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十一近代以来的商业贸易与整体世界的形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强化练(十一) 近代以来的商业贸易与整体世界的形成
一、选择题
1.(2024·福建三模)公元8世纪后,阿拉伯人长期占据伊比利亚半岛。

葡萄牙和西班牙在抗拒阿拉伯人的斗争中建立起强大的海军,并于15世纪末建立起独立的中心集权国家。

这可用来说明( )
A.阿拉伯人在东西沟通中的作用
B.新航路开拓的社会历史条件
C.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
D.葡萄牙成为商业强国的缘由
解析:“葡萄牙和西班牙在抗拒阿拉伯人的斗争中建立起强大的海军,并于15世纪末建立起独立的中心集权国家”表明西葡已渐渐具备了远洋航行的条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这两个国家是新航路开拓的先锋,因此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拓的社会历史条件,故选B项;材料“葡萄牙和西班牙在抗拒阿拉伯人的斗争中”反映的是抗拒阿拉伯人对伊比利亚半岛的占据,并非文化沟通,解除A项;民族国家指的是摆脱民族压迫,主权独立后形成的国家,和材料没有干脆关系,解除C项;据所学,新航路开拓后葡萄牙成为殖民国家,并没有成为商业强国,解除D项。

答案:B
2.(2024·河北石家庄一模)成书于1574年的《印度群岛地理通论》是由西班牙地理学家洛佩斯·德·维拉斯科所写。

书中表现出对信息、数字、规模、名字、疆域的难以抑制的欲望,令人感到世界在无限延长。

这反映出作者( )
A.已具有全球维度意识B.意欲挑战“教皇子午线”
C.主见构建环球交通网络D.认为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解析:据材料“1574年的《印度群岛地理通论》是由西班牙地理学家”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地理大发觉的时代,一个西班牙地理学家写的印度群岛,可见对本土以外的世界其他地方已经有了肯定了解,再结合材料“令人感到世界在无限延长”,可知已具有全球维度意识,故选A项;作者只是一个地理学家,是从科学角度介绍世界,不能体现意欲挑战“教皇子午线”,解除B项;据材料“书中表现出对信息、数字、规模、名字、疆域的难以抑制的欲望”可知,作者关注的点较多,但并没有指向交通,解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市场贸易,解除D项。

答案:A
3.(2024·广东大湾区一模)16世纪左右,机械物件成为欧洲对外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欧洲国家给奥斯曼苏丹的礼品中有大量定制钟表,利玛窦在北京也利用地球仪等吸引士大夫的留意。

这反映出( )
A.欧洲手工业生产已领先世界
B.工业革命推动精密机械制造
C.技术促使欧洲占据发展先机
D.欧洲利用航路进行商品倾销
解析:据材料“机械物件成为欧洲对外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可知,欧洲国家利用技术的独创创建发展对外关系,这有利于打开奥斯曼帝国和中国等地的市场,且有利于之后欧洲技术革命的开展,从而更早地步入近代社会,占得先机,故选C项;工业革命之前,中国的手工业生产领先世界,且材料没有欧洲手工业生产与其他地区的比较,无法得出“领先”的结论,解除A项;工业革命起先于18世纪,时间上与材料不符,解除B项;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商品倾销起先于工业革命时期,且材料没有反映新航路的作用,解除D项。

答案:C
4.(2024·安徽合肥一模)1500年欧洲仅有8 000万人口,到1600年欧洲人口增长到1亿,1700年欧洲人口达到1.2亿。

导致这一变更的主要缘由是( )
A.工业革命的开展B.生育观念的转变
C.高产作物的传播D.近代科学的兴起
解析:1500—1700年欧洲人口数量增加是由于新航路开拓和之后的早期殖民扩张促使高产农作物传播到欧洲,粮食产量因此得到大幅提高,养活了更多的人,故选C项;工业革命最早起先于176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解除A项;生育观念转变是导致人口变更的缘由之一,但不是主要缘由,尤其是在农业产量不高的时代,物质条件是确定人口增加的主要缘由,生育观念也受到物质条件的影响,解除B项;近代科学兴起于16世纪,且近代科学与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粮食产量提高无关,所以不是当时人口增加的主要缘由,解除D项。

