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2016届高三地理4月模拟考试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4月模拟考试文综地理
一、单选题:共11题
下垫面与大气之间存在水热交换,由于水汽蒸发而产生的潜热释放被称之为“潜热通量”。
我国某湖泊常年水量稳定,下图反映该湖泊一年内潜热通量日均值变化及降水累计量。
读图,回答问题。
1.该湖泊主要补给源为
A.积雪消融
B.大气降水
C.地下水
D.冰川融水
2.在下垫面水分充足情况下,潜热通量值通常
A.夜大于昼
B.晨大于昏
C.夏大于冬
D.阴大于晴
3.对该湖泊12—2月潜热通量值的表现,合理的解释是
A.下渗强烈
B.湖面结冰
C.云量增大
D.风速减小
【答案】
1.C
2.C
3.B
【解析】
1.从材料信息可知,该湖泊常年水量稳定,说明以地下水补给为主,C项正确;在我国以季节性的积雪融水、大气降水或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湖泊水量都会有明显的季节变化,A、B 和D项都错误。
2.材料中指出,由于水汽蒸发而产生的潜热释放被称之为“潜热通量”,气温高,水汽蒸发量大,潜热通量值大。
白天温度高于夜间,A项错误;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黎明前后,因此黄昏时的气温高于早晨黎明时的气温,B项错误;夏季的气温高于冬季,C项正确;阴天气温低于晴天,D项错误。
3.从图中可知,该湖泊12月—2月潜热通量值最小,说明水汽蒸发量较少。
该时期为我国冬季,气温低,湖面结冰,蒸发量较小,因此潜热通量值最小,答案选B。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为适应发展需要,该区域正在增修铁路新线。
读图回答问题。
4.在建铁路线路选择,最主要为了
A.保护铁路沿线植被
B.减轻洪水对铁路破坏
C.提高区域客运运能
D.降低铁路修建工程量
5.乙、丙两站间铁路沿线河谷地带自然植被稀疏,主要是因为
A.光照不足
B.水源短缺
C.土壤贫脊
D.下沉气流
6.有乘客某日在丙站站前广场发现自己阳光下身影朝北且与身高大致等长,则此日可能是A.5月1日 B.6月22日 C.10月1日 D.12月1日
【答案】
4.C
5.D
6.D
【解析】
4.在建铁路的修建会破坏地表植被,A项错误;从图中的信息可知,在建铁路虽然比现有铁路地势高,洪水对其危害减小,但是并不是该在建铁路选线的主要目的,图中在建铁路连接了多个城市,说明其最主要是为了提高区域客运运能,B项错误,C项正确;从图中的海拔高度可知,在建铁路线路经过的地区地势起伏较大,没有沿河谷分布,增加了铁路修建的工程量,D项错误。
5.从图中的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南山区。
河谷地区位于我国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导致植被生长状况不佳,因此河谷地带植被稀疏,D项正确;降水少且纬度较低,光照充足,A项错误;位于河流沿岸,水源充足,B项错误;河流沿岸,泥沙沉积可以形成肥沃的土壤,C项错误。
6.乘客发现自己身影与身高大致等长,说明其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5°,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可知,该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是45°;从图中可知,该地纬度约为26°N,因此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约为19°S,结合选项中所给的四个时间,可能为12月1日,答案选D。
2014 年初,我国极地科考船雪龙号在南极海域成功解救了被浮冰所困的俄罗斯考察船后,回撤时自身也被海冰围困。
读图,回答问题。
7.雪龙号被困后,对其周边海冰进行实时监控,主要技术手段是
A.卫星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8.南极大陆沿岸浮冰移动方向通常是向
A.东
B.西
C.北
D.南
9.1月7日,雪龙号利用了一个短暂的气象有利时机成功脱困,这期间雪龙号所在海域刮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答案】
7.A
8.B
9.D
【解析】
7.根据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地球的功能可知,能够对地理事物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控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卫星遥感技术,答案选A。
8.南极大陆沿岸浮冰移动方向受极地洋流影响,南极环流受东南风影响,为自东向西流的一个环流圈,所以其通常是向西移动,答案选B。
9.根据图中等压线的数值和分布状况可知,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南,地转偏向力向左偏,此时雪龙号附近风向为西北风,把其周围的浮冰向东南移动,雪龙号向西北松散浮冰区航行摆脱困境,答案选D。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城市人口与就业分布时空变化明显。
