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祭十二郎文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文章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抒写了怎样的感情? 此文的最大特点是叙事中抒情。具体说来作者抒发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感 情。 一是骨肉亲情。作者和十二郎,虽为叔侄而情同手足,“两世一身,形单 影只”,孤苦伶仃,家族凋零,振兴无望。在这注重门庭兴旺家道高贵的古 代,不能不引起彻心切肤之痛。 二是悔恨悲痛之情。作者与十二郎,几欲相见团聚,但由于种种原因,却 未能遂心,这不能不引起作者的悔恨;“吾又罢去,汝又不果来”“遽去吾而 殁”,不能不令作者悲痛至极;以至于老成(十二郎)之死,使作者顿生真邪梦邪 的怀疑,悲痛之情达到时及成年后与十二郎聚散离合的往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叙事是抒情的基础。往事历历在目,忆之深乃因情之切,于叙事中, 亦可见作者真情。 4.第⑪段最后写作者晚年的计划,表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作者打算置田“以待余年”,养育子女成才,通过对自己心灰意冷的 描述,又进一步加深了已有的哀痛。
2.了解背景 “十二郎”,名老成,是作者韩愈的侄子,本为韩愈次兄韩介之子,过继 给长兄韩会为子。因其在族中排行第十二,故称“十二郎”。“郎”,唐代口 语,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又称郎子。“祭……文”,即祭文,是古代为祭奠死 者而写的哀悼文章。 韩愈3岁丧父,一直依靠兄嫂抚养。不久,哥哥又宦死于南方,寡嫂携带年 幼的韩愈及老成叔侄回到故乡河阳,艰难度日。
④尚书省. ____s__h_ě_n_ɡ_,__官__职__名______
①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___能___ (2)克②③既奉克公.,克.公己问,其矜故恤孤羸__战__胜____克____制____
④与克.期俱至,无或违者 __约__定__或__限__期____
①克蒙其泽. ___恩__泽___ (3)泽② ③泽 幸.居 而雨苦水泽.者时,至买庸__雨而__露_决__窦_
___聚__水__的__洼__地___
④芳与泽.其杂糅兮 ___光__泽__,__润__泽___
(4)长①②吾孰少谓孤少,者及殁长而.长._者_长_存_大______年__长__的____ ③长.吾女与汝女 __养___育___
4.古今异义 (1)明.年.,丞相薨 明年古 今义义::下第一二年年 (2)将成.家.而致汝 成家古 今义 义: :安 成家 立家庭
(2)诚①②乃诚.能知衔其哀如致此诚.__如____诚果____意,____果____真____ ③所谓天者诚.难测 __确__实__,__实__在____
(二)实词
①不省.所怙 _____x_ǐ_n_ɡ_,__知__道_____
(1)省②③吾省.往徭河役阳,减省.征坟赋墓
____x__ǐn_ɡ__,__探__望_____ _____s_h_ě_n_ɡ_减__少______
三是愧疚遗憾之情。作者“生不能相养与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愧 对神明,愧对父兄,也愧对十二郎,以至于痛极生悲,发出“彼苍者天”“曷 其有极”的呼喊,甚至“无意于人世”,只求“数顷之田”抚养子孙以待余 年。
四是表达自身宦海沉浮之苦和人生无常之情。作者奔走仕途,求食求禄, 因而别多聚少,以至于抱憾终生;作者年龄比老成大,身体比老成弱,但“少 而强者不可保”,哀叹人生之无常,体现了痛切之情。
(二)教师点拨,引领思路
1.试对本文的结构及层次大意进行简要分析。 全文除开头一节为“引子”外,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记叙为主, 通过韩氏家族中“两世一身,形单影只”人丁不旺情状的描述,记录了叔侄俩 三别三会的情景,抒写了叔侄之间的依依深情。第二部分以抒情为主,主要抒 发作者听到十二郎亡故的噩耗后心中痛苦而复杂的思想怀感,感叹“吾兄之盛 德而夭其嗣”“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并对“神难明”“理不可推,寿不 可知”发出无奈的叹息和怨尤。
(3)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强者古今义义::强强健有的力人的人 (4)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几何古今义义::多几少何学日的子简 称 (5)吾与汝俱少.年. 少年古 今义 义: :指 指青 十年 岁男 左子 右,到与十五“六老岁年”相对
(6)又可冀其成.立.邪 成立古今义义::成形长成立,业建立 (7)志.气.日益微 志气古 今义 义: :精 求神 上进的决心和勇气,要求做成某件事的气概 (8)虽.然.,我自今年来,苍苍者欲化而为白矣 虽然古今义义::即连使词这,样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
6.特殊句式 (1)惟兄嫂是依。( 宾语前置句,“是”提宾,应为“惟依兄嫂” ) (2)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宾语前置句,应为“尤何” ) (3)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介宾短语后置句,应为“于汴州佐董丞相” ) (4)从嫂归葬河阳。( 省略句,应为“从嫂归葬(于)河阳” )
进入课堂
