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菲斯克大众文化理论阐释-约翰菲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约翰.菲斯克大众文化理论阐释|约翰菲斯克的
大众文化理论
摘要:大众文化在二十世纪前期就曾被广泛地研究,起初大多数学者由于受到法兰克福学派悲观态度的影响而批判和否定大众文化,约翰·菲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的出现则扭转了这一态势。
他积极探寻大众文化中的正面因素,为全面认识大众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大众文化是大众在文化工业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日常生活的交界面上创造出来的,大众通过大众文化施行着他们对于社会体制的反抗。
约翰·菲斯克;大众文化理论;阐释;
大众文化早在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就盛行于欧美,它的迅速发展蔓延之势引来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因其与精英文化相比所具有的显而易见的缺点而成为被批判的对象。
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以精英主义的姿态批判大众文化,贬低大众文化的审美价值,并且悲观认为大众文化是统治阶级统治的工具,它是适应统治意识形态需要而产生的,大众在大众文化中丧失了主体性,成了没有辨别力和批判力的被动的盲群。
与法兰克福的理论家不同,菲斯克认为大众文化并不是文化工业强加给大众的,而是在大众的日常生活和文化工业提供
的产品的交界面上生产出来的,并且大众在文化产品面前也不是无能为力的,他们有自己的选择性,只有那些被大众选中了的文化产品才有可能成为大众文化的文本,进而创造出大众文化。
那么,菲斯克是怎样界定大众的呢?文化工业提供的怎样的文化产品才有可能成为大众文本呢?大众对文化产品又是怎样辨识的呢?为何大众会心甘情愿地沉浸于大众文化之中呢?
一、界定大众
菲斯克认为大众是一组变动的社会效忠从属关系,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刻和情境之中可存在于不同的社会效忠从属关系中。
也就是说,大众是主动的,可以从属于不同的大众层理,并在各层理间频繁流动,这是由大众的实际利益驱动的。
因此,虽然大众文化之形成是对宰制性力量反应的结果,它不是大众文化的一部分,但宰制性的社会群体的成员也能参与大众文化,不过他们必须改变他们的社会效忠从属关系,从权利结构的上层抽身出来。
大众并不是如法兰克福学派所认为的那样完全被动地全盘接受文化工业产品提供的意识形态,毫无反抗性和批判性。
二、大众文本
菲斯克认为大众文本应该是生产者式的文本。
生产者式文本则是一种开放文本,它要求读者参与文本意义的建构,凸显的是文本本身的被建构性。
生产者式文本的特点:它是开放性
的文本,读者可以依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与文本提供的可能的多元意义中的一种或几种意义相联系而生产出自己的意义,也正是因为它的开放性,使得文本所提供的意义超出了意识形态的规范意义并挣脱其控制;其次,它是易于理解的,因为它不要求非得按照某种方法来进行解读,读者可自由选择解读法则,自由选择是否创造属于自己的意义。
符合生产者式文本特点的工业商品是脱离控制、无法规训的商品。
它们的不受规训是在日常生活体现出来的不受规训,即统治阶级在工业商品中注入的意识形态与大众的日常生活体验是有差异的,因而遭到自下而上的大众力量的抵抗。
三、大众的辨识力
大众对于文化工业提供的产品是有选择性的,他们并不会全盘接受任何的文化产品,这说明大众对文化产品有一定的要求。
菲斯克认为“大众文化在资本主义与日常生活提供的文化资源的交界处形成”1,因此“相关性是核心的批判标准”2,大众文化所具有的相关性因为与大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总能让大众想起活生生的生活和自己的遭际—因熟悉而对大众有亲切感和吸引力。
所以,一个文化资源要是大众的就必须提供切入点使之与日常生活和体验产生共鸣,并且这些切入点是短暂而多元的,因为人们的日常体验是不断变动和丰富多彩的。
短暂而多元的切入点与多样的体验相遇,才能擦出并展开多样
的意义。
相关性标准着眼于读者的社会情境,读者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总会选择文本中潜在的相关性意义以与当时的体验契合,然后再生发出文本潜在的意义。
四、冒犯式的身体与狂欢的快感
身体是个体获得意义和快感及统治阶级将其社会规则具体化并对个体进行控制的物质载体。
身体不仅是自然的身体,还是社会和文化的身体。
被宰制者为规避社会体制的压迫,总是试图从社会和文化的身体退回到自然的身体,以此获得身体的快感。
狂欢节可以被认为是身体挣脱控制的最有效的形式之一,在这里所有的等级地位、一切特权、规范都被悬置,人们获得解放,生活可按身体天然的规律来进行。
“狂欢节对身体感兴趣,但它关心的不是个人的身体,而是身体原则,亦即构成个体性、精神性、意识形态与社会基础并先于这些方面的生活的物质性”3。
“奇观夸大了因观看而带来的快感”。
对于奇观的观看,只在于其物质性,即只带来生理的感觉,而不影响主体的建构,不在于身体被赋予的道德意义和社会价值观的结构之中。
此时,身体的意义只在于它的表象,通过把身体从日常生活中社会权力所赋予它的意义中抽身出来而给大众带来快感。
五、总结
前面分别从大众、大众文本、大众的辨识力、冒犯式的身体与狂欢的快感四个不同的角度简要地阐释了菲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
总的说来,菲斯克的理论对大众文化是褒扬居多,他努力挖掘大众文化中存在的积极因素来支撑他的观点,意在说明大众文化是大众自己创造的文化,它是大众逃避规训的场所,亦是权力者对大众进行控制的场所,大众总是利用大众文化对抗着宰制性的社会结构,并从这种对抗之中获得快感,快感的获得又总是在不断地增强大众的对抗性倾向尔后付诸实践,强化了行动的强度和效果。
虽然这种对抗是在微观政治领域进行的循序渐进式的革命并不必然导致宏观政治领域的激进的社会变革,但是微观行动的积累总是有促发宏观行动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