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力的作用效果
(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即使物体速度发生变 化.
(2)使物体发生形变,
即改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 .
3.影响作用效果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注意:(1)物体之间发 生相互作用时并不一 定相互接触.
(2)力直接产生于施力 物体和受力物体之间 ,不需要靠第三个物 体传递.
目标(mùbiāo) 预习导学
个不在物体上. 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万有引力 电磁相互作用 强相互作用 弱相互作用
目标(mùbiāo)定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第四页,共22页。 对点练习
课堂(kètáng)讲 义 一、对力的概念(gàiniàn)的
理1.解力的三性(sān x(1ìn)物ɡ)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没有脱离物体而独立存 在的力.一个力同时具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课堂讲义 对点练习 第二十一页,共22页。
对点练习(liànxí)
对重力及重心的理解
5正. 下确列的关是于( C重D力) 的说法中
A.自由下落的石块速度
越来越大,说明石块所
受的重力越来越大 B.抛出的石块轨迹是曲
线,说明石块所受的重 力的方向在改变
C.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
小和方向与物体的运动 状态无关 D.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 一 定竖直向下
2.力的示意图: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方向和作用点.
①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适当长度的线段;
②在线段的末端标出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注意:对于几何形状规则的物体,在画力的图示和示
意图的时候,有向线段的起点可画在几何中心.为简化
,也可以把物体用质点代替.
目标
预习导学
对点练习 课堂讲义 第九页,共22页。
答案:不能;力的图示中线段的长短可以表示力的大小, 在同一个图示中只能采用相同的标度才能直观的区别各 个力的大小.
目标定位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第三页,共22页。 对点练习
预习(yùxí)导学
二、重力 (z2h. ò集n中glì于) 一点 质量分布
想一想: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吗? 答案:不一定,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 关,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不在物体上;比如实心 铅球重心在球心,篮球重心也在球心,可是一个在物体上一
课堂(kètáng)讲 义
例2 一个铁球在空中飞 行,所受重力为120 N,
方向竖直向下,试画出重
力的图示和示意图,并说明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解析 从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线 段,并加上箭头,表示方向
,标明F=1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N




