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教案《两只小鸟》 (3)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教案《两只小鸟》 (3) 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教案《两只小鸟》 (3)精选5篇(一)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并演唱儿歌《两只小鸟》。
2. 能够根据音乐的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
3. 培养幼儿的听觉感知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儿歌《两只小鸟》音频。
2. 彩色纸片制作的小鸟道具。
三、教学过程:
1. 温习儿歌《两只小鸟》:
教师播放儿歌音频,引导幼儿一起跟着唱,重点让幼儿注意歌中的两只小鸟的动作和音乐的节奏。
2. 展示小鸟道具:
教师出示彩色纸片制作的小鸟道具,给幼儿进行观察,边展示边介绍小鸟的形状、颜色特点,并引导幼儿模仿小鸟的叫声。
3. 音乐配合动作:
教师播放儿歌音频,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歌词进行相应的动作,如:
- “两只小鸟飞呀飞,飞呀飞”时,幼儿手举小鸟道具,飞行动作;
- “它们用嘴巴捉虫子,一只两只,虫子抓起。
”时,幼儿使用纸片小鸟道具做抓虫子的动作。
4. 小鸟舞蹈:
教师提醒幼儿小鸟的动作特点,引导幼儿自由发挥,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由舞动,模仿小鸟飞翔的形象。
5. 制作小鸟手偶:
教师分发彩色纸片和贴纸,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制作小鸟手偶,然后进行一起玩耍。
四、教学总结: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总结,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并鼓励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游戏,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和动作协调能力。
五、延伸活动:
在下一堂课时,可以延续小鸟的主题,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鸟巢制作、小鸟种子散播等手工活动,加深幼儿对小鸟的了解和兴趣。
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教案《两只小鸟》 (3)精选5篇(二)
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感受力。
2. 锻炼幼儿的听觉、动听、动触、动视等感知能力。
3. 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1. 老师准备一个大圆圈,象征集会。
2. 老师准备一张有兔子和狼图片的纸牌。
教学步骤:
1. 游戏引导
a. 老师带领幼儿坐在地上,介绍今天的音乐游戏是《兔子和狼》。
b. 老师展示纸牌上的兔子和狼,并问幼儿谁想扮演兔子,谁想扮演狼。
c. 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扮演兔子,一组扮演狼。
d. 请兔子组的幼儿围成一个大圆圈,狼组的幼儿站在圆圈外面。
2. 游戏开始
a. 老师开始播放一段有兔子和狼声音的音乐。
b. 兔子组的幼儿围成的圆圈内跟着音乐跳圈舞。
c. 狼组的幼儿在音乐响起时试图进入兔子的圈圈,兔子们要躲避狼的进攻。
3. 游戏结束
a. 老师停止音乐,兔子组的幼儿停止跳舞。
b. 若有狼成功进入兔子的圈圈,狼组的幼儿获胜;若兔子成功躲避了狼的进攻,兔
子组的幼儿获胜。
c. 互换角色,重新进行游戏。
教学延伸:
1. 在游戏进行中,老师可以适时加入一些变化,如改变音乐的曲调或节奏,增加游戏
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2. 鼓励幼儿在游戏中表现自己的创造力,兔子可以通过跳舞来躲避狼的进攻,狼则可
以设计一些巧妙的战术来接近兔子。
评估与反思:
1.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包括是否能跟着音乐节奏跳舞、是否能合作与狼进行互动。
2. 回顾游戏过程,与幼儿一起讨论游戏的好玩之处,是否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和发展。
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教案《两只小鸟》 (3)精选5篇(三)
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2.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
3.引导幼儿了解不同水果的外形、颜色和名称。
教学准备:
1.水果图片卡片。
2.音乐播放器。
3.道具:水果模型、水果篮。
教学步骤:
引入活动:
1.老师向幼儿展示水果图片卡片,鼓励幼儿说出他们了解的水果名称。
然后介绍今天的游戏主题是“吃水果”。
传递水果:
1.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站在一列。
2.老师拿出水果模型,每个小组的第一个幼儿将模型传递给下一个幼儿,直到传到最后一个幼儿手中。
