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高一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4月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高一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4月份)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 (共25题;共50分)
1. (2分) (2017高一下·普宁月考) 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 . 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 .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C . 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 . 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
2. (2分)(2019·芒康模拟) 《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

敢犯令,没人田货。

”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A . 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 . 增加赋税收入
C . 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 . 保护小农经济
3. (2分) (2019高一下·天长月考) 画像砖起源于战国时期,盛行于两汉。

下图为汉代画像砖的拓片,它反映了()
A . 农业生产处原始状态
B . 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C . 家庭手工业比较发达
D . 农民生活的殷实富足
4. (2分)“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材料中的“它”是指
A . 都江堰
B . 郑国渠
C . 龙首渠
D . 成国渠
5. (2分)明朝的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龙亩,夕贸市廛”。

这反映了当时农村
A . 农民生活日趋贫困
B . 农民生产积极性高
C .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 .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
6. (2分)促进小农经济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A . 铁犁牛耕的出现及普及
B .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 . 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
D . 原始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7. (2分)(2016·湖南模拟) 下表为国民政府对二十二个省农村情况的数据统计。

这组数据反映出()时间合计自耕农半佃农佃农
1912年100492328
1931年100462331
1936年100462430
1947年100422533
A . 平均地权得到一定实施
B . 土地兼并现象明显
C . 中共土地政策冲击农村
D . 小农经济稳固如山
8. (2分)《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

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右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的生产方式。

该作品主要反映出清代()
A . 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B . 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C . 铁农具与犁耕技术开始流行
D . 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9. (2分) (2018高三上·汪清月考) 《汉书·食货志》认为,“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

”东汉王充提出了“勉致人工,以助地力”。

南宋陈旁认为,对待不同土壤要对症下药,可使土地更加精熟肥美,这反映了古代农业()
A . 需要大量劳力
B . 适时增加肥力
C . 提倡精耕细作
D . 善于积累经验
10. (2分) (2018高一下·泰安期末) “城市”是当今人们所熟知的名词。

实际上,今天人们眼中的“城市”与古人眼中的“城市”并不完全相同。

《说文》中载:“城,以盛民地。

”“市,买卖之所也。

”这表明,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A . 政治经济地位不同
B . 占地范围与规模不同
C . 古今城市功能不同
D . 城市的繁荣程度不同
11. (2分) (2019高一下·滁州期中) 中国古代“农业工具不是继续向大型、高效发展,而是逐步被改造……耕犁从二牛三人到二人二牛,到一人一牛,最后,比较轻便灵巧的曲辕犁得到普及。

”此发展特点()
A . 反映了农耕技术日益衰落
B . 说明了耕牛数量大幅减少
C . 适应了小农经济生产需要
D . 反映了政府不够重视农业
12. (2分)(2016·江苏模拟) 清代海关货税外,还有各种数倍于正额的附加征课。

1810年,一艘由西方进入广州的(一般规模)船,需要交纳的税费包括:正税、付征收人员净费、规银、进口规银、放关规银、拨归慈善用的粮道放关银、海关检查员各种小费等等,总计3278.463两银。

清政府的税收政策()
A . 体现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B . 提高了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C . 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 . 反映了对海关的严格监管控制
13. (2分)《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记载:“民不肯尽力于公田。

”下列对引文中有关“公田”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其实质是一种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②“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有使用权,也有所有权③春秋时期,井田制最终崩溃④商鞅变法标志着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14. (2分) (2018高二上·广西月考) 苏州商人忌言“翻”“阻”二字,因为汉语口语中同音异义字很多,所以措辞上的讲究就变得很有意思了。

比如,“筷子”原称“箸”,与“阻”同音。

因为商人担心自己的货物受阻,
所以苏州人用与“快”同音的“筷”来替代,故而有了今天我们习成的“筷子”。

这表明()
A . 商人用智慧消除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
B . 日常商业生活中充斥着类似趋利避害的做法
C . 讲究日常生活中的言语措辞有利于生意兴隆
D . 商业活动全面影响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15. (2分)北魏实施均田令,不仅把国有土地按桑田、露田名目请受登记,原有的私地在不变动所有权前提下,也按均田令规定进行了登记,充抵应受额。

