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研究
摘要: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目前教学的首要任务。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同样
要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培养。
目前其渗透的效果还不是特别的理想,针对
这个情况作为高中地理教师需要进一步探索高中地理学科素养的内涵和核心内容,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对学生地理素养进行培养,提高地理教学的
质量,同时提升学生的地理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就培养学生高中地理学科核心
素养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科素养;高中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发展,对于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逐渐的提高,在新时期高
中地理教学除了传授基本的地理知识,也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实现地理核
心素养在课堂中的渗透。
本文就对地理核心素养渗透的策略进行研究,以期提升
高中地理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中可以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
希望本文
的研究阐述能够给一线的高中地理教师提供教学借鉴和参考。
1.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
在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人地协调观是核心素养的核心内容。
其主要是培养学
生建立一种人和地理环境之间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意识。
通过对学生进行人地协调
观的培养,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人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可以根据现阶段
的情况,结合生活中的例子给出一些解决彼此关系有效的策略。
在实际的教学过
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能够认识到人和地理环境的实际关系,让学生了解彼此互
相影响,即地理环境对人的生活生产的影响,还有就是人对于地理环境的影响。
另外就是从教材出发,结合教材的内容来帮助学生树立人地协调的理念。
比如在
进行高中地理中图版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
思考城市人口发展变化的特点,在这个基础上分析人口分布和迁移的规律,进而
了解人地协调观,充分认识人地发展的自然规律。
又比如在学习海水的性质和运
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时,通过具体的影响分析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的
行为活动的影响,从而树立人地协调的理念。
借助这样的教学帮助学生可以建立
起人地协调的地理核心素养,有效的实现学生地理综合素质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
1.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培养也是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重点内容。
学生思维的发展不仅
仅有助于学生一门学科的学习,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目前高中生的
地理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其主要受到了当前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
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虽然有在积极影响新课标的要求,侧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是教学中因为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还是侧重于让学生记忆各类地
理知识,对于问题没有真正的让学生进行全面的理解,学生的思路受到了限制,
无法有效的创新,那么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为此教师必须
要找到一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式方法,这样才能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综合思
维能力。
首先教师需要充分了解高中生的思维习惯和认知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
情况对学生进行引导,调动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这
样学生的思路会更加的活跃,从而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
另外在教学中教师一定
要注重和生活的结合,特别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结合,这样便于学生更
好的理解相关的知识概念。
比如在学习《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时,教师可以结
合近些年来发生的自然灾害,比如汶川地震还有洪涝灾害等来让学生去了解认识
到掌握自然灾害避防办法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自救办法。
又比如在学习《人类
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时,教师在让学生掌握了必要的环境问题基础上,鼓励学
生探索保护环境的方式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通过这样的引导能够
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地理知识,也可以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学会在解
决问题时使用地理知识,让学生获得地理思维的发展。
最后在培养学生地理思维
方面教师还需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习惯,地图应该说是学习地理重要
的工具,学生利用地图能够把教材中静态的知识进行动态的转化,学生如果会读图,则能很好的借助地图分析地理要素,总结地理特点和演变的过程,这样可以
让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
而且还能有效的实现学生理性和感性认
识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总而言之,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
综合思维能力,让学生具备使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这样的地理教学
才是有意义的。
1.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
区域认知能力也是高中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高中地理教
学中教师应该逐步的引导学生掌握区域认知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认识地理现象
的能力,让学生可以结合教材中地理相关的理论知识来对区域地理进行分析,对
不同区域进行对比,分析区域的特点和人地关系等问题。
这样可以有效的实现学
生区域认知能力的提升。
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学会读图,学会从图中搜集信息,
并且分析信息,提升区域认知的能力。
地理学科的一些知识也具有着抽象性的特点。
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可以采用导学结合式
教学的方式讲解内容,这样可以区分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联系性。
同时注意
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启发,可以针对区域建设提供自己的建议和想法。
比如在学习《产业区位选择》时,我们针对农业区位选择进行分析,可以结合当地农业发展
作为例子,让学生查资料,走访调查,了解当地城市周边农业种植种类的差异,
清晰地找出种植演变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获得兴趣,有效的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的能力。
1.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地理课程的实践性特点是相对比较明显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获得
一定的理论知识储备,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对知识进行运用。
所以教师需
要为学生创造地理实践的机会。
例如鼓励学生绘制地图或者操作地理相关的仪器
等等,这些都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实践水平。
教师可以在地理教学中为学生引
入地理实验,然后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一些直观的地理现象,进一步理解地理知
识的本质,另外就是可以结合教学的内容,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在室外参与实践
活动。
比如在学习《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田野中对土
壤成分进行分析调查,借助实验的方式去了解其构成。
又比如在学习《碳排放与
碳减排》时,可以引导学生去进行碳污染的调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让学生能够
进一步实践,在合作调查中鼓励学生制作统计表,了解目前的污染情况,鼓励学
生提出一些解决的对策。
高中阶段的地理研究对象具有着复杂性和漫长性的特点,一些内容学生可能并不能亲自去实践,那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进行呈现,进而引导学生分析探索,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应当深化认知核心素养培养
的内涵,要对当前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课堂
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包含了人地协
调观、实践能力、区域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这些内容,作为教师要结合教学的内
容对学生进行这些方面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中获得地理能力提升,本
文从四个方面就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能够给一线的高中
地理教师一些启发和参考。
参考文献:
[1]马燕青.地理核心素养下的尺度思想教学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20.
[2]卓晓孟.近七年来我国核心素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现代教育科
学.2017,(10)
[3]安宁.基于LICC范式的高中地理“问题研究”专栏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D].河南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