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二上地理人教版(2019)同步练习(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二上地理同步练习
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卷I(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0 小题,每题 4 分,共计40分)
1. 2018年12月7日,某地发生6.4级地震。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据地震发生地点判断,这次地震发生在()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B.亚欧板块与大西洋板块的交界处
C.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2)据图不能判断出()
A.地中海面积将变小
B.红海面积将变大
C.喜马拉雅山脉高大
D.天山雪线高度
1−2
2. 如图为“某半岛局部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完成题.
公路有多处弯曲,不合理之处是(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3. 关于褶皱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背斜发育而成的山岭
B.向斜因岩层向下弯曲,易形成谷地,不易形成褶皱山
C.由向斜或背斜发育而成的谷地和山岭,统称为褶皱山
D.主要由岩层的水平挤压运动和张裂运动形成
4. 2020年全球共有89座火山出现喷发活动。

其中有77座火山是最近5年内连续活动的火山(占比为86.5%);有11座火山在5—15年之前有过喷发活动(占比为12.4%)。

这11座火山中有9座火山在休眠后复发时间间隔最长可达2250年,最短也有26年,2020年火山基本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
失。

下图示意2020年全球喷发状况。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据材料推断2020年火山( )
A.活火山比重大
B.休眠火山的威力小
C.以死火山为主
T1107
D.与地壳运动关联小
(2)下列火山灾害致灾距离最短的可能是()
A.火山诱发的海啸
B.火山碎屑流
C.火山气体的喷溢
D.火山灰飘散
5. 河流塑造的各种地貌对流经地区的聚落分布具有较明显的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青藏地区的城市和村镇多分布在()
A.盆地边缘或绿洲上
B.海拔比较低的河谷地带
C.铁路和公路沿线地区
D.山路和湖畔水草丰美的地带
(2)下列有关山区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散居,密度大
B.聚落规模大,密度小
C.多呈团状分布于山前
D.规模比较小,多散居
6. 如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图”(单位:米),黑点代表在该地区钻探某页岩层的钻井位置,数据为各钻井该页岩层的顶部高程。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该图所示构造地貌最有可能是()
A.背斜山
B.向斜山
C.断块山
D.背斜谷
(2)该构造地貌的成因是()
A.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
B.岩层断裂,一侧上升
C.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
D.风力沉积
7.
2014年下半年来,云南鲁甸、景谷两地先后发生了里氏6级以上地震。

读下列图表,完成下列各题。

发生时间震中震级震源深度伤亡人数
8月3日鲁甸 6.512千米3872
10月7日景谷 6.65千米325
(1)下列有关云南地震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陆板块相撞挤压
B.大陆板块张裂
C.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挤压
D.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对张裂
(2)景谷地震较鲁甸地震伤亡少,其原因可能是()
A.震中距较小
B.震级较大
C.人口稀少
D.烈度小
8. 2014年12月26日,贵广高铁和南广高铁同时开通运营。

下图为贵广高铁、南广高铁线路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南广高铁()
A.地跨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
B.连接沿海各省区,经济发展互补性强
C.连接云贵高原与珠江三角洲
D.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
(2)贵广高铁有些路段以桥代路,主要目的是()
A.有利于动物迁徙
B.减轻地质灾害
C.方便乘客观赏沿线风景
D.防高寒冻土,保证路基稳定
(3)贵广高铁和南广高铁的建设对沿线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A.使沿线地区气温升高,降水减少
B.加剧沿线地区的土壤盐渍化
C.施工期间可能诱发地质灾害
D.导致沿线地区生物多样性锐减
9. 下图是某地古生代局部地层剖面,地质学家根据各地层埋藏的化石绘制了其形成时期的场景想象图。

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层剖面图中包含了()
A.两个背斜
B.两个向斜
C.半个背斜,半个向斜
D.一个背斜,一个向斜
(2)该地地层的主要形成时期,地球环境()
A.由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
B.由原核生物向真核生物演化
C.蕨类植物衰退裸子植物出现
D.由物理演化向生物演化转变
10. 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了里氏8.1级地震,造成尼泊尔及周边国家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完成下列小题。

