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ⅰ湘教版2.2地球表面形态4每课一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ⅰ湘教版2.2地球表面形态4每课一练
【基础过关】
读下图,回答1~2题。
1、该地形的发育主要是受何种外力影响形成的()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沉积
2、该地貌()
A、是流水机械作用的结果
B、是化学作用的结果
C、主要形成于热带、亚热带湿润的石灰岩地区
D、形成于各地带的石灰岩地区
3、以下选项与下图中①②最符合的是()
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
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
D、侵蚀作用、外力搬运
4、人类活动影响地表形态,以下属于趋利避害的是()
①荷兰人民围海造田②澳门人民填海造陆③湖南人民围湖造田④在坡度大的山体上修建梯田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能力提升】
某校地理小组学生在滨海公路沿线的山坡上,看到了几千年前形成的海浪侵蚀地貌。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5、据图判断,古海蚀地貌在此出现,反映了几千年以来该地区()
A、陆地相对上升
B、海水沉积作用加强
C、海面相对上升
D、海浪侵蚀作用加强
6、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河床某测点,沉积物粒径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如下图示意),其成因是()
A、侵蚀—搬运作用
B、搬运—堆积作用
C、风化—侵蚀作用
D、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
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
读图完成7~8题。
7、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a表示风力沉积作用
B、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
C、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
D、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
8、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A、沙尘暴
B、水土流失
C、土地次生盐碱化
D、土地荒漠化
9、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外力作用示意图”。
图中①②③④各区域的主要外力作用依次是()
A、风力沉积、风力侵蚀、流水沉积、流水侵蚀
B、风力沉积、风力侵蚀、流水侵蚀、流水沉积
C、风力侵蚀、风力沉积、流水侵蚀、流水沉积
D、风力侵蚀、风力沉积、流水沉积、流水侵蚀
内力作用形成地表的“粗毛坯”,外力作用那么不断地把“粗毛坯”进行再塑造,使地表形态更加多姿多彩。
据此完成10~11题。
10、以下成语的本意与其所表现的外力作用相对应的是()
A、积沙成滩——固结成岩作用
B、水滴石穿——侵蚀作用
C、泥沙俱下——搬运和堆积作用
D、山崩地裂——风化作用
11、假设下图为某一沉积层内的沉积物(颗粒)示意图,那么该沉积物的成因可能是()
A、流水沉积作用
B、冰川沉积作用
C、海浪沉积作用
D、风力沉积作用
读下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所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3、形成图②所示的千沟万壑地貌景观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A、冰川侵蚀
B、流水侵蚀
素描图,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的三亚进行的,你认为他所绘制的最有可能是
________图。
(2)学生乙自豪地说:“我是全班考察中到达最高海拔的一个。
”据此,你认为他绘制的应是________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生丙说道:“我这次在同一个地方,冒着高达40℃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辛苦了。
”你认为哪两幅图是学生丙绘制的?它们的名称分
别是什么?主要由什么地质作用形成的?
(4)在E图中画出当地盛行风向。
参考答案
1、A2.C[第1题,喀斯特地貌,是含有CO2的水与可溶性岩石之间经过一系列物理作用、化学反应过程而形成的。
第2题,A、B两项的表达只说明了一个方面,均不全面。
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高温多雨,微生物作用强烈,植物茂盛,在这种气候、生物条件下的石灰岩地区,岩石溶蚀得最为明显。
]
3、A[过程①主要表现为在冰川、风、热胀冷缩的物理作用下,坚硬的岩石逐渐转化为碎屑,属于物理风化过程;过程②主要表现为松散的碎屑物,经过搬运、沉积作用,形成沉积物。
]
4、A[荷兰的围海造田、澳门人民填海造陆,都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的条件下进行的,利大于弊。
而围湖造田,破坏了湿地环境,降低了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在坡度大的山体上修建梯田,易加剧水土流失。
]
5、A[由题意知,几千年前海浪侵蚀地貌处出现在滨海沿线公路,说明此地原靠近海岸线,现离海岸线较远,故推测出陆地相对上升。
]
6、A[河流沉积物粒径大小取决于水流的侵蚀搬运能力,水流急,侵蚀搬运能力大,沉积物粒径大。
故影响因素是侵蚀—搬运作用,堆积作用与沉积物粒径大小来源关系不大,题干未提及风化、固结成岩作用,故A正确。
]
7、B8.B[第7题,蒙古高原的裸岩荒漠是由风力侵蚀形成的,a为风力侵蚀作用。
黄土高原的黄土是风力从蒙古高原搬运来的,b为风力搬运作用。
华北平原那么是流水从黄土高原上搬运来的泥沙沉积而成,那么c为流水搬运作用,d为流水沉积作用。
第8题,c为流水搬运作用,可造成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现象,B正确。
沙尘暴和土地荒漠化主要是风力作用形成的。
土地次生盐碱化主要与人类不合理的灌溉有关。
]
9、C[图中显示高空西风在①区域吹起沙尘,并把沙尘带到②区域降尘,那么①②分别是风力侵蚀和风力沉积作用。
③④区域接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使其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作用,③对应区域地势较高且落差较大,流水主要表现的是侵蚀作用;④地势低平,流水主要表现的是沉积作用。
]
10、B[积沙成滩属于流水的沉积作用;水滴石穿属于流水的侵蚀作用;泥沙俱下属于流水的搬运作用;山崩地裂属于内力作用的地壳运动。
]
11、B[从图中可以看出沉积物大小混杂,没有分选性,这是冰川沉积物的典型特征;流水和风力沉积物有很好的分选性,先沉积颗粒大、比重大的砾石、粗沙,再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粉沙、黏土。
]
12、D13.B[①是桂林山水,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②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③是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
④是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
14、(1)B(2)C冰川侵蚀作用
(3)A和E。
A是风蚀蘑菇,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E是沙丘,主要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
(4)风向箭头为从右向左。
解析五幅景观图依次是风蚀蘑菇(风蚀地貌)、海蚀柱等(海水侵蚀地貌)、刃脊等(冰川侵蚀地貌)、三角洲(流水堆积地貌)、沙丘(风积地貌)。
第(1)题,“海南的三亚”是关键信息,这里靠海,海水侵蚀地貌最常见。
第(2)题,“最高海拔”是关键信息,从五幅图中判断应为C,冰川侵蚀地貌最常见。
第(3)题,“暑假”和“冒着高达40℃的高温”是关键信息,说明这里是炎热的内陆沙漠地区,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最常见。
第(4)题,坡度较缓的一侧是盛行风的来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