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只需做到的3个关键词(最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功只需做到的3个关键词
一位毕业生在自己的资料中简要地描述了自己的生涯规划,乐意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用至少5年时间熟悉业务,掌握相应经验,然后向高级主管职位挑战。
尽管他的成绩在众多竞争者中并不突出,但负责招聘的公司副总却一锤定音。
只要你在的过程中,做到以下3个关键词,也能像他一样为自己的人生喝采。
第一、工作贵有新
大家都知道当代教育家魏书生先生,他并不是一个高学历的人,仅是一个初中毕业生。
他为什么会取得那么多骄人的成绩?这主要得益于他善于学习,有极强的创新能力。
我们再来看一个小故事:一家美国食品公司在参加一次展览会时,由于报名晚而被安排在顶楼最偏僻的角落,光顾者当然少得可怜。
于是老板想出一条妙计,在底层撒下许多铜牌,并在铜牌上写着拾到此牌者,可到1068室换取纪念品,结果使生意一下子火了起来。
显然,这个案例成功的前提条件就是老板具有怎样去吸引顾客的创新意识。
而我们常人普遍缺乏的就是这种创新意识。
如果一个教师长期安于现状、墨守成规、不思进取,从未想过应该有所创造,那他就难以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也就不会产生创造性教学成果。
当我们确立前进的目标后,不仅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还要有创新精神与改革意识,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就拿写文章来说,有的老师文笔不谓不好,选材的角度不谓不新,可屡屡不能见诸报刊。
为何?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所列举的教例没有特色,因为在实践中没有创新,没有变革。
因此说教研文章不是写出来的,是做出来的,这句话很有道理。
这个做就看你怎么做?是沿袭,是因循,还是创新。
第二、生涯需有的
的,箭靶的中心,前进的方向。
美国生物学家克林莱斯有幸拍到了一组精彩镜头。
有一种麻雀大小的鸟儿扑扇着翅膀刚刚停在沙地上准备觅食时,潜伏在沙子里的蛇猛地张开大口窜了出来。
鸟儿用自己的爪子一下又一下地拍击着蛇的头部,力量有限,蛇依然对鸟儿攻击不止,鸟儿一边躲闪着蛇的血盆大口,一边用爪子拍击着蛇的头部,其准确程度分毫不差。
就在鸟儿拍击了1000多下时,蛇终于无力地瘫软在沙地上,再也爬不起来了。
这种鸟儿和蛇的力量对比是悬殊的,它甚至还没有一只麻雀飞得高,生物学家唯一能解释的答案就是,这种鸟儿在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后,终于掌握了一套对付蛇的办法,那就是瞄准一个点,持之以恒地用爪子击打蛇的头部。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之所以失败就是没有瞄准一个点,持之以恒地走下去。
而成功者则瞄准了这个点,并坚持走到了最后。
这个点就是自己所定的目标,人生的理想,只要能瞄准一个点,哪怕力量微小,但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到达胜利的彼岸。
第三、谨防思维生锈带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到池塘里随便抓来两只青蛙,先将其中一只放入常温的水中,青蛙会仍然故我地游来游去。
给水慢慢加温,青蛙略有反应,仍旧慢慢腾腾地游来游去,未做出任何挣扎,没有丝毫危机感。
待水温升到一定高度时,青蛙游得越来越慢,最后不动了,变成一只熟青蛙。
而取来另外一只青蛙,将它直接丢入热水中,它会不顾一切地奋力蹦出那可以致它于死命的热水,于是得生了。
青蛙因麻木于水温的渐变,而死去。
有的教师,因跟随没有理念、没有灵魂的管理者,或因整日忙于应付繁杂的事务,而渐渐失去对教育理想的追求与热情。
对教学麻木,不讲策略与方法;对作业麻木,批改只管对与错,不去深究其内因。
不仅对教育,对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今日重复昨天之生活,明天重复今日之生活。
随着时光的流逝,一切都是那样的索然无味,生活无一点亮色,懒得去思考,懒得去改变,因为其心已死。
庄周说,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思维上的麻木锈带,可能随之而来的是对教师职业的倦怠,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自我发现、自我调整不健康的心理。
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职业社会化的要求,呼唤教师绿色的健康心理,因为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求职指导:跟着老板跳槽,是对是错?
