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7月)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7月)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运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这段广告词合辙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B . 同学们一个个正襟危坐,谈笑风生,教室里充满着欢快的气氛。
C . 对学生一视同仁,公平合理,是教育工作者处理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
D . 领导决不可自以为是,盛气凌人,以为自己是什么都好,别人是什么都不好。
2. (2分)对下面语段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生活中,现代人的智商是从接受生活的挑战中提高并逐渐适应社会的发展。
例如,计算机和IT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于人类的生活不仅让所有人受到挑战,而且把人类引入了一个生活节奏更快、脑力劳动更强、认知速度更高的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智商几乎是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除了工作上应用计算机外,就连计算机游戏业都在帮助人类提高智商。
A . 现代人智商的提高依赖于社会的发展。
B . 人的智商几乎是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C . 计算机游戏业在帮助人类提高智商。
D . 接受现代生活的挑战可以提高智商。
3. (2分)(2019·江西模拟) 下列与画线句子表意不相同的一项是()
清晨,淡蓝的轻雾中,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静静立在湖边,它们望着水中的自己的倒影。
静寂的群山、树木,都用了淡蓝、淡青、深蓝,铺满了整个画面,越发显出清晨的宁静和安详。
那些远山、丛林、微澜,都有无言的柔情。
有风拂过林海,几只白色的小鸟,站在枝头上,真是“林静鸟谈天”。
大自然安然、宁静的气息,一时间向你袭来。
A . 由于用了淡蓝、淡清、深蓝铺满了整个画面,静寂的群山、树林,越发显出清晨的宁静和安详。
B . 静寂的群山、树林,显出清晨的宁静和安详,难道是因为用了淡蓝、淡清、深蓝铺满了整个画面?
C . 静寂的群山、树林,显出清晨的宁静和安详,不都是因为用了淡蓝、淡清、深蓝铺满了整个画面吗?
D . 静寂的群山、树林,显出清晨的宁静和安详,是因为用了淡蓝、淡清、深蓝铺满了整个画面啊!
4. (2分)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核能可以用来发电,也可以用来制造原子弹;基因工程可以用来治病,也可以用来毁灭人类。
②如果从事科学技术工作而缺乏人文关怀,就有可能迷失方向。
③科学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
④它在给我们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制造了一些麻烦,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社会问题。
A . ②①④③
B . ③④①②
C . ③②①④
D . ①④②③
二、书写 (共1题;共2分)
5. (2分)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 轻盈(yínɡ)喧哗(xuān)亭台楼阁(ɡé)
B . 矗立(chù)映照(yìnɡ)目眩神迷(xuàn)
C . 苍劲(jìn)翡翠(fěi)五彩斑斓(lán)
D . 眺望(tiào)硕大(shuò)晶莹夺目(yínɡ)
三、语言表达 (共1题;共2分)
6. (2分) (2015八上·和平期中) 下列句子中有病句的一项是()
A .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说明了中国当代作家以及中国当代的文学成就获得了世界的关注。
B . 日本对钓鱼岛以其附属岛屿实施所谓“国有化”严重侵犯中国领主权。
C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完美的塑造了一个普通士兵的光辉事迹。
D . 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的地方,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7. (10分) (2017八上·平原期中)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赏析颈联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句。
(2)诗人睹物生情,把自己比作“________”和“________”,流露出诗人________之情。
(3)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前线情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 . 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 . “直”“圆”两字精练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
D . “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
8. (14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又何间焉________
②神弗福也________
③小大之狱________
④肉食者鄙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
你有何看法?请简述理由。
六、默写 (共1题;共8分)
9. (8分) (2019八上·渭滨期末) 名句默写。
①老骥伏枥,________;烈士暮年,________。
(曹操《龟虽寿》)
②山随平野尽,________。
(李白《渡荆门送别》)
③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④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
(李清照《渔家傲》)
⑤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⑥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⑦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________,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茅盾《白杨礼赞》)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
10. (20分) (2019七下·廉江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等你回家
①陪一位父亲去八百里外的戒毒所,探视他在那里戒毒的儿子。
戒毒所坐落在荒郊野外。
我们的车在乡间土路上颠簸着。
路边,野葵和蒲公英开得正盛,一些鸟在草地间飞起又落下。
天空很蓝,显得很高远。
父亲的心,却低落得如一株衰败的草,他恨恨地说:“真不想来啊。
”
②一路上,他不停地痛骂着儿子,历数着儿子种种的不是,说他毁了一个家,毁了他。
③我坐在一边,听他痛骂,隐隐担着心,这样的父亲去见儿子,会有怎样的结果?
