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识字教学中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以部编版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 V A N G J S I HG Y A U Y U Z教材教法?课堂参考在识字教学中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以部编版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动物儿歌》为例
□玉林市玉州区东成小学王丽
【摘要】本文以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动物儿歌》一课为例,论述在识字教学中发展学生“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语文核心素养的做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1A-0075-02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与综合性兼具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笔者认为,发展核心素养培养最有效的做法是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比较重要的教学活动。

学生识字的方法、识字的兴趣、识字的习惯等最好在这个阶段培养完成。

识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将来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就是说,识字教学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息息相关。

关于如何在识字教学中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笔者以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动物儿歌》一课为例,阐述具体的做法。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初步的审美能力”几个方面。

具体而言,语言理解能力是指:能读懂文本的主要内容,了解文本表达上的特点,知道积累优美的语言材料,具有初步的语感。

语言运用能力是指:能根据具体语境和任务要求,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中尝试运用自己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交流顺畅,文从字顺。

思维能力是指:能在阅读、表达等言语活动中,主动思考;能运用想象与联想,形成对客观事物的初步认识,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初步认识,具有初步的评判意识。

初步的审美能力是指:感受到汉字之美,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感受到人性之美,具有初步的审美体验。

二、文本解读
《动物儿歌》这篇课文是专门的儿歌识字课,共有“蜻、蜓、迷、藏、造、蚂、蚁、食、粮、蜘、蛛、网”12个生字;具体的内容是由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和一幅描绘各种动物生活习性的插图组成。

儿歌里的动物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学生比较熟悉,因此,对于儿歌里出现的与动物有关的生字“蜻、蜓、蚂、蚁、蜘、蛛”,学生都能读出正确读音。

而且儿歌的语言结构富有特点,都是“谁在哪里干什么”,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愿意主动朗读,主动识记儿歌。

以上两点,都是教学该课生字“读音”的有利条件。

在对“字”含义的理解方面,课文中的插图形象生动、富有情趣,有些更是对“生字意思”的直观呈现。

例如插图中的“网”“蚂蚁搬运粮食的情景”“蝴蝶躲在花朵背后”,这些画面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网、运、藏”的意思。

三、教学实践
(一)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的培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学生要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基于课标该项要求,笔者认为,“语言的理解与运用”在识字教学中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了解汉字的构字规律,理解字的意思,规范、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

下面是教学片段实录。

(P P T出示六个生字:蜻、蜓、蚂、蚁、蜘、蛛)
师: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生字,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1:它们都有一个“虫”字偏旁。

生2:它们的读音和右边部件的读音是一样的。

生3:都是表示昆虫。

师:同学们真棒!是的,这些字全都是表示昆虫,所以都有一个“虫”字偏旁,右边的部件是它们的读音。

像这样一半表示读音,一半表示意义的字,我们称为“形声字”。

师:现在请你们读一读这首儿歌,找一找里面其他的形声字。

(生独立读儿歌,然后师击掌:啪、啪、啪啪啪,生迅速坐好)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4:蝴蝶、蝌蚪、花、房、粮。

师:掌声送给这位同学!了解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后,他能快速找到其他的形声字,并且全都找对了!老师要给这位同学奖励小红花,给他加分。

(P P T出示另外六个生字:迷、藏、造、食、粮、网)
师:同学们,我们用开火车的方式读一读这几个生字。

请这一组火车开起来,其他同学注意倾听。

(生开火车读生字)
师:全班一起读一读。

(全班齐读生字)
师:你们能给这些字宝宝找个好朋友吗?大家先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进行四人小组交流,师击掌:啪、啪、啪啪啪,生迅速坐好)师:请你说。

生1:捉迷藏、造宫殿、运食粮、结网。

师:嗯,不错!这位同学能从课文中给字宝宝找到好朋友。

G V A N G J S I HG Y A U Y U Z
课堂参考?教材教法
那么,从课文外这些字还能组成其他词语吗?
(生纷纷发言,师一一引导、点评)
师:请大家在小组内任选一个词语进行说话,时间为3分钟。

