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胥静
来源:《办公室业务(下半月)》 2020年第1期
文/泰山护理职业学院胥静
【摘要】图书档案管理对高校的教育工作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其管理工作内容繁多复杂,
应用RFID技术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
本文简要阐述了RFID技术的概念与应用优势,并分
析了该技术在高校图书档案管理中的一些列应用,希望能够切实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性与
准确性。
【关键词】RFID技术;图书档案管理;智能化
现阶段,各个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图书档案信息日益增加,并且档案类型呈现多样化,为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RFID技术是一种电子射频识别技术,能够对高校图书档案管
理实现自动化工作,进而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因此,有必要对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档案管理中的运用展开探讨。
一、RFID技术概念及其应用优势
RFID技术原理为应用了射频信号自动识别技术,可对目标对象的相关信息与数据进行获取,在此过程中不需要人为操控。
RFID技术主要有三部分构成,分别为电子标签、阅读器以及天线。
其中读写器与标签之间的传递工作由天线部分来完成,耦合元件与芯片是标签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用来储存复杂的信息。
读写器可以在读取信息的同时进行解码工作,解码完毕的信息
将会传入计算机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后期的处理与利用。
RFID技术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四点:第一,进行非接触式数据采集。
RFID电子标签可将档案的信息与名称显示在屏幕端,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自动化水平。
第二,具有高性能处理水平。
RFID技术具有强大的扫描与读取系统,可以在电子标签中传输多个档案的信息,提升档案工作
管理效率。
第三,电子标签可以重复利用。
RFID技术中的电子标签体积较小,标签内的储存空
间较传统条形码有很大提升,大大降低了标签的使用成本。
第四,电子标签的安全性能较强。
RFID电子标签在储存数据的过程中同时可实现密码保护功能,标签在与门型通道天线相互合作
的过程中,发挥了RFID技术的防盗功能,进而有效规避档案可能发生丢失的情况。
二、高校图书档案管理中RFID技术的应用
(一)应用于数字化图书档案管理服务中。
RFID技术可以对数据进行识别与获取,进而实
现数字化的图书档案管理服务,令学生在图书借阅的过程中更加方便与快捷。
RFID技术中的电
子标签可以作为一种符号,作为借书证存储的标识。
光盘或图书在借阅的时候利用RFID符号进行流通,实现了对图书库存的有效管理。
通过应用RFID技术,令图档案管理工作提升了效率,改善传统图书流通业务中的弊端,实现图书借还与防盗的一体化。
并且RFID技术在信息容量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保密性能也是该技术的一大优点。
除此之外,应用RFID技术可以进行高效率的档案入档工作,并在此过程中将档案编目简化,降低管理流程的复杂程度。
各类档案文件可
以根据RFID电子标签生成独特的标识,在将图书、文件归档时,只需输入相应的电子标签即可完成归档工作。
(二)优化档案的借阅与归还工作。
在对档案进行查询与借阅时,管理人员可以应用RFID
技术对所需要了解的信息实行查询与检索,即可得到相应的筛选信息,进而查询到图书档案的
位移电子标签。
随后电子标签信息将进入信息系统进行核对,当中央服务器显示核对准确无误时,系统此时将发出允许阅读的指令。
应用RFID电子标签对档案位置进行定位,可以节约档案管理人员调阅档案所消耗的时间。
在处理档案归还事务的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可对图书、文
件上的电子标签扫描,即可以得到文件相应的详细名称与分类编号,并了解文件的存放位置。
通过对借阅时间与归还时间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完成图书管理工作。
利用RFID技术能够准确无误地确定档案存放位置,令档案有规律地进行管理,防止了档案归还无序的现象,提升人工
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
(三)实现对档案的安全防护。
对档案的安全保护工作是高校档案图书管理的重要环节,
应用RFID技术可以实现对档案图书的安全保护。
在利用RFID技术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无
论是在档案的借阅还是归还阶段,都可以应用RFID系统将档案的相关参数储存至中央数据库中,其中包括页码、长宽以及重量等参数。
RFID系统中的阅读器能够快速捕捉档案文件的相关信息,并将适度区域内的信息与中央数据库信息相结合,进行匹配检测,当RFID系统发出警报时,则说明档案页码存在破损或者档案重量与系统数据不符。
此时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提示区分档案本
身的特质,进而对档案实行安全管理工作。
除此之外,RFID技术为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创造了
更大发展空间。
比如,RFID系统可以实现文件导航定位,RFID技术利用动画图示可以显示文献的实际所在位置,摆脱了传统排架方式摆放的制约,页面导航可以为同学们查找文献提供方便,成功实现了自动化查找模式。
(四)为智能化图书管理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随着我国各类新兴的智能技术不断涌现,令
传统技术应用的分散性有所改变,实现了与新型技术的融合,逐渐完善了智能数据库的发展。
基于当下高校中的图书档案管理工作,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再符合时下发展形势,RFID
技术的出现为图书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
比如,RFID技术中的标签可实现图书的精确
典藏。
RFID标签作为流通管理介质,可以对文献剔除、架位变更以及新书典藏等工作实现精确
化管理,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利用RFID技术可以令图书的排架工作更为灵活,使图书突破了楼层与书架的限制性,让图书的排架方式更加灵活与多样化。
自主借还模式也是RFID技术应用的优势之一,“一次多本”的借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并且流程操作较为简便,优化了图书借阅方式。
(五)创新图书档案公共文化服务方式。
基于现代化高校图书档案管理服务而言,其要满
足于学生与老师的需要,在满足阅读需求的基础上,还需要为图书档案管理用户提供优质的图
书服务。
基于以上的考虑,各个高校要充分发挥RFID技术优势,在图书馆内建立自主借还系统,为院校内师生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
实现便利阅读的目标,为高校读者提供福音,让方便阅读
的图书档案管理服务走入大学生的视野。
此外,高校内的自主借还系统,是现代图书档案管理
服务发展的必然,是推动RFID技术发展的重要之举。
RFID技术在图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诸多,比如,文献的防盗磁条与原条码完全被RFID标签所代替,成功地实现了文献加工的简化流程。
而RFID技术改变了文献数据采集方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缓解了传统图书档案管理压力,改变了传统图书档案管理的模式,进而推进图书档案管理向着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三、结论
综上所述,当下我国高校教育愈发受到重视,图书档案管理行业也在朝着现代化、智能化
的发展方向不断迈进。
RFID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管理手段,改善了高校传统图书档案管理中的
弊端,使其趋向于智能化发展。
因此,管理人员有必要加强RFID技术的应用,不断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婷.浅析RFID技术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7(11):64-65.
[2]黄李燕.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传媒论
坛,2018,1(21):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