目标(mùbiāo)定 预习(yùxí)导
课堂讲义 第十一页,共22页。 对点练习
高中物理·必修(bìxiū)一·人教版
第三章 相互作用
1 重力(zhònglì) 基本相互作 用
第一页,共22页。
目标(mùbiāo)定 位
重力(zhònglì) 基本 相互作用
1 知道力的概念(gàiniàn)及矢量性,会作力的图 示.
2 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会确定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理解重心的概念.
F=120 N
课堂(kètáng)讲 三义、对重力及重心(zhòngxīn) 的理解
1.对重力(zhònglì)的理解
(1)重力的产生: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是由于地球对物
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不能说成“重力就是地球
对物体的吸引力”. (2)重力的大小:G=mg,g为重力加速度,g=9.8 m/s2. ①同一地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不同
课堂(kètáng)讲 义
例2 一个铁球在空中飞 行,所受重力为120 N,方 向竖直向下,试画出重力
的图示和示意图,并说明施
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解析 (1)选定标度 (2)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 一线段
(3)在线段上加上箭头表示力的 方向
30 N
也可以 F=120 N
目标(mùbiāo) 预习(yùxí)导学 课堂讲义 第十页,共22页。 对点练习
目标(mùbiāo)定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第十八页,共22页。 对点练习
对点练习
(liànxí)
力的表示方法
5N
2. 如图所示,压缩弹簧对拇
指的弹力15 N,作出拇指受
力的图示.
受力物体 是拇指
解析 (1)选定标度
(2)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 (3)在线段上加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目标(mùbiāo) 预习(yùxí)导学
重力的大小与运动状态无关
总是竖直向下
目标(mùbiāo)定 预习(yùxí)导学
课堂讲义 对点练习 第二十二页,共22页。
C.任何物体的重心都在 物体内,不可能在物体外 D.重心与物体的形状
和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
与物体的形状和质 量分布有关 还要质量分布均匀
根据二力平衡,重心 一定在拉力的延长线 上
可能在物体上,可能在物 体外,如篮球
目标(mùbiāo) 预习(yùxí)导学
对点练习 课堂讲义 第十七页,共22页。
对点练习 (liànx对í)力的概念(gàiniàn)
1法.正关的确理于的解力是的( 概念A),下列说
A.没有相互接触的物体
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B.力是物体位移增加的
原因
C.施力物体施力在前,
受力物体受力在后
D.有的物体只是施力物 体,而不是受力物体
磁铁吸引铁钉,重力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位移增加不一定是力的 效果,例:匀速运动的 物体
同时产生
力的相互性,施力 同时受力
下,竖直向下是指与水平
G
面垂直向下.但是并不等
同于垂直于支持面向下,
G
也不等同于指向地心.
2. 对重心的理解 (1)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并非物体的全部重力
都作用于重心.
目标(mùbiāo)定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对点练习 第十三页,共22页。
课堂(kètáng)讲 三义 、 对 重 力 及 重 心
3 了解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目标定位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第二页,共22页。 对点练习
预习(yùxí)导学
一、力和力的图示
1.(1)发生改变 (2)形变 2. 相互作用 方向 4. 比例(标度) 箭尾(或箭头(jiàntóu)) 5.方向 作用点
牛顿 3. 作用线
想一想:在同一个图中要表示多个力,不同(bù tónɡ) 的力能不能用不同(bù tónɡ)的标度?
g与运动状态无关
在电梯、水中、悬浮
g均不变
目标
预习(yùxí)导学
课堂讲义 第十六页,共22页。 对点练习
课堂(kètáng)讲 义
例中正4 确下的列是关( 于D重)心的说法
A.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 体,它的重心一定与它的 几何中心重合
B.用一条绳子把一个物 体悬挂起来,物体处于 完全静止状态,该物体 的重心不一定在绳子延长线 上
课堂讲义 第六页,共22页。 对点练习
课堂(kètáng)讲 义
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A.每个力都必有施力物
体和受力物体
B.网球运动员用球拍击球
,对网球施力的物体是运 动员 C.两个力的大小都是5 N, 则这两个力一定相同 D.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 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 施力物体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 力一定对应两个物体
施力物体是球拍,受 力物体是网球
有大小和方向
目标(mùbiāo) 预习(yùxí)导学
课堂讲义 第七页,共22页。 对点练习
课堂(kètáng)讲
、义力的表示(biǎoshì)方法 1.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
1N
有向线段)来表示力的三要素.
①线段的长短(严格按标度画
)表示力的大小;
②箭头指向表示力的方向 ;
G
对点练习 课堂讲义 第二十页,共22页。
对点练习 (liànxí)
对重力及重心的理解
4.如图所示,一个被吊着的
均匀球壳,其内部注满了水,
在球的底部有一带阀门的细出
水口.在打开阀门让水慢慢流
出的过程中,球壳与其中的水
的共同重心将会C( )
G
A.一直下降
B.一直不变
C.先下降后上升
D.先上升后下降
目标(mùbiāo)定 预习(yùxí)导学
货物的卡车重心的位置不同.
后移
目标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第十五页,共22页。 对点练习
课堂(kètáng)讲 义
例3 一个物体所受重力 在下列哪些情况下要发生
变化( A)
A.把物体从赤道拿到南 极
B.把物体放到加速上升
的电梯里
C.把物体放到水里 D.用一个气球使物体悬
浮在屋子内
g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增大
所以重力增大。
(2)相互性: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总是成对出现
的,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又是施 力物体.
(3)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力的大
小常用弹簧测力计测出.
目标定位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第五页,共22页。 对点练习
课堂(kètáng)讲 义一、对力的概念(gàiniàn) 的理解
③箭尾(或箭头)常画在力 的作用点上(在有些问题 中为了方便,常把一个
注意:(1)标度的选取应根
据力的大小合理设计.一
般情况下,线段应取2~5
个整数段标度的长度.
(2)画同一物体受到的不 同力时要用同一标度.
物体用一个点表示).
目标(mùbiāo)定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第八页,共22页。 对点练习
课堂(kètáng)讲 、义力的表示(biǎoshì)方法
课堂讲义 第十四页,共22页。 对点练习
D A
C
B E
课堂(kètáng)讲
三义 、对重力及重心(zhòngxīn) 的2理. 对解重心的理解 (3)重心在物体上的相对位置与物体的位置、
放置的状态以及运动状态都无关,但一个物
体的质量分布或者形状发生改变,其重心在物体
上的位置可能发生变化.比如空载卡车和装满重心
地点因g值不同而不同.
②在不同地点,同一物体的重力随纬度的增加而 增大;随海拔的增加而减小.
③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物 体是否受其他力无关.
目标定位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第十二页,共22页。 对点练习
课堂(kètáng)讲

三、对重力(zhònglì)及重心的理解
(3)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
(zhòngxīn)的理解
2. 对重心的理解
(2)重心的位置与质量分布和物体形状有
关,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 心在其几何中心.
①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 物体外.一个实心铅球重心在物体上 A ,一个篮球重心就不在物体上.
②对形状不规则的薄物体,可以采 用悬挂法来确定重心的位置.
B
目标(mùbiāo) 预习导学
课堂讲义 第十九页,共22页。 对点练习
F=15 N
对点练习(liànxí)
力的表示方法 3.如图所示,小球悬挂在细线下来回摆动.请作出小球 在图示位置时,所受沿绳子方向的拉力F和重力G的示意

解析
从小球的重心沿 力的方向画线段 ,并加上箭头, 表示方向
目标(mùbiāo)定 预习(yùxí)导
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