读图,回答问题。
10.上海市远郊人口就业增速快,是因为
A.制造业的外迁
B.市区环境污染
C.城郊农业发展
D.城市用地不足
11.据图推测,1990—2010年,上海市
A.中心城区空心化明显
B.近郊区失业率上升
C.就业呈现分散化趋势
D.远郊区老龄化加速
【答案】
10.A
11.C
【解析】
10.从题干信息可知,远郊区人口就业增速快,说明远郊区就业机会多,与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产业向郊区迁移有直接关系,A项正确;城市化过程中,市区环境污染加重,为保护城市环境,会把一部分产业向郊区迁移,但是环境污染只是一个方面,还包括地价高、交通拥堵等方面的原因,B项错误;远郊区就业增速快与城郊农业发展、城市用地不足没有直接关系,C和D项都错误。
11.从图中信息可知,中心城区就业人口比重减少,但是比例仍较高,不能说明中心城区空心化,A项错误;近郊区就业比重增加,说明就业率提高了,B项错误;中心城区就业比重降低,近郊区就业比重增加,远郊区就业比重增加,说明就业呈现出分散化趋势,C项正确;远郊区的就业比重上升,老龄化会减缓,D项错误。
二、综合题:共5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棘属多年生落叶性灌木,耐旱。
春、秋季新植幼株,3—4年后挂果,9—10月采摘,果实有很高的营养及药用价值但易变质。
早期工艺是沙棘果带枝采摘,连枝加工。
皇甫川流域多沟壑,是我国沙棘主要种植区域之一。
近年来,该地引进了品质优、产量大的俄罗斯大果沙棘替换本地品种。
下为皇甫川流域位置示意图和坡面沙棘林带景观图。
(1)坡面沙棘林通常沿等高线延伸方向逐排种植,试分析其原因。
(2)该地秋季新植沙棘幼株成活率比春季高,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3)上世纪90年代,该地沙棘种植规模快速扩张,但经济效益不高,推测其原因。
(4)你是否赞同该地引种俄罗斯大果沙棘,扩大产业规模?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1)沟壑地形,地势起伏大,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沙棘林带与坡面径流方向垂直,能有效拦水拦沙,利于水土保持。
(2)该地区春季降水少,蒸发强,干旱严重;夏季多雨,秋季土壤墒情好(土壤水分条件较好),幼株易成活。
(3)保鲜技术差,储运成本高;加工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不高;市场开发不足,销售渠道不畅。
(4)赞同:质优高产,经济效益高;提升产业规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
不赞同:可能破坏本地生物链的稳定,影响生物多样性;引进品种可能不适应本地环境,不宜盲目扩种;规模扩张过快,可能导致产品销售受阻。
【解析】(1)结合该地区的地形、气候和生态环境问题与森林的作用进行分析作答。
沙棘林作为一种经济林,同时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该流域多沟壑地形,地势起伏较大;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坡面沙棘林沿等高线延伸方向逐排种植,可以使沙棘林林与坡面径流方向垂直,能有效拦水拦沙,利于水土保持。
(2)新植沙棘幼株成活率主要与当地土壤水分条件有关。
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春季降水少,且气温回升,蒸发作用强,土壤水分条件差,因此成活率低;夏季降水丰富,地表水下渗较多,到秋季时土壤的水分条件相对较好,因此成活率高。
(3)生产规模扩大,产量增加而经济效益不高,主要可以从产品质量(科技)低、成本(运输费用)高和市场(小)等方面分析。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结合自己给出的观点,针对性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①赞同的理由可以从引进品种品质优、产量大,提高收入;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发面分析作答。
②不赞同的理由可以从引进外来物种对当地生态环境破坏,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与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性;以及该品种产量大,可能造成产品滞销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作答。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约旦虽地处中东,但常规能源紧缺,近年该国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并寻求国际合作。
2014年欧洲某公司中标,中东地区第一个大型风电项目在约旦落户建设。
