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新学案高中湘教版地理选修5课件第3章自然灾害与环境第2节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为何印度5~11月份常有洪灾发生?
第二页,共40页。
地理 X 选修5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课前巩固篇
能力拓展篇
课后练习篇
※ 课标导航 ※ 1.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多发区。 结合实例,说明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了解黄淮海平原区、东南沿海区,黄土高原区、川滇地区 的主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并能说明各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 然环境特点。
能力拓展篇
课后练习篇
思考3 东南沿海区洪涝灾害严重,没有旱灾的影响吗? 提示: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东南沿海区不仅洪涝灾害 严重,而且也常发生干旱灾害。造成干旱灾害的原因主要是 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思考4 为什么东南沿海区多地震灾害? 提示: 东南沿海区靠近环太平洋地震带,地应力作用 强,地壳破碎,形成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
2.成因: (1)干旱: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的_季__节___变化和__年__际___ 变化大,春季少雨但气温回升快,蒸发(zhēngfā)旺盛,旱易灾发生 _____(2_)。洪涝平夏原季低降势水多 ___,低__且平__多__以__暴__雨___为主
(3)地震:位于地震带上郯 河北 城平—庐 原江 地地 震震 带带
(6)沙漠化:_塔_里__木__盆__地____、宁夏、河西走廊。
(7)低温冷害:东北平原、鄂尔多斯高原、_____青__藏__高__原。
第五页,共40页。
地理 X 选修5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课前巩固篇
能力拓展篇
课后练习篇
一、黄淮海平原灾害(zāihài)多发区
1.主要灾害:_____水_旱__(_s_h_u_ǐ 灾hà害n) 和地震;本区农作物病 虫害较多;沿海地带有_____台__风_____灾害。
第二十四页,共40页。
地理 X 选修5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课前巩固篇
能力拓展篇
课后练习篇
3.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形成原因 (1)干旱灾害 黄淮海平原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降水 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而雨 季未到,降水不足,极易发生(fāshēng)春旱;即使夏季降水量 大,又多以暴雨出现,也会发生(fāshēng)旱灾。 (2)洪涝灾害 黄淮海平原夏季降水多,且多以暴雨为主,再加上平原地 势低平,有较多的洼地,极易发生(fāshēng)洪涝灾害。 (3)地震灾害 黄淮海平原位于地震带上,地震灾害严重。
第十四页,共40页。
地理 X 选修5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课前巩固篇
能力拓展篇
课后练习篇
四、川滇地震(dìzhèn)、滑坡、泥石流多发区
1.主要灾害:地震、滑坡和泥石流。
2.成因:
(1)滑坡、泥石流 ①山高谷深、地势起伏_大___;②降水丰沛,且多暴雨;③ __断__裂__(_d发uà育n l,iè)岩石(yánshí)破碎;植④被____________破坏严重。 (2)地震:地处我国著名的_____南_北______地震带和青藏高 原边缘地震带上,___构__造_运__动____活跃。
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
(5) 人 经口济分水布平不地均区衡差异明显东部地区自然灾害多发
第二十三页,共40页。
地理 X 选修5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课前巩固篇
能力拓展篇
课后练习篇
2.暴雨与洪涝 暴雨是锋面、气旋、热带气旋等天气系统造成短时的集中 降水过程。暴雨雨量集中,来势迅猛,易产生(chǎnshēng)洪 涝灾害。 洪涝是指暴雨,大暴雨造成地表水泛滥的现象。造成洪涝 的主要原因有:①雨量大而集中;②地势低洼,易集水;③河 网密集,河流入海口少,河水宣泄不畅;④湖泊萎缩,蓄洪能 力下降;⑤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淤积河床等。
第十六页,共40页。
地理 X 选修5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课前巩固篇
能力拓展篇
课后练习篇
图3-3黄淮海平原地形 黄淮海平原又称华北平原,位于黄河下游,地跨冀、鲁、 苏、豫、皖、京、津等五省二市,自古有“中原 (zhōngyuán)”之称。 黄淮海平原是由黄河、海河、淮河等高含沙量河流合力冲 积而成的典型冲积平原。其中,黄河是塑造黄淮海平原的主 力。
第十九页,共40页。
地理 X 选修5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课前巩固篇
能力拓展篇
课后练习篇
黄土地貌
概念及形态
黄土塬 平坦的黄土高地,地表平坦,坡度1°~3°
沟间 地貌
黄土梁 黄土峁
黄土
长条形的黄土高地,坡度多在1°~5° 孤立的黄土丘,峁顶面积不大,呈明显穹起 古代河谷经黄土等堆积物掩盖,且尚未被现 代沟谷分割的平坦谷地
(2)台风:袭击我国的台风大多在本区登陆、全国
__风__暴__潮______频率最高、灾害损失程度最严重的地区。 (3)地震:本区处于我国___东__南__沿_海____地震带,地震灾害
_____台__湾_____最严重,广东、福建次之。
第九页,共40页。
地理 X 选修5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课前巩固篇
第十三页,共40页。
地理 X 选修5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课前巩固篇
能力拓展篇
课后练习篇
思考6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完全是由自然原因形成的 吗?
