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 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遵守社会规则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张军国庆节随爸爸一起出去旅游,这是他在日记中记下的话:今天很不高兴,我亲眼看见走在我前面的游客将吃完的零食袋子扔在了走廊上。
我说了一句:“请带走你的垃圾”。
他竟然回了一句:“多管闲事”。
请你分析该游客的行为()
①是不自尊的表现,也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
②说明其缺少社会公德意识
③是不文明行为,也是违法行为
④虽不符合道德要求,但扔垃圾是他的权利和自由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2.某中学八年级学生小方暑期从交警那里了解到:电子探头作为一种监控设备,在监督人们遵守交通法规上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有些司机在有电子探头的地方小心驾驶,而在没有探头的地方随意违规。
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①司机应提高自己的规则意识和公德意识
②司机的行为是不遵守社会规则的行为
③遵守规则既需监督、提醒等他律,又需自律
④司机的行为虽不道德,但不违法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3.王某因扰乱市场秩序被人民法院处以拘役,余某因扰乱公共秩序被拘留。
他们的行为按违反的法律分类属于()
A. 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B. 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C. 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D. 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4.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
A. 非诉讼
B. 诉讼
C. 投
诉 D. 调解
5.社会是复杂的,未成年人难免受到伤害。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采用非诉讼手段和诉讼手段来依法维权。
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诉讼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②打官司指的是诉讼
③诉讼通常分为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两种
④民事诉讼俗称“民告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6.下列违法行为中,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划分的有()
①民事违法行为
②行政违法行为
③一般违法行为
④严重违法行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③④
7.2019年8月15日,香港多份报纸的头版头条刊登了一篇来自香港市民的联署声明,并发起网上签名活动。
他们希望通过该方式凝聚更多市民力量,反对暴力行为,齐心捍卫社会秩序。
这是因为()
①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环境,是安居乐业的保障
②公民集会示威游行的自由必须得到切实的保证
③联署声明是迅速恢复社会秩序的最佳解决方式
④暴力行为破坏规则,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8.遵守社会规则,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
下列行为属于他律的是()
A. 小魏坚持参加长跑锻炼
B. 小亮被妈妈从网吧带回家
C. 小宇在上网时发现不健康的网页立即关闭
D. 司机小林将乘客遗忘的手提电脑拿到公司并设法找到失主
9.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①小张: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较微,不必承担法律责任
②小王:很多犯罪行为是从一般违法行为发展而来的,我们应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③小李:受到侵害时,可以到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任何一个机关起诉
④小赵:未成年人在面对违法犯罪时,要善于斗争、保全自己、减少伤害,见义智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0.我县虞丞乡村民宋克成始终坚守祖训,默默无闻为南宋丞相虞允文守墓60余载。
并被当选为第五届四川省道德模范。
这说明()
①信守承诺就能在任何领域获得成功
②讲诚信有利于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
③勇担责任会让人获得相对应的回报
④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诚信这一传统美德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1.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刑法是用来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违法都应受到刑罚处罚
③法律赋予未成年人受特殊保护的权利,我们现在学法,知法,还不用守法
④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他人、抢劫等罪的,应负刑事责任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12.在社会生活中讲道德。
以下名言警句及解读对应最合理的是()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平等待人,坚持诚实守信
②“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别人的人,也会得到他人的敬重