(1)尼泊尔地震频发是因其地处()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地带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地带
C.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撞地带
D.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张裂地带
(2)此次地震与下列哪种板块运动形式相关()
A.
B.
C.
D.
卷II(非选择题)
二、解答题(本题共计 4 小题,每题 15 分,共计60分)
11.
阅读树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预计在2030年前后建成通车的川藏铁路,东起四川成都,西至西藏拉萨,建成后全程耗时只需8小时。

2014年开始分段施工,其中施工难度最大的路段是康定到林芝段。

下图为川藏铁路示意图。

(1)图中雅鲁藏布江谷地位于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的结合处,由两大板块________(“碰撞”或“张裂”)形成断裂带,再由雅鲁藏布江的________(外力作用)作用而成。

(2)康定到林芝段施工难度最大是因为沿线多________、________、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图中青藏高原人口容量较________(大或小),主要的影响因素是________
(4)成都有“巴山夜雨”之说,该地多夜雨的原因与附近山坡夜晚降温________(快/慢),盛行________(上升/下沉)气流有关。

拉萨早期城市形成的主导社会区位因素是________。

(5)川藏铁路沿线①~④段,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是________段(填数码),原因是________。

③路段附近河流参与了水循环中的________(海陆间/陆地内)循环。

1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我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滇藏茶马古道大约形成于公元六世纪后期,它南起云南茶叶主产区思茅、普洱,中间经过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地区、香格里拉进入西藏,直达拉萨。

有的还从西藏转口印度、尼泊尔,是古代中国与南亚地区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

材料二:如图为“茶马古道及南方丝绸之路示意图”。

(1)滇藏茶马古道地区的地形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茶马古道多沿
________分布。

(2)“茶马古道”对我国西南地区区域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
(3)你认为,“茶马古道”对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有哪些启示?
13. 下图是某地地层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C处形成山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B、C两种构造中,利于储存石油的是________,储存地下水的是________。

(3)从地形类型看,B处为________。

(4)写出图中A、B、C三处地质构造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14. 读“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板块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2)东非大裂谷是由板块________(填碰撞或张裂)形成,南美洲安第斯山脉是小板块和________板块碰撞形成。

(3)日本经常发生地震,是因为地处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的________(填生长或消亡)边界,内力作用强烈。

(4)白令海峡位于________板块;印度位于________板块。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二上地理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0 小题,每题 4 分,共计40分)
1.
【答案】
D
D
【考点】
板块及板块运动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板块及板块运动。

(2)本题主要考查板块及板块运动。

【解答】
(1)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由图中地震发生地点的位置及板块运动的方向判定,地震发生地点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故选D。

(2)读图可由各板块的运动方向判断出地中海面积将减小,红海面积会变大,喜马拉雅山脉变高等,但是无法通过板块运动来判断雪线的位置变化。

故选D。

2.
【答案】
A
【考点】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解析】
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以公路为主,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自然原因地形平坦。

山地地区交通线应该尽量接近居民区,能带动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

公路在山区应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如河流、沼泽等;尽可能沿着等高线展线,利于交通工具的爬坡和通行;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开凿隧道时,尽量避开断层地带。

【解答】
从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②、③、④处等高线稠密,坡度陡,线路呈之字形,能减小坡度,利于通
行,线路正确;而①处等高线稀疏,地形相对平坦,高差较小,有利于修建交通线路,在居民点之间交通线应走直线,①处线路不合理。

3.
【答案】
C
【考点】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解答】
由背斜发育而成的山岭为背斜山,A错误;向斜因岩层向下弯曲,易形成谷地,也可能因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岭,B错误;由向斜或背斜发育而成的谷地和山岭,统称为褶皱山,C正确;由所学知识知,褶皱是由于地壳的水平挤压使岩层发生弯曲形成的,褶皱是由若干个褶曲组成的,褶曲包括背斜和向斜,D错误。

