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包括哪些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格形成的因素包括哪些⽅⾯
⼈格主要是指⼈所具有的与他⼈相区别的独特⽽稳定的思维⽅式和⾏为风格。
影响⼈格形成的因素包其实有很多的,⼩编在此整理了影响⼈格形成的因素,供⼤家参阅!
影响⼈格形成的因素
1.机体的状况
⼀个⼈的⾝⾼、体重和外貌以及后天造成⼀些缺陷等,对他的⼈格会产⽣某些影响。
符合社会所赞许的体格标准的⼈往往具有较好的社会反应,反之则可能会产⽣较多的个⼈问题。
这是因为机体的状况中有些因素有助于社会上所认可的那些技能的发展,⽽有些因素则有碍于这些技能的施展。
有些⾝体特征符合或不符合当时当地的社会⽂化价值观念,往往会对⼀个⼈的⾃我敏感性产⽣重⼤的影响。
有的⼈逐渐养成了娇矜⾃恃的习性,有的⼈则产⽣⾃愧不如⼈的⾃我感觉。
但应该指出的是,⼀个⼈的⼈格物质并不直接来⾃机体的因素。
⼈的本性不是抽象的⾃然性和⽣物性,⽽是⼈类历史中形成的社会性。
⼈的⽣物性(包括遗传的各种特点)并不能直接决定⼈的⼼理特点,⼈的⼈格物质,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决定。
先天跛⾜的⼈不⼀定产⽣⾃卑的感觉,只有在遇到周围⼈的贬低和排斥时,才有可能形成⾃卑⼼理。
个性,在其现实性上,必然是⼀定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的这⼀出发点是颠扑不破的,不可动摇的。
2.家庭和学校的影响
伦理道德观念和态度是⼈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对⼉童的道德⾯貌的影响是很⼤的。
有⼈把⼉童的公正观念与⽗母、教师和同伴的加以⽐较,结果发现,⽗母与其⼦⼥的观念之间的相关要⽐同其他⼈的相关⾼得多,⽽母亲与其⼦⼥的道德信念之间的关系⽐⽗亲与其⼦⼥之间的更为接近。
但是,⽗母与其⼦⼥之间的相似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递减。
这意味着,⼉童成长后,他的信念和态度受他家庭以外的群体以及正规教育等社会因素的影响更多了。
⼉童进⼊学校后,影响他的⼈格发展的因素就更⼴泛了。
学校中最重要的⼀个影响因素就是集体态度和集体情感,即⼈们常说的“班风”或“校风”。
很多⼈认为,⼀个⼈读些什么书对他的性格和⼈格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作家相信⽂学名著的影响价值,艺术家看重⾳乐、绘画名作的感染⼒量,那些宗教教徒们则强调阅读教义经典著作的重要意义。
事实上,要确定阅读某种材料对⼀个⼈性格和⼈格的某个⽅⾯的影响是很困难的。
⼀般说来,⽂学作品、电影、电视等传播媒介以及其他艺术形式对⼀个⼈⼈格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强烈的情感发挥作⽤的。
因此,有⼈曾认为,患偷盗癖的⼈,他们的偷盗⾏为是与满⾜感相联结着的,如果使之与烦恼感相联结,就可成功地治好这种癖性。
但若要解决⼀个⽐这要复杂得多的问题,这种做法就太简单了。
3.社会学习和社会规范的内化
⼀个⼈的⼈格特征不是⾃发产⽣的,⽽是习得的结果。
⼀般说来,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原理并⽆多⼤区别。
⼀个⼈的道德标准和价值系统,部分是在教育过程中学会,但更多的是在不知不觉中偶然习得的。
这实质上是⼀种社会学习。
特殊⽂化中的道德信念和价值观念⼀旦被⼈在潜移默化中所吸收,它们就被逐步内化,组合成为“⾃我”,构成⼈格的⼀个部分。
个体对⾃⼰⼈格核⼼部分的防卫尤为严密,不到万不得已是决不会轻易泄露其隐私的。
个体的信念和态度经过⾼度抽象化和概括化,就形成了他想往⾃⼰成为具有⼀定道德⾯貌的⼈的道德理想,这些理想⼜会升华为观念上的道德命令。
当⼀个⼈的⾏动背离社会道德标准时,他便会受到“良⼼的谴责”。
道德信念和价值系统内化为“良⼼”是⼀个缓慢的历程,即使成年⼈也往往只是部分地完成了这种过程。
九型⼈格简介
九型⼈格(英语:Enneagram),⼜名性格型态学、九种性格。
它包括活跃程度;规律性;;感兴趣的范围;反应的强度;⼼理的素质;分⼼程度;专注⼒范围/持久性。
九型⼈格是⼀个近年来倍受美国斯坦福⼤学等国际著名⼤学MBA学员推崇并成为现今最热门的课程之⼀,近⼗⼏年来已风⾏欧美学术界及⼯商界。
全球500强企业的管理阶层均有研习九型性格,并以此培训员⼯,建⽴团队,提⾼执⾏⼒。