目前,中东一些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也加大了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力度。
下图为约旦位置示意图。
(1)该国风力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说明其自然原因。
(2)分析该国风力资源丰富但未被开发利用的原因。
(3)目前,一些国家竞相参与中东风电项目开发,试述其原因。
【答案】(1)该区沙漠广布,昼夜温差大(与周边地区热力环流显著);高原地形,地势平坦;地表植被稀疏,风阻小。
(2)中东油气资源丰富,进口便利;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区人烟稀少,建设、维护成本高;经济实力较弱,技术落后。
(3)中东风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中东国家有优化本国能源消费结构的需求;有利于促进本国外贸经济发展(带动本国风电技术与设备输出);扩大清洁能源利用(风电开发)国际市场占有率;与中东资源型国家建立合作关系,现实与长远意义大。
【解析】(1)风力资源丰富主要从大气环流(风)、地形(平坦)、植被覆盖率(低)等方面进行分析作答。
该地东部地区为热带沙漠地带,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昼夜温差大,与周边地区气压差异变化大,热力环流显著,因此风力较大;该地以高原地形为主,地势起伏小,热带沙漠地区,植被覆盖率低,对风的阻力小。
(2)该国风力资源丰富但未被开发利用的原因可以从当地距离世界石油产区(波斯湾)近,获取能源便利;风能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经济和科技落后,风能资源的不稳定性)等方面分析作答。
(3)一些国家竞相参与中东风电项目开发的原因主要可以从风能资源丰歉程度、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需求、经济发展的需要等方面进行分析。
14.惠东稔平半岛(如图)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该地旅游开发掀起热潮。
分析惠东稔平半岛海滨旅游开发的优势条件。
【答案】污染少,生态环境好;资源独特、多样,游览价值高;交通便利,方便游客集散;近经济发达区,客源丰富;半岛面积大,海岸线长,开发潜力大。
【解析】惠东稔平半岛海滨旅游开发的优势条件可以从当地的地理位置、旅游资源数量、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环境质量、交通状况、市场、开发潜力和当地的环境承载力等方面的好处进行分析作答。
15.自然灾害与防治
青藏高原东部地区雪灾多发(下图),对当地畜牧业造成严重影响。
概括该地雪灾特点并为当地畜牧业生产减灾防灾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灾情特点:11月、2—3月雪灾多发;持续时间长,仅夏季(6—9月)无雪灾;重雪灾频率高。
(2)建议:修建暖棚,防止牲畜受冻;加强饲料储备,增加冬春饲草供给;培育优良畜种,做好牲畜疫病防治;保护草地生态,提高草场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做好灾情预报及救灾应急服务。
【解析】(1)图中雪灾的特点可以从雪灾发生的时间和不同程度的雪灾发生频次进行分析作答。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雪灾持续时间长,从9月到次年6月,其中11月和2—3月雪灾多发;从轻、中和重雪灾曲线可以看出,重雪灾发生频率高。
(2)当地畜牧业生产减灾防灾的措施主要从保暖防寒(修建暖棚等)、储备饲料、培育良种、保护草场和建立灾害监测、预报和应急制度等方面作答。
16.环境保护
调查发现,江苏省中部滨海湿地退化严重。
当地湿地围垦开发演变模式通常是“光滩→盐生植被→养殖水面→耕地→建设用地”。
试分析这种土地利用方式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湿地性质改变,动植物生存环境破坏,原生物种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土壤、水体污染加剧;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加重低地洪涝灾害;湿地减少,加重海岸侵蚀与海水入侵。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湿地的破坏和带来的不利影响。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湿地面积减少,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洪涝灾害加剧;海岸侵蚀海岸与海水入侵现象加重;同时湿地变为耕地,农业生产导致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增加,土壤和水体污染加剧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