④车子一路向前,野葵和蒲公英一路跟着。
终于,远远望见了几幢房子,青砖青瓦,连在一起,坐落在一块开阔之地。
开车的师傅说,到了。
做父亲的像突然被谁猛击了一掌似的,愣愣地,不相信地问:“到了?”一看表,快上午10点了。
他急了,说:“也不知能不能见着。
”因为按这家戒毒所的规定,上午10之后,一律不允许探视。
⑤他一口气跑到大门口,还好,还有15分钟的时间。
办了相关手续,这个父亲一秒也不曾停留,急急火火往探视室跑。
很快,他儿子被管教干部带进来。
高高壮壮的年轻人,脸上也无欢喜也无悲。
看到父亲,他嘴角稍稍撇了撇,有嘲讽的意味。
一层玻璃隔着,他在里头父亲在外头。
⑥旁边,亦有来探视的人。
一个长相甜美的女孩子,在玻璃窗外头,不停地用手指头在举起的另一掌上画着什么。
在里头看着的,是个清秀的男孩子。
他眼睛跟着女孩的手指转动,频频点头,含着泪笑。
他读懂了她爱的密码——从此,改了吧。
还有几个人,男男女女,大概是一家子,围在一起,争着跟里面一个中年人说话。
中年人憔悴着一张脸,却一直笑着,一直笑着。
这时,他们中的一个,突然到探视室外面,叫了一个男孩进来。
孩子不过十一二岁,白净的面容,文文弱弱的。
孩子怯怯地打量了四周一眼,走到中年人那里,拿过话筒,隔着玻璃窗,才说了一句什么,里面笑着的中年人,不笑了,他愣愣地看着孩子,眼泪下来了。
⑦“哭什么呢?你会改好的!”我听到那些人里的一个大声说。
⑧探视时间快要过去了。
一直跟儿子对峙着的父亲,这时掉过头来。
我发现他与刚才的强悍判若两人,竟是一脸的戚容,他低声说:“里面的日子不好过的,看他,也黑了,也瘦了。
”
⑨他转身问我:“你有纸笔吗?”
⑩“当然有。
”我掏出来给他,正疑惑着他要做什么,只见他低头在纸上迅速写下几个字,贴到玻璃窗上,给儿子看。
里面的年轻人看着看着,神情变了,两行泪,缓缓地从腮边滚落下来。
⑪探视结束后,我看到这位父亲在纸上留下的字:儿子,等你回家。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2)说说文章第一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3)按要求品析下列语句。
①父亲一秒也不曾停留,急急火火往探视室跑。
(运用什么描写方式?写出了什么?)
②里面的年轻人看着看着,神情变了,两行泪,缓缓地从则边滚落下来。
(年轻人的神情为什么会产生变化?)
(4)请从内容方面谈谈对文章结尾段的理解。
11. (9分) (2018八上·廉江期末)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做个自信的谦者
刘丹阳
①犹太人有谚语:你需要在袋里经常放两张纸条,一张写的是“我只是一颗尘埃”,另一张写的是“世界为我而造”。
诚然,心怀谦卑,又坚信自己的价值,往往能成就庸士中的不凡之人。
②杨绛先生有言:“要么你的生命驾驭你,要么是你驾驭你的生命,你的心态决定了谁是骑士,谁是坐骑”。
正如潜心于学术艺术的钱钟书先生,少年时不经事,他也曾多次被人否定,文革时被人贴上诸多骂名,但即使处在风浪尖的位置,他也毫不动摇,用一笔一画的努力来书写自我的价值,他觉得那是人生最美妙的感觉。
至于褒扬赞美,对他并无太大魔力。
所以,中央台的《大家》栏目曾力邀钱钟书接受采访,但钱老一回绝。
我觉得不是他淡泊名利,更重要的是他懂得谦卑,在这歌功颂德的名利社会中,不为舌争名求利,不为交游虚掷光阴,揽古迹,做学问,写专著,一生都致力于学与问的苛求付诸,成就了学贯中西的大学者。
③钱老以行动示意我们,相信自我的价值才能成就价值,而在功成名就时又要学会放下。
放下,才能接纳;接纳,才有新的力量。
④鬼才魏明伦,采巴山楚水入文,撷蜀风川物入戏,获誉无数之时,却被《中国公主杜兰朵》推向舆论的风浪尖。
在那些难熬的日子里,他并没有自甘堕落,而是依旧选择相信自我的价值。
他巡山转水,山城的“棒棒军”不经意地闯入了他的视线。
一条条“棒棒”承载着生活的苦难,一张张皱纹堆满的脸上,写满灿烂的笑容——在最平凡的生活里也依然毫不妥协。
于是他以这样谦卑的态度,重新开始思考人的价值、民的忧乐,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
⑤王国维曾有一句感慨:“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
”叶嘉莹忧患不断却成就斐然的一生,正是对这句话的注解。
她是被时代践踏、侮辱、伤害的人之一,却坚持保有女子的“弱德之美”,在苦难之中,坚信自己的价值,有所持守,完成自己。
她说,她的一生没主动追求过什么,面对不公和苦难,只有坚韧地承担。
正是这样才得以写出“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
千春犹待发华滋”。
面对当今世人的推崇,她却不为所动,执着于三尺讲台,执着于写文作诗。
一个人站在高处时仍能葆有谦卑之态,实为难能可贵。
⑥生命,总是于内里的丰盈中,绽放出最美的花朵。
做个自信的谦者,方能在步步前行中收获精彩。
(1)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文的中心论点可以用“心怀谦卑,又坚信自己的价值,往往能成就庸士中的不凡之人”或“做个自信的谦者,方能在步步前行中收获精彩”一句话来概括。
B . 第①段中划线词“往往”是“常常,通常”的意思,指“大多数情况下”,体现了议论文在语言使用上的严密性。
C . 第②段列举了“钱钟书拒绝中央台《大家》栏目的采访”事例,有力地论证了作者的观点“心怀谦卑,又坚信自己的价值,往往能成就庸士中的不凡之人”。
D . 第⑤段引用王国维的名言属于道理论证,列举叶嘉莹饱经忧患的事例属于举例论证,充分论证了作者的观点“做个自信的谦者,方能在步步前行中收获精彩”。
(2)下面不能证明第③段中“相信自我的价值才能成就价值”这个观点的一项是()
A .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表以后,有人曾网罗了一批所谓名流对这一理论进行声势浩大的反驳。
可是爱因斯坦自信自己的理论必然会取得胜利,对反驳不屑一顾,他说:“如果我的理论是错的,一个反驳就够了,一百个零加起来还是零。
”