故选C。

4.
【答案】
A
B
【考点】
板块及板块运动
地质灾害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解答】
(1)材料表明,2020年喷发的火山中有86.5%的是活火山,这说明活火山比重大,A正确,C错误。

材料并没有指出休眠火山的威力如何,B错误。

火山喷发与地壳板块活动的关联紧密,D错误。

故选A。

(2)“致灾距离”指的是“灾害影响的最远距离”,因此致灾距离的大小主要看灾害的范围大小。

海啸位于海上,同时袭击陆地,致灾距离较大,A错误。

火山碎屑流指的是岩浆喷发携带的岩石碎屑流体,其冷却凝固后停止流动,影响范围小,致灾距离小,B正确。

火山气体和火山灰密度较小,漂浮在空中,受到风的影响,影响范围大,致灾距离大,CD错误。

故选B。

5.
【答案】
B
D
【考点】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解析】
(1)不同的地表形态条件对于聚落的类型、分布、规律和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比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聚居人数比较多。

我国南方丘陵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比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聚居人数少;河网密度大的平原地区,村落多呈带状。

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呈带状分布在河谷两岸的河漫滩平原上。

山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上,形成条带状,或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分布。

(2)平原聚落面积大,呈团块状分布。

山区聚落面积小,沿公路或河流呈带状分布。

【解答】
(1)青藏地区的城市和村镇多分布在海拔比较低的河谷地带,热量和水分条件较好。

故选B。

(2)在山区,由于地形崎岖,因此聚落的规模较小,且呈散居状态。

故选D。

6.
【答案】
B
C
【考点】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解析】
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褶皱是因为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使得岩层出现一系列弯曲变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在内力作用下,背斜形成山岭、向斜形成谷地;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反而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断层是岩层受到挤压力过大或者张力作用,使得岩层发生断裂,出现断裂面,并且在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有错动和位移,形成断层.断层一侧的岩层下降是地堑构造,会形成谷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上升一侧则是地垒构造,会形成断块山,通常伴有陡崖(如我国的华山、庐山和泰山).
黑点代表在该地区钻探某页岩层的钻井位置,数据为各钻井该页岩层的顶部高程.说明图中的页岩的岩层是中间低,四周高,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分析,图中是中间高,四周低,是山地地形.因此图中是向斜山.
(2)
A.黑点代表在该地区钻探某页岩层的钻井位置,数据为各钻井该页岩层的顶部高程。

说明图中的页岩的岩层是中间低,四周高,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故不符合题意;
B.黑点代表在该地区钻探某页岩层的钻井位置,数据为各钻井该页岩层的顶部高程。

说明图中的页岩的岩层是中间低,四周高,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

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分析,图中是中间高,四周低,是山地地形。

因此图中是向斜山,故正确;
C.图中看不出有岩层错位,故不符合题意;
D.黑点代表在该地区钻探某页岩层的钻井位置,数据为各钻井该页岩层的顶部高程。

说明图中的页岩的岩层是中间低,四周高,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

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分析,图中是中间高,四周低,是山地地形。

因此图中是向斜山,故不符合题意。

(2)
7.
【答案】
A
C
【考点】
板块及板块运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云南地震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撞挤压形成的,印度洋板块是由陆地和大洋共同组成,但靠近云南的是陆地,所以是大陆板块相撞挤压形成。

故选A。

(2)一般震级越大,震源越浅,烈度越大,人口越多,伤亡人数越多。

但景谷人口少,所以地震伤亡少。

故选C。

8.
【答案】
D
B
C
【考点】
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解析】
(1)主要考查了交通线路的区位分析和影响。

