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美与真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美”与“真糟》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真美”和“真糟”》是长春版小语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板块的第二篇课文。
文章主要写作者在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真美”,爸爸的评价却是“真糟”;作者在“真美”的鼓励中,在“真糟”的警示中,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
逐渐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评价,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课文人文性较强,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特别是蕴涵在严厉批评中的爱,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这篇课文语言朴实,形象鲜明,感情浓郁,渗透着深刻的哲理,可谓文质兼美,且富有人情味。
文章前一部分文字虽然浅显、但却生动,后一部分个别语句含义较深,极具启发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维的思考及感悟的空间。
【学情分析】
六年三班共有学生76人,绝绝大部分学生对语文比较感兴趣,接受水平较强,思维活跃,学习态度较端正;班级整体学习成绩比较好,在升级考试中成绩还需努力;班纪班风良好。
但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存有一定的两极分化现象,后进生人数很多;有相当一部分男同学学习自觉性差,不能即时完成作业,对于学习语文有一定困难。
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增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升合格率和优秀率.
【设计思路】
根据教学目标的预设、教学理念的定位,联系学生实际,我准备以“以读处思”为教学主线,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实行合作、探究学习,在充分讨论中,让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互动对话。
同时,辅以“谈话法”、“朗读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提升学生的合作探究水平和口语交际水平。
3.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学会准确面对父母及教师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的爱。
2.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时分配】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走进课文,探究质疑。
三、用情朗读,用心感悟,合作解疑。
四、联系实际,升华情感,质疑再探。
五、创新延伸,总结拓展。
六、作业。
七、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个人的童年往往对他将来人生道路的成功起很大的决定作用,有一首诗,就说明了这个点:
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
嘲笑伴随着孩子,他羞愧腼腆;
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倍增;
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
认可伴随着孩子,他爱心常存;
分享伴随着孩子,他慷慨大方;
诚实与公正伴随着孩子,
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
什么——伴随着你,我的孩子们?
是啊,一个人能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童年所受的教育起着很大作用。
那是什么的教育伴随着巴德·舒尔伯格的童年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真美”与“真糟”》,来体味一下什么样的教育伴随着作者的童年?
板书课题:“真美”与“真糟”
二、走进课文,探究质疑。
1.同学们,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你认为这篇课文重点应该探究哪些问题呢?……(同学们提问,把问题写在黑板边上)
2.问题源于课文,通过度角色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形式,边朗读边找到一些问题的答案,朗读完即时的汇报出来,难的用屏幕打出来,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
简单的问题如:妈妈的评价是什么?爸爸的评价是什么?面对这两种评价,我的表现怎样?(一)作者巴德八岁时写下的第一首小诗,妈妈是怎样评价的?
★课件出示妈妈评价的句子:
1.妈妈边读边嚷了起来:“真美!巴德,真的是你写的吗?”妈妈赞不绝口,她甚至说只有神童才能写出如此美丽的诗篇。
2.“不过,本,巴德创造了一个奇迹,”妈妈劝慰道,“他写了一首诗,写得美极啦!”
(1)从这两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这是妈妈由衷的真正的赞美。
母亲的心情如何?(兴奋)你能读出母亲兴奋的心情来吗?(—指名读)
(2)这两句都有什么描写?(语言描写)作用是: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
比较父亲的两次评价——那父亲是如何评价的呢?
(二)课件出示父亲评价的句子:
★诗只有短短十行,但爸爸似乎读了好几个小时……终于,我听见爸爸将诗稿放回盘子里。
接着,他直截了当地评判说:“依我看,诗写得很糟。
”
这是父亲的真心话,是父亲的真批评,你从哪个词能够看出父亲很坚决而且不假思索的评判呢?这个句子中有几个动词?你从这些动作、语言中读出了什么呢?(父亲坚决地、肯定地认为这首诗写得太差,很生气,)(——指名读)
父亲的评价还有吗?
