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8.27梦娜丽莎之约 人教新课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7课《蒙娜丽莎之约》
【课标内容】
课标2: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味。
课标3: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的主题是“感受艺术的魅力”,即让学生感受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他们热爱艺术的情操,受到美的熏陶。
《蒙娜丽莎之约》就是一篇介绍绘画艺术的经典之作,整篇文章文笔洗练,文字浅显流畅。
文中,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诗意盎然的语言,向我们细致地展现了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天才的想象力。
让读者通过作者的生动解读,深刻地感受到蒙娜丽莎优雅端庄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迷人微笑,从而体会艺术带来的美的享受。
【学情分析】
《蒙娜丽莎》是一幅世界名画,对现在的六年级学生来说,之前的了解并不多。
鉴于此,我课前布置了让学生查找有关《蒙娜丽莎》资料的任务。
目的就是让学生能走近《蒙娜丽莎》,了解她的创作者达·芬奇以及创作背景,来唤起学生与文本的共鸣,以此更好地来感悟文本,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肖像、悄然、矜持、难以捉摸、脸颊”等词语。
2.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中直接描写画作的部分,积累语言并感受艺术的魅力。
3.对照画面,重点理解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通过品读感悟《蒙娜丽莎》的魅力,学习作者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以及展开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重点难点】
通过品读感悟《蒙娜丽莎》的魅力,学习作者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以及展开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高年级“测读导写”教学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测预习,了解名画
1.谈话导入,出示课题(齐读)
2.交流资料
出示课前预习任务,让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谈谈对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了解。
(1)通过查阅资料,来了解世界名画《蒙娜丽莎》。
(2)读准字音,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学生交流
教师补充
《蒙娜丽莎》的资料——同学们,《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的名画。
收藏在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法国卢浮宫。
它被誉为卢浮宫的三大镇宫之宝之一,它每小时要迎接1500人次的参观。
1911年它曾不幸被窃,法国人竟将它失窃的日子当作“国难日”。
当它失而复得时,法国举国欢庆的气氛,不亚于一个国家的诞生。
让我们跟随作家的脚步,与有着巨大魅力的《蒙娜丽莎》来个零距离的约会。
3.(1))检测字词读音(出示课件)
璀璨肖像脸颊悄然细腻矜持赴约恬静
大洋彼岸难以捉摸转瞬即逝永不磨灭
指名读,齐读,重点指导“悄然”“恬静”“矜持”的读音。
(2)检测文章阅读:(指名学生朗读)
【设计意图:课程的基本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
所以,我们在引
导学生课前预习时,一定要有明确的问题导向,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课堂学习搭建平台,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
二、熟读精思,感知魅力
1.自由读课文,要求字字入目,句句入心。
站在欣赏者的角度,你想用那个词来形容《蒙娜丽莎》?
(班级交流)
2.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表达作者欣赏过《蒙娜丽莎》之后内心感受的句子。
(出示语句)
“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的光辉照耀着每一个有幸看到她的人。
我虽然在她面前只停留了短短的几分钟,她却在我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她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
3.再次齐读,感受《蒙娜丽莎》独特魅力。
【设计意图:朱熹曾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借助于靳家彦老师的“语文导读法”,循序渐进地提出读书要求,从而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有的放矢地在反复阅读中知晓文本大意,获得读书体验。
】
三、导学品读,体味魅力
1. 再次聚焦名画《蒙娜丽莎》,默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内容的部分,想一想,这一段作者主要描写了什么?
(交流:5、6、7自然段)
(板书:感受微笑身姿与背景)
师小结:梳理作者写作顺序。
2.请同学们再次品读5-7段,把最吸引你的部分多读几遍,想一想打动你的原因?
交流:谁来读一读最吸引你的画像描写部分?
(出示画作)相机教学:
(预设)A
她的眼神是那样柔和与明亮,嘴唇看来不像是涂抹的色彩,而是真的血肉。
仔细看她的颈项,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1)你是从哪些词中体会到这幅画的魅力?