老板在说服你跟他一起跳槽的时候往往会给你许下很多美好的愿景:更大的发展空间、更优厚的薪水或者更好的职位。
但是,是不是跟着老板走就会有好果子吃呢?
从多年经验来看,几位人力资源专家都表示事无绝对,跟着老板跳槽之后成功与失败的案例都很多见。
跟老板走有哪些好处,又存在哪些风险?在决定要不要跟老板走之前,首先要权衡四个问题。
跟老板走的好处:
可能会有更好的事业,也维系了这份关系
锦田顾问总经理任戈认为,跟着老板走有两个好处:一是他给你许下了很好的前景,而且这种前景多半会实现;此外,现在很多公司内部都存在着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象,原来的老板走后,新来的老板会不会继续给你从前的待遇和机会存在不确定性。
在HR的圈子里存在着这样一种观点:工作到一定年限后,业务能力强的人比比皆是,而能够爬到更高职位的人少之又少,而在人治痕迹很重的中国职场中,决定职场人能否上位的关键就是有没有得到上司的赏识。
对于有些职场人,其现在所拥有的事业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拜现在的老板所赐,如果这个伯乐或靠山走了而自己还留下,则很可能失去此前拥有的一切,而跟着老板走的话就不存在这样的担忧。
跟老板走的坏处:
一损俱损,或成为牺牲品
现在的团队跳槽往往带有感情色彩,还是需要客观地分析,以免沦为棋子。
广东号角顾问公司首席顾问曾文分析到,跟随老板跳槽具有很高的风险性:老板带你走,肯定给了你某些承诺,但是到了新公司之后,那些承诺的东西能不能到位并不绝对。
而在任戈看来,跟着老板跳槽一个很大的风险因素是老板在跳槽之后能否再现以往的成功。
水土不服的问题,越是在高层管理者的身上越是容易体现出来。
任戈表示,整个团队一起跳槽的情况比较多地出现在营销、研发等领域,在这些领域做事,其业绩并不完全靠个人的打拼,往往需要上司给予各种各样的支持,比如分配多一些资源、介绍人脉资源等等。
而从其多年的猎头经验来看,整个团队迁移之后成功与失败的案例都很多,尤其对于营销领域来说,失败的几率甚至高达七成。
如果你的老板过去做中层还好一些,要是做高层的话,整个营销系统全部要靠他来推进,这种情况下比较容易失败。
进入新的组织以后,品牌不同了,工作的环境不同了,工作考核的标准等方面也可能有所不同。
如果跳槽的这个老板或者团队在公司流程、企业文化等方面不适应,就很容易导致水土不服。
任戈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板带着自己的团队跳槽去了另外一家公司,但是他在新东家做得很不顺利,最后心灰意冷地放弃了努力,并递交了辞呈,结果把那些跟着他跳槽过来的老部下都留在了新公司。
此外,到了新公司之后,原来管理者的人脉和资源都面临着重新整合的难题。
前程无忧人力资源首席专家冯丽娟表示,跟着老板跳槽的职场人在新环境中对原来管理者的依赖增加,如何与新公司的同事相处、共事也是横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要不要跟老板走?先想清楚四个问题
老板开口希望你跟他走,是走是留的确是个难题。
任戈建议,在最后做出决定之前,职场人需要认真思索如下几个问题:
老板给你许下的愿景有没有可能实现?你和老板之间的默契与信任究竟达到了怎样的程度?你现在所处的组织在老板离开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子?跟着老板走能不能符合你职业发展的需要?
曾文和冯丽娟则认为老板与你之间的关系是决定去留的关键。
如果你和老板的关系非同寻常,那么有可能出现他一直罩着你的状况,总之前途不会很差,而且也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而且,如果你没有跟着老板走的话,可能会被原公司的管理者用有色眼镜看待:别人说不定还会认为你就是个商业间谍,留在公司窃取机密。
曾文表示,如果得不到新老板的信任,那么留在旧公司继续工作将会经历一个困难时期。
而如果老板和你的关系没有那么铁的话,你自然也要掂量一下他是否值得自己为之卖命。
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是,如果你和他关系不到位,你怎么保证他打下江山之后会有你的一块地盘?