(生组成小组,进行用词语说话)
【解析】此环节的教学实录中,教学“蜻、蜓、蚂、蚁、蜘、蛛”这
6个生字时,教师先引导学生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然后利
用构字特点引导学生理解生字的意思,再让学生自主在课文中
寻找“形声字”,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教学“迷、藏、造、
食、粮、网”这6个生字时,则先检测学生的字音,再让学生运用
“组词”的方法理解生字的意思,最后进行语言的运用——选词
造句。

这样的教学,从字音到字义,再到运用,循序渐进地加深
了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对“语言的理解与运用”的掌握。

(二)思维能力的训练
思维训练是指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
考、思辨等心理活动,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
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阶段,教师主要针对学生的
直观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弹性思维、辩证思维等进行训练。

《动物儿歌》是针对小学低年段的识字教学,结合该年龄阶段学
生的学情与思维特点,笔者侧重训练学生的直观思维和发散思维。

1.直观思维训练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儿童的天性明显要求直观性。

”根据儿
童这一特点,把抽象的文字符号变成图像,让儿童在一幅幅具体
形象的图画中,加深对文字的理解。

因此,教学中教师适宜采用
直观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加深课文印象。

例如教学本课的生字——“网”字时,笔者先出示网字的象
形字,接着出示一幅蜘蛛网的图画,让学生观察,并进行对比。

通过直观的观察对比,学生很快意识到“网”字的外框就像蜘蛛
的网,里面的叉就像是蜘蛛吐出的交织在一起的丝。

经过这样
一个直观观察与思考的过程,“网”字的形状就牢牢印在学生的
脑海里了。

2.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
是指大脑在思考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
思维视野广阔,多维发散状。

为了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笔者采用了“生字开花”和“创设
平台”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完成本课的“蜻、蜓、蚂、蚁、蜘、蛛”这
6个生字后,先让学生联想一下平时学习过的、
见过的带有虫字
旁的字还有哪些,然后在下面的学习卡上写出来(见图1)。

图1
再如,让学生选词造句的时候,笔者创设了“标准性平台”,
先出示多个词语:捉迷藏、蜻蜓、蚂蚁、蜘蛛、制造、迷路、结网……
再让学生从这些词语中选择其中1-2个进行口头说话训练。


样的教学,因为有多个不同的词语,而且要把这些词语当中的任
意两个联系起来,学生的思维就会不自觉地进行发散,寻找词语
与词语之间的联系,从而能有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审美能力的培养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重要的价值追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
标准》(2011年版)在义务教育的各个学段围绕识字与写字、阅
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美育的
具体任务和要求。

识字教学方面审美能力的培育,应落实在引
导学生逐步体会汉字的“形式美”,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基于以上的理解以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水平,在
《动物儿歌》这一课的识字教学中,笔者决定通过引导学生感受
汉字的“形式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美学》中有一个“形式美”法则:任何形式美的物质材料,必
须按照一定的组合规律组织起来,才会表现出一定的审美特
性。

杂乱无章的事物,一般说来都是丑的。

形式美法则包括整
齐一律、比例匀称、对称平衡等。

由此,笔者主要通过引导学生
感受汉字的“整齐一律、比例匀称、对称平衡”来促进识字审美能
力的培养。

在这篇课文中,要求学生会写的一共有“间、造、池、网、迷、
运、欢”7个字。

为了让学生在写字时做到“整齐一律”,笔者借助
田字格中放入小“矩形”的方法,在田字格里面“上下左右”各留出
大约1厘米的距离,让学生用铅笔画出矩形,如:。

要求学生
在写汉字的时候,必须把田字格的“矩形”写满。

这样直观、具体
的要求,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也容易做
到。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多能写出“整齐一律”的汉字。

在认识
汉字的“比例匀称”美方面,笔者主要要求学生做到“横与横”“竖
与竖”之间的间隔必须是平行相等的。

以“间”字为例,具体的呈
现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