课件出示句子:
★“世上的劣诗已经太多了。
”爸爸却很固执,“如果孩子写不出好诗,并没有哪条法律规定他非得去当诗人不可!”
这次的评价该怎么读呢?父亲的态度越来越强硬,一次比一次严厉,同学们你能读出父亲一次比一次严厉的批评吗?(齐读)
(三)分析”我”不同的反应
听了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 “我”分别有怎样的反应呢?(用“————”画出“我”听了母亲的表扬后的反应..用“~~~~~”划出“我”听了父亲的批评后的反应.)
1.听了母亲评价后的反应:
★课件出示句子:
我面红耳赤地承认了,心里充满了骄傲.
“面红耳赤”是什么样子?“骄傲”呢?(没想到因为一首小诗母亲竟如此兴奋地称赞我)此时,“我”的心情如何?(自豪)
这句是什么描写?(神态描写)
(四)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非常想把诗给父亲看呢?
★课件出示句子
1.我简直等不得了---他呀,是好莱坞电影公司著名的剧作家,一个大名鼎鼎的大人物!我想:他一定比妈妈更能评判我的诗。
2.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以迎接他的到来。
首先,我用花字体将诗好好地重新抄写了一遍,接着再用彩笔画上花边,最后,我将诗稿放在餐桌上爸爸的盘子里。
”
(1)自由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我”对父亲的期待)
(2)此时“我”的心情怎样?(自豪、充满自信)
★课件出示句子:
我等啊等,好不容易等到七点半,爸爸这才气冲冲地回到家中。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七点半之前,“我”满怀信心地期盼父亲到来,此时,“我”的心情达到了对父亲期盼的最高值)“我”满怀信心地期盼父亲回来,此时,“我”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3.可“我”等来的却是父亲的批评,父亲是怎样批评“我”的呢?(学生读父亲批评的句子)“我”有怎样的表现?你怎样理解?
课件出示句子:
我抬不起头来,眼中顿时涌出了泪花。
我再也忍不住了,从餐厅跑到卧室,一头扑倒在床上,痛苦地呜咽着。
找生读,齐读,这是一位什么样的爸爸啊?同学们有没有对巴德爸爸不理解的,谁来批评一下巴德的爸爸。
那有没有同学理解巴德的爸爸的?指名说,那这么说爸爸的做法也蛮有道理的。
4.听了父亲一次比一次严厉的批评,小巴德如此伤心,作为爸爸会心疼吗?这是什么?(即使心疼也要默默忍受,这就是父爱)
小结:刚才我们共同亲历了巴德童年的一段小插曲,通过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细致描写真切地感受了他的内心由“骄傲”到“自信”,再到“紧张”、“伤心”这样复杂的变化过程。
让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语言大师,他笔下人物的语言描写是那样的生动、形象;人物的心里描写刻画得如此细腻、传神,让我们不禁随着他一起欢喜,一起忧伤。
这一写法可以应用到我们的写作中去,让我们的习作有声有色。
三、用情朗读,用心感悟。
(五)有了这场风波,我们不免担心:巴德会不会从此弃笔了呢?他是怎么做的?风波过后,巴德有了什么变化?---说明巴德后来的成功跟他自己的坚持有很大关系!显然巴德还不够理解爸爸,那什么时候巴德开始理解爸爸了呢?
过了几年巴德理解了什么?(理解了爸爸的用意)还理解了什么?无论妈妈的表扬还是爸爸的批评,都是对他的爱,正是这两种形式的有机结合才使巴德成功,他成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课件)今天,当我被无数的表扬和批评包围着时,我怎样?我庆幸什么?