③“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人,懂得换位思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3.为培养品行端正、气质文雅、文明有礼的中学生,某校开展了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学生应态度谦和、用语文明,以礼待人
②中学生与人交往要文明,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③中学生参加社交活动应彬彬有礼、举止大方,日常生活可不拘小节
④中学生要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做好自己,无需理会他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4.自由与规则是矛盾的吗?下面几位同学的讨论中不正确的是()
明明:不矛盾,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乐乐:不矛盾,因为自由不是随心所欲的,它只受道德和法律的约束
强强:是矛盾的,只要遵守规则,就没有自由可谈,也就是说没有自由
丽丽:不矛盾,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为了促进社会有序进行
A. 乐乐和强强
B. 丽丽和乐乐
C. 强强和明明
D. 丽丽和明明
15.下列违法行为与其所属违法行为类别对应一致的是()
①李某将国旗反挂在餐厅内厨房门上,受到行政拘留处罚——民事违法行为
②范某捡到他人贵重物品拒绝归还,被法院判处非法侵占他人财产罪——行政违法行为
③张某因醉驾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拘役4个月,并处罚金一万元——刑事违法行为
④刘某在高铁厕所抽烟,公安机关给予刘某治安处罚500元罚款——行政违法行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6.近年来,欺负弱小,敲诈勒索、言语和肢体伤害……屡屡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回答小题。
(1)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校园欺凌都是违法行为,应对施暴者实施法律制裁
B.全社会共同执法,加大对校园欺凌行为的打击力度
C.校园欺凌都是违背道德的行为,它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D.校园欺凌中的施暴者道德意识缺乏,法治观念淡薄,对行为后果无所顾忌
(2)面对校园欺凌,被欺凌者应该()
①完善学校保护措施
②寻求家长老师的帮助
③以牙还牙,以暴制暴
④机智应对,依法维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7.下列图示表明一组概念之间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18.2019年10月10日晩,江苏无锡发生了一起桥梁坍塌事故,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
事故原因是一辆应载65吨钢材的加长车实载了187吨,在经过桥面时,由于超载产生的共振导致桥梁坍塌。
这一事件警示我们( )
①生活中要自觉遵守规则②要时刻将守规则作为自己的行动准绳
③要真正做到内心敬畏规则④要以维护自身利益为前提遵守规则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9.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的平均身高也在增长。
根据这一情况,2010年我国铁路儿童购票的身高限制从1.1米至1.4米,调整为1.2米至1.5米,即随同成年人旅行的身高为1.2米到1.5米之间的儿童,享受半价客票优惠。
儿童半价票的身高调整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 )
①社会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加以改进②原先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③失去存在合理性的规则需要废除④规则中不适应实际生活变化的部分,需要调整和完善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0.《论语》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下列选项与这一观点意思表达不一致的是( )
①王婆卖瓜,自卖自夸②以诚待人,以信交友
③君子一言,驷马难追④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21.郭某为赚取点击率在微博上发布一段6秒的“枪击视频”,并配文“西安长安区郭杜好像出事了”。
视频一经发布,在社会上广受关注,后经警方证实为谣言。
郭某因散布谣言,故意扰乱公共秩序,被长安警方行政拘留5日。
郭某的行为属于( )
①一般违法行为②行政违法行为③民事违法行为④刑事违法行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二、非选择题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小小的红绿灯考验着人们的道德与品格,礼让出行、文明交通,理应融入我们的生活。
但据交警部门统计,在斑马线上发生的交通事故,90%以上都是车辆或行人不遵守交通信号或没有礼让造成的:致人死亡的交通事故中53%是行人和非机动车过马路闯红灯引起的。
材料二: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7条明确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
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
(1)请从规则角度分析漫画中人物分别是什么行为?
(2)你认为材料中的现象容易造成什么后果?遵守社会规则有何必要性?
(3)我们应该如何自觉做到礼让出行文明交通?
23材料一:豆浆哥:靠的是勤劳,卖的是诚信。
每天早上10点到下午2点,重庆市80后“豆浆哥”巫大永设计改装的流动豆浆摊总能受到游客的关注。
巫大永的流动豆浆摊生意很红火,老主顾都知道他有些“规矩”:从不偷工减料;从不自己收钱,顾客把钱丢进竹筐里,全靠顾客自己给钱、找零;遇到老人、小孩便宜1元,80岁以上的老人还免费。
这一独特的经营方式,让巫大永拥有众多回头客。
一些人慕名而来,不惜一大早赶来排队,只为买一杯豆浆。
巫大永说,他靠的是勤劳,卖的是一份诚信。
材料二:顾客:被信任的感觉很好。
小李时常来买豆浆,他说:“信任是相互的,他都信任我了,我还能做出辜负别人信任的事吗?哪个贪图这点小便宜,都是不耿直的。
(1)怎样理解材料一中“卖的是一份诚信”?
