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阅读诗歌集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
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
送行舟。
白话译文
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 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高山渐渐隐去平野慢慢舒展开, 江水一片仿佛流进广阔的莽原。
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 空中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
但我还是更爱恋故乡滔滔江水, 它奔流不息陪伴着我万里行舟。
赏析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
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
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
广阔胸襟。
思想感情:运用了借景抒八琴的方法,抒发了
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乐观开朗的心境。
写作技巧:这首诗的结尾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情感。
(3分) 2王维《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折叠白话译文
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 与九江相通。
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 若有若无中。
岸边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动, 滚滚
荡云空。
襄阳的风光的确令人陶醉, 饮陪伴山翁。
(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
的特点?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西起荆门往东近看山色缥缈水天相接波涛我愿在此地酣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什么?
答:
(1 )江水:流长、邈远。
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2 )“浮”和“动”。
“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
虚实结合,化动为静。
(意思对即可)
(3 )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抒发了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
3.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末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译文
新年已经来到,然而却还没有看到芬芳的鲜花,直到二月里,才惊喜地发现草儿萌发了绿芽。
白雪似乎耐不住这春天的姗姗来迟,竟纷纷扬扬,在庭前的树木间洒下一片飞答案:
(1)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1)表现了作者突见春色萌芽时惊喜的心情(语
意相近即可)
(2)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
(3分)
(2)(3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雪拟人化,描绘出白雪美好而富有情趣的特
点,表现了它带给人的欣喜之感。
(3)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3 )拟人的修辞手法,融情于景的手法,
不直接写诗人自己的心情,而是通过白雪来
写,将诗人自己的情融入对景物的描写之
中。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⑵;日出江花红胜火⑶,春来江水绿如蓝⑷。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
⑸,郡亭枕上看潮头⑹。
何日更重游
其三
丿、亠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⑺;吴酒一杯春竹叶⑻,吴娃
双舞醉芙蓉⑼。
早晚复相逢!
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
熟悉。
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样的杭州:游玩灵隐寺寻找皎洁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
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其三
丿、亠
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
清晨夜晚总要再次相逢。
4.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可从文中的哪两个字看出来?(3分)
答案:本首词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江南的春景,表达了词人对江南春天的喜爱、赞美、眷恋之情。
(2分)可从文中的忆”好” 两字看出来。
(1分)秋词刘禹锡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初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秋天来了,山明水净的,夜晚已经有了霜;树叶由绿转变为焦黄色,而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的树叶中中格外显眼;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
骨;才不会像春色那样使人发狂了。
注:①嗾(s du):教唆人做坏事的人
1.古人诗文多是“自古逢秋悲寂寥”。
本诗也是如此吗?请就本诗的前两句作具体分
析说明。
2•作者在诗的结尾引入“春色”,有何用意呢?请作简要回答。
答案
1 .不是。
本诗开头两句选取“山明水净”、树花“初浅黄”等景物进行描写,渲染出了一幅秋高气爽而又色彩绚丽、充满生机的秋天景象,表现出了诗人昂扬乐观的态度和高雅闲淡的情韵。
(意对即可)
2.末句用对比/反衬的手法突出秋天可以使人清澈入骨,思想澄净的特点。
流露出诗人高雅闲淡的情韵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
独自一人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着琴一边吹着口哨。
在茂密幽深的竹林里,无人知晓,只有皎洁的明月在空中映照。
阅读题一
1、这首诗写出了月夜竹林的那些特点?刻画了一位怎样诗人形象?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能体现诗人这种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2分)
清新幽静刻画了一个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隐者形传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
独坐、弹琴、长啸。
2、说说独”字好在哪里?(2分)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这首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为伴的情景。
B.前二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 等动作,后二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
C.全诗人与物浑然一体,营造出优美高雅的
D.全诗传达出诗人孤苦无聊,渴望宁静、淡泊的心情。
办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①,追旅思②,夜夜除非,好梦留人
睡。
明月褛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①黯:形容心情忧郁。
②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
《苏幕遮怀旧》翻译白云满天,黄叶遍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
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
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
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的眼泪。
2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1 分)表达了诗人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
(1 分)
31. ①对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开头两句,描写了秋季的天空廖廓苍茫、大地草木凋零的典型景色。
B.“黯乡魂,追旅思”是说诗人面对秋景更加思念故乡,回首望去一片幽暗,不禁追忆起旅途行程。
C.“夜夜除非”的“除非”两字意为“除此之
外,别无可能”。
D.这是古代诗词中借秋景抒发离别之情
的名篇,情虽悲凉哀婉,气却沉雄刚健。
蝶恋花
【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译文我伫立在高楼上,细细春风迎面吹来,极目远望,不尽的愁思,黯黯然弥漫天际。
夕阳斜照,草色蒙蒙,谁能理解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本想尽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
当在歌声中举起酒杯时,才感到勉强求乐反而毫无兴味。
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由此可见上阕中的春愁指的是什么?
2.后来王国维谈及做学问的三种境界时,又引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表示什么?
答案:
1.表现了词人甘愿为思念伊人日渐消瘦憔悴的一片痴情。
由此可见,上阕春愁是指对伊人的思念。
2•做学问,成就事业应具有锲而不舍,苦苦追求的精神。
(意对即可)
7.这首词主要围绕一个“”字展开。
(2分)
8.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上片伫倚"句写主人公久久地伫立在一座破旧的楼台上极目远眺。
B .上片草色”句以西风、衰草、夕阳烘托出一种凄美、孤单的氛围。
C.下片拟把”句写主人公豪饮放歌,起初十分痛快,但渐感索然无味。
D .下片衣带”句以衣带渐宽”写消瘦之状,以终不悔”直抒胸臆。
参考答案:
7 .愁(2分).D (2 分)
6 、上阙中,词
过、等凄美景物,
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2分)7、下列对该词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A. “伫倚”写出主人公凭栏时间之久。
B .“黯黯”表现出日暮时光线之暗淡。
C .“无言”传递出主人公内心之孤独。
D. “不悔”表达了主人公态度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