B . 《庄子·养生主》中提到:“庖丁解牛,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
C . 居里夫人为了提取出镭,以便测定镭的原子量,向科学证实镭的存在,曾终日穿着沾满灰尘和污渍的工作服,在极其简陋的棚屋里,用和她差不多一般高的铁条搅动冶锅,从堆积如山的沥青矿的废渣中寻觅镭的踪迹。
D . 流浪街头的吉卜赛修补匠索拉利奥,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声地对自己说:“你一定能成为一个像安东尼奥那样伟大的画家。
”说了这句话后,他就感到自己真的有了这样的能力和智慧,他就满怀激情和信心地投入到一天的工作和学习之中。
十年后,他成为了一个超过安东尼奥的著名画家。
(3)“生命,总是于内里的丰盈中,绽放出最美的花朵”这一句话有什么含义?联系全文,说说你对于生命又有何新的看法?
八、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
12. (15分) (2017八上·庆云期中)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全国人民都为之兴奋。
八年级3班决定开展“走进莫言,了解诺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这个活动。
(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张哲)前往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领取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12月6日出席了新闻发布会,解答了各国记者提出的有关文学创作等方面的问题。
莫言曾经在11年前来过诺贝尔的故乡斯德哥尔摩,并且参观了每年颁发诺贝尔奖的地点市政厅。
他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我的朋友当然也开玩笑地说,你好好写,将来也有可能站在这里来领奖。
我当时心里也觉得是,要好好写。
一定要争取站在这里面领奖。
现在我确实来到这个地方,来领诺贝尔文学奖。
我现在心里除了感觉到高兴,还深感惭愧。
我觉得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好的作家应该获得这个奖项。
另外我自己觉得我写得还不够好,我要继续努力。
”
(2)阅读下面材料,谈谈你从莫言的成长及其创作经历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材料一:在生活困难的1969年,14岁的莫言帮母亲卖白菜时算账出错,多收了人家一毛钱。
没想到,一直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了,说感觉这是极大的耻辱,并让儿子赶紧把钱还给人家,还要赔礼道歉。
后来,莫言写了散文《卖白菜》,因为这件事给他留下了心灵的震撼。
材料二:莫言经常偷偷去集市上听人说书,回来就学着对母亲和姐姐说。
母亲开始烦他,后来听得入神,便支持他去听书了,莫言说自己讲故事的才能就是从那时“冒出苗头了”。
(摘自“孙云晓教育网”)
材料三: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高密东北乡”的过程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
我对他们的阅读并不认真,但他们开天辟地的豪迈精神激励了我,使我明白了一个
作家必须要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
我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他们是两座灼热的火炉,而我是冰块,如果离他们太近,会被他们蒸发掉........(摘自莫言在瑞典学院的演讲《讲故事的人》)
(3)诺贝尔科学奖往往是一国科技实力的“晴雨表”,请阅读下面的图表,写出你得到的主要信息,并谈谈自己作为中国人的看法。
九、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3. (5分)(2017·杭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年轻人在阳台上种植了一大排紫藤花。
夏天,枝叶垂悬于两层楼之间,形成了美丽的绿色叶幔。
年轻人几度想将枝叶拉起来用木架固定,帮他挡住阳光,降低屋内暑气,但感觉如此做太小气而作罢。
第二年,年轻人在阳台欣赏盛开的紫藤花时,发现几株葡萄藤攀上了他的阳台。
往下看,一个女孩正对着他微笑。
楼下人家为了感谢他种植的紫藤花挡住夏天的太阳,所以种植葡萄作为回馈。
根据你对上述材料理解,自选角度,写一篇600-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的学校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1、
2-1、
3-1、
4-1、
二、书写 (共1题;共2分)
5-1、
三、语言表达 (共1题;共2分)
6-1、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7-1、
7-2、
7-3、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
8-1、
8-2、
8-3、
六、默写 (共1题;共8分)
9-1、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
10-1、
10-2、
10-3、
10-4、
11-1、
11-2、
11-3、
八、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
12-1、
12-2、
12-3、
九、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