(2)根据材料二中小李的话,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做一个诚信之人。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小阳是一个老实听话、从不说谎的女孩。
班里转来一名新同学,同学们纷纷与新同学交谈,小阳对新同学说:“你长得太胖了。
”新同学的脸一下子就红了。
同学们都认为小阳说话太直了,小阳很委屈,她认为诚信就是在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都要说实话。
材料二:2019年5月15日,从泰国曼谷飞往上海的某航班上,一位大妈因女儿逛街误机,坐在飞机舱门处不让飞机起飞。
无独有偶,5月17日,在哈尔滨113路公交车上位大叔坐过站,中途拍车门要求司机停车未果,竟然上前拔走车钥匙,引起乘客恐慌。
网友发声:大妈堵舱门,大叔拔钥匙,这类事件频发,规则意识有没有?
网友跟帖:规则与自由就像孪生兄弟,如果大家都漠视规则,那真正的自由何在?
(1)你赞同小阳的观点吗?并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谈谈规则对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3)材料启示我们怎样遵守和维护社会规则呢?
25.材料一: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制会长周长康总结了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律,从制造恶作剧,发展到违法犯罪;从“单差生”发展到道德、功课都差的“双差生”,进而结帮成伙或逃学,最后发展到违法犯罪;从冒险、游乐,发展到离家出走、侵犯他人权益;从娇生惯养,发展到称王称霸,进而发展成行凶打人;从被歧视、虐待而行凶报复或被遗弃而流落街头,发展到被坏人教唆而犯罪,从小偷小摸,发展到盗窃、抢劫等。
材料二:李某在小学和初中期间经常欺负同学,勒索同学少量财物,因此多次受到学校的批评教育和纪律处分。
初三时自行辍学,放弃学业。
走上社会后,他不务正业,因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等行为被公安机关罚款、拘留多次,但他仍不思悔改,后又作案20多起,最终被人民法院以流氓罪、诈骗罪、抢劫罪、盜窃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所述这一规律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中,李某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3)结合材料二,谈谈李某的案例给我们中学生的启示。
参考答案
1-5 ABCBA 6-10 CABCC 11-15 CCAAD 16-21 (1)D(2)C DACDA
22(1)①漫画一中的行人无视交通规则:
②漫画二中的机动车驾驶者和骑车者都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
(2)①会造成交通事故;②危害自身生命安全。
必要性有:①社会规则明确了社会秩序的内容,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②社会规则处罚破坏秩序行为,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3)①我们青少年应遵守交通规则,我们要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②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坚定维护交通规则,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③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和帮助他人遵守交通规则。
23. (1)①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③诚信是经营主体的无形资产;④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2)①树立诚信意识。
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不轻易许诺,许诺的事情就要做到,做不到要说明理由。
勇于承担责仼。
②运用诚信智慧。
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运用诚信智慧,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
③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我们要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共同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
24.(1)小阳的观点错误,诚信体现重诺守信、对事负责,尊重他人。
小阳说话太直了,有点不尊重同学,为人坦诚,但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说实话善意的谎言是有必要的。
(2)①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3)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②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
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25. (1)不良行为如果不加以改正,就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
(2)李某的行为中,一般违法行为有:欺负同学,勒索同学,自行辍学,打架斗殴、小偷小摸。
犯罪行为有:作案20多起,最终被人民法院以流氓罪、诈骗罪、抢劫罪、盗窃罪判
处。
(3)启示:中学生(青少年)要加强自我防范:①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③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谨慎交友,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