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唐宋八大家)学业分层测评12书信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业分层测评(十二) 书信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基础巩固层]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A.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炀:焚烧
B.蓄之衔.忍,而不能出诸口衔:藏在心里
C.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黔:黑色
D.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皆相吊.吊:慰问
【解析】C项,黔:用作动词,可译为“烧焦、变黑"。

【答案】C
2.下面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宥而彰之
B.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
C.秦伯说,与郑人盟
D.张良出,要项伯
【解析】A项,“宥”同“侑”,辅助;C项,“说”同“悦”,高兴;D项,“要”同“邀”,邀请。

【答案】B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终乃.大喜也/乃.悟前狼假寐
B.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其.皆出于此乎
C.仆良恨修己之.不亮/人非生而知之.者
D.盖将吊而.更以贺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解析】A项,乃:却/才,刚刚.B项,其:均为副词,表示揣测的语气,可译为“大概”。

C项,之: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代词,可译为“知识和道理”。

D项,而: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为“可是、却”/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因而"。

【答案】B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以震骇左右
..
B.为文章,善小学
..
,举为灰埃
C.凡众之疑虑
..
D.致书访死生
..
【解析】A项,古义:表示尊敬,旧时书信中称对方不直接称其人而称“左右”;今义:方位词。

B项,古义:研究文字、音韵、训诂的学问;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础教育。

D项,古义:偏义复词,只指生,健康状况;今义:死亡和生存。

【答案】C
5.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然时称道于行列B.士之好廉名者
C.有以异乎古D.于兹吾有望乎尔
【解析】B项,定语后置句,其余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B
6.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中“骇”“疑”“喜”三个字,表现了作者的心理变化,后文叙议的内容就是围绕着这三个字展开的。

B.作者认为王参元很有才华,但家中积有钱财,为官是否廉洁令人生疑,这是王参元遭到世人猜疑的主要原因.
C.作者在贞元十五年就读到王参元的文章,由于心存顾虑,在读后的六七年中一直没有对王参元的文章做出应有的评价。

D.文章用书信的形式,借王参元家失火这件事表达了作者的想法,同时也针砭了当时诋毁人才的恶劣社会风气.
【解析】B项,表述有误。

“家中积有钱财,为官是否廉洁令人生疑”等内容不是作者的看法。

【答案】B
错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与荆南乐秀才书
欧阳修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

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

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

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

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

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

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

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

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

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

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

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
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

先辈①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

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

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

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

”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

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

幸察。

【注】①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门而贽.贽:拿着礼物求见
B.而又辱.之辱:辜负
其文字过称:过分称赞
C.或过称
..
D.不暇就.师穷经就:跟从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

辱:谦词,表示承蒙.
【答案】B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错误!
B.错误!
C。

错误!
D.错误!
【解析】本题考查“以"、“而”、“其”、“所”四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项,两个“以"都是介词,因为;B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C项,代词,自己/副词,表商量的语气,还是;D项,助词,和介词“为”一起表被动/代词,与“托”构成所字结构。

【答案】A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对当时的应举文字,颇有微词,但乐生意欲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建议他“顺时”而为。

B.作者认为要作文,就应该学习古人,去除浅薄雕饰的文字与习气,才能达到两汉那样文质彬彬的境界。

C.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

D.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委婉;通过现身说法,运用对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时文的不同看法.
【解析】本题从颠倒事实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作者并非因写时文而遭毁誉;相反,以前因写时文而遭到赏识和
荐举。

【答案】C
1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解析】联系前后文,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前提下,抓住其中的某些标志词,如“者”等,必要时可以直接凭意思和修辞等断句。

【答案】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涉及一词多义、同义词连用和判断句。

第一句,“穷贱”指不得志且身份低微;“安”是“怎么,哪里”之意;“切切"形容恳切的样子。

第二句,“故”是“因此”之意;“比”,比较,相比;“工”指“工巧”;“……者……也"是判断句的标志。

同时,要注意句子翻译的正确与通顺。

【答案】(1)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地步呢?(2)因此与同时代人所写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获得俸禄官位并谋取名誉,是顺应时俗的缘故。

【参考译文】
欧阳修叩首禀告秀才足下:前些时候,我乘船从江上往来,多次让你屈尊过访。

又劳你送自己所作的诗文一编,并先以书信通报,作为登门访我的见面礼。

田秀才从西边来,承蒙你的寄信问候;后来,我家仆人从江陵府回夷陵县,又带来你的信。

我是个获罪的人,
大家都厌弃我,而你却如此以礼相待,我怎么担当得起!你来了信,我没有来得及回复,本应因此断绝往来,可是又劳你两次给我写信;两次来信又没有答复,更加应该绝交了,可你还是来信。

