尤其是与我国意识形态不同的西方国家,在向中国出口天然铀均附加非常苛刻的诸如仅限于核电使用及全程交保等条件。
出于战略或政治考虑,不排除美国在印度洋的公海上以这类借口拦截包括中国在内的过往船只,天然铀作为极为敏感的核原料,在运输过程中被美国或沿途国家拦截或登船检查的可能性大增。
特别是在每年平均运输量不大的情况下,混装运输的组织模式可能会进一步加大有关风险。
例如,美国1993年就曾借口在印度洋航行的中国“银河”号货船载有“敏感化学品”并准备运往伊朗,出动军舰和飞机非法干扰和限制“银河”号公海航行自由,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印度是印度洋沿岸最大和最重要的国家,印度半岛东、西、南三个方向呈尖刀形朝南直插印度洋1600多公里,为其控制印度洋航线提供了绝佳的地理优势。
近年来印度不断强化海上实力,加紧进行控制印度洋航线的军事部署。
中国与印度尚缺乏危机处理和互信机制,一旦两国关系紧张或发生冲突,印度可能会截断太平洋通往印度洋的海上通道,从而对中国的印度洋海上运输产生相当严重的影响。
印度洋沿岸国家间也存在着错综复杂的政治、宗教、经济矛盾,领土争端以及激烈的石油资源角逐,使印度洋成为世界上不安定和冲突较为集中的地区,严重影响了印度洋航线的安全。
天然铀运输还受到严格的监管。
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船舶享有航行自由。
与船舶航行自由有关的国际法制度包括无害通过权、专属经济区的通过权、过境通行权以及群岛水域通过权等。
但是,公约同样赋予了沿海国保护和维持其海洋环境的义务。
在核材料运输问题上,传统的航行自由受到了人类生命安全利益以及保护海洋环境要求的制约。
运输国与过境的沿海国之间就此产生了强烈争议。
运输国认为,基于航行自由原则,载运此类物质的船舶应同其他船舶一样,无需对沿海国做出事前通知便可通过;而沿海国认为,基于保障本国国民生命安全和保护海洋环境的考虑,传统的航行自由不能无限制的适用于此类船舶。
为协调核材料运输船舶的无害通过权与沿海国保护海洋环境之间的冲突,《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特别规定,允许沿海国为核物质船舶的通过划定特别的海道,核物质船舶仅在该特定的海道内享有无害通过权。
尽管如此,针对天然铀运输的现有政策、法规仍有诸多遗漏,不足以从法律层面保障海上运输的安全性。
天然铀一旦在海上运输途中发生失窃、被劫持或遗失等事故,仍将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企业带来潜在的法律纠纷,甚至引起国家层面的政治纠纷。
天然铀运输还有着特别的安保要求。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积极参加了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下以防止核武器扩散为目的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如《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等。
其中,《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要求保护核材料在国际运输中的安全,防止未经政府批准或者授权的集团或个人获取、使用或扩散核材料。
满足这些条约的要求,关系着我国的国际形象,同时也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国际纠纷。
此外,我国还加入了《及早通报核事故公约》、《核安全公约》、《制止核恐怖行为国际公约》等一系列核相关条约。
在谋划天然铀海洋运输工作时,必须考虑到这些条约的履约责任。
为了减小铀矿开采后的天然铀运输风险,建议建立亚太地
区与欧非市场的现货、期货互换交易机制。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037
038 ENERGY 2012.06
意见领袖 OPINION LEADER
编辑邮箱***************
应对之道
为保障铀资源运输安全,首先应进一步健全双边、多边对话平台,建立健全沟通机制,积极参加国际组织,健全对话平台。
目前国际社会有一系列涉核国际公约和组织,我国已经加入了《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及早通报核事故公约》、《核安全公约》等主要涉核相关公约,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相关国家也建立了涉核领域的沟通对话机制。