(一)精读文本,质疑析疑 1.文章第①段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用第二人称的写法,如与亡者衔哀面语,虽说第①段是祭文的固定格 式,但饱含至哀深情,确立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2.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为纪念十二郎,为什么要写自己的身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是为了表现自己和十二郎之间的深厚亲情,从而表达自己的深深思 念,也为下文抒发作者的哀思埋下伏笔。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自主赏析 祭十二郎文
1.掌握文中若干文言词语。 2.领会本文在叙说家庭琐事中抒发真挚感情的特点。 3.品味本文平实自然、凄婉流传、边诉边泣、吞吐呜咽的语言特点。
课前预习
(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 1.走近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人。因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文学 家。曾任吏部侍郎,故又有韩吏部之称,卒赠礼部尚书,谥号“文”,又称韩 文公。政治上既不赞成王叔文改革集团的主张,也反对藩镇割据。比较关心人 民疾苦。文学主张继承秦、汉散文传统,提出“文以载道”和“文道合一”的 观点。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领袖。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所作记 叙文,注重形象的描绘;抒情散文亦能与叙事融合,情真意切;论说文则以简 洁、透辟、严谨见长。《师说》《进学解》《张中丞传后序》《柳子厚墓志 铭》《祭十二郎文》等,皆为名篇。诗亦力求创新,气势雄伟,有独特风格, 影响直至清代。
这时,兄弟辈只剩韩愈一人,子侄辈只有老成一人,“两世一身,形单影 只”!韩愈视长嫂如母,和比自己小几岁的侄子情同手足。后来,又一同移居 宣州,孤苦伶仃,一家人相依为命。韩愈19岁来到京师谋生,25岁中进士后便 在朝廷和地方任职,而老成则一直羁留在南方,他们叔侄每隔数年才得相见一 面。韩愈本以为彼此都还年轻,指望着将来生活稳定后,便接侄子来同住。没 想到老成竟突然病死,他悲痛欲绝,为悼念老成写了这篇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的《祭十二郎文》。
第三部分以说明记叙为主,表达了祭奠亡灵、吊慰家属和为十二郎迁葬的打 算,言辞间情意悠悠,表现出作者对仕途的厌倦和对人生现实的感喟,真可谓 “言有尽而情不可终”。
总之,本文把叙事与抒情有机结合在一起,密切联系家庭、身世和日常生 活琐事, 反复抒写作者对亡侄十二郎的无限哀痛之情,字字是血,声声是泪, 同时也显露出对自己浮沉于宦海的凄楚和沉重的人生感叹。
3.一词多义
(一)虚词
①惟兄嫂是.依 ___助__词__,__宾__语__提__前__的__标__志___
(1)是② ③觉 是.今 寡是 人.之而过昨也非
__正__确__,__与__“__非__”__相__对____ __代__词__,__这____
④不知木兰是.女郎 __判__断__词__,__是____
1.读准字音
殒.( yǔn )其生 兄殁.( mò )南方 所怙.( hù ) 汴.( biàn )州 窆.( biǎn )不临穴 强者夭.( yāo )
(二)通读文本,疏通字词
其孥.( nú ) 尚飨.( xiǎnɡ ) 丞相薨.( hōnɡ ) 遽.( jù )去 辍.( chuò )汝 夭其嗣.( sì )
总之,这篇祭文,“字字是血,字字是泪”,为祭文中的“千年绝调”。
在本文中,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通过对家常琐事的记叙,表现 了自己与十二郎的骨肉至情,倾诉了对十二郎之死的深切悲痛与哀悼,并表达 了对人生浮沉离合的无限感叹。
谢谢观赏
勤能补拙,学有成就!
2021/11/9
26
2.掌握通假
(1)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羞”通“馐” 美味食物 ) (2)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世”通“逝” 死去 ) (3)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 “零丁”通“伶仃” 孤独的样子 ) (4)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敛”通“殓” 给死人穿衣入棺 ) (5)彼苍者天,曷.其有极( “曷”通“何” 什么 )
5.词类活用 (1)恐旦暮死( 旦暮,名词活用作状语,在早晚之间,语境义为过不了多久 ) (2)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 夭,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早死 ) (3)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业,名词活用作动词,继承……的事业 ) (4)长吾女与汝女( 长,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长大 ) (5)东亦客也( 客,名词活用作动词,客居 ) (6)将成家而致汝( 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来 ) (7)毛血日益衰( 日,时间名词活用作状语,一天天地 ) (8)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殒,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