这表明()
A . 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B . 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被取消
C . 私有土地的所有者政府不再对其授田
D . 封建国有和私有土地制度并存于均田制范围内
16. (2分)(2020·长春模拟) “客户”在唐朝前期主要指流浪或客居他乡的民户;北宋时期则指“不占田,借人之牛,受人之土,佣而耕之”的农民。

这反映了唐宋时期()
A . 土地政策发生变化
B . 农业生产逐渐衰败
C . 农村人口流动频繁
D . 雇佣关系开始出现
17. (2分)有学者认为:“从世界近代史的一般进程来看,传统农业社会不可能直接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

在这两个社会之间,一般要有一个以商业贸易发展为特征的过渡性社会。

”就欧洲历史而言,符合这一“过渡性社会”历史现象的是
A . 自由主义经济贸易规则确立
B . 人们日益追求个性的解放
C .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D . 股份公司成为国家经济的主体
18. (2分) (2016高一下·仙桃期末) 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和黄金(Gold)。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对黄金的狂热追逐②向海外传播基督教③开发土地资源④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19. (2分) (2017高一下·巴彦淖尔期中)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

以下历史事件和现象,
不属于新航路开辟影响的是()
A . 明朝中国人的食谱发生了变化
B . 欧洲市场出现了烟草、可可商品
C . 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D . 欧洲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20. (2分) (2020高一下·永济月考) 某史学家说,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着全球的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

这里的“全球分裂”是指()
A . 西班牙葡萄牙在全球争夺殖民霸权
B . 欧洲形成了两个政治军事集团
C . 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格局形成
D . 欧美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
21. (2分) (2020高一下·鹤岗期末) 有人评价葡萄牙在殖民活动中“没有运用所得的财富建立稳定的国内经济体系,未能形成持续的经济发展能力”。

可见,殖民活动推动资本主义发展主要是通过()
A . 资本原始积累的完成
B . 世界商贸中心的转移
C . 掠夺大量的黄金白银
D . 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
22. (2分)开辟新航路引发的贸易路线的转移,西欧国家可以
①向东由小亚细亚到达东亚②向南绕非洲大陆南端至东方
③向西经过南美洲前往亚洲④向北横穿亚欧大陆到达东亚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23. (2分) (2017高三上·银川月考) 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

”这一谚语反映了当时的西班牙()
A . 世界航运中心地位确立
B . 出现了“商业革命”
C . 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D . 出现了“价格革命”
24. (2分)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工具。

”17世纪,这种“新组织”使()
A . 荷兰建立了世界性商业殖民帝国
B .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C . 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D . 荷兰在英荷战争中获胜
25. (2分) (2020高一下·金华开学考) 16﹣18世纪,欧洲殖民主义者在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与落后。

其殖民扩张与掠夺的方式不包括()
A . 实行野蛮屠杀
B . 推行不平等贸易
C . 贩运黑人奴隶
D . 开展圈地运动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 (共3题;共50分)
26. (20.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

……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

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曹操)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解。

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并群贼,克平天下。

——《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
材料三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自然而独无恙。

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清]陶煦《租核·推原》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一个什么社会问题?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曹操屯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怎样的观念?主要原因是什么?
27. (18分) (2017高一下·太仆寺旗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迅速促进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掀起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富源的竞争热,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

——摘选自《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玉米这一美洲特产,地理大发现后很快传到中国西南部、非洲及东南亚。

马铃薯、烟草、可可等美洲
特产,也传到亚欧非诸洲。

非洲所产的咖啡传到欧美,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摘选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1)材料一中“地理大发现”指的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指出地理大发现有哪些积极作用?
28. (12分) (2018高一下·灌南月考) 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当时的经济政策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密切相关。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

……小农们对封建家族有较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繁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材料二:(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

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张廷玉等《明史·舆服志》
材料三: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广州十三行行商之一)伍秉鉴拥有资本达2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

如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

——韩德强《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材料四: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

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

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史仲文;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对县以下区域治理的方式及特点。

为什么说“小农们……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推行的经济政策。

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清朝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并说明其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 (共25题;共5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24-1、
25-1、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 (共3题;共50分)
26-1、
26-2、
26-3、
27-1、
27-2、
28-1、
28-2、
28-3、
2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