提示: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既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也有人为因素的影响。从自然原因看,主要是黄土土质疏 松,易被侵蚀,且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从人为原因看, 主要是人类活动破坏了地表植被。其中,人类社会出现之前 的水土流失,主要是自然因素所致,进入人类社会之后,水 土流失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所致。
地。
长江(chánɡ jiānɡ)中下游平原
东北(dōngběi)平原
( 2 ) 洪 涝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黄 淮青海藏平高原原 ( p ín g y u án ) 、
_____(4_)_暴__雨_:_。川西山地。
((35)滑) 水坡土、流泥石失流::黄西土南高山地原区、、四__川__盆__地___、__太_东行南山部区。、 __江__南__丘__陵____。
2.主要灾害(zāihài)干:旱____________——本区最严重的自 然灾害(zāihài);水土流失的面积是黄土高原的3/4;此外,暴 雨、滑坡、病虫害、地震等自然灾害(zāihài)。
第十一页,共40页。
地理 X 选修5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课前巩固篇
能力拓展篇
课后练习篇
3.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1)黄土质地___疏__松__(_s_h_ū_s_ō。nɡ) (2)___植___被__(z_h_í_b_è稀i) 少,黄土裸露。 (3)夏季____暴__雨______较多,冲刷强烈。 (4)地形上从平原向___山__地__高__原___过渡,地形坡度大,坡 面物质(wùzhì)不稳定。
第十五页,共40页。
地理 X 选修5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课前巩固篇
能力拓展篇
课后练习篇
思考7 为什么川滇地区多地震灾害? 提示: 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即地中 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地壳活动强烈,因而地震频发。
思考8 2008年5月四川大地震形成唐家山偃塞湖,它有 哪些危害?
提示: 由于地震引发山体滑坡、阻塞河道,从而形成 湖泊。随着水量增加,水位提高,引发崩坝,洪水一泻而 下,造成严重洪灾,威胁人类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经济损 失。
第八页,共40页。
地理 X 选修5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课前巩固篇
能力拓展篇
课后练习篇
二、东南(dōngnán)沿海灾害多发区
1.主要灾害:____洪__涝__(_h_ó_n_ɡ、là地o)震、台风等。
2.成因:(1)洪涝(hónɡ lào):受夏季台风风或____________影 响。暴雨较多;沿海地区低地平势____________。
第十二页,共40页。
地理 X 选修5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课前巩固篇
能力拓展篇
课后练习篇
思考5 黄土高原的黄土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 荒漠地区是黄土物质(粉砂和尘土)的源地,这里 有强大的风从荒漠中部吹向外围,把大量的黄土物质吹送到 生长灌木的草原地带,逐渐堆积成厚厚的黄土,我国黄河中 游地区的黄土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
第三页,共40页。
地理 X 选修5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课前巩固篇
能力拓展篇
课后练习篇
课前巩固(gǒnggù)篇
第四页,共40页。
地理 X 选修5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课前巩固篇害的多发区
(1)干旱:_黄__淮__海_平__原______东北平原(píngyuán)、四川盆
沟谷地貌 细沟、浅沟、切沟、悬沟、坳沟、河沟等
第二十页,共40页。
地理 X 选修5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课前巩固篇
能力拓展篇
课后练习篇
能力(nénglì)拓展篇
第二十一页,共40页。
地理 X 选修5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课前巩固篇
能力拓展篇
课后练习篇
1.我国自然灾害产生的环境原因 (1)幅员辽阔、自然环境条件复杂―→自然灾害类型多。 (2)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陆地灾害 与海洋灾害都有发生。
地理 X 选修5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课前巩固篇
能力拓展篇
课后练习篇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 (huánjìng)特点
第一页,共40页。
地理 X 选修5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课前巩固篇
能力拓展篇
课后练习篇
※ 情景诱思 ※ 2009年6月印度遭受特大水灾,北部的比哈尔邦和北方邦,以 及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地区受灾情况最为严重,单在比哈尔 邦就有1 000万灾民无家可归。
第七页,共40页。
地理 X 选修5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课前巩固篇
能力拓展篇
课后练习篇
思考2 黄淮海平原自然灾害有哪些类型?黄淮海平原为 什么多旱灾与水灾?