答案:C
5.(2024·浙江卷)从1750年算起,欧洲人口在100年时间里从1.42亿增长到2.65亿。

此前每次人口增长都会带来食物涨价,但这次不同,1800年后,至少在英国,两个指数起先朝相反的方向移动。

下列项中,促使这一时期指数“朝相反的方向移动”的主要因素是( )
A.黄热病的肆虐
B.工业企业的增加
C.土豆等新物种种植的普及
D.优质高效化肥的广泛应用
解析:据材料“此前每次人口增长……移动”可知,欧洲人口增长的同时食物降价,说明随着新航路的开拓,土豆、玉米等美洲新物种种植的普及,极大提高了食物的供应,故选C 项;黄热病的肆虐,会带来人口的下降,而不是增加,解除A项;工业企业的增加,并不肯定会带来食物的降价,假如食物种植跟不上,同样会涨价,解除B项;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一大批优良品种育成推广,优质高效化肥广泛应用,与材料时间不符,解除D项。

答案:C
6.(2024·辽宁鞍山一模)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地理大发觉和海外开发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新的植物、动物、恒星甚至新的人和新的人类社会相继被发觉,全部这些都向传统的观念和假想提出了挑战。

”由此可知( )
A.人文主义思想激励欧洲人冒险精神
B.近代科学推动了殖民扩张
C.新航路开拓拓宽了人类的探讨领域
D.新航路开拓促进了经济发展
解析:据材料“新的植物、动物、恒星甚至新的人和新的人类社会相继被发觉,全部这些都向传统的观念和假想提出了挑战”可知,伴随着新的植物、动物、人类社会的相继被发觉,丰富了人们对世界的相识,对原有观念提出了挑战,拓展了人类的探讨领域,故选C项;A 项是新航路开拓的缘由之一,材料强调新航路开拓带来的结果,A项与材料内容无关,解除;16—17世纪欧洲近代科学兴起,推动了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B项与材料内容无关,解除;材料强调新航路开拓影响了人们对世界的相识,D项经济发展与材料内容无关,解除。

答案:C
7.(2024·广东部分学校联考)1602年,在秘鲁,蒙特雷总督向西班牙国王描述了总督区首府的奢华:“全部人都穿着丝绸,而且质量最好,价格最高。

”在利马,可以找到40家来自欧洲或亚洲的奢侈品商店,有些店主拥有超过100万比索的资本。

拉美地区这一状况的出现主要缘于( )
A.西方的早期殖民扩张B.丝绸之路的畅通
C.三角贸易的持续开展D.机器工业的兴起
解析:本题考查欧洲早期殖民扩张,考查学生获得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学问分析历史现象的实力。

新航路开拓后,西班牙主动向拉美地区及亚洲的菲律宾扩张,进而开通了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促使欧洲和亚洲的商品在拉美殖民地集中,故选A项;跨太平洋贸易不是利用传统丝绸之路开展的,故解除B项;三角贸易主要在欧洲、非洲、美洲间进行,故解除C 项;机器工业的兴起是在18世纪中后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解除D项。

答案:A
8.(2024·广东深圳一模)下表摘自学者对英国《国民传记词典》中6 000多位传主从业爱好的统计,据此可推断,17世纪的英国( )
A.人文主义广泛传播B.代议民主政治完善
C.宗教信仰彻底崩溃D.好用主义日益流行
解析:据材料数据可知,政治领域的传主基本稳定,变更较明显的领域为科学、医学、军事领域,总体呈增长趋势,神职人员的比例则逐年削减,结合所学可知,17世纪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自然科学的发展等重大事务对国民从业爱好产生了影响,故选D项;人文主义广泛传播于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解除A项;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记英国代议制民主的建立,18世纪以来,代议制民主完善,解除B项;英国并未废除宗教信仰,“宗教信仰彻底崩溃”的说法与史实不符,解除C项。

答案:D
9.(2024·广东一模)1814—1816年和1844—1846年两个时段,英国棉纺织品对欧洲的输出从每年平均11 386千磅削减到10 153千磅,对美国的输出从2 045千磅降到1 077千磅,加上对加拿大和西印度群岛的出口量,英国对整个旧市场的输出从17 040千磅降到13 246千磅。

这体现了( )
A.列强激烈争夺资本市场B.化纤面料挤占传统市场
C.英国殖民霸权已经旁落D.工业革命呈现扩张趋势
解析:据材料“英国棉纺织品对欧洲的输出从每年平均11 386千磅削减到10 153千磅,对美国的输出从2 045千磅降到1 077千磅”可知19世纪初英国对欧美其他地区的棉纺织品输出呈现削减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其他国家的工业革命在19世纪初也相继起先,对英国棉纺织品在欧美市场需求形成了冲击,故选D项;19世纪初欧美国家以商品输出为主,所以列强争夺的是商品市场,解除A项;化纤面料是其次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时间与材料不符,解除B项;英布斗争和一战后,英国的殖民霸权才渐渐呈现出衰落的趋势,解除C项。