此外,曾文也建议职场人在跳槽时不但要客观分析原来的老板,也要客观分析原来的公司。
原来的管理者带走团队后,公司相关的业务仍旧需要开展,就需要有人去顶上这个职位,也许留下的人就有了一些机会。
在上文提及的那个案例中,在大批销售人员离职后,反而激起了原来被压制的二、三线员工的热情,加上公司抓住了某个商业机会,今年的销售不但没有下降,反而猛增了80%。
对这些此前被压制的员工来说,大批销售人员的离职反而促成了他们晋升的良机。
虽然留下的人会被认为是公司的不稳定因素,但这一时期业务需要有人继续接手,留下来的人也就会有表现以及上升的机会。
冯丽娟认为,下棋算几步,走还是留一定要搞清楚利害。
求职指导:先确定职业方向,再谈职业规划
在对自己进行职业规划之前,先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
再就是给职业规划确立一个支点,这个支点就是:我为什么工作。
当年比尔盖次大学没读完就去闯荡江湖,结果以他独特的才智获得成功,显示了自身价值。
比尔·盖茨的职业规划支点就是事业的发展。
邻居家的工程师老夏,退了休还整天去郊区合资厂发挥余热。
每周五我见他回来就要劝他:看穿一点,退休享享福,出去旅游旅游。
而老夏总是回答:工作就是享受,不工作我就会生病。
老夏的工作支点是寻找快乐。
职业生涯规划有三个层次的支点:生存支点、发展支点和兴趣支点。
如果立足生存支点来规划职业生涯,会把薪酬作为主要导向。
总是在想明天能不能找到薪酬更高的工作,一有获取高薪的机会就会跳槽,而常常忽略自身成
长。
待到遇上职业瓶颈,薪酬没了增长空间,而技能又没学到多少,身价便会每况愈下。
在如今这个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的时代,在为现在的高薪得意时,更要想想如何保持高薪。
所以,如果一直以生存为支点来做职业规划,是一种只重现在不看将来的短视行为,不会感到工作的快乐,也不会获得事业上的成就感。
如果立足发展支点来规划职业生涯,会以自身的进步作为导向。
即使所从事的职业并不特别喜欢,薪酬也并不特别高,也会努力做好。
对你来说,从中获取的经验和技能最为重要。
这些收获让你增值,帮助你实现未来事业上的成功。
除了有物质上的收获外,还有精神上的收获,如荣誉、地位等,最终成为职场上的抢手货。
不过,这种职业修炼过程需要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鞭策自己向前迈进,可能会承受工作压力的考验。
如果是立足兴趣支点来规划职业生涯,会以快乐作为导向。
并不一定在乎眼前的薪酬多少,也不在乎将来能获得什么地位与荣誉,能找到喜欢的职业,能享受工作的过程,就会对工作投入极大热情,忘却疲倦,甚至感到生命变得灿烂多彩。
就象邻居老夏那样,工作成为享受,成为娱乐,不知不觉中就出了成绩。
喜欢是做好一件事的前提,兴趣是成功的最大驱动力。
不过,现在职场竞争激烈,你有兴趣的工作常常别人也感兴趣,你要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采取合适的策略去获取。
结合内外部因素确定支点
职业规划既要考虑外部因素,诸如就业环境、家庭状况、自身发展情况等,又要考虑内部因素,诸如能力、专业知识、爱好、性格等。
根据外部因素来确定一个合适的支点。
如果目前知识、经验及能力储备丰厚,可以以发展支点或快乐支点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职场选择有潜力的职业或感兴趣的职业。
如果初出茅庐,经济拮据,不妨以生存支点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从一些简单的职业做起,不要好高骛远,等待职场修炼到某种程度后,再重新规划职业生涯。
根据内部因素来确定一个合适的职业。
职业选错会影响成功概率,美国专家曾做过统计,内向型的人从事销售职业,成功的概率低,且比外向型的人付出更多的代价。
可通过专业的人才测评,实现对自身特质的系统了解。
我们在做职业规划时,还要根据自己的职场修炼程度适时改变职业规划支点。
当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就要将原来的生存支点转移到发展支点上来,重新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
即使目前的工作能获取高薪,但知识及技术含量不高,没有什么发展空间,也不该多留恋。
或者以兴趣支点来重新规划,找一份原来梦寐以求的工作,也许薪酬并不一定比原来高,但只要足以维持体面的生活即可,这是职业的最高层次。
这时,工作就成为生活中的一种享受。
在这个人才、行业、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快速转移职业规划的支点,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除了上述单一支点以外,在做职业规划时也可以采用多支点策略,如将生存支点与发展支点结合考虑,或者将发展支点与兴趣支点结合考虑等等。
支点复合越多,职业规划的难度也就越大。
一般说来,职业规划应该先从单一支点起步,随着知识、技能、经验等的积累,再逐步采用复合支点。
职业规划应该一直伴随着职业生涯的发展。
即使是在一个你认为值得终身从事的职业上,也还存在着是继续努力,还是满足现状的选择是将职业生涯放在生存的支点上呢,还是放在继续发展的支点上呢?