提示: 黄淮海平原自然灾害主要有水旱灾害和地震。 黄淮海平原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 化大。春季降水少,但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易发生干旱 灾害。夏季降水多,且以暴雨为主,再加上平原地势低平, 有较多的洼地,易发生洪涝灾害。
第十页,共40页。
地理 X 选修5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课前巩固篇
能力拓展篇
课后练习篇
三、黄土高原(huánɡ tǔ ɡāo yuán)灾害多发区
1 . 环 境 特 点 : 从 农 业 向 _ _ _ _ 牧_ _业_(m_ _ù_yè_) _ 过 渡 ; 从 __半__湿__润______区向半干旱、干旱区递变;不稳定的气候和盆地 边缘的活动___断__层_______。
第十七页,共40页。
地理 X 选修5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课前巩固篇
能力拓展篇
课后练习篇
河流的堆积作用对黄淮海平原的组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平原的西部地区,是由洪积和冲积物组成的山前倾斜平原;倾 斜平原以东,是由各河的冲积物组成的冲积低平原;渤海之滨 则是地势很低的滨海平原。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海拔多在50 米以下,滨海平原海拔只有4米左右。在平原上有许多起伏和 缓(héhuǎn)的岗地,岗间为浅平封闭的洼地。洼地的面积一般 不超过50平方千米。
第十八页,共40页。
地理 X 选修5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课前巩固篇
能力拓展篇
课后练习篇
图3-5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供阅读) 黄土高原由于流水侵蚀严重,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黄土高原的地貌形态主要包括沟谷地貌和沟间地貌两类。 其中沟谷地貌有细沟、浅沟、切沟、悬沟、坳沟(干沟)、 河沟(hégōu)等7类。其中前4类是现代侵蚀沟;后2类是古代侵 蚀沟,冲沟有的是现代侵蚀沟,有的是古代侵蚀沟。沟间地貌 通常可划分出塬、梁、峁和等地貌类型(如下表所示)
第六页,共40页。
地理 X 选修5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课前巩固篇
能力拓展篇
课后练习篇
思考1 夏季风强,我国就发生洪涝灾害;夏季风弱,我 国就发生干旱灾害吗?
提示: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国地处东亚季风气候 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弱和位置,直接影响着我国夏 季的雨带分布。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弱一旦异 常,就会引起旱涝灾害。在同一时期里往往是南涝北旱,或 北涝南旱。在同一地方往往是旱涝交替出现。“涝则一线, 旱则一片”的态势也很明显。
夏季风―→降水季节与年际变化大 ―→干旱、暴雨、洪涝等 (3)季风气候冬季风―→寒潮―→低温冻害、冰雪 灾害等
第二十二页,共40页。
地理 X 选修5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课前巩固篇
能力拓展篇
课后练习篇
(4)板块交会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地震、火山断裂发 育、岩石破碎
地形复杂、起伏大
人类活动―→破坏植被 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