答案:D
10.(2024·海南高考)17世纪,欧洲贵族男性穿着华美、妆容精致,且以戴假发和编发辫为时尚。

从19世纪中叶起先,工业资产阶级引领服装潮流,男装简洁而好用。

这一变更主要体现了( )
A.科技进步提高生活水平B.思想解放推动政治变革
C.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发展D.社会变迁影响流行风尚
解析:据材料“穿着华美、妆容精致”可知17世纪欧洲的封建贵族势力依旧比较强大,贵族审美影响了人们的时尚观念,“男装简洁而好用”说明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大增渐渐取代了传统贵族势力,使得便于工作的劳动审美成为时尚潮流,这说明不同时期社会变迁会影响流行风尚,故选D项;“简洁而好用”的男装是为了满意工业生产的须要,并非
科技进步的产物,而且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源自工匠们的生产阅历,解除A项;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促进了工业资产阶级地位的提升,加速了传统贵族势力的衰落,影响了人们的时尚审美变更,B项存在因果倒置的错误,解除;材料主要从审美观念的变更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而不是突出强调经济物质生活的变迁,解除C项。

答案:D
11.(2024·湖南高三3月联考)下图描绘的是历史上一场闻名的国际会议,会议的地点在欧洲某国的首都。

这次会议( )
A.托付起草《共产党宣言》B.确立了“有效占据”原则
C.谋求建立战后国际新秩序D.达成了“全体一样”原则
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依据图上的非洲地图可以推知,这次会议是1884年欧洲列强商讨瓜分非洲的柏林会议。

这次会议确立的臭名昭著的“有效占据”原则,是列强掀起瓜分狂潮的反映,故选B项;托付起草《共产党宣言》的是在伦敦召开的共产主义者同盟大会,解除A项;一战、二战后谋求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会议的重心都不在非洲,解除C项;“全体一样”是国联的原则,解除D项。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2.(2024·湖南三湘名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70年头以后,俄国巴库地区的石油被大规模开采,大量的外国资金(主要是英国与法国的)涌入巴库。

1880年巴库的石油开采量为250万普特,到1900年上升为6 000万普特,约占俄国石油总开采量的95.1%,在20年内石油开采量增加了20倍。

1908年巴库的工人数量占全俄工人总数的3%,巴库的“诺贝尔——马祖特石油卡特尔”的煤油产量占全俄煤油产量的97%。

巴库也由一个僻远的边疆小镇变成为现代工业大都市,位列俄国七大工业中心城市。

19世纪90年头,全世界的石油总产量为10亿普特,俄国为4.78亿普特,占总产量的48%,成为世界其次产油大国。

20世纪初,俄国的石油开采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位。

材料二20世纪初俄国不同地区的石油消费需求量(单位:普特)
项目波罗的海地区莫斯科一中部工业区伏尔加河中游地区中部黑土区1904年 1 991万8 393万 1 353万757万1908年468万 5 960万 1 100万500万
石油工业的发展及其特点》(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俄国巴库地区近代石油工业兴盛的客观条件及发展特征。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提取相关信息,围绕“石油消费需求与社会生产”绽开论述。

(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楚。

)
解析:第(1)小题第一小问客观条件,结合所学学问,石油作为重要的工业能源,其开采深受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首先从政治前提来看,据材料一“19世纪70年头以后,俄国巴库地区的石油被大规模开采”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后,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肯定程度上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客观上增加了社会的石油需求;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据材料一“大量的外国资金(主要是英国与法国的)涌入巴库”“巴库的‘诺贝尔——马祖特石油卡特尔’的煤油产量占全俄煤油产量的97%”可知其次次工业革命后,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在世界能源从煤炭向石油替代的过程中,世界石油的需求量大增,甚至巴库地区也出了国际石油垄断组织,进一步提高了石油的生产效率,促进了巴库地区的石油出口。

