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文言文的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夫国之兴也,由人;国之亡也,由人。
其为人君,固资其德以安人;其为人臣,固资其忠以事君。
故君臣相得,国家何忧乎不治?若君不德,臣不忠,虽有尧、舜之君,不能致治;虽有尧、舜之臣,不能正君。
是以古之圣君,莫不敬贤纳谏,以保其国家。
”
翻译:
贞观之初,太宗对身边的侍臣说:“国家的兴盛,源于人民;国家的衰亡,也源于人民。
作为君主,本应依靠自己的德行来安抚人民;作为臣子,本应依靠自己的忠诚来侍奉君主。
因此,君臣之间相互理解,国家有何忧虑而不治理得好呢?如果君主不德,臣子不忠,即使有尧、舜这样的君主,也不能实现国家的治理;即使有尧、舜这样的臣子,也不能纠正君主的错误。
所以,古代的圣明君主,无不尊敬贤能、接纳忠言,以此来保护他们的国家。
”
原文:
太宗又曰:“夫治国之道,必先知其所以乱,然后乃能正之。
夫乱之源,生于官邪;官邪之甚,生于赋税之不均。
故善为国者,必先均其赋税,然后议其官制。
赋税不均,则民怨;官制不严,则法纪不立。
是以古之明君,皆以节用为本,以养民为先。
”
翻译:
太宗又说:“治国的道理,必须首先了解其所以混乱的原因,然后才能加以纠正。
混乱的根源,在于官员的腐败;官员腐败严重,在于赋税的不均。
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必定首先使赋税均等,然后讨论官制。
赋税不均,则民众怨恨;官制不严,则法纪不能建立。
所以,古代的明智君主,都以节约开支为根本,以养育民众为首要任务。
”
原文:
太宗又曰:“人君者,天地之心,万国之主。
故其视听必正,其言动必谨。
视听不正,则政事乖谬;言动不谨,则百姓疑惧。
是以古之圣君,莫不敬天爱人,以保其国家。
”
翻译:
太宗又说:“君主,是天地之心,万国之主。
因此,他们的视听必须端正,他们的言行必须谨慎。
视听不端正,则政事会出差错;言行不谨慎,则百姓会感到疑虑。
所以,古代的圣明君主,无不敬重天意、爱护人民,以此来保护他们的国家。
”
通过以上翻译,我们可以看到《贞观政要》中强调了君臣关系、治国之道、百姓福祉等方面的思想,体现了唐太宗贞观年间重视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的治国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