人生的目标在于追求生活的快乐。
快乐地工作是我们的追求,而这种快乐并非贫穷的快乐,而是建立在无衣食之忧的基础之上。
老夏还在工作,比尔·盖次的钱多得用不完也还在工作。
工作对他们而言并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一种快乐,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终极目标。
愿大家都能从事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
求职指导:高薪白领的职业规划
高薪白领阿盛:31岁,著名企业客户经理,年薪近10万。
职业困惑:
"一个对公司很重要的客户一直对我的工作很不满,上次例会上甚至当着上司、下属的面批评我做得不好,我当时很气愤,恨不得要上去揍他一顿!最近上司也找我谈话,让我处理好与这个客户的关系。
我想到走人,但想到总体来说自己在这里做得还不错,又很犹豫。
如果走,又该选择哪行呢?我一直希望从事市场工作,但是自己适合吗?"
"另外,也许是受了很多《富爸爸穷爸爸》一类思想的影响,我不想一直只靠工作来赚钱,希望不工作的时候也有收入,实现财务自由,不知道自己业余是否适合从事直销工作(如安利、NUSKIN)?
首席职业规划师陈功职业规划建议
你是典型的情感型传统主义者。
善于察言观色,比较容易体察别人的心理感受与需求,容易被人接受,所以你与已往服务的多数客户关系都相当不错。
你不喜欢求别人,害怕被人拒绝,加上内向性格,所以你不适合做销售,特别是主动型的销售工作,包括直销。
但并不是说所有的销售工作你都不适合,你适合以服务的方式进行销售,因为对于已有的客户,你很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替对方考虑,而且你很注重与客户和谐的关系,能够服务好客户,这些客户就不断增加新的订单,从而实现销售。
你对化妆品、房地产行业感兴趣。
地产经纪人的销售方式基本是为上门顾客物色和推荐,你适合这样做销售。
但是顾客多为一次性购买,且服务工作多是由
客户服务部门接手进行,对于你这样善于服务客户的传统主义者显然不能发挥优势。
至于化妆品行业,因为化妆品企业主要有两种经营方式,一种是走日化线,即常规的快速消费品的市场渠道;另一种是专业线,渠道以众多的美容院为主。
建议你选择走专业线的化妆品公司,做大客户的服务,职位可以是部门经理以至副总经理,主要通过服务美容机构的方式来促进重复购买。
如果职位是副总经理就更适合,因为一方面服务客户是你的优势,你的性格又是能够让老板信赖、放心的人,所以老板很愿意把大客户交给你。
加上你可以不必直接管辖一大帮人,但可以临时叫任何人为你做事,又不用担心下面的人不好管。
但这个行业大多数公司规模小,业务不稳定,而你是一个典型的传统主义者:不喜欢冒险、喜欢安逸稳定的生活。
所以如果跳槽就必须选择该行业的领先企业,否则船小不稳,虽然岗位适合,但大环境却不安稳;而领先企业的高职位的资历要求比较高,所以不是最佳选择。
你现在就职的岗位正是以服务推动重复购买的,刚好是最适合你的岗位,同时,这个公司的实力在业内是数一数二的。
所以最后建议你最好现在不要跳槽,继续留在公司是最佳选择。
当然如果留在公司,就要努力解决与那个重要客户的关系问题。
首先,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时你要明白自己是一个有明显的情感倾向的人,容易将别人对一件事的批评当作是对你个人的批评、当作是不喜欢你的表现。
你要学会时时提醒自己客户是说我的某件事没做好,而不是不喜欢我。
然后花时间多沟通,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以恰当的方式提醒那个客户如果觉得你什么地方做得不好,最好以友好的方式向你个人提出来。
让他明白对于情感型的你来说,施加压力的方式会使你心理压力太大,反而使工作做得更不好,如果你感觉他不喜欢你,你就很难开展工作,你喜欢在和睦的气氛下工作。
对于来自下属的挑战,我们认为不要有太多的担心。
因为你很有责任感,又很能顺服上司的领导,上司常常信任、重用这样的人。
所以你不必担心上司会不喜欢自己,这也是为什么虽然你的下属年龄比你大,业务水平也不差,但是上司就是任命你做经理的原因。
至于你想不工作也有收入,虽然你不适合通过做直销来实现,但你同样可以通过投资理财来实现,条条道路通罗马嘛!
