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教材)《热力环流与大气运动》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热力环流与大气运动
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水平1:通过资料归纳大气运动的
基本形式、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

水平2:能够根据示意图说明热力
环流形成的基本过程,认识地面
温压的基本关系。

水平3:能够通过图表等资料,解
释常见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

水平4:能够运用热力环流解释相
关地理现象;能够根据等压面图
判读热力环流。

人地协调观:探讨城市热岛效应
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综合思维:分析气温、气压的关
系,影响气温、气压的因素。

地理实践力:能够利用热力环流
原理指导生产、生活实践。

热力环流
1.概念:由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2.过程
3.图示
1.判断正误。

(1)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
(2)近地面热形成低气压,高空为高气压,气压自近地面向高空降低。

(√)
2.近地面因温度高低形成的气压是()
A.高温形成高气压,低温形成低气压
B.高温形成低气压,低温形成高气压
C.高低温都形成高气压
D.高低温都形成低气压
答案 B
解析近地面温度高会导致大气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温度低会使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气压。

3.滑翔伞本身毫无任何动力,它之所以能够飞行,除了伞衣充满空气后显出特殊的形状外(飞行翼),全靠飞行员控制,结合大气的种种特性(空气动力)飞行。

山坡气流与热力气流哪个更适宜滑翔伞水平滑翔?
提示山坡气流沿着山坡地势升降,与地势起伏基本一致,可以在滑翔伞无滑翔员引领时安全飞行,所以山坡气流利于水平滑翔。

热力气流自地面上升运动为主,可以使得滑翔伞上升,但是直线上升存在着安全上的风险,故热力气流不适宜水平滑翔。

任务探究热力环流的形成
孔明灯(见下图)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发明的。

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

孔明制成会漂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信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诸葛孔明发明的天灯是怎么升空的?
(2)孔明灯里面蕴涵着什么样的大气原理?
(3)判断下图可体现孔明灯上天位置的点,比较A、B、C、D四点的气压大小,将四点按气压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序。

用箭头表示大气运动方向。

[成果展示](1)孔明灯里的空气受热后膨胀上升。

(2)热力环流。

(3)D处。

P A>P D>P C>P B。

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热力环流中三个关系的判读方法
(1)气温与气压的关系:近地面气温□07高,空气膨胀上升,形成□08低压,高空形成高压;近地面气温低,空气冷却□09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10低压。

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

(2)风与气压的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11高压吹向□12低压。

如上图中
①②③④所示。

(3)等压面的凸凹与气压高低的关系: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13高压,凹向低处的为□14低压,可形象记忆为“高凸低凹”(如下图所示)。

3.等压面图的判读
(1)比较气压大小
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15低,如a处气压□16高于c处。

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向上弯曲,气压□17高,如图中a处;等压面向□18下弯曲,气压低,如图中b处。

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分布状况□19相反,近地面为高压,则高空为低压,图中a处气压□20高于b处,甲处气压低于乙处。

(2)判断气流运动方向
水平方向上,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

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高,为□21下沉气流;近地面气压低,为□22上升气流。

(3)比较近地面气温高低
近地面气压高,气温□23低;近地面气压□24低,气温高。

(4)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5)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
近地面低压,上升气流,多□35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较□36小。

近地面高压,下沉气流,多□37晴朗天气,气温日较差较□38大。

读热力环流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点的气压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③
(2)图中①②③④四点的空气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A.②→①B.①→④
C.③→④D.③→②
科学思维
热力环流图中气压和空气运动方向的分析思路
第(1)题,①②位于同一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故①气压低于②;
①位于③所在等压面的上方,故①气压低于③;①位于④所在等压面的上方,故①气压低于④;②位于③所在等压面的下方,故②气压高于③。

第(2)题,据气压分布可知,空气运动方向为②→③→④→①→②。

[答案](1)D(2)C
提升运用能力
读某地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a、b、c、d四点气压的比较,正确的是()
A.P a<P b B.P a=P c
C.P b=P d D.P d<P c
答案 C
解析读图可知,b点海拔高于a点,故P a>P b;c点海拔高于d点,故P d >P c;b、d两点位于同一等压面上,气压相等;P a>P c。

2.关于图中甲、乙两地的比较(P为气压,T为气温),正确的是()
①P
甲<P

②P

>P

③T

<T

④T

>T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①④
答案 D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P a>P c,近地面气压分布和高空气压分布相反,故P甲<P乙;近地面受冷形成高压,受热形成低压,故T甲>T乙。

任务探究常见热力环流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诗中的巴山指我国什么地区?
(2)产生夜雨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成果展示](1)巴山泛指四川、重庆地区。

(2)受山谷风的影响,山谷夜晚多上升气流。

1.海陆风
(1)形成:□0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白天陆地增温快,海洋增温慢,陆地气温□02高于海洋,陆地气压□03低于海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夜晚□04陆地降温快,□05海洋降温慢,陆地气温低于海洋,陆地气压高于海洋,风由□06陆地吹向□07海洋。

