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
如果十年前有人让我读《不能承受生命之轻》,我可能会紧紧抓住特蕾莎不放,把昆德拉视为最具人情味、对女性和动物理解最深的作家。
看到“卡列宁的微笑”时,我也会像今天一样泪流满面,然后合上书,为这个令人满意的结局感到欣慰。
然而,我是在别人推荐了十几年之后,才主动拿起这本书的。
仅仅用了三天时间,我便读完了它,惊讶于自己并未被作者那充满哲学叙述和心理学分析的篇章所吓倒。
相反,我突然想起了萨特的名言:“半是受害者,半是同谋,像所有人一样。
”如今的托马斯显然不能再简单地被定义为“无耻之徒”,即使是颇为“媚俗”的中国读者,大概也会因为他最后的“回归”而原谅他。
似乎在这十年间,我突然理解了托马斯。
人无法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去比较孰好孰坏,他们只能在无数次的偶然中,不断抉择,步步为营地迈向未来。
在这线性且不可逆的人生中,人们唯有不断尝试,方能逐渐领悟内心的归宿。
如果能够理解昆德拉,那么相信也就能理解我并非在探讨爱情问题,或者说不仅仅是在探讨爱情问题。
从女性的视角来看,特蕾莎与萨比娜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
特蕾莎代表着传统,而萨比娜则是反传统的代表。
特蕾莎以隐忍坚守沉重的爱情,萨比娜则以背叛来释放轻盈的爱情。
女人们或许会对萨比娜的洒脱心生羡慕,却渴望拥有特蕾莎那样的结局。
在过去的一百年中,女性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我一直觉得“女权主义”似乎带有一些偏激和另一种形式的霸权,而“女性主义”则更加
温和理智。
但实际上,这可能仅仅是我对这两个词的误解。
我认为真正的人性解放,应是在精神层面消除加诸男女身上的性别枷锁,一视同仁。
在波伏娃的著作中,我看到了女性对男性的“迫害”,这种“迫害”主要体现在精神层面,“女人要求他感激地接受她强加于他的负担。
她的专制是贪得无厌的。
”由此,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萨特的那句话。
这些哲学家本身也是一个个“既是受害者,又是同谋”的男人和女人。
这种“迫害”贯穿了人类漫长的历史,无法重来,我们只能在前行中不断尝试挣脱枷锁,却又常常以更沉重的方式重新戴上。
因此,我想说的并非是灵与肉、轻与重的问题,而是如何深化对生命的理解和对人性的尊重。
值得庆幸的是,人的思想并非单向的空间,我坚信,虽然生命只有一次且无法重来,但思想却可以在反复的痛苦中变得更加美好。
如果有人能够变得更好,那么他就找到了内心的安宁之所。
(2015 年的拙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