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皮炎 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课件
24
ppt课件
25

接触性皮炎史 湿疹型药疹 口服相同或相似结构的药物 全身体泛发出现湿疹样皮损的药疹 常融合成片。 全身症状轻、病程长。 常见药物:1、乙二胺类抗组胺剂如氨茶碱、哌嗪; 对氨基水杨酸 ; 氯噻嗪、氯磺丙脲、甲苯磺丁脲、 水合氯醛、氯碘羟、碘化物及有机碘化物,X线造 影剂; 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硝酸甘油片、氨茶碱 栓剂、遮光剂、卤化羟喹啉霜、硝酸甘油软膏等。
ppt课件
26
紫癜型药疹

2型变态反应-----血小板减少
3型变态反应-----血管炎 皮损以瘀斑、瘀点甚至可见血疱
伴有症状
常见药物:磺胺类、吡唑酮类、苯巴比妥、抗组胺药、金 盐、碘剂、吲哚美辛、呋塞米。
ppt课件
27
ppt课件
28
痤疮样药疹

常见药物:碘剂、糖皮质激素等制剂。
ppt课件 37
ppt课件
38
【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 诊断依据:
有明显的用药史。 有一定的潜伏期。(1-3周或更长;数日或数小时)
起病急,除固定型药疹外,皮损常广泛而对称。
排除其它相类似的疾病。
ppt课件
39
诊断依据

瘙痒明显
发热和全身症状,少数伴脏器损害 停用致敏药物后皮疹逐渐消退

ppt课件
46
⒉ 重症药疹的治疗


包括剥脱性皮炎、大疱性表皮松解型及重症红 斑型疹。 及早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 是降低死亡率的前提。 一般可给氢化可的松 300 ~ 400mg/d 静脉滴注,或用 地塞米松10mg~20mg/d,分2次静脉滴注; 维持有效血容量,保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避免 代谢性酸中毒和休克 选用安全抗生素预防感染,以防止并发症 加强支持疗法 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 对重型药疹有肯定的疗效, 可与激素合用或单独使用
其它药物 中药
ppt课件
3
引起药疹的常见药物

临床常见的致敏药物有以下几类: ①抗生素类,如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等。 ②磺胺类,以长效磺胺多见。 ③解热镇痛类, 有阿司匹林、扑热息痛、保泰松等。此类药物常与 其他药物制成复方制剂,商品名复杂

④安眠镇静药。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以苯巴比妥 引起者较多;
ppt课件 35
ppt课件
36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重型药疹之一。多由磺胺类、巴比妥类、抗癫痫 药(如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解热镇痛类、 抗生素头孢哌酮钠等药引起 皮损初呈麻疹样或猩红热样,逐渐加重,融合成 全身弥漫性潮红、肿胀.可有丘疱疹或水疱,伴糜 烂、少量渗出。 2 周~ 3 周左右,皮肤红肿渐消退, 全身出现大量鳞片状或落叶状脱屑,手足部则呈 手套或袜套状剥脱 以面部及手足为重 如未及时停用致敏药物及积极治疗,严重者常因 全身衰竭或继发感染而死亡




控制不及时或继续用过敏药可至重症药疹。
ppt课件 21
麻疹样或猩红热样

皮损表现为麻疹样(散在或密集、红色针头至米粒大的斑 疹或斑丘疹,对称分布,可泛发全身,以躯干为多,类似 麻疹 ) 或猩红热样(片状红斑,很快泛发全身,以皮肤皱折部尤 甚,片状脱屑),一般无内脏损害
停药治疗1~2周痊愈。有糠状脱屑。
ppt课件 42

麻疹的Koplik斑
ppt课件
43
(二)鉴别诊断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应与金葡菌性烫 伤样皮肤综合征相鉴别。 生殖器部位的固定型药疹出现破溃时, 应与生殖器疱疹、硬下疳等鉴别。ppt课件44
【治疗】 (一)停药


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药物及结构相似药物,加速致敏药物 的排出,注意药物的交叉过敏或多价过敏。 (二) 西医治疗
潜伏期较长 面部、胸背部
毛囊性丘疹、丘脓疱疹等痤疮样皮损
一般无全身症状。
ppt课件
29
光感性药疹





有用药史:多由于使用冬眠灵,磺胺,四环素类,灰黄霉素, 补骨脂及甲氧补骨脂素,喹诺酮类,吩噻嗪类及避孕药等,经 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后而发病。 有日光照史 皮损多见于暴露部位 机理主要有2个:①药物进入人体后,经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可 变成抗原性物质引起光变态反应性药疹;②为光毒性反应,接 触光感物体后,吸收中长波紫外线较多,达到一定能量时对细 胞产生损害。 光毒性红斑:多发生于曝光后 7 ~ 8 小时,仅在曝光部位出现 与晒斑相似的皮损,任何人均可发生; 光变应性药疹:仅少数人发生,有一定的潜伏期,表现为曝光 部位出现湿疹样皮损,同时累及非曝光部位,病程较长。
1.轻型药疹的治疗