(2)本题考查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3)主要考查了交通线路的区位分析和影响。

(1)南广高铁全部位于我国第三级阶梯,A错误;
南广高铁只连接了广东和广西,而不是连接沿海各省区,B错误;
南宁位于两广丘陵,南广高铁不经过云贵高原,C错误;
南广高铁由南宁到广州,需要穿过山区,沿线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D正确。

故选D。

(2)贵广高铁是中国穿越喀斯特地貌最长的高铁,有些路段以桥代路,主要目的是减轻地质灾害。

故选B。

(3)不会影响沿线地区的气温、降水,A错误;
该地位于湿润地区,贵广高铁和南广高铁的建设不会导致沿线地区的土壤盐渍化,B错误;
施工期间破坏植被或山体,可能诱发地质灾害,C正确;
对沿线地区生物多样性没显著影响,D错误。

故选C。

9.
【答案】
D
C
【考点】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地质年代表与地球演化历程
【解析】
(1)主要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2)主要考查了地球演化历程。

【解答】
(1)根据所学知识读图可知,岩层甲(中生代侏罗纪)、岩层乙(古生代中期)、岩层丙(古生代早期)的岩层年龄由新到老。

根据地层剖面图可知,左侧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右侧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故D正确。

故选D。

(2)该地地层的主要形成时期是从古生代的无脊椎动物时代到中生代的侏罗纪,期间蕨类植物衰退,裸子植物出现,C正确。

故选C。

10.
【答案】
A
B
【考点】
板块及板块运动
【解析】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六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2)本题主要考查板块及板块运动。

【解答】
(1)尼泊尔地震频发是因其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地带。

故选A。

(2)读图可知,尼泊尔发生了里氏8.1级地震,是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之间的挤压形成的,B符合题意。

故选B。

二、解答题(本题共计 4 小题,每题 15 分,共计60分)
11.
【答案】
【考点】
板块及板块运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2.
【答案】
(1)以高原、山地为主;山地多在北部,高原在南部;地势北高、南低,河谷
(2)利于区域生产与区际贸易;促进沿线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提高区域知名度;带动城镇的兴起与发展。

(3)优化联系方式;注重区际优势互补,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交通运输建设与经济发展必须十分注意因地制宜、趋利避害。

【考点】
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解析】
(1)“滇藏茶马古道”涉及西藏自治区和云南省,联系两地的地形区和图示内容很容易得出结论。

(2)本题主要考查了交通线路对于区域发展的作用。

(3)本题主要考查了“茶马古道”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意义。

【解答】
(1)“滇藏茶马古道”涉及西藏自治区和云南省,云南省位于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崎岖,多坝子;西藏主要位于青藏高原上,所以该地以高原、山地为主。

(2)“茶马古道”是古代的交通运输方式,该交通线路能促进区域商品流通,互通有无,利于区域生产与区际贸易;该交通线路连接不同的文化,能促进沿线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该交通线路能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提高区域知名度;带动城镇的兴起与发展。

(3)现代人借助“茶马古道”能优化联系方式,大力发展旅游业,增加收入;该交通线路能促进区域商品流通,互通有无,注重区际优势互补,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但该区域自然环境脆弱,所以区域交通运输建设与经济发展必须十分注意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做到综合利用。

13.
【答案】
(1)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发育,易被侵蚀成谷地
(2)C,B
(3)山岭
(4)断层,向斜,背斜
【考点】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解析】
(1)本题考查背斜成谷的原因。

(2)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3)本题考查地形类型的判断。

(4)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类型。

【解答】
(1)据图可知,图中C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因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发育,易被侵蚀成谷地。

(2)据图可知,图中B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图中C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由于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利于储存石油的是C,向斜底部地下水易汇集,储存地下水的是B。

(3)据图可知,图中B处岩层向下弯曲,地质构造为向斜,在地形上为山岭。

(4)据图可知,图中A处岩层发生了断裂,两侧岩层有明显的位移,A为断层,图中B处岩层向下弯曲,B为向斜,图中C处岩层向上弯曲,C为背斜。

14.
【答案】
【考点】
板块及板块运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