这是何等的殷勤啊!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地步呢?我想这大概是由于你的勤学好问,急于为自己谋求进取才这样吧。

然而承蒙你索取我所作的诗文,这恐怕是你误听了有关我的言过其实的传闻了。

我年少的时候,决心从考进士的途径被举荐于官府,因而学作诗赋,准备参加按规程举行的科举考试,共考了多次才中进士。

(因为)与各方面的士人君子相识很多,所以往往能说出我的名字,又因为大家相从游学,私人交情很好,有的人便过分夸赞我的文章。

因此,使你听到我的虚名,便想看看我写的诗文,恐怕就是这个原因吧.
我年幼的时候,父亲死了,家里贫困,贪图利禄以供养亲人,没有时间跟随老师穷究经书,来学习圣人留传下来的文化遗产。

只是泛泛地浏览些书史,姑且追随时俗作些所谓的“时文”,那都是在经传中穿凿剽窃,东拼西凑,造出些轻浮浅薄的文字,只担心不受时人的欢迎,并不能像古人那样,有卓越而自成一家的言论.然而官府误加采纳,多次名列在众人的前面。

直到考中进士以来,自认为以前所写的文章实在当不起官府的荐举和长辈的赏识,这才开始大
力改变过去的文风,希望在文章学问上有所建树.然而文章一做出便招来罪过,学问有成就了,自身却蒙受羞辱.写以前那样的时文会得到荣誉,写现在这种有独立见解的文章却遭受祸害,这真是鲜明的对比。

时文虽然轻浮纤巧,但要写得好,也是不容易的。

我天性不喜欢时文而勉强去写这种东西,因此与同时代人所写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获得俸禄官位并谋取名誉,是顺应时俗的缘故。

你现在正值少年之时,志气远大,正想在社会上博取荣誉,那么还不如顺应时俗为好.天圣年间,天子下了诏书,告诫学者要去掉浮华的文风,从那以后文风大变。

现在士大夫中所写的文章,已文质彬彬,有两汉文章的风采了。

你去向他们学习,不仅足以顺应时俗,博取荣誉,如果达到最佳境界,还能与两汉名家比肩呢。

像我这样,以前所写的东西不值得学习,以后所写的东西又千万不能学,所以我迟疑着不敢拿出自己所写的文章来,就是这个原因。

在《易经》的《困》卦中说:“有言不信。

"这是说,人在困境中,他说的话也没有人相信.我现在可以说是处在困境中,怎么能够被你所取信呢?承蒙你多次来信,态度又那样恳切,不敢不予以答复。

望您明察。

[语言运用层]
12.根据柳宗元的生平材料,为对联拟写下联。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永贞元年九月,贬邵州刺史,十一月改贬永州司马。

在此期间,柳宗元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愚溪诗序》是其中的一篇。

元和十年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

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卒于柳州任所。

上联:得河东底蕴,唐代文风,愚溪著述留厚德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答案】(示例)恋域内苍生,柳州谪所,宦海飘零享清名
13.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根据A、B两种不同要求,各自重组成一个语意连贯的长句,但不得改变原意。

(每句不超过60字)珠算是一种古老的用于计算数目的简便工具,具有独特的数理内涵。

珠算的故乡是中国,人们有时候会将之称作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珠算现在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
A.强调算盘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强调算盘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句式变换的能力.一般而言,(1)短句变长句,可先找出几个短句陈述的主要内容,再找出其共有的部分作为句子的主干,然后把几个短句中的其他内容变为长句里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修饰成分,或把短句中分别与中心语搭配的修饰成分合并在一起与中心词搭配;(2)一个句子的强调中心往往放在谓语的位置。

【答案】A.常被称作中国第五大发明且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珠算具有计算工具简便及数理内涵独特等特点。

B.具有计算工具简便及数理内涵独特等特点的珠算常被称作中国第五大发明且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4.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30个字。

“这次青田发现的《河东柳氏宗谱》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为完整的柳氏宗谱,目前基本上可以肯定青田至少有2 000多人是柳宗元的后裔。

”昨日下午,北京东方文化馆馆员、专门从事柳氏文化研究
的柳哲在接受时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河东柳氏宗谱》是在青田县阜山乡乌云山村发现的。

该村村民柳伯仲介绍,全村有2 000多人姓柳,并有百余人迁居海外。

据该宗谱记载,该村柳氏已延续了13代,最新的一代是柳宗元第33代后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阅读新闻要抓住新闻的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结果。

本材料主要说明青田发现《河东柳氏宗谱》以及其后裔的情况.
【答案】《河东柳氏宗谱》青田现身,2 000多柳宗元后裔在那里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