九型⼈格作为⼀个⼈格⼼理学理论在当前社会还未被主流⼼理学界认可,但是近些年,美国弗吉尼亚⼤学威廉玛丽学院修读咨询教育学位的博⼠⽣萨拉·斯科特(Sara Scott)已经在其博⼠论⽂中对九型⼈格系统做出了科学测评,其结果认定九型⼈格是个精确的系统。
在当代,它虽然在商业⽂化下,仍是根据九种性格的号码特征⽽⽤于了解职场⽂化的⼀种测试,但是对于企业的前期规划、战略确定、教练指导、企业培训等⽅⾯,九型⼈格有很⼤的优势。
美国亚⼒⼭⼤·汤马斯博⼠(Dr. Alexander Thomas)和史黛拉·翟斯博⼠(Dr. Stella Chess) 在他们1977年出版的《⽓质和发展》(“Temperament and Development”)⼀书⾥⾯提到,我们可以在出⽣后第⼆⾄第三个⽉的婴⼉⾝上辨认出九种不同的⽓质(Temperament),它们是:活跃程度、规律性、主动性、适应性、感兴趣的范围、反应的强度、⼼理的素质、分⼼程度、专注⼒范围/持久性。
戴维·丹尼尔斯(David Daniels)则发现这九种不同的⽓质刚好和九型⼈格相配。
九型⼈格不仅仅是⼀种精妙的性格分析⼯具,更主要的是为个⼈修养、⾃我提升和历练提供更深⼊的洞察⼒。
与当今其它性格分类法不同,九型⼈格揭⽰了⼈们内在最深层的价值观和注意⼒焦点,它不受表⾯的外在⾏为的变化所影响。
它可以让⼈真正地知⼰知彼;可以帮助⼈们明⽩⾃⼰的个性,从⽽完全接纳⾃⼰的短处、活出⾃⼰的长处;可以让⼈明⽩其它不同⼈的个性类型,从⽽懂得如何与不同的⼈交往沟通及融洽相处,与别⼈建⽴更真挚、和谐的合作伙伴关系。
⼈格最健康的时候,随时有⼈格整合的可能,例如:第9型的出现了第3型的特征,由原本的内向保守,变得充满活⼒,基本欲望得到满⾜,基本恐惧隐藏。
健康的⼈格令⼈活出真我,⼼理平衡、充分发挥⾃⼰的潜能和能对社会作出贡献。
⼀般的时候基本欲望和基本恐惧浮现,由⾃我取代了真我,⾃我过分膨胀,⾃我防卫机制出现,⼼理变得不平衡,容易与⼈发⽣冲突,为了满⾜基本欲望,可以不惜⼀切伤害⼈,也很容易屈服在社会的阴影下,⼈格的优点未能充分发挥。
不健康的⼈格,可以说是⼀种病态,⾃我防卫机制失灵,可以导致⼈格陷落,如第五型⼈出现了第七型的缺点如失控、信⼝开河和⽣活奢侈等。
严重的会导致精神病,甚⾄⾃毁。
当⼈格于极健康和不健康的时候,是有整合和陷落的现象,这会导致错误地判断⼈的基本⼈格,尤其是极健康的时候。
⼈格的特征介绍
独特性
⼀个⼈的⼈格是在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交互作⽤下形成的。
不同的遗传、⽣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独特的⼼理点。
⼈与⼈没有完全⼀样的⼈格特点。
所谓“⼈⼼不同,各有其⾯”,这就是⼈格的独特性。
但是,⼈格的独特性并不意味着⼈与⼈之间的个性毫⽆相同之处。
在⼈格形成与发展中,既有⽣物因素的制约作⽤,也有社会因素的作⽤。
⼈格作为⼀个⼈的整体特质,既包括每个⼈与其他⼈不同的⼼理特点,也包括⼈与⼈之间在⼼理、⾯貌上相同的⽅⾯,如每个民族、阶级和集团的⼈都有其共同的⼼理特点。
⼈格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是⽣物性与社会性的统⼀。
稳定性
⼈格具有稳定性。
个体在⾏为中偶然表现出来的⼼理倾向和⼼理特征并不能表征他的⼈格。
俗话说,“江⼭易改,秉性难移”,这⾥的“秉性”就是指⼈格。
当然,强调⼈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在⼈的⼀⽣中是⼀成不变的,随着⽣理的成熟和环境的变化,⼈格也有可能产⽣或多或少的变化,这是⼈格可塑性的⼀⾯,正因为⼈格具有可塑性,才能培养和发展⼈格。
⼈格是稳定性与可塑性的统⼀。
统合性
⼈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统⼀的⼀致性,受⾃我意识的调控。
⼈格统合性是⼼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当⼀个⼈的⼈格结构在各⽅⾯彼此和谐统⼀时,他的⼈格就是健康的。
否则,可能会出现适应困难,甚⾄出现⼈格分裂。
功能性
⼈格决定⼀个⼈的⽣活⽅式,甚⾄决定⼀个⼈的命运,因⽽是⼈⽣成败的根源之⼀。
当⾯对挫折与失败时,坚强者能发愤拼搏,懦弱者会⼀蹶不振,这就是⼈格功能的表现。
据此根据其特征我们可以在⼼理学上将⼈格定义为:是个⼈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的独特的反应⽅式,它由个⼈在其遗传,环境,成熟,学习等因素交互作⽤下形成,并具有很⼤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