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总统孙中山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1:“布衣总统”的称谓由何而来?
与张之洞交往
张之洞上联:
持三字帖,见一品官, 儒生妄敢称兄弟。
孙中山下联: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布衣亦可傲王侯。
思考2:从孙中山与张之洞的交往中, 你认为孙中山表现出了怎样的品性?
思考3:张之洞为什么转变态度接见孙 中山呢?
1、孙中山年少多才,有很深的文学造诣。 2、孙中山不同凡响,胸怀大志。 3、张之洞爱才、重才。
不事张扬 关心群众
思考5:在孙中山身上,“布衣” 与“总统”冲突吗?它们之间有 怎样的辩证关系?
•孙中山出身于平民阶层,源于“布 衣”。 •孙中山具有总统的身份,同时具备 “布衣”的品德。
互相依存 “布衣总统” 的来源: 虽为布衣,却胸怀大志。 孙中山外出: 总统热爱布衣(百姓) 总统深受布衣爱戴。
古 时 皇 帝 出 巡 图
悄悄出巡 着普通制服 制止巡官 绕道回府
不事张扬
关心群众
房间: 不大
住:
摆设: 四把、两张、一张 外面:客厅兼饭厅 衣着朴素 改学生装(“中山服”)
简朴 朴素 整洁
生 衣: 活 作 风 食:
行:
外表整洁(表里如一)
正:孙中山 正反 对比
俭约
反:唐绍仪、伍廷芳
着普通制服 制止巡官绕 道回府
孙中山( 1866 ~ 1925 ),近代民主革 命的先行者。名文,字 德明,号日新,后改逸 仙;在日本从事革命活 动时曾化名中山樵。广 东香山人。
1、1905年8月,在日本东 京创立同盟会。 2、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 亥革命,推翻清朝的专制统 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 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 。
这个口号表现出群众当时的激动、崇拜之情。
这个口号不妥当,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 时中国百姓的个人崇拜,将孙中山与中国古 代帝王将相相类比的封建思想。
“万岁一词,是封建帝王要臣民这样称呼 他的,我们为了反抗这个‘万岁’,许多革命同 志抛头颅、洒热血。如果我接受这个称呼,对得 起先烈吗?”
思考8:孙中山先生作为一代伟人, 应该有很多可圈可点的轰轰烈烈的 事迹,可作者为什么只是选取孙中 山生活的一些小细节呢?
“布衣总统”孙中山
陈廷一
1、定义: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文体。
2、分类: 自传、他传、评传…… 3、特点: 真实性 文学性
了解传主的人生经历,体会传主的精神。
作者简介
陈廷一是中国当代著名传记作家,在传 记界素有“南叶北陈”(即“南有叶永烈, 北有陈廷一”)的说法。 他创作过《孙中山大传》(上下卷)、 《许世友传奇》、《宋氏三姐妹》、《宋氏 三兄弟》、《孔祥熙大传》、《宋庆龄全 传》、《宋美龄全传》等著名传记。
“抉取携而不竭任卤浸咸蒸独标平淡”。 相传该联为神童苏福所作,自清朝以来,续对者不 计其数,然而至今未有珠联璧合之句。
因为仄平镶嵌独特,又与神泉奇景巧妙结合, 所抒发的情怀境界也相当高远,因此几百年来难觅 可对之句,成为不折不扣的独脚联。
正:孙中山
俭
食
反:唐绍仪 伍廷芳 奢
俭约
对比
唐绍仪
伍廷芳
行
孙中山俭朴作风: 虽为总统,却保持布衣本色。
“总统不是皇帝,而是公仆。”
思考6:细读文本,说说对“剪辫”、 “睡狮”的理解。
“睡狮”代指尚未觉醒的中国。 “剪辫”在这时期成了反对清朝、推翻帝国、 追求共和、倡导民主的一种行为特征。
思考7:群众见到孙中山时,一起高声呼喊: “大总统万岁!”你觉得这个口号表现了群 众怎样的心情?这个口号妥当吗?
这些小事能有效反映孙中山简朴、甘 于淡泊的精神和民本思想,使孙中山的形 象更丰满,让人读来更有亲切感,更可信, 孙中山的“布衣”形象也能更突出;同时, 这些日常生活所显示的孙中山的个性又与 他的政治理念(平等、民主、博爱)和人 生理想方向相一致,从而有力地凸现了孙 中山的基本思想特征,体现了“布衣总统” 不同于一般总统的独特性。
3、 1912年1月1日,孙中 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 总统。 4、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 逝世。
初读文章,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布衣总统”的称号由何而来? 2、从孙中山与张之洞的交往中,你认为孙 中山表现出了怎样的品性? 3、张之洞为什么转变态度接见孙中山呢? 4、作为大总统的孙中山,他身上具有哪 些“布衣”色彩?
思考4:作为大总统的孙中山,他 身上具有哪些“布衣”色彩?
房间:不大
住
摆设:四把、两张、一张
外面:客厅兼做饭厅
简 朴
衣着朴素 改学生装(“中山服”)
衣
外表整洁(表里如一)
整朴 洁素
惠来县神泉镇独脚联
在惠来县神泉镇东南面久负盛名的古迹“海 角甘泉”旁边的一个亭阁中,其右内柱刻有一条独 脚联,联语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