其次小问特点,据材料一“在20年内石油开采量增加了20倍”可知巴库地区石油工业的发展速度特别快;据材料一“巴库的‘诺贝尔——马祖特石油卡特尔’的煤油产量占全俄煤油产量的97%”可知巴库地区的石油垄断组织集中程度很高,煤油产量几乎占了全国的绝大多数。

第(2)小题结合所学学问,石油在其次次工业革命时期是社会工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原料,所以石油需求量的变更干脆反映了当地工业生产的发达程度,尤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基本完成其次次工业革命的前提下,石油基本取代了煤炭成为了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与原料。

据材料二相关数据信息,莫斯科一中部工业区对石油的需求量最大,因为这一地区是俄国的政治中心,也是俄国传统的工业区,所以大量工业企业集中,对石油的需求量最大,中部黑土区是传统的农业区,基本上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工业发展滞后,所以对石油的需求较低。

总之,石油作为重要的工业能源,不同地区对石油需求的差异,事实上反映了工业发展程度的差异,材料充分体现了当时俄国工业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答案:(1)客观条件:俄国农奴制改革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其次次工业革命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组织阶段,加大了对外资本输出;世界能源更新换代,各国对石油需求量大增。

特点:石油工业发展快速;石油工业集中度较高。

(2)示例:石油需求量的凹凸,肯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工业生产的发达程度。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完成了其次次工业革命。

这一时期,俄国的重化工业快速发展。

因此,在很多的工业部门,石油取代了煤炭成为了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与原料。

因此,俄国
的不同地区因为工业企业的密集程度有所不同,在石油需求量上存在着区分。

莫斯科是俄国的工业中心,莫斯科周边分布着大量的俄国工业企业,因而莫斯科一中部工业区对石油的需求量特别高。

中部黑土区,是俄国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区,因此该地区对石油需求量相对比较少。

石油是近代重要的工业能源,因此对石油需求量的凹凸,反映了该地区的工业发展的程度。

13.(2024·安徽吉林黑龙江云南四省2月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视察历史可以有不同角度,下列材料呈现了视察历史的一个视角。

材料当公民居住于一个共同的地区,在共同的政府里拥有发言权,并意识到其共同的(想象的或真实的)遗产和其共同的利益,由这些公民组成的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和国王的臣民,此时民族主义得以体现。

自由主义把个人从阶级、社团或政府的约束中解放出来。

社会主义强调社会和社会的集体福利。

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对欧洲历史和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结合所学学问,另拟一个视察世界近现代史的角度,并加以阐释。

(要求:角度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逻辑清楚。

)
解析:据材料“当公民居住于一个共同的地区……由这些公民组成的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和国王的臣民,此时民族主义得以体现”可知材料认为民族主义是诞生在近代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的,主要表现在新航路的开拓使统一的世界历史出现了,欧洲殖民主义者也起先了大规模的对外殖民扩张,广阔的亚非拉地区相继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同时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也激发了当地的民族主义意识;据材料“自由主义把个人从阶级、社团或政府的约束中解放出来”可知材料认为自由主义主要体现在打破传统权威的束缚,近代欧洲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三大思想解放运动相继打破了教会和王权的束缚,加速了向近代化的转型;据材料“社会主义强调社会和社会的集体福利”可知材料认为社会主义主要体现在集体福利,在近代欧洲城市化、工业化的过程中环境问题、医疗卫生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科技进步和主动宣扬,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公共卫生意识,也改善了公共医疗服务水平。

答案:示例一。

全球史视角:新航路开拓以来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历史进程。

15—16世纪之交,随着通往亚洲、美洲新航路的开拓,人类历史起先出现深刻变更。

西欧国家纷纷进行殖民掠夺和扩张,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快速发展。

西欧的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区原有相对独立的社会发展进程,并使之渐渐沦为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新航路的开拓推动了世界各地的人口迁移和物种沟通,变更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

世界各地之间起先建立广泛的干脆联系,人类历史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

示例二。

医疗卫生史视角:疫病影响和推动社会历史发展。

从14世纪起流行的欧洲鼠疫,造成欧洲人口锐减和生产停滞,也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世俗力气起先崛起,促进人文主义发展。

新航路开拓后,欧洲人传播的传染病导致美洲人口大量死亡,便利其殖民掠夺与扩张。

20世纪初爆发的大流感,使一战交战国受到重创,缩短斗争进程并变更世界格局走向,也促使很多国家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部门。

二战后,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自然科学领域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不少长期困扰人类的疫病得到限制乃至消退。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变更人们的生活方式,强化了全民卫生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