求职指导:做好职业规划,成就人生华丽转身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大大地助燃了我国职业规划咨询行业的迅猛发展。
国内首家职业规划师资格认证培训及职业规划咨询机构上海向阳生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调查显示,2003年了解职业规划的人占8%,意识到职业需要规划的人为5%,实施职业规划的只有3%.而到了2008年,了解职业规划的人已经超过78%,意识到职业需要规划的人高达65%以上,实施职业规划的人则大幅跃
升。
人们不再盲目求职、就业,而是更具前瞻性和规划性。
职场人在跳槽、转行、充电、出国之前,也开始深思自己的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
有战略眼光和长远规划的职业,才能持续地成功发展,在安定的工作中未雨绸缪,获得更好的发展,在危机面前寻求突破,沉着应对。
只有当一个人具有明确的职业定位和清晰的职业规划时,才会怀揣愿景,充满动力,工作才会变得更有意义,职业发展才会越来越好。
近日,向阳生涯受《中国女性》杂志之邀,对女性成功转型的部分案例进行了整理,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是向阳生涯CCDM 中国职业规划师闫岭的成功转型故事。
闫岭自述:
从小到大,学业发展道路上一直顺风顺水,班长,前三名,优秀三好生,乖乖女这类名词构成我生活的主旋律。
不曾想过未来的职业发展,不曾考虑过自己适合什么,为每一次考试全力以赴,为每一次排名耿耿于怀。
如此这般的生活并未因为成功的高考成绩而有任何的改变,听从老爸的安排来到国内某重点大学开始强电专业的学习,繁重的专业课学习让我无暇它顾,唯一可以自我掌控的是将业余时间大量的投入到社团工作,除此之外,依然是曾经生活的重复。
大学行将毕业,已近22岁的我终于有一个疑问,什么是我想要的生活?第一次没有听从父母的安排回到家乡的.电力系统去过稳定安逸的生活,而是凭借在大学里出色的社会工作,成功应聘到深圳某知名企业开始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份工作。
在之后的七年时间里,凭借个人的敬业和努力,也曾获得不少人看来还算成功的职业经历,毕业一年的时间成为公司生产计划部的副部长,做销售经理,连续若干个月业绩数一数二,也读了MBA,但是看似成功光鲜的外在依然无法掩饰内心越来越矛盾的慌张,为什么一直是在不断的努力,却没有方向,迷惘而失落?我陷入对自己人生的思索
感谢网络知识经济的到来,大大小小网站上铺天盖地的关于职业规划的知识性文章令我目不暇接,系统了解之后,我决定利用目前日益兴起的职业规划方法来解决所遇到的困惑。
我开始看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书,再综合自身各方面因素权衡,经过慎重考虑,我参加了CCDM中国职业规划师中级资格证书的认证培训,在顺利取得证书后正式辞去了外企市场经理的职位,选择做一名职业规划师。
成为CCDM中国职业规划师是我实现自我转型的第一步。
感谢上海向阳生涯,开启了我通往实现自己理想的第一扇窗户。
通过其专业系统的理论培训与案例操作,不仅在专业技能方面大大提升,更是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战友,是他们,使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如何将自己多年生产管理、质量管理、销售与市场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与自己长远职业目标相结合,如何能更快速的积累职业规划师所需要的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职能领域的职业发展成功经验,如何适应职场的发展阶段,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切入点,是我在明确职业目标之后需要考虑的第二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