停用致敏药物后,皮损多迅速消退。一般给予 抗组胺剂、维生素 C 等。必要时给予中等剂量 泼尼松 (30mg ~ 60mg/d) ,待皮疹消退后逐
渐减量以至停药
ppt课件
45
轻型药疹的治疗
局部治疗 若以红斑、丘疹为主,可选用炉甘石洗 剂,适当外用糖皮质激素霜剂; 如有糜烂渗出时,可用油剂、3%硼酸溶 液或0.1%洗必泰溶液等湿敷。。


ppt课件
22
ppt课件
23
荨麻疹型药疹



药物:青霉素、血清制品、痢特灵的等 3型变反应为主。 皮损类似急性荨麻疹皮损---风团为主, 表现为大小不等、 形状不规则的风团,多泛发全身,数目多,色泽红,与急 性荨麻疹相似,但持续时间较长 伴有血清病样症状如发热、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血管 性水肿甚至蛋白尿等。 易发展为慢性荨麻疹致敏药物排泄十分缓慢,或因生活或 工作中不断接触微量致敏原,则可表现为慢性荨麻疹
药物性皮炎
ppt课件
1
定义
由于药物通过内服、注射、吸入、灌肠、栓剂使用 等途径进入体内 , 引起皮肤与粘膜的炎症反应,严重 时可损伤内脏。 引起的原因是:药物 药物的种类的易患性有一定的时代特点。


ppt课件
2
目前引起药疹的排序情况

抗菌药物类
解热镇痛类 磺胺类
安眠镇静类及抗癫痫类
ppt课件 30
ppt课件
31
多形红斑型药疹

致敏药:磺胺、巴比妥、解热镇痛药等。
临床表现:圆或椭圆形水肿性红斑、丘
疹,中心色暗或有水疱,界清,分布全身,肢端著;有瘙痒。

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临床表现:多形红斑表现,伴粘膜糜 烂、皮肤大疱、糜烂,可有高热、肝肾功受损,皮损疼痛。
ppt课件
32
ppt课件
15
ppt课件
16
ppt课件
17
ppt课件
18
ppt课件
19
全身性

皮损多样性
临床表现有轻、重之分。 重型药疹主要包括:重型多形红斑、剥脱性皮炎、大疱性 表皮松解型药疹。
ppt课件
20
麻疹样或猩红热样

致敏药:解热镇痛药、巴比妥、青霉素、链霉 素、氨苄青霉素 麻疹样药疹表现为散在密集的红色斑丘疹,对 称全身发作,疹间可见正常皮肤;(无卡他症 状、克氏斑) 猩红热样药疹表现为小的斑片, 2-3 天由面部 发展至全身;(无杨梅舌等) 病情突发,可伴发热、肝功高等全身症状。
ppt课件
12
临床表现

多种多样
分局限性、全身性 可仅累及皮肤与粘膜,甚至可累及内脏
轻、重型
ppt课件
13
局限性

固定型药疹
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 常固定于某处
水肿性暗紫红色斑疹,边界清楚。
严重时可见有水疱或大疱 伴有瘙痒

停药经治疗红斑1周消退
ppt课件
14
ppt课件
ppt课件 47
⒉ 重症药疹的治疗
加强皮肤和粘膜护理(口,眼,外阴),防止继发感染
纠正肾功能 防止并发症和后遗症

鼓励患者尽早进食
鼓励患者尽早下地活动
ppt课件
48
预防和治疗感染及并发症




预防和治疗感染及并发症 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选用抗生素时,应注意避开易产生过敏的药物,注 意交叉过敏或多价过敏 对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者,应注意真菌感染的可能。 若伴发肝脏损害,应加强保肝疗法。 注意电解质紊乱并及时予以纠正。 若有粒细胞降低、贫血、衰竭等,可少量多次输血。 注意眼睛护理,定期冲洗,减少感染,防止球睑结 膜粘连。闭眼困难者应用油纱布盖眼,以防角膜长 久暴露而损伤。 注意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引起的副作用。
33
ppt课件
34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致敏药:磺胺药(磺胺嘧啶)、解热镇痛药吲哚 美辛、抗生素(如哌拉西林钠- 舒巴坦钠)、巴 比妥等。


临床表现:弥漫性紫红色或暗红色斑,其上有松 弛水疱,破后形成糜烂面,有粘膜糜烂皮损疼。 部分病例由多形红斑、固定性药疹迅速发展而来。 病情急,全身中毒症状重;严重者可继发感染、 肝肾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导致死亡。
ppt课件 49