(2)交流:从“不像是……而是……怀疑……”从这几个词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达·芬奇高超的画技,并读出自己此刻的内心感受。
(预设)B
(1)(出示画作)欣赏蒙娜丽莎的微笑:这是一抹怎样的微笑呢?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
师引读: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
(2)你从这几个“有时”中感受到了什么?
交流感受微笑的魅力,进而体会达·芬奇精湛的画技。
师小结:蒙娜丽莎就是以她那“神秘的微笑”,吸引了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来访者。
(3)这不仅是一幅画,也是一首优美的诗。
(出示图片和文字)
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
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
那微笑——
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
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
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
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
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
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
指导朗读,引导学生体会蒙娜丽莎微笑的魅力。
引导学生从四个“有时”的排比句式,感受作者生动、细致的描写,从中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
(板书:想象)
(4)老师小结(配乐):作者之所以对蒙娜丽莎的微笑有着这么丰富的想象,都缘于达·芬奇精湛的画技。
达·芬奇用他天才的想象力和神奇的画笔,让蒙娜丽莎的微笑成为永恒的美的象征。
了解了这些,让我们再次朗读这段文字时,相信你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
(齐读)
(预设)C(出示课件)
蒙娜丽莎的身姿和双搭的两臂使她显得大方、端庄。
她的脸部、颈部和双手好像沐浴在阳光里,格外明亮动人;她的右手,刻画得极其清晰细腻,富有生命的活力;她的朴素的茶褐色衣服更加衬托出特有的生命力。
她身后的背景充满着幻觉般的神秘感,山峦、石桥、流水、树丛、小径,在朦胧中向远方蜿蜒隐去。
在这空旷而深远的背景里,蒙娜丽莎更加美丽动人。
(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观察顺序
(2)体会作者描写细腻,使人物鲜活的方法。
(3)指导学生读书体会,感受作者笔下的《蒙娜丽莎》那带给心灵的震撼。
老师小结,归纳作者运用正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板书:正面描写)
3.这篇文章中,作者不仅仅用了直接介绍画作的方式——正面描写),还从不同的侧面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这幅画的魅力。
(板书:侧面描写)让学生默读1~4自然段,找出这些侧面描写的语句来体会。
(1)学生交流
我们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着队,队伍像一条长龙,大家都在静静地等着。
我猜想今天来“赴约”的人一定很多,但队伍之长还是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不知过了多久,我终于走到了陈列室门口,终于看到了她。
(2)师相机指导
a.排着像长龙的队伍,大家还能静静的等待?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b.从两个“终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小结:队伍之长,人之多,心情之激动,从而衬托了《蒙娜丽莎》的魅力无穷。
【设计意图:导学品悟环节,重点指导学生学会欣赏精彩文段,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品词析句,从中体会艺术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
】
四、拓展延伸,写作训练
1.总结写法
文章中,作者除了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凸显蒙娜丽莎巨大的魅力,还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蒙娜丽莎的美丽神韵。
让我们从中真切地体会到达芬奇精湛的画技带给人的美的享受。
2.书写训练
小练笔要求:学习本课的描写方法,写一写自己第一次在舞台上上课的感受。
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班级交流。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要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结合文本内容,让学生模仿一下名家或者精彩语段的写作方法来进行语段写作练习,既能强化积累,又可以在实践中锻炼语言运用的能力,这体现了语文课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主旨。
】
同学们,一画一世界。
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蒙娜丽莎那神秘又迷人的微笑,也会带给我们永不磨灭的印象。
这就是艺术独特的魅力!其实,生活中艺术无处不在,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发现艺术,热爱艺术,感受艺术带来的美的享受。
五、板书设计
蒙娜丽莎之约
侧面描写人多
感受
魅力独特正面描写微笑(想象)
身姿、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