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主观题例题及解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二:表2 东中西部地区人均GDP (单位:元)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地区
东部 11334 12811 14159 16207 18217 23768
中部 5982 6395 6691 7757 9481 10608
西部 4687 5007 5473 6187 7219 9338
(3)进城务工人员为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 献,理应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简要说明 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与价值创造和实现的 途径。(6分) (3)①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是广大人民 群众的根本利益,应该以更好地满足人民 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②个人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对社会的贡献越多,自身的价值就越大。
4.(1)(6分) ①价值决定价格。汽车劳动生产率不 断提高,生产成本下降趋势; ②供求影响价格。 A. 汽车生产能力的增长开始超过需求 的增长,供求关系发生变化; B. 外国进口汽车的增加,汽车厂商为 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纷纷通过降价 增强竞争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材料三: 据报道,2007年,来自
某省农村的在京务工人员董先生 当选北京市党代表并出席中共北 京市第十次党代会。他是北京某 居民小区的保洁员,15年如一日 勤恳工作,深受好评。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农民工流向 的特征,并简要分析形成这种特征的经济 原因。(8分)
2. (1)材料显示,农民工大多从中 西部流向东部。 原因:①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发展 不平衡,东部经济较中西部发达,且 东中西部的差距呈现逐渐拉大的趋势; ②东部较中西部有更强的吸纳农民工 就业的能力。
(1)根据材料一,分析H企业能够实现 “1+l>2”的经济学道理。(6分) 是什么? 为什么?
(1)“1+1”是指企业兼并,“1+l>2”是指兼 并后的企业比原先两个独立企业的经济效益要 高。(2分) “1+l>2”所蕴含的经济学道理:①企业经 营成功首先要有正确的经营战略,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 (2分) ②其次,企业兼并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 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分)
1.(2)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 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企业 通过自觉建设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可 以使员工增长知识和才干,焕发积极的精 神状态,积极实现人生的目标,同时增强 企业凝聚力,促进企业的发展。(4分) 文化对人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和深远 持久的影响。良好健康的企业文化可以使 员工在这种文化长期熏陶和凝聚下,不断 提高员工素质,成为企业发展的持久动力, 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4分)
(2)针对材料二所反映出的问题,从落实 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提出解决思路。(7分)
2.(2)材料二表明,我国东中西部 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不利于国民经济 的健康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 统筹区域发展。在鼓励东部地区率先 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形成东中西部共 同发展的新格局,促进国民经济均衡 发展。
材料三:今年来,由于汽油价格持续 走高,虽然普通汽车价格不断降价,但销 售依然没能走出低谷,大排量汽车由于受 消费税增加影响,价格不断上升,人们把 眼光更多的投向小排量汽车和电动自行车, 从而带动了小排量汽车生产热潮,特别是 电动自行车的生产和销售更是异常火暴。
(1)运用经济学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汽车 价格不断下降的原因。(6分) (2)为什么汽油价格的提高使得汽车销售遭遇 尴尬?人们为什么把眼光更多的投向小排量汽车 和电动自行车?(8分)
3.怎么做? (3)为此,首先要靠经济落后地区 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生产力; (内因)(2分) 其次,还必须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提倡地区间的相互支援和合作,特别 是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援。 (外因) (2分)
4.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汽车特别 是轿车的价格将呈不断下降的趋势, 每年的下降幅度达两成左右。 材料二:2005年,我国取消汽车 进口许可证和进口配额限制之后,汽 车市场与国际汽车市场融为一体,国 内市场的国际化使我国汽车生产企业 面临严峻的挑战。
落实基础是关键,能力备考是重点!
1.(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H企业利用资金优势和技术 优势,有选择地兼并某些处于亏损状 态的企业。实现了低成本扩张。目前, H企业已经在湖北、广东、贵州等地建 立起控股公司,-产品涉及到家电、信 息、生物工程等多个领域,真正收到 了“1+l>2”的经济效果。 (1)根据材料一,分析H企业能够实现 “1+l>2”的经济学道理。(6分)
3.“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人 们对近年来我国人才以及其他经济 资源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 流动这种经济现象的形象说法。 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这种经济现 象?(9分)
为什么?
怎么看?
怎么做?
3.为什么? (1)这是在地区间经济 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必要性),市 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的结果,体现市 场调节的自发性(可能性)。 (2分) 怎么看? (2)有利于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但任 其长期存在,将导致人才流失不利于 中西部发展,并将拉大区域间经济发 展差距,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整体稳定 与长远发展,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状况。 (3分)
2.(2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6年,我国农村外出务 工人员达1亿多人,外出务工收入增加 额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25.9%。 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来自东部、中部、 西部的农民工分别为3484万人、4251 万人和2833万人,而在这三个地区就 业的农民工则分别为7404万人、1569 万人和1572万人。
1.(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 H企业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念、人才观念和团队 精神,提高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增强 了企业的凝聚力,有力地支持和保障了企 业发展战略的实施。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的作用和文化影 响的特点,说明企业重视自身文化建设的 意义。(8分) 由近到远,由小到大。(员工和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