(2)影响:调节滨海地区气候,降低气温□08日较差。

2.城市风
(1)形成:城市人口、产业集中,排放□09热量多;城市建筑物增多,增温□10快;城市形成□11上升气流。

(2)影响:可能加大城市环境污染,有利于城市局部气候的改善;造成城市降水比郊区□12多,形成城市雨岛效应。

3.山谷风
(1)形成:白天,山坡增温快,空气沿□13山坡爬升;夜晚,山坡降温□14快,空气沿山坡下降。

(2)影响:山谷或盆地地区多□15夜雨。

海子写过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现在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

甲、乙两图分别是“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环流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高的是()
A.①处B.②处
C.③处D.④处
(2)为了完成女主角头发向后飘逸的场景,如果你是导演,你会选择什么时间段完成拍摄()
A.16时至次日8时B.8时至16时
C.18时至次日6时D.6时至18时
科学思维
温压关系的分析思路
第(1)题,①④两地分别位于近洋面与近地面,温度应高于高空的②③两地;由此时的海陆环流图得出④处气温高于①处。

第(2)题,面向大海,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后飘,说明近地面此时盛行由海洋吹向陆地的风,即海洋气温要低于陆地,依据图中海洋和陆地气温曲线可判断,一天中大约8时至16时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答案](1)D(2)B
提升运用能力
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风。

读图回答1~3题。

1.如果要在图中布局化工厂,为了减少城市风对市区空气的污染,应选择()
A.甲B.乙
C.丙D.丁
答案 C
解析工厂应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圈外侧。

2.根据城市风的原理,今后城市造林的重点应该在()
A.市区B.郊区
C.远郊D.农村
答案 B
解析在郊区植树造林,通过城郊热力环流,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3.最容易形成局部降水的点是图中的()
A.丙地B.丁地
C.甲地D.乙地
答案 C
解析受热力环流的影响,城市盛行上升气流,易产生降水。

图表问题巧点拨
[教材第49页“读图”]
点拨空气符合一般热胀冷缩的物理特征。

近地面大气温度高,气体膨胀,单位体积内空气质点数少,对其下底面压力小,气压较低;反之则为高气压。

答案近地面气温高,近地面大气膨胀上升,气压较低;近地面气温低,近地面大气收缩下沉,气压较高。

地理实践深探索
方向与建议
1.在校园找出因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气温差异。

2.用气温计测量学校所在城市(或城市环境)、郊区(或郊区环境)气温,感受城市热岛效应。

3.利用长方形玻璃缸、胶合板、一盆热水、一盆冰块、一束香、火柴等模拟热力环流。

展示与评价
略。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探究点题号
热力环流的形成1、2、3、7、8、9、10、13
常见热力环流4、5、6、11、12、14
目要求)
读热力环流示意图,完成1~3题。

1.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是()
A.地面辐射B.大气辐射
C.太阳辐射D.大气逆辐射
答案 C
解析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分布不均而导致的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差异,它是导致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故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为太阳辐射。

2.图中①②③④处,气压最高的是()
A.①处B.②处
C.③处D.④处
答案 B
解析根据气压分布的一般规律:垂直方向上,越往高空气压越低;同一水平面上,气流由高压吹向低压,故判断气压最高的是近地面的②处。

3.图中①②③④处中,气温最高的是()
A.①处B.②处
C.③处D.④处
答案 A
解析热力环流中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垂直方向上,越往高空气温越低;近地面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故判断①处气温最高。

下图中甲图表示某海滨地区海洋与陆地表面气温日变化,乙图表示同一海滨地区海陆之间气流运动特征。

据此回答4~6题。

4.由图甲判断海上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是()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 D
解析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海洋的昼夜温差小。

读图可知,虚线昼夜温差小,为海洋昼夜温度变化曲线,故海上气温最高出现在④时刻。

5.由甲图可知乙图出现时间约为()
A.白天B.夜晚
C.早晨D.傍晚
答案 A
解析当陆地温度高于海洋时,形成图乙所示的海风;结合甲图可知,实线为陆地气温变化曲线,虚线为海洋气温变化曲线,陆地温度高于海洋的时间大约为8时到16时,是白天。

6.图乙中的风向在一天之内会随着时间发生改变,原因是()
A.地球公转的影响B.海陆受热不均的影响
C.地球自转的影响D.受地形条件的影响
答案 B
解析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

读某校学生设计的模拟实验,完成7~8题。

7.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
①纸条M下降②纸条N上升③纸条M右偏④纸条N左偏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 D
解析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气温升高,气流上升,底部形成低压,上空形成高压;冰块气温低,气流下沉,底部形成高压,上空形成低压;在箱内底部空气从冰块流向电炉,上空空气从电炉流向冰块,形成热力环流,所以纸条M向右
偏,纸条N向左偏,③④正确。

