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风暴】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9生物入侵者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生物入侵者
基础导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劫.掠()栖.息()藩篱
.. ( )
归咎. ( ) 厄.运()蜥蜴
..()
2.选词填空。
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生态平衡
(1)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
(2)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
(3)凡此种种,都是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缓慢进行的,时间和空间跨度都非常有限,因此不会造成的严重失衡。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电脑的用处确实很大,小到打字,大到工程设计,都少不了它。
B.在这次考察活动中,我们了解了有关许多海洋形成的科学知识。
C.母亲给他的零用钱,他全用来买书、笔、本子和文具了。
D.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质的途径之一。
4.为下列语句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它们()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2)()各国海关动植物检疫中心对这些害虫严加防范,()进出口货物量极大,很难保证没有漏网之“虫”。
5.指出下列语句的说明方法。
(1)近年来,由于引进五彩斑斓的观赏鱼而给某些地区带来霍乱病源的消息时常见诸报端。
()
(2)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
()
(3)在自然条件卞,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可能随风飘荡几十千米后才会落地。
()
(4)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的。
()
能力提升
6.写一篇300字的短文,介绍你在生活中发现的生物入侵现象。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沙尘暴十袭京城
暮春时节,理应莺飞草长,风和日丽,却得知京城再遭风沙袭击。
一则来自北京的消息是这样描述的:(25日)凌晨,一阵小雨夹着泥沙从天而降。
泥浆附着在露天停放的车辆、嫩绿的树叶和草坪上,污迹斑斑。
泥浆雨过后,大风呼呼,尘沙滚滚,整个北京城漫天昏黄……这是今春北京第十次出现浮尘扬沙天气。
短短几个月。
类似的报道一再见诸报端,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数十年前的一则新闻所发出的“风沙紧逼北京城”的警报,那篇报道好像当时也很让大家警觉了一下,议论了一番。
但是,渐渐地,这事便不再为公众关注了。
可以想见,北方各地居民在奋力与沙灾搏斗的同时,也一定会痛定思痛。
与此同时,我更希望大家把视线南移。
北京的“痛”决不只是北方才有的,它理应是大家共同的教训。
北方沙灾固然与当地的地质水文特征不无关系,可是,长江水网地区同样难保无虞,因为沙灾在本质上与人对自然“大不敬”相依相随,而同样的“大不敬”一直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似乎暂无荒漠化之忧的长江南北。
其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对水资源的恣意糟蹋和野蛮汲采。
有一个道理,理解它完全不需要高深的知识:缺水会加剧旱情,干旱会使植被受损,而土壤裸露的必然结果就是荒漠化。
可以说,对缺水的严重程度估计不足、对水的消耗计划不周,客观上使北方土地荒漠化加剧。
如今,类似问题正在长江南北重演。
就在历来被称为“水网”的长江三角洲,人们不爱护奔流不息的江河,污染了地表水,就从地下找水喝。
十几年光景,不少地方的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数十米之多,以致地面大面积沉降,建筑物倾斜、开裂,凡此种种,正与北方荒漠化的前奏如出一辙。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很多人至今仍对水资源“大不敬”,无非是觉得守着长江,何忧之有?殊不知,黄河两岸也曾有浓阴蔽日的年代,沧海桑田、人沙进退只在庭步之间。
据悉,水利部初步决定,今后几年内将在西部修建微型集雨工程1 700万处,用以解决或减少人畜饮水困难,增加灌溉和抗旱保苗补水面积。
这个决定让人看到一种希望——集雨之类的节约水、利用水的办法,不但适用于西部,从某种意义上说更适用于东部。
在雨水充沛之地集雨,产生的效益必定更为可观。
去过悉尼奥运村的人一定会注意到,主运动场的顶部,特意安装了集雨设施,所集雨水足以浇灌场内草坪,既节水又省钱,可谓“双赢”。
作为一个资源富国,其做法不无借鉴意义。
在这方面,我们一向关注不够,研究不够,是该奋起直追了。
通过对沙尘暴与水、与植被之间关系的追踪,我们受到的触动应当是多方面的。
比如,渐进的环境污染会带来人无立锥之地的恶果,计划不周的山水开发会给大地留下永难消失的伤疤,等等。
在这些方面,警钟
..已经一敲再敲,但愿我们不要愚蠢行动在前,苦果难咽随后。
事到如今,我们已经交不起如此昂贵的“学费”了。
(1)文章第1自然段为什么要详细转述一则描绘沙尘暴十袭京城的消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北方发生了沙尘暴,作者却“更希望大家把视线南移”?下列四个原因中最根本的一项是()
A.因为北方的“痛”绝不只是北方才有的,南方水网地区也有这样类似的“痛”。
B.很多人觉得南方守着长江,无沙尘暴的忧虑,因而至今仍对水资源“大不敬”。
C.南方的水污染,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地面大面积沉降,建筑物倾斜、开裂等现象与北方荒漠化的前奏如出一辙。
D.南方地区雨水充沛,在南方地区修建集雨工程,必定会产生更为可观的效益。
(3)文章结尾处加点的“警钟”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7自然段中说“通过对沙尘暴与水,与植被之间关系的追踪,我们受到的触动应当是多方面的。
”读了本文之后,你一定也感触颇深。
试举出你周围发生的人对自然“大不敬”的一则事例,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jié qī fān lí jiù è xī yì
2.(1)生态环境(2)生态平衡(3)生态系统
3.A
4.(1)不仅而且 (2)虽然但是
5.(1)举例子 (2)下定义、打比方 (3)举例子、列数字 (4)打比方
6.略。
7.(1)让读者具体了解沙尘暴的危害,以引起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对下文起铺垫作用。
(2)B (3)不重视保护自然环境,不重视珍惜水资源,人类就会受到大自然的严峻的惩罚。
(4)略。
(事例准确,提出相应措施,科学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