我感到庆幸——我从孩提时代起,就既有爱说“真美”的母亲,又有爱说“真糟”的父亲。
是他们教会了我如何面对行行色色的“肯定”和“否定”——首先我得不惧怕批评,不管这些否定意见来自何方,也不管这样“宣判”多么令人心碎,我决不能因为别人的否定而丧失勇往直前的勇气;而另一方面我又得在一片赞扬声中克服内心深处的自我陶醉。
“真美!”……“真糟!”……”这些似乎完全对立又相辅相成的话语,一直伴随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跋涉。
它们就像两股方向相反的风——我得竭尽全力在这两股风中驾稳我的风帆。
……这两段话是文中的重点句段,老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请同学们打开书先朗读这段话,边读书边考虑你从这段话中读懂了什么?学会了什么?以下由学生汇报:(老师适当做以补充)
1.作者为什么会感到庆幸?体会破折号的作用。
2.反义词。
3.同学们,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巴德感受到爸爸的否定和妈妈的肯定是两种不同形式的爱,但是当巴德步入青年、中年、踏入社会听到更多的是来自父母之外,他人的评价。
那这评价是怎样的评价呢?用文中的一个词?
课件:形形色色的肯定和否定是什么意思?(各种各样的肯定和否定)
社会上“真糟”的声音有真批评、严要求
但也有恶意的打击、挖苦讽刺
社会上“真美”的声音有真正的赞美
但也有不切实际的虚假的赞美和奉承
这时候我应该怎样正确去对待?
课件:不能因为别人的否定而丧失勇往直前的勇气
在一片赞扬声中克服内心深处的自我陶醉。
勇往直前,克服陶醉(板书)
3.看最后一段。
跋涉的意思?(艰难地行走)在两股强风中跋涉,我得不被批评的风吹倒,不被赞扬的风迷失,所以他说我得:(板书:竭尽全力)
最后巴德真正理解了父母吗?(我从心底知道,“真美”和“真糟”的共同出发点---那就是爱。
★“真美”是母亲对孩子的(赞扬),母爱像(阳光),它(沐浴着我的成长)。
“真糟”是父亲对孩子的(批评),父爱像(高山),它(激励着我前进)。
4.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的父母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本课的重点在于作者的态度。
作者最大的成功是了解到了父母的评价都来自一个出发点——爱。
他并没有因为母亲的赞美而自我陶醉,也没有因为父亲的批评而丧失信心。
他在母亲的鼓励下不断写诗,但不骄傲与自我陶醉;在父亲的批评中吸取经验,但绝不丧失信心。
教师要告诉学生面对挫折不要气馁、绝望,面对荣誉不要自大、骄傲。
要从容面对,不断努力,才会获得成功。
小结:“真美”是一种鼓励式的爱;“真糟”是一种严格要求的爱。
双方爱的方式虽然不同,但难得的是有机结合,恩威并行,给了巴德无限的力量。
四、联系实际,升华情感,质疑再探。
回顾一下课文,结合黑板上的内容,我们看一下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巴德理解了父母的爱,所以他在成长的道路上能够把握好人生的方向。
老师也严厉地批评过你们,你们可曾理解呢?我想大家在现实生活中也一定有过同样的经历,那么此刻对于给过你爱的人,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吗?(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
五、创新延伸,总结拓展。
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呢,我想大家一定会有很多收获,那么你能不能编出一些习题考一考你的同伴呢?
(课件)根据本课所学的内容,出一二道题,来考一考你的同伴,你可以从字词、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表达方法等方面入手。
六、作业。
从文章中你学到了哪些写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请结合自己生活经历,以《爱的启示》为题写几句话。
(可以写学习课文后的感想,也可以写自己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的类似情景的新认识!)
总结:老师也有自己的感受,希望能与同学们共勉:我们的成长离不开阳光,也缺少不了风雨,快乐地享受阳光,勇敢地接受风雨。
学会理解,懂得感恩,让我们在温暖的鼓励中成长,让我们在严厉的批评中茁壮!(边总结边板书)
七、板书设计:
“真美”与“真糟”
妈妈爸爸
赞扬批评
勇往直前克服陶醉
(板书是一艘小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