8.该实验模拟的是()
A.大气的温室效应B.大气垂直运动
C.大气的热力环流D.大气水平运动
答案 C
解析根据上题解析可知,该实验模拟的是大气的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据此回答9~10题。

9.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

下面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答案 B
解析热力环流主要是由地表冷热不均形成的,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故D项错误。

白天陆地增温快,空气上升,形成低压,海洋增温慢,空气下沉,形成高压,故A项错误。

受热岛效应影响,近地面风一般由郊区吹向市区,故C项错误。

夜晚山坡气温下降快,冷空气沿坡面流向谷底形成山风,而山谷中的空气被迫上升,故B项正确。

10.市区和郊区之间形成热力环流的原因是()
①市区比郊区气温高②郊区比市区气温高③近地面气压市区比郊区高④近地面气压市区比郊区低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答案 B
解析市区人口密集,生产、生活及交通排放大量的人为热,形成热岛,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郊区比市区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市区。

读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完成11~12题。

11.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
A.O→P→M→N→O
B.P→O→M→N→P
C.M→N→P→O→M
D.N→M→O→P→N
答案 A
解析水平方向上,气流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则近地面由M流向N,高空由O流向P;依据热力环流图可判断,图中M、N为近地面两点,O、P为高空两点,且O、P分别对应位于N、M上空;M地气压高,说明是近地面气温较低处,气流由P下沉至M;则N为近地面气温较高处,气流上升至O。

12.下面图中正确表示N地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位置的是()
答案 A
解析图中显示N地为近地面热低压区,故气温高于两侧、气压低于两侧同一高度,则A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52分)
13.读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4分)
(1)图中①~⑤处,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____。

(4分)
(2)A、B两地受热的是________处,空气________;冷却的是________处,空气________。

(8分)
(3)用“→”画出图中的热力环流。

(4分)
(4)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城区与郊区之间,则A、B中代表城区的是________,说明判断依据。

(6分)
(5)若图中A处为海洋,B处为陆地,则该热力环流出现在________(白天或夜间)。

(2分)
答案(1)④⑤
(2)B膨胀上升A收缩下沉
(3)画图略(其热力环流的画法应是近地面A→B,高空B→A,垂直方向A地下沉,B地上升)。

(4)B B地受热,空气上升,为市区。

(5)白天
解析第(1)题,①②③位于同一等压面,气压相等;⑤处气压低于①;④处气压高于③。

第(2)题,根据④⑤两处的气压差异,判断水平气流从④流向⑤,完成环流图,故A处盛行下沉气流,B处盛行上升气流,故受热处为B处,冷却处为A处。

第(3)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近地面气流由A流向B,高空气流由④流向⑤,垂直方向气流由⑤流向A,由B流向④。

第(4)题,根据前面两题分析,A处盛行下沉气流,为郊区;B处盛行上升气流,为城区。

第(5)题,白天陆地气温较海洋高,故盛行上升气流。

图中B处为陆地,盛行上升气流,可知该热力环流出现在白天。

14.我国东南一滨海城市的高中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海陆风现象及影响”小课题研究。

甲图是学生绘制的该滨海城市的海陆气温日变化图;乙图是学生绘制的该地区海陆之间气流的运动状况图;丙图是该城市海陆风的天数统计图。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助他们完成这项研究。

(28分)
(1)海陆风是沿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________的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更替而转换。

它也是一种________,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之一。

(4分)
(2)比较图中A、B两处气温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A处气压________B 处,C处气压________D处。

(6分)
(3)图甲中代表陆地的序号是________;由图甲可推断,图乙中海风出现的时间约为________。

(4分)
A.18时~次日7时B.4时~当日14时
C.16时~次日8时D.6时~当日18时
(4)从图丙可知,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因季节而异,________(季节)最少。

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5)简析海风对沿海城市大气环境的有利影响。

(6分)
(6)除海陆风外,典型的热力环流还有________________。

(4分)
答案(1)海陆热力性质热力环流
(2)A地气温低于B地高于低于
(3)① D
(4)冬季冬季风强盛从而掩盖了海陆风。

(5)海风从海上吹来,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6)山谷风、城市风
解析第(1)题,海陆风是热力环流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海陆受热差异。

第(2)题,据海风可知,A气压高于B,因而A气温低于B,C气压低于D。

第(3)题,海洋比热容大于陆地,因此其温度变化比陆地小,昼夜温差小,图中①为陆地,②为海洋。

白天,陆地气温高,形成低压,吹海风。

第(4)题,从图丙可以看出,一年中冬季海陆风出现次数最少,此时我国受强盛的冬季风影响,冬季风势力强,干扰了海陆风。

第(5)题,海风来自温度较低的海洋,有助于降低城市温度,增加空气湿度,使大气污染物扩散,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第(6)题,常见的热力环流主要是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