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狼》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
2.积累文言词汇:止、敌、顾、前、去、犬、意、洞、隧等。
3.理清情节结构,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4.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学习在叙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进入课文。
2.通过讨论探究,自己解决生难字词,自己感悟课文,教师适时点拨。
3.通过学生表演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屠户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
2.学会勇敢机智地与邪恶势力作斗争。
教学重点:
积累词汇,理解文意,体会道理。
教学难点:
怎样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间一定有人听说过狐、鬼的故事。
真有这样的事吗?其实,读狐说鬼只不过是一种假托的方式,目的还在说人,说社会现象。
例如
有个故事叫《画皮》,说的是一个恶鬼,在人皮上画了一个美女,披在自己身上,就变成美女了,然后去害人。
这简直是荒诞之极。
但想一想就会觉得它非常真实,许多坏人在干坏事之前,不是先要把自己装扮成好人吗?这个故事就出自《聊斋志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聊斋志异》里面的另一名篇《狼》。
二、走进作者,资料助读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的文学家,山东淄川(今淄博)人。
代表作是《聊斋志异》。
三、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学生可先试读,教师再范读,然后学生齐读,也可听课文录音,朗读时注意正音)
2.朗读停顿的指导。
(1)关于句中的停顿。
句中的停顿,按朗读时感情表达的需要或换气的需要可适当作短暂的停顿,但要以词或短语为单位,以不念破句为标准。
如“其一/犬坐/于前”,不能念为“其一犬/坐于前”。
(2)关于标点符号的停顿。
一般来讲顿号停半拍,逗号停一拍,句号、问号、感叹号停两拍。
(3)关于段与段之间的停顿。
段与段之间停顿可长一些,一般3~5拍即可。
3.默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老师明确:(学生只要答对基本意思即可,不要在文句上过严要求。
)本文写了屠户遇狼、惧狼、御狼和杀狼的事。
四、师生互译,疏通文意
1.学生依据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发现疑难。
详见《创优作业》之“课文古今对译”。
2.以小组为单位,针对疑难问题讨论研究,共同解决。
教师巡回检查并答疑解惑。
3.以小组为单位,把各组共同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老师指导。
五、精读课文,突破重点
1.独立思考: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故事情节,归纳第一至四段的意思。
提问后交流评价归纳:(l)开端:遇狼。
(2)发展:惧狼、御狼。
(3)高潮和结局:杀狼。
2.独立思考: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狼的什么本性?
提问后归纳:(1)贪婪凶恶: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狡诈阴险: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讨论:文章如何刻画屠户的形象?
(要求从人物描写方法来思考,并找出课文中的例句并就例句进行分析交流后归纳:
(1)心理描写
惧——投骨避狼。
/大窘——骨尽狼仍从。
/恐——前后受其敌。
/悟——刀劈两狼。
一开始,屠户采用“投骨”之法,试图摆脱狼的跟从,说明他对狼的贪婪凶恶的本性缺乏认识并抱有幻想,一再妥协退让,结果失败。
他有刀不敢斗,因狼有两只,而自己孤身一人,“恐前后受其敌”。
发现麦场积薪后,急忙“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抢占有利地形保护自己。
后来“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他抓住时机,
当机立断,奋起杀狼。
由被动转为主动。
他警惕性高,又转视积薪后,杀死了另一只正在柴草堆里打洞的狼,这才悟出狼的狡诈阴险。
(2)动作描写
“投以骨”“复投之”写屠户试图投骨避狼,结果无效。
“顾”“奔”“倚”“弛”“持”五个动词,写屠户迅速抢占有利的地形,保卫自己,准备反击。
“暴起”“劈”“毙”写屠户趁一狼径去,一狼假寐有利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取得胜利。
“转视”“断”“毙”等动词写屠户高度警惕,果断出击,再获全胜。
这些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4.自由发言:文章结尾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
归纳: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的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
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
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5.片断写作练习:《狼》一文给我们什么启示?
归纳: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六、探究合作,互动质疑
有一天你在公共汽车上遇到抢劫犯,你会和别的乘客一起抗争吗?请同学们探究交流。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基础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