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克斯四重奏作品《瑶族舞曲》结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萨克斯四重奏作品《瑶族舞曲》结构研
究
萨克斯管室内重奏的形式基本确立于20世纪中期,它不但具备木管重奏的灵活、弦乐重奏的统一,同时还具备铜管重奏的听觉冲击力。
多年的发展,使这一演奏形式越发成熟,改编的作品也越来越多。
其中,作为中国民族音乐的经典代表作之一的《瑶族舞曲》也被改编,本文将就这一改编作品展开分析。
这首作品的调性采用了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曲式结构为典型变化重复单二部曲式结构,由引子、A、B、A、B1、尾声六部分构成,D羽调式,2/4拍,Andante,共142小节。
其曲式结构图如图一所示:
图一:
一级结构
引
子
A B A B1尾
声
调性
D
羽
D
羽
D
羽
D
羽
D
羽
D羽
小节数
1-
8
9
-40
4
1-95
9
-40
96-
119
119
-142
引子部分8小节,D羽调式,由Tenor和Baritone两声部演奏,引子材料(图二)节奏型为均分和附点节奏型,以连续的八分附点从渐强到减弱的力度中结束,模仿优雅的长鼓音色在轻轻的富有跳跃性的节奏中奏响,描绘着月光下瑶寨的男男女女从各自家中纷纷进入寨中的旷地,迎接着即将到来的歌舞盛况的情景,旋律平稳有序,以羽调式I级主干音D做上下二度三度环绕。
和声采用I和V连接,最后与第8小节完满全终止结束,顺利引出主部A。
图二:
主部A(9-40小节)由aba1b1四个乐句构成,其中乐句a1b1是乐句ab的变
化重复,乐句a共8小节,由Soprano声部奏出甜美幽静的主部,犹如一位窈窕
少女翩翩起舞,在月光的映衬下格外迷人。
主部主题材料(图三)由引子材料变
化而来,节奏型为均分和附点节奏型。
Alto和Tenor单音伴奏织体,Baritone
声部伴以四分和均分八分音符织体。
调性为加变宫的D羽六声调式,由宫、商、角、徵、羽和变宫六个音组成。
前四个音与引子开始的两个音呼应,旋律从羽音
上行五度大跳到角音后跳回羽音,然后向上四度跳入商音,经过宫音来到变宫音,接着向上三度进入商音,最后二度向下级进。
大跳归于平稳的旋律线条、平稳与
附点相互交替的节奏,恰似激情与柔情相伴。
随后,旋律再以级进的方式从羽音
向上攀升,至高潮点徵音后回落,好似一位曼妙的瑶家女子婀娜的舞姿,时而旋
转跳跃,时而轻摆衣袖。
图三:
乐句b旋律声部由Alto和Tenor声部奏出,节奏型发生变化为前十六后八,Soprano声部做F长音七拍半持续音,力度p。
乐句a与乐句b中旋律声部的变
化形成的音色上的对比是这首作品改编后鲜明的艺术特点。
乐句a1是乐句a的变化重复,力度mf,旋律声部为Soprano和Tenor,乐句开始处填充G-A-C三个音。
此时Alto声部伴奏织体为均分十六分音符,流动性
明显增强。
乐句b1是乐句b的变化重复,旋律交给Soprano和Alto声部。
Tenor声部节奏型变为均分十六分音符。
伴随rit的减慢处理,主部A部分结束。
乐句b1是乐句b的变化重复,旋律交给Soprano和Alto声部。
Tenor声部
节奏型变为均分十六分音符。
伴随rit的减慢处理,主部A部分在完满的全终止
后结束。
随着主题的发展,气氛也变得越来越热烈,就好像瑶寨的小伙子们纷纷加入
姑娘们舞蹈行列,尽情抒发着那无比愉悦的心情。
B部分(41-95)由cdc1c2d1c3共6个乐句构成,本部分是全曲规模最多的部分,共55小节D羽调式。
Allegro。
B部主题材料乐句c旋律声部为Baritone,
由引子主题发展而来。
上三声部做八分音符和八分休止符的伴奏织体,其中
Tenor声部与上二声部形成节奏上的交替,音乐欢快动力增强。
d乐句旋律声部转至Soprano和Alto声部,节奏型为大附点节奏型,旋律线
条延长。
c1乐句是c乐句的变化重复,此时旋律声部依然在Baritone,但Soprano声部连续两个三拍的长音D,为旋律的进行积蓄了力量。
c2乐句将本曲推向高潮,对c乐句进行变化重复,旋律由Soprano奏出,力度由p变f,犹如瑶族男女将欢快的舞蹈尽情的抒发。
经7小节短暂的连接后,进入完全再现A部。
全曲的第三部分A部分是主部A部分的完全再现后,进入到变化副部主题B1。
变化副部主题B1(96-119小节)共计24小节,相比副部主题B减缩再现了
7小节,主题精简,情绪更为高涨。
人们在片刻宁静后又回到篝火旁,继续快乐
奔放地舞蹈旋转。
尾声(119-142小节)起到了总结全曲的作用,使其音乐更具回味性。
演奏这个乐段需要很高的默契,有很多强音需要同时奏响并同时结束。
材料上延续了前面的材料,跳进和级进的旋律线进行以及前八后十六和均分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并在最后四声部全奏中推向最高潮,在sf的力度中结束于热烈欢畅的情绪当中。
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改编和再创作不仅有利于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创新,也是改编后的乐器的另一条发展之路。
萨克斯是西洋乐器,在中国的发展相对较晚,其在中国的发展必然存在着民族化的发展过程,这种民族化与民族的旋律在其音乐中的应用是分不开的,只有将这种音乐文化的表达方式和表达语言变成民族的,才能真正将这一乐器“民族化”。
五声调式在萨克斯的演奏中是值得每一位萨克斯管演奏者学习和借鉴的语言,中国萨克斯管音乐改编作品对中国萨克斯音乐文化本身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需要我们从研究者到作曲家等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