3.同时,播放轻快的音乐,幼儿传递水果的速度随音乐的节奏改变。
4.当音乐停止,最后一个幼儿将水果放入篮子中。
然后,幼儿们再次传递水果,直到每个小组都完成这个活动。
角色扮演:
1.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扮演一个水果。
2.幼儿们根据老师的指令展示各自的水果形状、颜色和特点。
例如:大家一起展示红色的苹果,黄色的香蕉等。
3.老师给每个小组一个机会进行表演,其他小组观察并给予欢呼和掌声。
结尾活动:
1.将每组带到前面展示自己扮演的水果,其他幼儿猜一猜是什么水果,然后大家一起说出水果的名称。
2.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回顾幼儿们通过游戏认识的水果名称、颜色和形状。
3.给予幼儿肯定和鼓励,结束活动。
教学提示:
1.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的想象力,鼓励他们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来展示各种水果。
2.在活动中,音乐的选择和节奏对幼儿的参与和表演有很大的影响。
3.教师要及时给予幼儿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
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教案《两只小鸟》 (3)精选5篇(四)
教学主题:春天来了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春天的特点,学习与春天相关的音乐知识,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
1.歌曲《春天来了》
2.音乐游戏:动物涂色游戏
教学准备:
1.音乐播放设备
2.颜料和画笔
3.动物图案的纸张
教学过程:
1.唱歌引入:播放《春天来了》歌曲,让幼儿跟着节奏摇摆身体,感受春天的气息。
2.讨论春天的特点:让幼儿说出春天的特点,如花开、鸟鸣、天气变暖等。
3.唱歌练习:教唱《春天来了》歌曲,鼓励幼儿跟着节奏和动作唱歌。
4.音乐游戏:动物涂色游戏
a.将动物图案的纸张分发给每个幼儿,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
b.播放不同的春天相关的音乐,例如鸟鸣声、蝴蝶飞舞的声音等。
要求幼儿根据音
乐的节奏和感受,用颜料和画笔把自己的动物涂上合适的颜色。
c.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彼此的涂色经验。
5.整合:让幼儿回顾刚才的教学内容,回答问题:春天有哪些特点?我们学了什么春
天相关的知识?我们在音乐游戏中学到了什么?
6.结束:播放《春天来了》歌曲,让幼儿跟着歌曲摇摆身体,并再次感受春天的气息。
教学延伸:
1.与季节相关的音乐游戏:可以通过游戏、舞蹈等形式,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不同季
节特点。
2.观察春天的变化:带领幼儿观察春天的花草树木、小动物等变化,让他们亲身感受春天的美丽。
3.绘画春天的场景:让幼儿使用各种绘画材料,自由发挥创造,绘画春天的场景,鼓励他们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教案《两只小鸟》 (3)精选5篇(五)
教学内容: 音乐游戏《春来了》
适用年龄: 幼儿园小班(3-4岁)
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对春天的认知和感知。
2. 培养幼儿的听觉、音乐感知和团体合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动作协调和表达能力。
准备材料:
1. 音乐《春来了》的录音或现场演奏。
2. 春天相关的图片或道具,如花朵、蝴蝶、小鸟等。
教学步骤:
引入活动:
1. 和幼儿们一起观察春天的图片,提问: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你们知道春天有什么特点吗?
2. 引导幼儿们谈论春天的特点,比如温暖、花开、蝴蝶飞等。
鼓励幼儿们积极参与讨论。
活动展开:
3. 让幼儿们坐成一个大圈,教师播放音乐《春来了》。
4. 教师带领幼儿们跟随音乐的节奏拍手,并鼓励幼儿们一起唱出“春来了,春来了”的歌词。
5. 在歌词中加入动作,如跳起、扭动、摇摆等,让幼儿们跟着音乐的节奏一起做相应的动作。
6. 在活动中使用相关的春天图片或道具,让幼儿们观察并模仿其中的动作,如花开、蝴蝶飞等。
7. 逐渐增加动作的复杂度,增加例如两只手齐抬、双脚跳等动作,让幼儿们挑战自己的动作能力。
8. 重复几次活动,以加强幼儿们对音乐和动作的记忆和掌握。
活动结束:
9. 教师停止音乐,引导幼儿们坐下来,共同回顾活动过程。
10. 询问幼儿们对音乐和动作的感受和印象,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11. 教师给予幼儿们肯定和鼓励,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并提醒他们春天活动的重要性。
拓展活动:
1. 利用道具或图片,与幼儿们一起创作和表演春天相关的简单舞蹈。
2. 制作手工花朵或蝴蝶,让幼儿们亲自参与创作,并用来装饰教室或班级。
备注:
1. 教师要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 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适当调整活动难度和内容的选择。