⒈ 对红斑、丘疹等损害,可选用三黄搽剂、炉甘石搽剂等。 外用药物治疗
⒉ 糜烂渗液者,可以1%硼酸液湿敷。对大疱型表皮松解型 药疹,出现大面积糜烂时,置于烧伤病房,以干燥、暴露 为宜。
ppt课件
50
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是药物过敏的一种严重反应,以注射青霉素等 抗生素发生者最多。 休克发作较快者可在注射过程中,或在作皮试时出现症状, 一般在给药数分钟至半小时内发作。患者先出现面红、胸 闷、气促、头晕、心悸、四肢麻木,继之面色苍白或发绀、 出冷汗、四肢厥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神智不清乃至 昏迷,可同时伴发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皮肤过敏反应。
⑤抗毒素与血清制品。如破伤风抗毒素、狂犬病疫苗、蛇毒免疫血 清等 中草药:青蒿、三七、天麻、防风等。(中药注射剂:血栓通、清开 灵、舒血宁、生脉注射剂)
ppt课件 4


除药物有关外,还与个体有关,存在个体 差异。
ppt课件
5
危险因素

小孩和老人
伴发病:哮喘, 心血管疾病 同时服用其他药物 : β-受体阻滞剂和 and ACEI类降压药
ppt课件 11
非变态反应




药物直接诱导炎症介质的释放(如烟酸可引起血管扩张、面部潮红, 抗凝药可引起紫癜,阿司匹林可诱导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引起荨 麻疹,非甾体抗炎药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使白三稀水平升高而引起药 疹等) 光毒性反应:喹诺酮类抗菌素、布洛芬、格列本脲、格列吡嗪、四环 素类、米诺环素、磺胺类、多西环素、地美环素、氢氯噻嗪、氯丙嗪 等 过量反应 用药剂量过大引起的药疹称为中毒性药疹(如甲氨蝶呤治 疗剂量与中毒剂量非常接近,常可引起口腔溃疡、出血性皮损及白细 胞减少等)。 蓄积作用 如碘化物、溴化物所引起的痤疮样皮损。 酶的缺陷及抑制:如苯妥英(大仑丁)过敏性综合征即由于患者缺乏环氧 化酶,该酶是苯妥英毒性产物代谢所必需。溶血血栓酶原蛋白C缺乏的 杂合子患者中,香豆素引起皮肤坏死。
同一药物在不同个体可发生不同类型的药疹,同一类型的 药疹又可由不同药物引起
ppt课件
40
诊断依据

患者服用两种以上的药物,准确判断致敏药物将更为困难。 应根据患者过去服药史,有无药疹史,此次用药与发病的 关系,以及所发疹型最常由何种药物引起等加以分析
ppt课件
41
(二)鉴别诊断

麻疹样或猩红热样药疹与麻疹或猩红热鉴别。
ppt课件
6
协同因素

运动 酒精 NSAID 特殊食物 (小麦,芹菜, 或贝类) 并发急性感染 发热 精神压力 习惯改变 女性更年期
ppt课件
7
发病机制
变态反应 非变态反应

ppt课件
8
变态反应

四型变态反应
Ⅰ型变态反应(即刻型变态反应):过敏性休克、血 管性水肿、荨麻疹 Ⅱ型变态反应(细胞毒性反应):奎宁、磺胺类药物 引起的紫癜、溶血性贫血等
该型药疹的皮疹颜色更为鲜红,瘙痒更明显,而全 身症状可较轻,且缺少传染病应有的其他症状和体 征 如麻疹的Koplik斑、猩红热的草莓样舌和口周苍白 圈等。 (面部潮红,而口唇周围及鼻端显得苍白, 称为"环口苍白圈"。 .在发病1-2天时,舌尖及边 缘发红,逐渐舌光滑绛红、舌乳头绛红突起草莓, 称为"草莓舌"。 )
Ⅲ型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变态反应):药物引起的 血清病、荨麻疹、变应性血管炎等
Ⅳ型变态反应(迟发型变态反应):药物引起的湿疹 样及荨麻疹样药疹
ppt课件 9
一种药物可引起不同的皮疹与症状;同一 症状与皮疹可由不同的药物诱发
ppt课件
10
变态反应型的特点




个体敏感性。 皮疹与药量、药理作用无关。 有潜伏期:平均7~9天 皮疹形态多样性:一种药物可引起不同的皮疹 与症状;同一症状与皮疹可由不同的药物诱发 交叉过敏、多价过敏 交叉过敏是指药疹治愈 后,如再用与致敏药物化学结构相似,或有共 同化学基团的药物亦可诱发药疹;多价过敏是 指在药疹发生的高敏状态下,甚至对平时不过 敏,与致敏药物化学结构不同的药物也出现过 敏的现象; 停止使用致敏药物,糖皮质激素治疗常有效。 有自限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