但仍需结合我国核能发展和利用的现状,增强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
我国迫切需要积极参与国际社会核能领域的相关活动,展示我国近年来在核能领域取得的成绩,增强话语权。
在海运领域,全世界约19%的大宗货物和约20%的集装箱运往中国,中国已逐渐成为世界航运中心;海洋运输领域,中国仅中远集团就拥有的运输能力已超过5600万载重吨,年运输量达4亿吨,船队规模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海上运输能力最强的国家之一。
如何发挥与中国国际远洋运输市场份额相匹配的国际地位、掌握话语权,也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就天然铀运输而言,需要在国际远洋运输及涉核领域均建立相应的对话渠道和平台,多参与、影响相关国际规则的制定,引导法律法规的完善,增强话语权。
其次,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和约束力。
当今世界,尽管有关核材料运输的法律法规还不尽完备,但真正的问题还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重要的法律法规缺乏广泛的、必要的约束力。
譬如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核安全”问题,“核安全”问题不仅是如何加大防止核扩散措施的力度,重要的是要在保障有关国家和地区安全方面入手,在国际层面上给予有关国家和地区相应的安全保障承诺或措施。
正是由于国际社会缺少这样的保障、承诺,或是这样的承诺不被广泛认可,导致核扩散的威胁不断加剧,一些条约形同虚设。
就天然铀运输而言,也迫切需要国际社会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和约束力,特别是严格遵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准予运输国在特定区域的运输权利;对于违反有关规定、无理约束通行权的国家,国际社会需要有一定的、广泛认可的机制加以约束、限制或制裁,进一步消除国际社会间的信任危机,使“公约”、制度能够落到实处。
第三,我国应通过与铀资源丰富及盛产天然铀的国家签署国家级核能和平利用协议等形式,从政治、外交及法律保护角度,确保我国对外投资铀资源开发、从
事天然铀国际贸易及核材料运输的合法合规,确保投资及运输的安全。
国际上,国家要通过政治、外交等手段,统筹谋划天然铀以及整个核燃料循环的产业布局与国际合作。
特别是通过与澳大利亚、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铀资源较为富集、距离中国较近的国家开展核燃料领域的合作,统筹核燃料循环的产业布局,减少核燃料海洋运输的风险,减小对单一国家天然铀资源的依赖。
第四,在天然铀运输、收储、加工以及国家储备方面,需要政府做出统筹的布局规划,需要监管机构、企业的全程参与。
天然铀到境后交付点的选择、仓储、铀浓缩、燃料组件厂布局等,既与天然铀运输组织有关,也与后续燃料组件的运输、使用有关,特别是在天然铀的进一步提炼、浓缩环节,其政治敏感性极强,且耗能较高。
目前我国的天然铀浓缩厂多位于西部地区,天然铀运输至沿海之后,需再次长途跋涉至西部地区进行浓缩,浓缩后再运抵燃料组件厂进行燃料组件加工,加工后的燃料组件再运抵各个核电厂。
繁琐的加工环节、多环节的运输组织客观上需要国家在有关产业链整合上进行系统思考,统筹布局。
最后,应建立天然铀市场交换互换制度,减少实物运送距离。
目前国际上已有较为成熟的铀现货和期货交易市场并且已形成了相应的价格指数,具有通行的国际规则。
为了减小铀矿开采后的天然铀运输风险,建议建立亚太地区与欧非市场的现货、期货互换交易机制。
目前全球在亚太地区和欧非地区,澳大利亚、非洲和中亚是主要产铀地区,其中中亚(主要是哈萨克斯坦)、澳大利亚距离中国相对距离近,运输距离短。
特别是哈萨克斯坦,与中国边境接壤,可以通过陆路运输直接运抵中国西部,相比澳大利亚的天然铀,减少了海洋运输以及中国国内自东向西的运输距离,运输优势明显。
相对欧洲核电装机较多的法国、英国等国家,非洲天然铀运输具有距离短、运输途经国家少等优点。
如果能够在全球建立资源互换机制,用亚洲国家控制的非洲铀矿资源换取欧洲国家控制的中亚(哈萨克斯坦)、澳大利亚的铀矿资源,或者建立现货交换机制,减少运输距离和风险,优化资源配置,对欧洲、亚太地区和非洲都将是互利互惠的,能够实现多方共赢的目标。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